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等離子能量達兆電子伏特(MeV)級別 助攻核聚變

2020-11-23 電子發燒友

新型等離子能量達兆電子伏特(MeV)級別 助攻核聚變

佚名 發表於 2017-08-28 10:22:21

北京時間8月26日消息,在科學家的努力下,我們離用之不盡的清潔能源又近了一步。

科學家找到了一種生產等離子體燃料的新方法,由於其溫度夠高、密度夠大,可產生「大量」核聚變能量。雖然短期內仍無法通過核聚變為家庭和企業供能,但這種新型等離子體無疑是核聚變研究之路上的一座裡程碑。

核聚變被視作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太陽產生能量的方式就是核聚變。在極端高溫、磁場和壓力作用下,較輕元素的原子核可融合在一起,形成更重的元素,並在該過程中釋放出能量。

科學家找到了一種生產等離子體燃料的新方法,可產生大量核聚變能量。圖為麻省理工特製的託塔馬克Alcator C-Mod反應堆。

在極端高溫、磁場和壓力作用下,較輕元素的原子核可融合在一起,形成更重的元素,並在該過程中釋放出能量。

為讓該反應得以進行,需要將等離子態的超熱氣體置於高壓之下,這樣才能將原子「擠」在一起,強迫它們發生反應。

工程師在特製的反應堆中複製這一反應過程,使氫原子合併為氦原子,並對該過程中釋放的清潔能量進行利用,減小對化石能源的依賴,為讓該反應得以進行,需要將等離子態的超熱氣體置於高壓之下,這樣才能將原子「擠」在一起,強迫它們發生反應。

如今,麻省理工的研究人員研製出了一種新型等離子體,可增加反應釋放的能量。

在試驗中,這種新型等離子體使生成的微量離子能量達到了兆電子伏特(MeV)級別,比此前的實驗結果多出了一個數量級。

參與該研究的科學家之一約翰?萊特博士(Dr John Wright)指出:「這些能量與活躍的核聚變產物達到了同一範圍。如果能在不活躍的設備中(無需進行大量核聚變)製造出如此高能的離子,將對我們十分有利,因為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研究高能離子與核聚變產物相比有怎樣的表現,以及受控程度如何。」

在大多數反應堆中,等離子體由兩種離子構成:氚和氫,或者氚和氦-3,其中氚佔大多數,比例達95%。但科學家提出的新方法將離子種類增加到三種:氫離子、氚離子、以及微量氦-3離子。科學家將能量集中在氦-3上,由於該離子所佔密度較小,加熱後可獲得大量能量,使等離子體達到活躍核聚變產物的能量範圍。

在布魯塞爾等離子體物理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幫助下,科學家在麻省理工特製的託塔馬克Alcator C-Mod反應堆中對該等離子體進行了測試。結果取得了成功,從原理上證實該理論可行。歐洲聯合環狀反應堆(JET)的科學家也因此產生了興趣,想要重複測試結果。

