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天註定?有些食草動物體型更大,為啥遇見食肉動物只會逃跑?

2021-01-09 紫俠號

在地球生命進化的過程中,不同的生態系統都有自己的食物鏈,在食物鏈低級的動物似乎天生就是被食物鏈頂級動物捕食的,這有種命運的悲涼感。但是這到底是自然進化的結果,還是冥冥中有「造物主」決定了這一切?

有些食草動物的體型明明比食肉動物更大,身上也有尖銳的角和強有力的四肢,比如非洲草原上生活的野牛。野牛的體型完全比獅子和老虎更大,而且皮毛厚實,力量很大,按理說不應該見到獅子老虎就逃跑。它們並不像兔子和雞這樣弱小的存在,為什麼依然會對食肉動物不加以反抗呢?、

我們不妨設想一下這樣的場景,如果在非洲草原上生活的野牛群遇到獅子能夠團結一致,相信獅子根本佔不到一點甜頭。但實際卻跟我們預想的有天壤之別。難道食肉動物天生就對食草動物有「食物鏈」上的壓制嗎?

我們不妨從生物進化的方向來分析這個問題。

在自然界中,雖然野牛這種食草動物的體型龐大,但是它們相比食肉動物依然有天然的劣勢。成年野牛依靠皮糙肉厚,或許會躲過一劫,但是剛出生不久的小野牛就不一樣了。從它們出生開始,小野牛就是獅子豹子等肉食動物的捕獵對象,這種對食肉動物的恐懼從小就成為了野牛的本能反應。野牛並不像人類一樣擁有智慧,它們雖然成群結隊生活,但卻沒有形成團隊合作的意識,遇到獅子豹子捕食只會四散而逃,我們也就能理解食草動物遇到食肉動物不反抗,只會逃跑的原因了。

億萬年來,弱肉強食就是自然法則,誰的力量更強,誰就能佔據頂端位置,但人類的出現改變了這一切。人類的力量和體型遇到踩狼虎豹根本不佔優勢,但我們依然對地球形成了統治,依靠的就是人類的團隊合作和智慧的發展。然而,人類祖先也基本上以食草動物為食,很少捕捉食肉動物。這是因為食肉動物數量比較少,而且十分兇猛,食草動物數量多,捕捉起來比較容易。

