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病是人類的宿命嗎?有沒有開掛的科技,幫我們避免下一次的新冠?

2020-12-05 健康界


人類醫學發展的歷史,就是一部人類與疾病鬥爭的歷史,無論是抗生素髮明之前佔主導地位的傳染病,還是近幾十年來逐漸佔據主導地位的非傳染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由於不良的生活習慣導致的慢性病。

漢代著名的醫家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中記載:

餘宗族素多,向餘二百。建安紀年以來,猶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傷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淪喪,傷橫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訓,博採眾方,撰用《素問》、《九卷》、《八十一難》、《陰陽大論》、《胎臚藥錄》,並《平脈辨證》,為《傷寒雜病論》合十六卷,雖未能盡愈諸病,庶可以見病知源,若能尋餘所集,思過半矣。


可以說,《傷寒雜病論》的產生向我們生動的闡釋了:推動人類醫學發展的源動力實際上就是新的疾病的出現,醫學的進步永遠是落後於疾病的產生的[1]

因此,不存在一種能夠未卜先知的科學技術幫助我們抵抗新發的疾病,包括類似新冠這樣的破壞性較大的傳染病。

「實踐出真知」,面對突發的未知的疾病,我們能做的只能是從已有的疾病防控經驗中汲取教訓,將損失減到最低。

在離我們最近的這次新冠疫情的防控中,代表著全世界最先進醫療技術的美國及歐洲控制得相當失敗,而醫療水平相對落後的中國卻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思考其中的原因,我們可以得出結論,要打贏一場傳染病的防控戰役,只依賴先進的醫療技術,或者說醫務人員單方面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關鍵是要有一種制度,能夠協調社會各個階層,並最大限度地將他們的力量團結起來。


所謂「以史為鑑,可以正衣冠」,中國抗擊疫情模式的成功並非是「無源之水」,「無根之木」,究其歷史源頭,就不能不提起建國初期開展的轟轟烈烈的愛國衛生運動。

在建國初期,由於長時間的戰亂以及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殘酷的剝削和壓迫,我國的衛生狀況十分惡劣。各種烈性傳染病如鼠疫、霍亂、天花,寄生蟲病如血吸蟲病的傳播極為廣泛,幾乎每年都有大的疫情爆發。據不完全統計,解放前全國人口的發病數為1400萬,死亡率為千分之30[2]。惡劣的衛生狀況造成了人口的銳減、村莊的毀滅、生產的破壞和人民群眾正常生活受到的嚴重衝擊[3]。與此同時,解放前由於國民黨政府及其不重視衛生事業的發展和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衛生服務能力極其低下。據1949年統計「全國中西醫專業技術人員505040人,同期總人口數為54167萬人,衛生技術人員在人群中的密度僅為千分之0.92。全國僅有醫院2600所,病床數80000張,每千人口僅0.15張病床。」

此外,1952年初,韓戰期間,美國挑起了侵略朝鮮和中國的細菌戰。從1952年1月份開始,美國出動戰機向朝鮮人民軍和中國人民志願軍的陣地,以及我國的東北、華北等地投放了大量含有鼠疫、霍亂等烈性傳染病病原體的跳蚤,毒蟲,此舉對我國人民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危害[4]。

在上述背景下,黨和國家領導人號召全國人民參與到傳染病的防治和細菌戰的反擊中來。1952年3月14日,經政務院第128次政務會議通過,以周恩來總理兼任主任委員、由黨政軍民各有關部門參加的中央防疫委員會(後改稱為「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宣布成立,掀開了愛國衛生運動的序幕 。衛生工作與群眾性衛生運動相結合被確定為一項基本原則 。

一般來說,建國初期的愛國衛生運動可以分為兩個階段,持續約10年時間。1952到1954年屬於第一個階段,主要是消滅蟲媒疫獸的衛生防疫運動,而1955到1959年,愛國衛生運動則進入到了除「四害」,養成講衛生的良好習慣和消滅疾病的階段。


