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iPhone 12的朋友注意了,MagSafe功能或對心臟起搏器造成幹擾

2021-01-14 數據微課程

據在心臟研究期刊《Heart Rhythm》上發表的一項醫學研究表明,蘋果為 iPhone 12 引入的 MagSafe 功能,或許會引發包括心臟起搏器在內的某些醫療設備的問題。 也就是說,一部 iPhone 12 系列智能機所攜帶的磁場強度(而非磁鐵數量),即裝有 MagSafe 的手機放在 Medtronic 起搏器旁邊,就有可能導致醫療設備的運行故障。儘管蘋果在官方支持文檔中宣稱「不會對醫療設備構成任何風險」,但如果這篇醫學研究的結論真實,哪麼由MagSafe所產生的磁場強度就超出了人們的想像。

明明知道強磁場有可能會給人們帶危害,蘋果為何還要使用MagSafe配件?

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MagSafe?MagSafe其實就是蘋果公司的一種磁吸連接技術。它的接口有磁吸裝置,在外力作用下自行吸附或脫落,這類配件通過磁吸的方式吸附在手機的背面,以此完成手機對配件的識別,進行無線充電等功能。比如手機殼,皮革卡包,無線充電器等。其實,iPhone12所列的配件Magsafe,此前在MacBook上就曾出現在Magsafe的磁吸充電接口,這次直接出現在iPhone12的配件中,說明此項技術比較受到消費者的青睞或是蘋果得意的創新之作。

哪麼問題來了,多高的電磁輻射,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

在國際上,電磁輻射已經被世衛組織列為繼水源、大氣、噪聲之後的第四大汙染源。長期過量地接受電磁輻射,對人體的生殖、神經和免疫功能都會產生危害。也會容易誘發皮膚病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而按瑞士這個國家的規定,人們生活在2毫高斯環境下是沒有問題的,我國對磁場強度的要求則是不能超過100微特斯拉。在沒有電線,電視,手機等人工輻射源環境裡,大自然的正常磁場強度是0.1-1毫高斯。高斯簡稱高(Gs,G),是非國際通用的磁感應強度或磁通量的單位,是為紀念德國物理學家和數學家高斯而命名的。特斯拉是磁感應強度單位,磁感應強度是指與磁力線方向垂直的單位面積上所通過的磁軌力線數目。又叫磁力線的密度,也叫磁通密度,用B表示,單位為特斯拉(T)。

它們的關係是:1特斯拉=10000高斯

而低強度的電磁輻射長期積累,對人體造不造成影響,目前還沒有證據證明。

蘋果此次隨iPhone12推出的Magsafe,消費者有必要購買嗎?

首先大家要弄清楚,蘋果公司推出的Magsafe,本質上就是手機配件,是否購習完全取決於個人的需求。蘋果並沒有說明一定要購買,如果你對官方的磁吸充電器,手機殼,皮革卡套之類的體驗沒有需求,則這些配件完全沒有必要購入的,相反,若你對磁吸式的無線充電非常感興趣,就可以購買Magsafe無線充電器;也可以購買Magsafe皮革卡套等。所以說,Magsafe並不是一定要有的配件,是否需要則完全取決於個人需求。