人類就像是地球生物圈的另類存在,有點不像是地球上的物種呢。

相關焦點

  • 有些食草動物比食肉動物體型更大,為什麼它們被捕殺時不會反抗?
    地球上有各種各樣的動物。雖然有些動物是食肉動物,但總體上說,食草動物還是佔有更大的比例。雖然動物界體型大意味著戰鬥力強,但有些食草動物比食肉動物體型要大得多,可當這些食草動物被食肉動物捕食時,食草動物卻不會反抗。這又是為什麼呢?難道食草動物打不過食肉動物嗎?
  • 為什麼陸地上食草動物的體型,比食肉動物更大,海洋卻恰恰相反?
    然而今天地球上最大的食肉動物是北極熊,體重約為400公斤-800公斤,遠遠不如大象的體重。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在陸地上,食肉動物的體型會比食草動物的體型更小一些呢?陸地上,食草動物為什麼比食肉動物體型大?事實上,陸地上食草動物更大的原因在於兩者的食物。
  • 面對食肉動物,食草動物只會逃跑,那為何它們沒有進化出反抗能力?
    我們很多人在小的時候都喜歡看動物世界,尤其是非洲大草原上面的動物,那些獅子、大象還有長頸鹿之類的,但有一點是沒有辦法忘記的,就是一群食草動物竟然可以被幾隻食肉動物給吃掉,有的時候感覺很悲傷,這些食草動物只能被食肉動物活活的被吃嗎?為什麼不進化出反抗的能力來呢?
  • 食肉動物可以演化成食草動物,那食草動物可以演化成食肉動物嗎?
    這些哺乳形類在整個的恐龍時代只能以小小的體型避免與當時地球上的霸主恐龍發生衝突,所以,它們的演化出的錐齒獸體型也僅與現在的老鼠差不多大。它們屬於原始的食蟲類哺乳動物。根據它們化石的形態(尖利的爪子,長且尖的嘴巴)看,它們應該是生活在樹上的,以昆蟲或者蠕蟲為食的食肉動物。
  • 食草動物為什麼始終沒有進化出擺脫食肉動物捕殺的能力?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因為在自然界中,食草動物們確實大都處於食物鏈的底層,它們整天過著提心弔膽的生活,甚至有些食草動物剛生下來,還沒來得及看看這個五彩斑斕的世界就成為了食肉動物的食物。那麼,為什麼食草動物沒有進化到可以改變自己命運的程度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為什麼食肉動物選擇捕獵食草動物,而不是其他食肉動物?
    從本質上說無論是什麼食性的動物對於食肉動物來說都是肉,這並沒有什麼區別。但是,在自然界中,食肉動物通常只選擇捕殺食草動物,而不是食肉動物,儘管體型有很大優勢的食肉動物,也很少出於食物的目的去捕獵其他食肉動物。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我們來探討一下原因。食肉動物為什麼選擇捕殺食草動物,而不是食肉動物?
  • 熊貓從食肉進化進食植物了,有些動物卻似乎相反
    目前也有少數動物具備這樣的趨勢,有科學家研究發現河馬這種食草為主的動物有固定的食肉習性,若它們熬過第六次生物大滅絕,沒準也能進化為純食肉的動物。進化是適時、適應環境的變化,對生物而言食草或者食肉都是能量的來源方式。
  • 為什麼陸地上的食草動物比食肉動物體型大?海中的動物是否如此?
    我認為導致陸地上體型最大的食肉動物比食草動物體型小的原因有三個。01 食物獲取食肉動物,顧名思義就是以肉為主要食物的動物。這些動物都有一個特性,那就是需要自己捕獵(食腐動物除外)。而食草動物就是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動物,它們不需要自己捕獵。這就是食草動物與食肉動物最大的差別。
  • 食草動物看到食肉動物,為何不反抗而是逃跑?看看美國黃石公園!
    食草動物看到食肉動物,為何不反抗而是逃跑?看看美國黃石公園!自然界是一個弱肉強食的環境,只有你足夠強大,才可以在惡劣的環境當中生存下來,否則你面臨的只能是淘汰,這就是達爾文曾經說到過的優勝劣汰,在動物當中分為食肉性動物和食草性動物,食肉動物體型非常的強大,並且異常兇猛,而食草性動物體型相對比較小,性格也會更溫順一些,這些食肉動物是以食草動物為食的,我們也發現了一個比較奇怪的現象,在看到食肉動物之後,食草動物的第一反應就是趕緊逃跑
  • 面對食肉動物,食草動物總是選擇逃跑,它們為什麼不進行反抗?