轟轟烈烈的愛國衛生運動除了粉碎了美國侵略者的細菌戰計劃外,更為重要的是,從根本上改善了我國建國初期惡劣的衛生狀況。

在大中城市,僅1952年半年的時間,就清理出垃圾7000餘萬擔,疏通溝渠28萬餘公裡,新建和改建廁所490餘萬個[5]。比較著名的例子有北京的龍鬚溝被改造成了寬敞的大馬路[6],而上海的肇家浜被改造成了人民公園。與此同時,農村的衛生條件也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天花、霍亂、痢疾等傳染病由於傳播媒介、傳播途徑被切斷,發病率大為下降。而全國的醫療機構和醫療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的數量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7]。


                                                               上海弄堂裡的群眾衛生運動


農村的衛生環境大為改善

在消滅傳染病的過程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血吸蟲病的防治。血吸蟲病是一種嚴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寄生蟲病,在我國流行與肆虐有 2000 多年的歷史。建國初期,病害流行遍及江蘇、浙江、湖南、湖北、安徽、江西、四川、雲南、廣東、廣西、福建和上海等 12 個省(市)的 350 個縣(市),患病人數約有 1000 多萬,受到感染威脅的人口則在 1 億以上[8]。在疫情嚴重蔓延地區,土地荒蕪、房倒屋塌、「絕戶村」、寡婦村」眾多,侏儒患者多,勞動力匱乏。當時有歌謠描述其荒涼悲慘情景:「爹死無人抬,兒死無人埋,狐兔滿村走,遍地長蒿萊。[9]」在生長於湖南農村、對農村情況極為熟悉的共和國領袖毛澤東看來,血吸蟲病的肆虐對剛剛打土豪、分田地的疫區翻身農民來說,仍是壓在他們頭上的一座大山。他醞釀著如何動員新生政權的力量來搬掉這座大山。在經過充分調查的基礎上,1956 年 2 月 17 日,毛主席在最高國務會議上發出 「全黨動員,全民動員,消滅血吸蟲病」的偉大號召[10]。

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人民群眾被廣泛發動起來,而醫務工作者也積極地應用專業知識參與到血吸蟲地防治工作中來,用科學知識來武裝廣大人民群眾,破除了封建陋習和愚昧無知。






截至1957年底,全國血吸蟲病疫區共有 13 個縣基本消滅血吸蟲病;還有 343 個鄉鎮基本消滅了血吸 蟲的中間宿主釘螺;全國各地治療了 50 萬病人,其中包括 10 萬左右的晚期病人。在 1958 年防治血吸蟲病的群眾運動中,全國各地先後收治 300 多萬病人,滅螺面積達 33 億平方米,治療病人數與滅螺面積均超過了前幾年的總和[11]。至此,我國消滅血吸蟲病取得了重大的階段性勝利。

1958 年 6 月,《人民日報》發表了《第一面紅旗——記江西餘江縣根本消滅血吸蟲病的經過》的長篇報導 和《反覆鬥爭,消滅血吸蟲病》的社論。當時正在杭州視察的毛主席,於當天晚上閱讀後,興奮之餘,即興創作了《送瘟神》律詩兩首。

綠水青山枉自多,華佗無奈小蟲何!

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萬裡,巡天遙看一千河。

牛郎欲問瘟神事,一樣悲歡逐逝波。


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

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

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三河鐵臂搖。

借問瘟君欲何往,紙船明燭照天燒。

並同時撰寫了後記:

「六月三十日《人民日報》發表文章說:餘江縣基本消滅了血吸蟲,十二省、市滅疫大有希望。我寫了兩首宣傳詩,略等於現在的招貼畫,聊為一臂之助。就血吸蟲所毀滅我們的生命而言,遠強於過去打過我們的一個或者幾個帝國主義。八國聯軍、抗日戰爭,就毀人一點來說,都不及血吸蟲。除開歷史上死掉的人以外,現在尚有一千萬人患疫,一萬萬人受到疫情的威脅。是可忍,孰不可忍?然而今之華佗們在早幾年大多數信心不足,近一二年幹勁漸高,因而有了希望。主要是黨抓起來了,群眾大規模發動起來了。黨組織、科學家、人民群眾,三者結合起來,瘟神就只好走路了。」[12]



