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常有趣的《自私的基因》,讓我們從另外角度認識人類

2020-10-06 善品道文化

《自私的基因》一書中,理察·道金斯曾舉例在一個物種中有鴿派和鷹派兩種情況,利用數學分析的結果是,在正常的群體中,兩中派是並存的。生活中騙子和好人也是一樣。基因是自私的,其實人性也有自私的一面, 一個都是騙子的社會是不穩定的,因為大家都不幹活,都想騙別人,但一個全是好人的社會一樣是不穩定。因為人性自私的一面會驅使一些人變成騙子,而因為周圍都是好人,所以行騙是很容易的事情,結果是騙子得到更多的利益,從而驅動更多的人去變成騙子,直到整個社會很警惕,當騙子變的越來越困難,最後當騙子的收益和付出平衡,這個社會就不會有更多的人再去當騙子,最後好人 和 騙子形成一個比例,達到穩定狀態。當然具體分析很複雜,而且這裡我們只把人當成利益的動物,實際上人的行為受到的影響是多方面的。結論卻是正確的,就是騙子不可避免。大家都可能很悲觀,其實我們可以儘可能的減少騙子的數量,前面說過,當騙子的原因是收益大於付出,如果我們改變環境,加大懲罰力度,這樣就能減少騙子的數量,比如外國發達國家騙子相對比較少,原因就是他們的環境讓當騙子代價很高。從這個分析我們也能看出,改善社會環境實際不能主要靠道德,道德在利益面前永遠不可靠。