萊特博士補充道:「歐洲聯合環狀反應堆的同行們很擅長識別高能粒子,因此他們可以對這些高能離子進行直接測定,證實它們確實存在。我們在兩大洲的兩臺儀器上分別驗證了這項基本理論,最終寫成了一篇言之有力的論文。」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夸克聚變威力或比核聚變大
    夸克聚變威力或比核聚變大 因衰變快不適用於研製武器 2017-11-08 科技日報 聶翠蓉 【: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和美國芝加哥大學科學家合作,首次證明夸克在聚變反應中能向外釋放強大能量,威力遠大於製造氫彈的核聚變釋放能量。
  • 在螺旋融合等離子體中,兆電子伏範圍內,證明α粒子的約束能力!
    一個核聚變研究小組成功地證明,在螺旋系統中,能量在兆電子伏(MeV)範圍內的高能離子在等離子體中具有優越的限制,這就保證了在螺旋反應堆中實現聚變能所需的阿爾法(α)粒子(氦離子)約束。高溫等離子體中的氘氚反應將在未來聚變反應堆中得到應用。聚變反應產生能量為3.5 MeV的粒子。
  • 雷射等離子加速器再破紀錄 20釐米內產生了能量高達78億電子伏特的...
    近日,美國伯克利實驗室的研究團隊刷新了雷射等離子加速器產生能量的世界紀錄:在20釐米長的等離子體內產生了能量高達78億電子伏特(7.8GeV)的電子束,是以前世界紀錄的2倍;而使用常規技術將需要約91米長的等離子體才能獲得如此高的能量。
  • 科學家發現比核聚變還可怕的「夸克聚變」,但難以被研製成武器!
    人類目前掌握的能量釋放效率最高的方式是核聚變反應,但是核聚變和核裂變卻廣泛應用於氫彈和原子彈,成為懸在全世界民眾頭上的利劍;當然裂變反應也已經用於核電站、核電池,為人類文明的發展提供強勁的動力。那麼,還有沒有效率更高的能量釋放方式呢?科學家最近發現了一種比核聚變威力更大的反應方式——夸克聚變。
  • 夸克聚變威力或比核聚變大,但因衰變過快不適用於研製核武器
    夸克聚變威力或比核聚變大,但因衰變過快不適用於研製核武器 聶翠蓉/科技日報 2017-11-08 19:58
  • 如果核聚變正式投入使用,會產生什麼影響?核聚變的難點在哪?
    核聚變一旦投入正式運用,最明顯的就是該國的能源問題可以說是得到了永遠解決。石油可以就退出歷史舞臺了,那群靠石油富起來的中東國家,可就哭慘了。如果中國能率先掌握,老美估計得慌的不行,民族的復興指日可待。咳咳,不多說了,下面就來介紹一些相關知識:核聚變其實道理很簡單,如果你能想法設法讓兩個原子的原子核(一般是氫同位素),撞到一起,聚合為一個新的原子核。在這個過程中能釋放出巨大能量。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就能派上用場了。
  • 新能源:磁約束核聚變
    以鈾235為例,經過40個回合的鈾原子分裂,所釋放的能量可以把一個白熾燈泡點亮大約1秒鐘;80個回合(這僅是鏈式反應開始後的瞬間)所釋放的能量將超過1萬噸TNT炸藥爆炸時的能量。然而科學家們並不滿足。他們一直在考慮,能不能實現可控核聚變,讓我們能夠獲得源源不斷的清潔能源?一般情況下,帶正電的原子核是相互排斥的。
  • 人工智慧系統:將使無限制核聚變反應成為現實
    它最終將解開核聚變能量的奧秘,使研究人員捕獲並控制驅動太陽和恆星的運行過程。▲近年來,研究人員一直研究導致託卡馬克裝置運行中斷和損壞的裂變反應,目前一種能夠預測並控制裂變反應的人工智慧系統被選定為「奧羅拉(Aurora)」超級計算機的首批項目之一,奧羅拉超級計算機預計2021年抵達阿爾貢國家實驗室,並成為美國首個百萬兆級計算機系統。
  • 能源歸途:核聚變
    聚焦核聚變太陽之所以能發出巨大的光和熱,是因為其內部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著核聚變反應,從而釋放出大量的聚變核能。核聚變又稱「核融合」、「熱核反應」,與核裂變不一樣,它不是重原子核的分裂,而是由質量輕的原子(主要是指氫的同位素氘和氚)在超高溫條件下,發生原子核互相聚合作用,生成較重的原子核(氦)並釋放出巨大的能量。
  • 可控核聚變是什麼?將引發第四次工業革命
    ,把一個氘原子核用加速器加速後和一個氚原子核以極高的速度碰撞,兩個原子核發生了融合,形成一個新的原子核——氦外加一個自由中子,在這個過程中釋放出了17.6兆電子伏的能量。為了能夠製造耐得住1億度高溫的容器,科學家們利用磁約束聚變研究出了磁約束裝置,利用強磁場可以約束帶電粒子的特性,讓它們碰不到容器,這樣就不會破壞儀器。電子脫離後,帶正電原子核群以及電子群就整體變成了中性,也就是等離子體。原子核在等離子體內部猛烈運動,互相的碰撞而產生的核聚變就像太陽裡發生的聚變一樣,這種裝置也稱作全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