「黨組織、科學家、人民群眾,三者結合起來,瘟神就只好走路了。」這句話高度地概括了建國初期愛國衛生運動取得勝利的原因。

撫今追昔,溫故而知新。

我們國家之所以能夠取得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的勝利,毫無疑問地還是因為堅持了黨組織、科學家、人民群眾三者的結合。

這是中國模式的優勢所在,也是中國為人類抗擊新發傳染病提供的一套行之有效的行動綱領和寶貴的智慧結晶。


參考

  • ^張大慶. 醫學史[M]. 8版. 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8

  • ^黃永昌,中國衛生國情.上海,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1994;19

  • ^萬心. 建國以來餘江縣防治血吸蟲病的歷史經驗研究[D].江西師範大學,2013.

  • ^制止美國侵略者進行細菌戰的滔天罪行.北京:人民出版社,1952

  • ^陳海峰.中國衛生保健.人民衛生出版社:1985.120

  • ^何成雲.從1952-1954年北京地區的愛國衛生運動看培育社會主義「新人」[J].上海黨史與黨建,2019(02):29-33.

  • ^李娟. 20世紀50年代上海愛國衛生運動研究[D].上海師範大學,2014.

  • ^中華醫學會:新中國血吸蟲病調查研究的綜述[J]. 人民保健,1959(1).

  • ^魏文伯:六億神州送瘟神[J]. 人民保健 1960(4)

  • ^安徽省血吸蟲病防治所:毛主席黨中央國務院關於 血防工作的指示[Z]. 1967.3.

  • ^新中國預防醫學歷史經驗 ( 第 3 卷 )[M].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1988.276.