相關焦點

  • 自私的基因-人類自私的科學解釋
    《自私的基因》 理察道金斯 著本書從進化論出發,說明人類的一些自私的心態跟行為源自人類的基因需要生存和延續,因而導致了人類具有自私的本性。在這本書裡,道金斯從遺傳學、生物行為和生態學等方面,向我們闡述一個基本觀點,人的本能註定了我們會自私自利,就連那些看似無私的舉動,其實都摻雜著自私的動機。
  • 基因決定我自私
    在書中,道金斯試圖告訴我們,基因決定了人類生而自私,它喚起了無數人對認識自身的渴望。  我們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生命的意義在於什麼?《自私的基因》告訴我們,人活著只是為了基因能傳遞下去,人不過是基因的生存機器。我們與人合作、鬥爭,或者博弈,都是因為基因的自私性。那麼,人類的命運將走向何方?性別差異是否天生?兄弟相爭為何永無寧日?一夫一妻制是否違反自然?
  • 好書推薦 《自私的基因》
    我們只是被基因驅使著的行走的生存機器。當然,這本書暢銷且高分的理由,遠不止驚世駭俗的論調。作者作為多本暢銷書的科普作家,深知怎樣把一本書寫得有趣。每當讀者將要費力腦補的時候,作者都能華麗地舉出例子來幫助理解,讓原本晦澀難懂的書,突然變得有趣起來。我的觀點是,我們,以及所有的動物,都是我們基因所創造的機器。
  • 人類是自私的,因為擁有著自私的基因,但這又並非是不可超越的
    自私和無私,是我們經常所說的兩類人的品質,人們都喜歡大公無私的人,是鄙夷自私自利的人,殊不知,無私和自私的命題本身就是錯誤的,從科學的角度來講,這個世界上只有自私,而沒有無私。因為每個人都擁有一個自私的基因。基因是每一個人的核心,其不僅決定這一個人的樣貌身高,也決定著一個人的性格。
  • 讀《自私的基因》:當基因是終極大boss,而人類只是牽線木偶時
    當人類只是牽線木偶,而基因是終極大boss的時候,會發生什麼?英國著名演化理論學者理査德·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這本書中,就勾畫了這樣一幅世界圖景。這本出首次出版1976年,主要通過重新解讀演化論來展現生物的生存之道。
  • 自私是人與生俱來的本性嗎?|《自私的基因》
    而奧地利生物學家孟德爾發現遺傳規律、美國生物學家摩爾根發現遺傳物質——基因,則讓生物進化的規律變得有跡可循。今天我們探討生物進化,遺傳學是一個永遠繞不開的點。英國動物學家道金斯的作品《自私的基因》,就是一部從遺傳學的角度來探討物種進化的生物學著作。針對動物進化的問題,道金斯認為自然選擇的基本單位不是個體或種群,而是基因,自私的基因。
  • 人類存在的意義是什麼?我們體內的基因也會自私嗎?
    我們到底是由什麼組成的?從哪裡來又到哪裡去?我們的存在到底具有什麼意義?在著有《自私的基因》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道金斯看來,人類是由基因進化而成的。剛開始道金斯把人類的原始形狀用一定數量的原子進行比喻,後來道金斯發現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因為按照這種理論,如果你想製造出一個人,你先是要收集非常多的原子,然後再把原子放到生物化學的雞尾酒混合器裡瘋狂搖動。
  • 人類存在的意義是什麼?我們體內的基因也會自私嗎?
    我們到底是由什麼組成的?從哪裡來又到哪裡去?我們的存在到底具有什麼意義?在著有《自私的基因》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道金斯看來,人類是由基因進化而成的。剛開始道金斯把人類的原始形狀用一定數量的原子進行比喻,後來道金斯發現這種說法是錯誤的。
  • 《自私的基因》:人是自私的嗎?
    大意是說,從長時段的自然選擇的角度看,只有那些善於保護自己和複製自己的基因留存下來,也就是說,只有那些「自私的」基因留存下來,「成功的基因的一個最突出的特性就是它的無情的自私」。生物個體作為基因的載體,體現的只能是基因的特性,「凡是經過自然選擇進化而產生的任何東西都會是自私的」,我們人類既然也是長時段自然選擇的結果,理所當然,「我們的本性生來就是自私的」。
  • 讀《自私的基因》有感
    藉助於初高中生物學的普及,基因這個概念在同齡人中比較普及,都認識,基本理解便是身體中眼睛看不到的組成成分,比如DNA這類能決定人體生物結構的東西。在此基礎上,大多數人基本止步了,畢竟這玩意對日常生活的指導意義並不大。
  • 《自私的基因》:帶你從頭認識這個世界
    有些人不能把闡述對事物的認識同提倡事物這兩件事區別開來,此類人實在為數太多。我自己也覺得,生活在一個單純以基因那種普遍的、無情的自私性法則為基礎的人類社會中將會令人厭惡至極。然而我們無論怎樣感到惋惜,事實畢竟就是事實。本書的主旨在於引起讀者的興趣,如果你想從中引出某種教益,那麼閱讀時,可以視之為一種告誡。
  • 讀書會|人人生而自私,但人類還在互相幫助?基因才是背後的大BOSS
    「我爸媽都不太高,所以這個基因就遺傳給我了,我的個頭也不高。」對於基因決定了人類的相貌這一觀點,相信大多數人都並無異議。但是,基因會控制人類的行為嗎?喜歡籃球,喜歡電影,這些喜好和基因有關係嗎?很多人聽了這個理論之後,就產生了疑問:如果基因是自私的,基因又決定一切,那人類之間為什麼還有合作呢?動物為什麼也有合作呢?道金斯的這本《自私的基因》恰恰就回答了這個問題。
  • 《自私的基因》:基因才是笑而不語的大boss
    今天書單君要詳解的《自私的基因》也是屬於讀完毀三觀系列的書。讀完後你會發現似乎人類的一切行為都可以用自私的基因來解釋。
  • 觀點|《自私的基因》:人類不過是基因生存的機器
    人類是什麼?「我們(人類)不過是基因生存的機器。」——《自私的基因》現今科學界的主流觀點認為,原始地球其實是一鍋「大湯」。儘管我們仍然無法確切得知在生命出現以前這鍋湯裡面究竟有什麼材料,但有限的證據表明,那裡面很可能有水、二氧化碳、甲烷和氨等物質。
  • 自私的基因 | 我們生來自私?請做好顛覆三觀的準備!
    第二部分解釋了基因的自私。告訴我們進化的目的、基因的概念、生物的概念。進化的動力來自於基因的自私。進化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實現基因的最大利益。 基因就是DNA。生物從本質上看是各種基因的不同的組合。第三部分是兩大經典理論的總結。生物只是基因製造出來的生存機器;基因在本質上是自私的。不過自私的基因這個理論不適用於人類的行為。
  • 男性尋花問柳有基因依據?基因無法單獨決定自私還是合作
    所謂「自私」,不過就是爭取自身的生存。道金斯提供了一種新的世界觀,尤其是他將進化論從基因層面提升至文化層面,創造了「覓母」(meme,即文化基因)這一新型的複製因子名詞,特指人類社會發展中的文化進化,並提出,「在這個世界上,只有我們,我們人類,能夠反抗自私的複製因子的暴政」。《自私的基因》中的觀點不僅影響了基因研究領域,更在社會科學領域產生重要影響。
  • 人類只是傀儡,基因才是主體,自私的基因如何控制了人類
    自人類產生智慧以來,人們對這個世界真相的探究就沒有停止過,而人們在這種探究中變得更具智慧,思想也變的更加的深邃。可以說人的整個歷史就是對科學和哲學的探究,要是沒了科學與哲學,人類也只不過是會直立走路的高級哺乳動物而已。
  • 自私的基因
    《自私的基因》——理察·道金斯《自私的基因》首次出版於1976年,演化理論學者道金斯批判地繼承和發展了達爾文理論,40多年來,書裡的很多觀念剛開始並不被人接受,然而,到現在受到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推崇。
  • 《自私的基因》讀書感
    基因的表演當複製因子變得越來越多時,構件因消耗量大增而供不應求,成為珍貴的資源。不同品種或品系的複製因子必然為了爭奪它們而互相搏鬥。【競爭】開始不可避免。有趣的是,儘管從旁觀者的角度來看,複製因子的各品種之間發生過你死我活的搏鬥。
  • 《自私的基因》:人類只是基因的生存機器,那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理察·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中提出:人類是進化的產物,但正是由於進化,人類才產生了自我意識。而自我意識可以讓人類擺脫基因的控制,幫助我們尋找人生的意義。一、生命是如何產生的?複製基因與自然選擇1、複製基因。最初地球上只有巖石和一些氣體,後來出現了水,這些水匯集起來,形成了海洋。在火山、閃電以及陽光的作用下,有機物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