  • 整個核聚變產生的能量相當於5000萬噸煤的能量
    基於零電阻材料,核聚變就如同我們目前所見的任何聚合物聚合物燃料一樣,可以以任何方式在真空中運動。核聚變做成氫彈可以產生大量的能量,原子彈最高只能產生原子核的3次反應,一次裂變,對於通常的聚合物聚合物氫彈,原子核中的反應電子的能量比電子要低,因此可以聚集成約300核的超流體能量。
  • 最前沿科技:我國第16個可控核聚變裝置
    可控核聚變是當代世界最前沿的科技領域,由於其對技術要求的極端苛刻,到目前為止仍處於前期預研階段,而且學術界有「核聚變距離成功永遠有25年」的說法。目前世界各國投入研究力量最大的是磁約束核聚變,而這其中託卡馬克裝置則被認為是最有希望在未來取得突破的一種可控核聚變發電裝置結構。
  • 旨在捕獲和控制核聚變能量的設備,或許就要實現了!
    未來旨在捕獲和控制核聚變能量的設施設備,一個關鍵要求是準確預測等離子體的壓力,等離子體是一種熱的帶電氣體,在容納反應甜甜圈形狀的託卡馬克內為聚變反應提供燃料。這些預測的核心是預測刮離層(SOL)(等離子體邊緣的薄帶氣體)對偏濾器(排出聚變反應產生廢熱的設備)施加的壓力。
  • 答疑解惑:可控核聚變上一億度的高溫是怎麼回事?是多大的突破?
    這些不可控的核聚變所產生的能量也就難以收集和利用了。目前人類能做到的最高利用率的不可控核聚變的利用方式很簡單——這就是光伏電池。和太陽巨大軌道球面相比較,我們能利用到的太陽不可控核聚變的比例也是很可憐微乎其微的億億分之一的級別。
  • 「核能領域」最熱門理念:稠密等離子焦點,一種廉價的核聚變方式
    由於,現已知核聚變反應所需要的物理條件通常比較極端,這是實現核聚變作為一種實用能源所面臨的首要挑戰。其中包括1億攝氏度以上的溫度和天文數字般高的壓力,必須保持足夠長的時間才能達到淨能量輸出。如今,為實現這一目標所做的努力主要是利用超高功率雷射和微波發生器、粒子束、巨型超導磁體系統和其他先進技術的大型昂貴實驗設施。
  • 原來夸克也能聚變,能量釋放比氫核聚變還大8倍,夸克彈會出現嗎
    我們都聽說過核聚變,卻很少有人聽說過夸克聚變,其實夸克聚變是比核聚變級別更大的能量釋放模式。核聚變是氫彈爆炸和太陽發光發熱的能量釋放形式,將來人類還可以通過可控核聚變實現電能供給。氫核聚變是目前人類在核物理領域中能夠做到的最大的能量釋放模式,比同等質量的核裂變的能量釋放要大10倍,但是同等質量之下,夸克聚變釋放的能量要比氫核聚變還要大10倍。
  • 物理學家發現比核彈更強大的能量?
    :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和美國芝加哥大學科學家合作,首次證明夸克在聚變反應中能向外釋放強大能量,威力遠大於製造氫彈的核聚變釋放能量。當時科學家猜測,粲夸克在聚變成重子的過程中,可能會向宇宙釋放剩餘能量。  最新研究中,特拉維夫大學馬瑞克·卡裡內和芝加哥大學喬納森·羅斯內從理論上推算得出,兩個粲夸克會在聚變中釋放12MeV(兆電子伏特)的能量,大約為氘氚聚變能18MeV的三分之二;而兩個底夸克聚變時甚至能釋放138兆電子伏特的強大能量
  • 雷射核聚變反應堆能量「出大於入」
    為此,美國國家點火裝置(NIF)開始了一項試驗,目的只有一個:讓聚變反應產生比輸入的雷射還要多的能量。自熱是燃燒所有燃料和獲得能量增益的關鍵。負責勞倫斯利弗莫爾核聚變項目的Mark Herrmann表示,模擬試驗表明,一旦NIF達到閾值,它將更容易被點燃。
  • 核聚變、裂變損失的質量來自哪裡?
    但上夸克的質量約為4-5兆電子伏(自然單位),下夸克的質量約為7-8兆電子伏;基於此,我們可能會認為質子的質量應該在17兆電子伏左右,中子的質量在19兆電子伏左右。核子最簡單的組合是:一個質子和一個中子稱為氘,比一個自由質子和中子輕2.2兆電子伏。現在開始加入更多的核子,比如兩個質子和兩個中子形成氦-4,比那四個自由粒子輕了28兆電子伏。所有元素中最穩定的是鐵-56,有26個質子和30個中子,它的質量比26個自由質子和30個自由中子輕492兆電子伏。
  • 核聚變:世界未來的清潔能源
    但懷疑者和支持者都意識到,核聚變目前仍面臨著兩大挑戰:一是如何延長反應時間,二是怎樣的設備結構才能將核聚變能量轉化為電力。  普林斯頓等離子物理實驗室的核聚變研究人員指出,我們至少還要25年時間才能建成首座商用核聚變發電廠。但考慮到核聚變帶來的巨大益處,我們還是要繼續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