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是餐桌必備的美食,豆腐含有豐富的營養,尤其是鈣的含量極高。豆腐根據風味的不同分為南豆腐和北豆腐。南豆腐加石膏比較少,質地細嫩,水分多,而北豆腐加石膏較多,質地相比南豆腐要老,水分含量相對比較少,北豆腐又稱老豆腐。
製作豆腐的工藝很簡單。記憶中,先將洗淨的黃豆用井水泡發,用石磨磨成漿,再倒入白粗布做的口袋,把白布口袋過濾出汁,是豆漿,留在布袋裡的,則是豆渣。待豆漿煮好後加進石膏水,邊加邊用木棍攪動,約過幾分鐘後即成為豆腐腦。將豆腐腦舀入木盒內,蓋上木板,壓上重石塊,壓去水分,即成豆腐。刀子把豆腐切成塊狀,便可以吃了。這就是傳統的豆腐製作流程。 看似簡單的工藝,營養價值可不簡單。
一、做豆腐的水很營養
好豆腐必有好水,製作豆腐的水一般是井裡的天然水,水是從地下深處冒出來、沒有經過汙染、且看上去很清澈、喝起來很清甜的那種,它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如鎂、鋅、鐵、碘、硒一些無機鹽等,這些微量元素含量與人體內的構成比例是相同的,容易被人體吸收。
二、石磨豆漿很好保留了豆子的營養
石磨豆漿是通過人力勻速運轉,能很好地保留豆漿中的植物蛋白、維生素B1、B2、鐵、鈣等;而豆漿機打磨的豆漿必須經過高溫、高速研磨,不僅破壞了大豆的清香,大豆的營養價值流失很嚴重。原始的石磨豆漿原汁原味,豆味香濃。
三、凝固劑石膏的營養
石膏是一種用途很廣的礦物質,中醫認為石膏可以清肺熱、去胃火,其主要成分是硫酸鈣,石膏分為生石膏和熟石膏,生石膏的凝固速度比熟石膏快,在豆腐的製作中不容易掌握,因此,實際生活中,基本採用熟石膏來當凝固劑,這樣做出來的豆腐保水性好,口味更佳。
四、豆腐渣豆渣內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可以預防便秘;豆渣蛋白質屬高粗蛋白質、低脂肪,可以增加飽腹感,適用於肥胖者食用。
此外,挑選豆腐時,優質豆腐顏色乳白,有豆香味,不酸,無水紋、雜質、用刀切不碎;劣質豆腐有氣泡、水紋、還有細微顆粒,顏色微黃。同時,豆腐不宜與菠菜、竹筍、莧菜、茭白同食,因為這4種食物含有較多的草酸,同煮時,豆腐中的鈣離子和草酸形成化學反映,生成不易溶於水的草酸鈣,人體中的草酸鈣難以被人吸收,容易形成結石,因而不宜久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