  • ^http://www.globalview.cn/html/history/info_36512.html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我們能滅絕天花,卻消滅不了好多傳染病?
    在人類歷史上肆虐了3000多年的天花、保守估計死亡人數達1億並且加速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的西班牙大流感、導致歐洲人死亡1/3的鼠疫以及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戰勝的新冠病毒,瘟疫似乎一直如影隨形。為什麼天花能被人類消滅?為什麼鼠疫明明控制住了,還時不時傳出疫情?為什麼每年接種流感疫苗,第二年還是會感染?
  • 人類一直在與傳染病博弈
    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提供近期,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舉辦的「人類與傳染病的博弈」展覽備受關注,自9月底開展以來已經迎接了兩萬餘參觀者,線上宣傳內容的點擊量超過2500萬人次。該展覽講述了科技發展在人類傳染病抗爭史中的重要作用,為普通人理性認識傳染病和防疫提供了一個具有縱深感的視角。與此同時,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席捲全球。
  • 思考:傳染病越來越猖狂,人類哪裡做錯了嗎?
    傳染病的恐怖程度,堪比世界大戰!  縱觀歷史,影響人類生存的原因主要有三點,分別是饑荒、戰爭、瘟疫。所謂「瘟疫」,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傳染病。  而近年來,新發的傳染病越來越多,其中規模較大、影響較重的傳染病有愛滋病、伊波拉病毒、典型、中東呼吸症候群、禽流感,以及最近的新冠肺炎。
  • 徐建國院士:處理不好與微生物的關係,人類將永遠面臨新發傳染病的...
    這是因為,首先,國外疫情趨勢難以預測,「據南開大學黃森忠教授的預測模型估計,目前入境航班的每1萬名入境乘客中,大概會有20人左右攜帶新冠病毒,潛在風險很高,因此我國防範疫情境外輸入的壓力仍然很大。」此外,由於國內最初出現首例新冠肺炎患者的時間到現在還不滿一年,「不排除新冠病毒可能已經適應了人類,存在於人群中,在適宜的時候,可能會再次傳染。」
  • ...院劉遠立:對新冠病毒認知存在四大不確定性 警惕下一個新發傳染病
    我跟大家一樣仔細聆聽了前面梁老師、陳老師分別從公共衛生體系、流行病學,特別是以疫苗研發為主要科技創新手段,來共同應對全球新冠大流行的方面,得到了很大的啟發,陳教授用黎明前的黑暗,給大家帶來了巨大的希望。
  • 曾29次授予傳染病領域:拉斯克獎歷史告訴了我們如何應對新冠
    人類史,也是一部傳染病對抗史。天花、黑死病、西班牙大流感的大流行,以及正在流行的新冠病毒,都向我們展示了傳染病的可怕。而現代醫學也不曾停下攻克這些疾病的腳步。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花落傳染病領域,醫學領域的另一座「聖杯」-拉斯克獎卻在前不久因新冠大流行而宣布2020年度獎項停發。
  • 徐建國院士:處理不好與微生物的關係,人類將永遠面臨新發傳染病的威脅
    如果不把這個問題搞清楚,就很難控制好新冠病毒。」對待疫苗需要積極、科學、謹慎在新冠病毒傳染力強,又沒有特效藥的情況下,很多人把希望寄托在疫苗上。據了解,當前我國新冠滅活疫苗研發正處在全力衝刺階段,在Ⅲ期臨床試驗取得可接受的安全性和保護率數據以後,經審評獲批就可以上市。徐建國告訴與會者,總體來說,疫苗是防止傳染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對新冠病毒來說更是如此。
  • 中國醫學科學院劉遠立:對新冠病毒認知存在四大不確定性 警惕下一個新發傳染病
    我跟大家一樣仔細聆聽了前面梁老師、陳老師分別從公共衛生體系、流行病學,特別是以疫苗研發為主要科技創新手段,來共同應對全球新冠大流行的方面,得到了很大的啟發,陳教授用黎明前的黑暗,給大家帶來了巨大的希望。
  • 30年前「神預言」新冠?日媒1990年報導:2020年一半人類患傳染病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崔天也】「2020年,一半人類將患傳染病。」1990年5月2日日本《岐阜新聞》的一則「神預言」最近突然被日本網友翻了出來,在社交媒體上引起討論:有人說「預言真準」,也有人覺得只是巧合。
  • 張文宏:了解傳染病,跑在病毒前面,人類才能走得更遠
    只有對自然保持謙卑,人類才能走得更遠「我們和病毒之間,只隔了一個航班的距離。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的傳染病,都有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來到我們身邊。」張文宏在開場的這句話令許多網友心有餘悸。他坦言,對比當年,今天的我們可以說是幸運的。這十幾年間,中國的科技飛速發展,我們有能力比病毒跑得更快。「中國現在的病例數憑什麼是零?因為我們的檢測能力、隔離能力、治療能力可以做到『動態清零』,說明我們總是跑在病毒前面。」那麼「未來會好嗎」?張文宏強調,我們必須清楚,我們和病毒是共同生存在這個世界上的,誰跑得更快,誰就能生存,「就像非洲草原上的獵豹和羚羊」。
