一元一次方程解應用題,其實最關鍵的就是找到等量關係,列出等式。而在列方程前,除了根據題目的邏輯關係找到他們之間的數量關系列出方程外,還可以藉助圖表、畫圖的方法來講問題轉化在表格或者圖示上,能夠更加清晰的理解題目,理解題目中出現的數量關係,提高做題效率。
一、行程問題最常用的就是畫圖法,並且這個方法屢試不爽,掌握後對於行程問題的解答非常高效。
例1:某大學生軍訓,沿著與鐵路並列的公路勻速前進,每小時走4500m,一列火車以每小時120km速度迎面開來,測得火車與隊首學生相遇,到車尾與隊末學生相遇共經過60秒,如果隊伍長500米,那麼火車長多少米?
解析:首先我們要找準等量關係,隊伍和火車的速度都是已知的,相遇問題的時間也已確定,那麼就要表示出走過的距離之和,我們可以畫出如下線段圖,可以非常容易的發現,隊伍與火車行駛的距離之和,就是隊伍長度與火車長度之和,本題要注意的是,單位要統一。

解:設火車長x米有題意知120km/h = 120000m/h(4500+120000) * 60/3600 = x +500解得 x =1575答:火車長1575米。
例2:甲、乙兩人同時以每小時4km的速度從A地出發到B地辦事,走了2.5km時,甲要回去取一份文件,他以每小時6km的速度往回走,取了文件後以同樣的速度追趕乙,結果他們同時到達B地,已知甲取文件時在辦公室裡耽誤了15min,求A、B兩地的距離.
解析:由題意知,他們開始走的2.5km的速度是一樣的,之後,甲返回A,耽誤了15分鐘,再回到B,和乙同時到達。從全程來看,實際上甲比乙要再多走5km,即返回的2.5km,取完文件後又走的2.5km,從時間來看,甲比乙少走了15分鐘,即取文件的15分鐘,兩人的速度都已知,可以設路程為未知數,則時間上可以找相等關係,也可以設時間為未知數,則從路程上找相等關係.

解:設A、B兩地的距離為x km
由題意知 x/4 - [ 2.5/4 +(x+2.5)/6] = 15/60
解得 x = 15.5
答:A、B兩地的距離為 15.5 km。
二。利潤問題,歷年期末考試甚至中考,都會出相關類型的應用題,所以比較重要。首先明確幾個量,成本(進價),標價(原價),折扣率,售價,利潤,利潤率。他們之間的相等關係為:
標價(原價)×折扣率=售價 售價-成本(進價)=利潤 成本(進價)×(1+利潤率)=售價
例3:某商場經銷一種商品,由於進價降低了20%,零售價卻保持不變,使得利潤率提高了30個百分點,則原利潤率為多少?
解析:本題涉及到了3個量,進價,售價,利潤率。其中應該明確利潤率是相對進價來說的,進價×(1+利潤率)=售價.本題要抓售價不變來找相等關係,那麼,原進價×(1+原利潤率)=現進價×(1+現利潤率),這裡我們可以設原進價為a元,引入一個參數,在最後計算過程,可以消去,也可稱之為輔助元,再設原利潤率為x%,不妨列表來幫助分析.
解:設原進價為a元,原利潤率為x%
由題意知 a(1+x%)= (1-20%)a * [1+( x+30)%]
(1+x%)= 0.8 (1.3+x%)
解得x = 20
答:原利潤率為 20%
藉助畫示意圖和圖表可以快速找到各種量之間的關係。列圖表在數字位置轉換時也常用。靈活運用輔助手段,能夠加快對題目的理解,加快對方程等量關係的尋找,提高做題效率。希望同學們在平時的做題中注意方法的積累,日積月累就能夠運用自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