因此,雖然說Magsafe會產生比較強的電磁輻射,但是並沒有證據說明其對人體健康有危害,所以說,是否需要磁吸,就真的看個人喜歡了。

相關焦點

  • 心臟起搏器被電磁波幹擾怎麼辦?
    心臟起搏器被電磁波幹擾怎麼辦?把這個電脈衝發生器放到裡面縫起來,這樣我們就看不到起搏器了。②裝了起搏器人是不是就不會死了?經常有病人問我:崔醫聲,那萬一我以後已經老得什麼都幹不了了,全身的臟器功能都衰竭了,可心臟有起搏器,心臟還會跳,怎麼辦?
  • 植入式人工心臟起搏器的應用與未來發展
    人工心臟起搏器主要由以下兩個部分組成:  (1)起搏導管電極:它一方面將起搏器的輸出信號引向心肌進行起搏,另一方面將感知到心臟自身搏動的信號(腔內心電圖ICG)反饋給起搏器以控制起搏脈衝的發放。它是心內膜電極,目前已由早期的單極發展到雙極,甚至多極。作為長期起搏的導管電極必須是用生物相容性好、韌性好、抗老化、耐腐蝕的材料製成。
  • 植入式人工心臟起搏器的應用及原理
    人工心臟起搏器主要由以下兩個部分組成:  (1)起搏導管電極:它一方面將起搏器的輸出信號引向心肌進行起搏,另一方面將感知到心臟自身搏動的信號(腔內心電圖ICG)反饋給起搏器以控制起搏脈衝的發放。它是心內膜電極,目前已由早期的單極發展到雙極,甚至多極。作為長期起搏的導管電極必須是用生物相容性好、韌性好、抗老化、耐腐蝕的材料製成。
  • 讓核磁共振對心臟起搏器說「OK」
    治療此病,安裝心臟起搏器是一個比較好的途徑。    一聽說要安裝心臟起搏器,周先生直搖頭:「安裝心臟起搏器後,我今後就不能做核磁共振類檢查了,那怎麼行。」    果真如此?    隨後,經過進一步溝通,周先生了解到,在省胸科醫院內,有一款長壽命抗核磁起搏器,這款起搏器對核磁檢查沒有任何禁忌。
  • CRTD(心臟再同步化治療除顫器)接力心臟起搏器 助力心衰升級治療
    七年前張大爺確診為三度房室傳導阻滯,在醫生的建議下植入了傳統起搏器,並且術後結合藥物治療。最近去醫院檢查,被診斷為擴張型心肌病、心力衰竭,左室射血分數(LVEF)值為30%,醫生建議療法升級,進行CRTD(心臟再同步化治療除顫器)手術植入。張大爺就迷惑了,不是已經植入起搏器了,為什麼還要植入CRTD(心臟再同步化治療除顫器)?
  • 電動汽車產生的電磁輻射不會對心臟起搏器構成威脅
    據外媒報導,雖然這種情況並不經常發生,但仍有電磁場會影響到心臟植入物如心臟起搏器性能的可能性。 不過,對接受者來說幸運的是,一項新的研究表明,電動汽車產生的電磁輻射不會帶來這樣的危險。資料圖其中83%為男性,並且他們所有人都植入了電子設備(CIEDs),換言之,他們都曾通過手術在體內安裝了起搏器和除顫器。測試過程中,每個人同時為兩款不同的商用電動汽車(日產Leaf、特斯拉Model S P85、寶馬i3、大眾eUp)充電、駕駛。
  • 院長「解」心:讓核磁共振對心臟起搏器說「OK」
    治療此病,安裝心臟起搏器是一個比較好的途徑。    一聽說要安裝心臟起搏器,周先生直搖頭:「安裝心臟起搏器後,我今後就不能做核磁共振類檢查了,那怎麼行。」    果真如此?    隨後,經過進一步溝通,周先生了解到,在省胸科醫院內,有一款長壽命抗核磁起搏器,這款起搏器對核磁檢查沒有任何禁忌。
  • 大突破:最強心臟起搏器 微波供電 可直入心臟
    美國德克薩斯州的研究人員於今年6月4日至9日在檀香山舉行的IEEE國際微波會議上展示了一款起搏器,與傳統的起搏器不同,這款產品已經拋開了傳統電池設計,採用身體外部的微波發射器為其提供動力。傳統心臟起搏器通過脈衝發生器發放由電池提供能量的電脈衝,通過導線電極的傳導,刺激電極所接觸的心肌,使心臟激動和收縮,從而達到治療由於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臟功能障礙的目的。這種起搏器的安裝必須遠離心臟,而且外科醫生還需要定期進行小手術來更換體內的電池。更嚴重的是,導線等植入物質還會引發一些併發症,包括感染、出血等。
  • 裝了心臟起搏器不能做磁共振檢查?·都市快報
    按常識,裝了常規心臟起搏器的患者,是不能做磁共振檢查的,而這位患者如果要確定骨折的部位,做磁共振檢查很重要。 骨科醫師打電話給醫院副書記、心內科項美香教授,諮詢這位植入心臟起搏器的專家。 項教授做了檢查,「這位患者安裝的是常規的心臟起搏器,貿然做磁共振,可能導致患者起搏器故障和嚴重心率失常等後果。」 「但現在有磁共振兼容的心臟起搏器。
  • 研究發現電動汽車產生的電磁輻射不會對心臟起搏器構成威脅
    據外媒報導,雖然這種情況並不經常發生,但仍有電磁場會影響到心臟植入物如心臟起搏器性能的可能性。
