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時產檢,警惕隱性基因攜帶者,避免出生缺陷寶寶

2021-01-08 鴿子醫生育兒

去年門診接診過一對戊二酸血症基因攜帶者,同是戊二酸血症患者的機率非常低,這對夫妻卻這樣巧合的碰到了。4年前,孕育一男孩,全家人非常開心、幸福。後來,細心的媽媽發現孩子發育有些落後,於是來院就診,查出孩子為戊二酸血症患者,夫妻二人才知道彼此都是戊二酸血症基因攜帶者。

去年再次懷孕,夫妻二人開心,又煩惱,不知道這個寶寶是否健康,他們多方就診,知道生正常孩子的機率只有十分之一。煎熬到低10周,夫妻二人冒著2%流產的可能做絨毛穿刺、做胎兒的基因檢測。21天結果終於出來了:胎兒和他們夫婦倆一樣是常染色體隱性攜帶。結果雖然不是最好的,至少也不是最壞的。

之後,在我們產科大主任那開始了定期圍產保健:第一次排畸檢查NT值正常,孕24周的排畸四維彩超未見異常,夫妻二人稍稍繃緊的神經稍稍放鬆了一些;之後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也正常。孕28周彩超結果提示:胎盤成熟度III度;孕晚期多次查游離雌三醇值下降同時伴有雌二醇升高。夫妻二人知道胎盤功能不良,有可能早產;也擔心肚子的孩子宮內缺氧;恐孩子在有什麼健康問題,這樣一個普通家庭如何承受兩個有問題的孩子。

孕38周主任和孕媽、家屬溝通,考慮宮內環境差、胎盤功能差,胎兒生長已經受限,足月,建議擇期手術終止妊娠。分娩一女寶寶,出生評分滿分,夫妻二人興奮無比。

戊二酸血症(GA)是有機酸代謝病的一種,是遺傳代謝病中較常見的病種,但患病率極低,相關報導比較少。由於缺乏特異性症狀和體徵,易被漏診、誤診。頭圍增大和頭顱磁共振示顳部腦外間隙增寬具有臨床診斷價值。

當患兒出現頭圍增大,合併餵養困難、發育落後、抽搐驚厥、肌張力障礙、不對稱姿態等神經系統損傷表現的時候,要警惕戊二酸血症。

目前戊二酸血症仍無法治癒,Ⅰ型可通過飲食控制和藥物輔助治療;Ⅱ型一般在出生後不久即死亡。

對於戊二酸血症,早期診斷與治療對患兒至關重要,因為目前的治療可以使90%的患兒不出現腦損傷。

1、產前診斷

羊水細胞或絨毛細胞中相關酶活性測定、代謝產物檢測和基因突變分析。最佳的檢測質譜和基因檢測。

2、普及戊二酸血症的新生兒篩查。

哪些人群適合做絨毛活檢:高齡孕婦;超聲發現胎兒NT增厚或明顯的結構異常;既往生育過染色體異常的胎兒、不明原因的畸形兒、不明原因的死胎、多次流產史的孕婦;父母有一方染色體異常;母親早孕期血清篩查異常;合併先天性代謝性疾病及單基因疾病風險的孕婦。