  • 如果人類放任新冠病毒不管會導致人類被滅絕嗎
    這還是在世界各國對病患進行醫學幹預的前提下的結果,那麼如果世界各國全都對新冠病毒放任不管也可能導致人類滅絕嗎?病毒和細菌儘管都會導致人患病,然而病毒和細菌其實具有明顯的不同點。如今我們人類的各種抗生素主要也是針對細菌的,但這對病毒基本不會起什麼作用。事實上以我們人類目前的醫療科技水平對病毒還真沒太多的辦法:比如大家熟悉的狂犬病毒實際上就只能通過打疫苗的方式進行預防,然而如果一個人被確定感染狂犬病毒就幾乎意味著100%的病死率。
  • 還原傳染病的真相 | 天花:人類唯一戰勝的傳染病
    原創 還原傳染病的真相 上海交通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歡迎投稿 卷首語貝爾納「風險社會」(Risk Society)理論提到:科技的好奇心首先是要對生產力有用
  • 人類是怎麼開掛的?人類開掛依靠的是什麼?
    提到人類,我們會自然的會將人與動物區分開,儘管人類是由動物演化而來的,儘管我們的身體和動物有很大的相同之處,儘管我們和動物分家時間並沒有那麼遠,但現如今的我們會認為人類是萬物之長人類是怎麼開掛的?,我們就有了開掛般的能力,將所有不適宜人類生存的環境改造成宜居環境。
  • 新冠病毒的源頭又有新說,可能是來自北極"冰河時代的微生物"引發
    這次全球的新冠疫情大爆發,給人類社會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數百萬人確診感染,數十萬人死亡,全球經濟癱瘓,造成的經濟損失更是無法估量。對於造成這次災難的禍首:新冠病毒,它是怎麼忽然出現的?又是從哪裡來的?有關源頭的說法是大眾最為關心的,眾說紛紜,但一直也沒有結果。
  • 張文宏:傳染病不能消除,人類要與其長期共存
    武漢晚報10月29日訊 傳染病到底能不能消除?人類要通過怎樣的技術支撐來解決?10月29日,張文宏在2020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學術會暨「青促會講堂」上稱,包括新冠疫情,如今世界範圍內並未有效消除病毒,人類將和微生物永遠共生共存。
  • 世衛組織:新冠病毒來自動物界,沒有證據表明是由實驗室製造
    2月19日,在世衛組織東地中海區域辦事處新聞發布會上,世衛組織東地中海區域主任稱,沒有證據表明新型冠狀病毒是實驗室製造的,也沒有證據表明新冠病毒是以生物武器的身份製造出來的,新冠病毒來自動物界。人民日報:吃野味會打開「潘多拉魔盒」吃野生動物無異於打開了「潘多拉魔盒」,幹擾了物種間經過上百萬年進化而達成的自然和諧關係,容易導致動物易感的病毒傳播上身,引發人類新發傳染病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各級黨委政府按照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全面動員、全面部署、全面加強工作,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
  • 病毒是人類「敵人」嗎?傳染病專家解讀「病毒迷思」
    在人類文明史中,病毒一直以敵人的身份登場。如今,在科技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中,人類對付病毒的辦法依舊寥寥可數。病毒這種結構簡單的生物,靠著不斷演化、變異,快速地適應著這個世界。未來,人類究竟有沒有可能完全戰勝病毒?
  • 哪些地區易有新發傳染病,真是「神秘北緯40度」嗎
    (原標題:牛俊奇:哪些地區易有新發傳染病,真是「神秘北緯40度」嗎)編者按: 日前,一張「神秘的北緯40度」圖片在網上熱傳。北緯40度真的容易暴發新發傳染病嗎?半個世紀後,我們在擔心新冠病毒會否在人類中長期存在,更擔心新發傳染病不斷湧現。為了控制新發傳染病,牛俊奇認為需要做好目標動物的研究、「人類哨兵」的監測和一般人群的監測。他同時講解了如何針對新發傳染病開展快速檢驗、疫苗研發、新藥研發,以及疫苗和藥物研發的困難與機遇。牛俊奇的演講全文由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博士生郭麗潔、李敏整理。澎湃新聞經授權後二次整理、發布。
  • 新冠疫苗有沒有必要打?不良反應有什麼
    現階段,新冠病毒疫苗接種的重點人群主要包括從事進口冷鏈、口岸檢疫、船舶引航、航空空勤、生鮮市場、公共運輸、醫療疾控等感染風險比較高的行業人員;前往中高風險國家或者地區工作、學習等人員。  二、新冠病毒疫苗有必要接種嗎?  有必要。
  • 從天花到新冠:我們如何永久消滅疾病?
    與天花一樣,麥地那龍線蟲的感染也十分明顯和明確:患者起初沒有症狀,而龍線蟲在宿主體內生長了大約一年之後,會在下肢皮膚上形成水皰,然後用數周時間逐漸穿透皮膚。在這個過程中,患者會感到疼痛和灼燒感。在過去5年裡,醫生們逐漸認識到這並不是一種人類特有的傳染病,根除麥地那龍線蟲的工作變得更加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