  • 神奇的心臟備用「小馬達」 膠囊起搏器為六旬大爺保駕護航
    而在房顫發作終止的瞬間,心臟會突然停跳,導致暈厥發作,在臨床上稱之為「快慢症候群」,這正是王大爺突然暈倒的原因。據介紹,房顫是心房纖顫的簡稱,是臨床上十分常見的一種心臟疾病,嚴重的會引起心力衰竭,同時還容易引發栓塞事件,尤以缺血性中風發生率最高,往往會造成患者意識喪失或偏癱等不良後果。
  • 隆回人民醫院開展首例永久性心臟起搏器置入術和心臟射頻消融術
    我院成功開展首例永久性心臟起搏器置入術和心臟射頻消融術12月1日,隆回縣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首例行「永久性心臟起搏器置入術」的35床戴某和行「心臟射頻消融術」的22床阮某同時出院。首例永久性心臟起搏器置入術11月29日,隆回縣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和介入團隊在開展2000多例心臟介入治療後,成功將永久性心臟起搏器植入到一名「III度房室傳導阻滯」患者的體內。至此,醫院成功開展首例永久性心臟起搏器置入術!
  • 僅膠囊大小 亞心總醫院為99歲老人植入無導線心臟起搏器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通訊員 彭禕)沒有導線,形狀像一粒維生素膠囊,體積只有傳統起搏器的十分之一,卻能為心臟提供持續穩定的動力。8月7日,武漢亞心總醫院心臟中心介入團隊順利將一粒膠囊大小的起搏器植入患者體內,成功為一名99歲老人植入一枚無導線起搏器。
  • 【前沿技術】不用換電池的心臟起搏器將誕生,這意味著?
    比如,我們呼吸要通過肺的運動,用納米技術把肺運動產生的能量轉化為電能,就可以為身體內部的各種儀器充電,比如心臟起搏器。現在心臟起搏器使用紐扣電池,患者需要每3個月去一次醫院檢查一次電池,每五年更換一次電池。給生活帶來極大不便。如果用納米技術把肺運動產生的能量轉化為電能,就可以為紐扣電池充電,這樣就不用換電池了。
  • 美敦力公布新型心臟起搏器臨床研究數據
    最近,公司又在舊金山召開的Heart Rhythm Society Conference上公布了其新型無鉛起搏器Micra的最新研究數據,該數據展現出了這種新式設備在植入患者體內數月後穩定的效果和良好的安全性,值得注意的是在極端條件下這一設備仍然表現出良好的性能。研究人員在有20名患者參加的為其三個月和六個月的研究中發現,即使在最大功率單車試驗中,該產品仍然起到了良好的心率調節能力。
  • 73歲阿婆46年換了22臺心臟起搏器:活下來不容易,感謝醫院
    澎湃新聞網消息,12月27日,在位於松江區的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南部心導管室內,隨著一個火柴盒大小的心臟起搏器被放入胸前皮膚下,並與通過靜脈穿刺置入患者心腔的電極導線相連,現年73歲的胡根娣阿婆完成了她人生中第22次心臟起搏器植入手術。
  • 不用換電池的心臟起搏器將誕生,這意味著?
    於是他選擇換個角度看問題——如果靜電不能被消除,它能幫助我們做什麼?於是,摩擦發電機就誕生了。通過納米技術,收集我們平時的各種活動中產生的靜電來發電。比如,我們呼吸要通過肺的運動,用納米技術把肺運動產生的能量轉化為電能,就可以為身體內部的各種儀器充電,比如心臟起搏器。
  • 英國將核廢料化為「鑽石電池」,可用於心臟起搏器、人造衛星
    英國將核廢料化為「鑽石電池」,可用於心臟起搏器、人造衛星 澎湃新聞記者 王燦 實習生 陳一諾 2016-12-05 08:11
  • 美國科學家研發由微波發射器提供動力的心臟起搏器
    據外媒報導,美國德克薩斯州的研究人員重新設計了起搏器,開發了一種無線、無需使用電池並可直接植入患者心臟的新原型產品。這種起搏器由位於身體外部的微波發射器提供動力,該設計提供了一種創新的新型起搏器,其還能減少併發症。目前大多數起搏器仍然從根本上利用了同樣的機制。
  • 植入起搏器做磁共振有風險?這個起搏器可轉換核磁、起搏模式
    心臟起搏器植入後,患者如何更安全地行磁共振檢查?對於需要起搏治療的患者,植入心臟起搏器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案之一。然而據統計顯示,50%-75%的患者在植入起搏器後有進行磁共振檢查的需求,但傳統的心臟起搏器在接受磁共振檢查時會發生參數紊亂、電極穿孔甚至帶來死亡風險。近年來,雖有磁共振兼容起搏器問世,但其核磁檢查流程非常繁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