相關焦點

  • 防出生缺陷 警惕八種情況
    據統計,目前我國出生缺陷的總發生率已達5.6%,大約每30秒就會誕生一個缺陷兒,出生缺陷已成為嬰幼兒死亡的第二大病因,約佔19.1%。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婦產科圍產專科副主任陳慧教授表示,出生缺陷問題不容小覷,預防和幹預是減少出生缺陷發生概率的有效方法。  反覆流產 竟是染色體「出了錯」  「醫生,怎麼辦?
  • 135種隱性遺傳病可實現無創孕前基因篩查—新聞—科學網
    我國是人口大國,出生缺陷發生率約5.6%,每年新增出生缺陷人數約90萬例。隱性遺傳病是由位於染色體上隱性致病基因引起的。
  • 愛耳日:60%的耳聾與遺傳基因有關 康碼呼籲重視出生缺陷預防
    《中國出生缺陷防治報告(2012)》數據顯示,每年有3.5萬先天性聾兒出生,耳聾已經成為最常見的出生缺陷之一。加上遲發性耳聾及藥物性耳聾患者,每年新增的聽障兒童超過6萬。 新生兒出生聽力缺陷給患者及其家庭帶來了嚴重的經濟和精神負擔。
  • 寶寶出生三天就猝死 竟是父母基因出問題
    「梅主任,我家寶寶現在長得挺好,多謝您當初給我們的診斷啊!」原來,這是一個患有原發性肉鹼缺乏症的小男孩。這位媽媽的第一個孩子,前幾年在另一家三甲醫院出生,孩子出生時挺好,但沒想到短短三天後,就在媽媽懷裡毫無徵兆停止了呼吸。頭胎和二胎都患上遺傳病二胎媽媽姓王,回憶當時仍心痛不已。
  • 什麼原因會導致寶寶得唐氏症候群?如何避免唐氏兒出生?
    導致唐氏症候群的原因1、遺傳曾生育過染色體異常或神經管缺損患兒;夫婦之一是染色體平衡移位攜帶者或倒位者或單基因病患者;有脆X染色體症候群家系的孕婦。2、孕婦高齡研究學者曾做統計,高齡妊娠(35歲)導致的結果,孩子罹患唐氏症候群的概率約為1/380,而20歲的產婦發生這種情況的概率僅為1/1400。
  • 產檢檢出鏡面人寶寶?是生還是不生?如何避免兩難選擇?
    前幾天,看新聞,湖南一位孕婦在產檢時,發現肚子裡的胎兒臟器位置不對。醫生按常規檢查胎兒的內臟結構和形態,驚奇的發現,胎兒的心臟、肝臟、脾臟、膽等器官的位置與正常胎兒相反,心臟、脾臟在右邊,肝臟位於左邊,心、肝、脾的位置好像是正常臟器的鏡中像,因此判定胎兒是個「鏡面人」。
  • 讀懂「遺傳密碼」 規避出生缺陷
    記者黃中明 攝  因為出生缺陷或後期疾病,許多嬰幼兒被拋於棄嬰島。近期此事備受關注。在血親分離的背後,卻很少有人意識到需從源頭上做足預防。據《中國出生缺陷防治報告(2012)》顯示,我國出生缺陷發生率達5.6%。每年新增出生缺陷數約90萬例。為此,「能將出生缺陷扼殺在搖籃中」的基因診斷應運而生,但目前卻並沒得到大規模推廣。這項新型技術在解讀「遺傳密碼」的同時,也經歷著醫學倫理的考量。
  • 罕見病患者生育之困:夫妻雙方攜帶相同致病變異基因,生育後代有四...
    最後,凱傑帶妹妹在上海兒童醫院做了基因檢測,他的猜測被證實,妹妹所患的正是SMA。凱傑告訴紅星新聞,妻子懷二胎的時候在安徽老家做過產檢,還特別做了唐篩,「我以為唐篩能夠檢測出我這種病」。然而,一般產檢無法發現遺傳基因類疾病,只有通過基因篩查才能準確定位。這種意識的缺乏不僅體現在作為患者的凱傑身上。
  • 新生兒健康基因早知道,基因篩查來把關!
    我國是出生缺陷的大國,我國每年的出生人口約為1600萬到2000萬之間,出生缺陷發生率達到5.6%,其中遺傳代謝病患兒達40萬至50萬。根據我國出生缺陷監測和殘疾兒童調查結果,全國累計有近3000萬個家庭曾生育過出生缺陷和先天殘疾兒,遺傳病已成為兒童死亡或殘疾的主要原因。
  • 闢謠:孩子出生後,真的不用做這項檢查?產科醫生:不做可能致聾
    在結婚後的第一年,他們就生下了大寶,由於當時在鄉鎮生活,對產前檢查只是一知半解,大寶出生後,也未做詳細檢查,直至大寶三歲時才發現他的聽力較常人低下。其實,按照耳聾的遺傳規律,即常染色體隱性遺傳來推測,他們生下的孩子均會攜帶有準爸爸的耳聾基因,其中50%會像王女士一樣攜帶對抗生素敏感的耳聾基因。
  • 為人父母的你,知道孩子有哪些遺傳基因嗎?
    家族中沒有出現遺傳性代謝病症狀 寶寶還需要篩查嗎? 是的,都需要進行新生兒疾病篩查。 大多數遺傳代謝病屬於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即使沒有家族史,也有患病的風險。
  • 解放軍總醫院單基因遺傳疾病新生兒出生缺陷幹預取得新進步
    2016年2月16日9時17分和9時19分,解放軍總醫院手術室先後傳來雙胞胎新生兒的啼哭聲,北京的一對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楓糖尿病基因攜帶的正常夫婦,歷時5年之久,4次妊娠,終於迎來了他們家庭中一對正常的寶寶。
  • 我國首例成功阻斷X-連鎖重症聯合免疫缺陷病試管嬰兒在滬出生
    據悉,這名幸運寶寶的出生是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與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密切合作的結晶,是復旦大學生殖與發育研究院學科交叉平臺建設的重要成果。這種醫聯體模式已為不少患者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就醫途徑,或將為其他罕見病的多學科合作治療起到良好的示範作用。    這名寶寶原本有個哥哥。
  • 基因突變可能是罕見病致病因素
    每個人都攜帶缺陷基因  你知道嗎?沒有人能擁有一套完美的基因,人類有23對染色體,大約25000個基因,而每個嬰兒出生時都攜帶了至少5-10個突變基因。  但人類身上為什麼會存在突變基因?而一旦它們的主人遇到了命中注定的另一半,而且在染色體同樣的位置上,有一個同樣的缺陷基因,那麼他們的愛情結晶,就很可能是個帶遺傳病的寶寶。  不同缺陷基因可導致7000多種遺傳病  不同的缺陷基因可導致7000多種遺傳病,罕見病中又有80%都是遺傳病,那麼罕見病到底離我們有多遠呢?
  • 杭州媽媽第一胎出生3天猝死 二胎又查出這種病
    「梅主任,我家寶寶現在長得挺好,多謝您當初給我們的診斷啊!」說話的這位年輕媽媽,第一個孩子前幾年在另一家三甲醫院出生,出生時還好好的,但沒想到短短三天後,就在媽媽懷裡毫無徵兆停止了呼吸。經檢查,小男孩的死因是原發性肉鹼缺乏症引起的,是一種隱性的遺傳病。
  • 全國首例阻斷重症免疫缺陷病試管嬰兒在滬出生
    據悉,這名幸運寶寶的出生是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與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密切合作的「結晶」,是被譽為申城生殖健康醫學研究「航母」的復旦大學生殖與發育研究院學科交叉平臺建設的重要成果。這種醫聯體模式已為不少患者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就醫途徑,或將為其他罕見病的多學科合作治療起到良好的示範作用。
  • 5G技術如何運用於出生缺陷防控領域?上海正在探索
    5G技術如何運用於出生缺陷防控領域?本文圖均為 澎湃新聞記者 陳斯斯 圖30歲女子遭遇死胎後又誕下早產兒,5G遠程診斷助專家為其尋找致病基因。如何防控出生缺陷,已經成為中國臨床專家的一項重任。當前在上海,基於5G技術的「出生缺陷防控數據服務平臺」以及遠程診療平臺,已經在出生缺陷防控領域開展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