    食肉動物捕食食草動物,這是再普通不過的自然規律,於是我們也理所當然地認為食肉動物就是比食草動物厲害。不可否認,食肉動物大多擁有強健的體魄、敏捷的身形、尖牙和利爪,武器裝備齊全,外觀雄壯兇猛。大多數時候,食肉動物只要一發起進攻,食草動物便會私處奔逃,這是為什麼?這的確是個不容易解答的問題,以獅群和野牛為例,獅群在捕食一頭野牛的時候,很可能會因野牛的反抗而受傷,而且很多時候這種傷還是致命的。一頭野牛便可以對獅群產生威脅,那麼一群野牛如果群起反抗,獅群根本沒有勝算,那麼野牛為什麼只是一味逃跑呢?
  • 陸地十大食肉動物排名,陸地最大的食肉動物是北極熊嗎!
    十大陸地食肉動物有多強,哪種食肉動物最厲害,陸地上生活著許多大型食肉猛獸,由於生活環境和區域不同,導致它們演變出了各自的生存技巧,有獨行的、有群居的、有擅長偷襲的、有擅長正面進攻的,如果將所有食肉動物作比較,到底哪種動物戰鬥力更強,更兇猛呢?
  • 食肉動物就是掠食動物嗎--中國數字科技館
    食肉動物就是掠食動物嗎?回答是,「不。」不是所有的食肉動物都被歸類為掠食者,只有那些主要依靠獵捕活物為生的才能被納入此列。大型貓科動物、北極熊、斑鬣狗、狼和豺都是掠食者,而獼猴和黑猩猩則不是,雖然它們也能殺死和吃掉其他小動物。那些捕食昆蟲(如蝙蝠)或者以腐肉為食的動物(如禿鷲)則不屬於掠食者。
  • 為什麼有些食肉動物很少會吃食肉動物的肉,即便是殺死對方?
    為什麼有些食肉動物很少會吃食肉動物的肉,即便是殺死對方?是的,相當多的人知道,雖然其他食肉動物可能不是更強大食肉動物的主要獵物,但較弱的食肉動物是可能被機會主義者吃掉的。其他食肉動物的屍體也經常被「清道夫」們清理掉。
  • 北極熊體型更大,遇到棕熊為啥要逃跑?母北極熊還會生下棕熊後代
    那麼如果讓北極熊和棕熊這兩種動物去比較一下打鬥的話,誰又會勝出呢?首先比較一下體型,相對而言北極熊的個頭要比棕熊更大一些,成年雄性北極熊的體重在350~600公斤之間,是陸地上食肉獸類中體重最大的一種。
  • 遠古貓科動物劍齒虎為什麼會滅絕?真是「成也劍齒,敗也劍齒」
    劍齒虎是最為人們熟知的已滅絕的史前貓科動物。需要說明的是,劍齒虎並不是僅指一個物種,而是多種貓科動物的統稱,廣義上包括短刃劍齒虎、鋸齒虎、美洲劍齒虎等,它們都屬於貓科劍齒虎亞科。劍齒虎的體型和現在的獅子、老虎差不多大小,但它們的上犬齒卻大得出奇,就好像是兩把倒插的短劍,鋒利無比,這也是它們名稱中「劍齒」的來源。
  • 同為食肉動物,為什麼貓科體型比犬科大得多?
    在食肉動物演化史上,犬科興起比貓科早,它們的巔峰時代已經過去了,而貓科近一萬年才走下坡路,還有不少大型種類倖存。只看現在這一個時間點,自然就是貓科明顯大於犬科。犬科最早興起於距今4000萬年前,分三個亞科,按演化先後順序是黃昏犬亞科→恐犬亞科→犬亞科,現存所有犬類都屬於犬亞科。犬科體型的巔峰是第二階段的恐犬亞科時代。
  • 食肉動物的眼睛長在前面,而食草動物則長在兩邊,怕吃草扎了眼?
    動物眼睛的位置和它們的食性之間是否有著必然的聯繫呢?我們無需翻閱動物百科全書就可以輕鬆判斷出一種動物到底是食草的,還是食肉的。這種判斷並不需要縝密的分析和極具邏輯性的思考,只憑藉我們對於一種動物的第一印象就可以得出結論,而且這種結論十有八九都是正確的。
  • 都是吃肉,為什麼人類喜歡吃食草動物,而不吃食肉動物?
    ,人類只能對於肉類下手,所以到現在人類依舊有一個特性,那就是長期只吃蔬菜,身體不會發生問題,但是如果長時間只吃肉,就會發生便秘等等問題。這其實和人類的整體的生活習性有著很大的關係,而且人類並不是說完全不吃食肉動物,事實上在草原上面,有人會在極度缺乏糧食的情況之下,卻捕獵狼,但是很顯然,這是一種極其稀少的情況,因為風險過大,食肉動物往往還有記仇的特性。
  • 人類的遠古祖先也是食草生物,為什麼眼睛卻跟食肉動物一樣?
    而食肉型動物則主要是以食草型動物為食,它們更高一層。所以我們在大自然中會看到這樣的現象,不管食草型動物的體型有多麼大,在碰到比它們小很多的食肉動物後,都會害怕躲避逃跑。就是野牛這樣的比較強力的食草動物,它們在遇到狼的時候,也會忙著逃跑,而不是依靠自己的力量來進行對抗。這種生物鏈的上下級關係是基因層面的一種壓制,再高大的食草型動物,它們也會害怕一些小小的食肉型動物。
  • 自然界中有哪些「進化跑偏」的動物?
    貓科動物是食肉目下靈活性最強的存在,這要得益於它們的修長的四肢以及勻稱的身體,而獵豹為了在奔跑時將風阻降到最低,它的身體和腿變得更加的細長,因此,獵豹平均1.9米的體長(含尾長)僅有50公斤左右的體重。相對纖細的體型,讓獵豹失去了捕獵大型食草動物的能力,而獵豹相對中等的體型每天還需要3公斤左右的肉來支撐,所以獵豹的獵物既不能太大(打不過)又不能太小(不夠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