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院不能復工為哪般?這是個典型的電車難題

2020-11-23 騰訊網

北京剛剛宣布了,電影院KTV暫不開放。

我就是瞎猜:按這個邏輯,假如病毒長期跟人體共存,有些人不得已成為攜帶者,電影院和其他娛樂場所就永遠也開不了,北京不開可以說為了面子,其他地方也陪著可能是為了餓死百萬從業者。

5月說開,沒開,6月說開,沒開,現在可好,等來了明令禁止不能開。

影視行業不是只有大明星、大導演,還有很多很多基層從業者,電影電視劇不是靠幾個人拍出來的,是靠大量的基層勞動者拼起來的。

包括這些基層勞動者輻射到的各種相關產業,比如器材,廣告,傳媒,餐飲,商超,各種材料供應商,沒有電影院怎麼帶動商場消費,包括影視城周邊的商販、旅遊業。

恨明星、恨演員沒有用,真正要關心的是基層勞動者的生存問題,除了極少數人,都是普通老百姓。

前有美國汽車影院開放、行業續命基金成立,後有古天樂集資補貼失業影視工作者。

除了賈樟柯關心電影院的復工問題,馮遠徵關心從業者的勞動保障問題,其他人關心了嗎?有哪個頭部人物出來為基層勞動者發聲了?

人家不缺財路,真正的責任也不在他們那。有責任的人,可能只有默默被重任壓垮,墜樓輕生。

公交地鐵人擠人,旅遊景點人蹭人,計程車網約車統共沒停幾天,酒吧俱樂部半推半就也營業了,教育機構也開始複課了,大學也返校了,還有各式各樣的業態就不提了,僅為了幾個人,就阻斷了一個行業的無數人,這不是典型的現實版電車難題麼?

不讓開,和因為沒電影不想開,是兩碼事,沒電影可以放老電影,幾個月前就呼籲過了,電影院不是只能放新電影;不想開等新電影可以不開,自負盈虧,合理經營。

越是沒有影院開放,越不會有新片敢冒險,越沒有新片定檔,越沒有影院敢開門。

這是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

但如果長此以往不能開,影視業是要倒退的,本來就長期發育不良,缺胳膊少腿沒頭髮,這回又給關了半年禁閉,這孩子還能長好麼,還能見到陽光麼?

相關焦點

  • 「電車難題」的「道德物化」解法
    近些年來,「電車難題」引發了學術界的各種討論。作為一個思想實驗,其內容大致是:一個瘋子把五個無辜的人綁在電車軌道上,一輛失控的電車朝他們駛來,很快就要碾壓到他們,但是你可以拉一個拉杆(扳道岔),讓電車開到另一條軌道上。問題在於,那個瘋子在另一個電車軌道上也綁了一個無辜的人。考慮以上狀況,你應該怎樣做?
  • 電車難題——一道經典的倫理哲學思考題!
    同樣電車難題的難點在於是從功利主義救更多的人還是從道德主義不去傷害這個無辜的人? 假設電車是否轉向由張三進行控制,張三是一名典型的功利主義者,該不該轉向用腳趾頭都能算出來,死一個肯定好過死五個呀,於是張三轉了向,讓這輛電車轉了彎。很快,受害者家庭以殺人罪將張三起訴到了法庭,請求法院將張三繩之以法。
  • 道德永遠是個「難題」——電車難題、自利與理性
    就這樣,諾蘭把哲學史上著名的電車難題,搬到了商業電影的熒幕上:一輛電車即將撞上兩群人,一邊人更多,一邊人更少,你手裡掌握著決定電車方向的軌道控制器,你會如何選擇?在這部電影中,雖然選擇權到了這兩群人手裡,但其本質都是一樣的——電車難題要我們在多數和少數之間做選擇,小丑要我們在罪犯和普通公民之間做選擇,問的都是同一個問題:人的生命的價值,可以拿來論斤論兩的計算和比較嗎?
  • 電車難題的六大主流觀點(上)
    好了今天我們來說電車難題,痴迷於電車難題的男人們就是電車痴漢。1967年,英國哲學家菲莉帕-福特提出了著名的電車難題,基本情況我想各位老闆都十分清楚,就是說有個火車失控了,而火車道前方有五個人,為了不撞死這五個人,火車司機可以選擇變道駛入另一條岔路,但這條岔路上有一個人,那麼火車司機該做出變軌這一操作嗎?
  • 電車難題:你會怎麼做?
    他在這門課程的第一堂中提到當代思想史上一個著名的思想實驗:一輛剎車失靈的有軌電車的司機,應該選擇讓電車繼續前行、撞死軌道上的五個人,還是選擇轉動方向盤、撞死岔道上的一個人。 桑德爾教授所追問的,就是半個世紀之前英國哲學家菲利帕·富特(Philippa Foot)提出的電車難題,它以極為生動的形式,對西方倫理學的基本立場進行了解讀和批判。
  • 高人對功利主義的探析,那個歷史上著名的電車難題你解決了嗎?
    電車難題具體內容:一個瘋子把5個無辜的人綁在電車軌道上。一輛失控的電車朝他們駛來,並且片刻後就要碾壓到他們。幸運的是,你可以拉一個拉杆,讓電車開到另一條軌道上。但是還有一個問題,那個瘋子在那另一條軌道上也綁了1個人。考慮以上狀況,你應該拉拉杆嗎?電車難題還有許多「變式」。
  • 「電車難題」真有那麼難嗎?
    有一種解釋說,我們的大腦是高度模塊化的,有不同的功能分區,「效率腦」區別於「公平腦」,而且不在一個位置,兩個版本的電車難題分別激活了效率腦和公平腦,因此在回答問題時出現上述自相矛盾。但這其實算不上解釋,充其量是個描述。我們仍可以繼續追問:為什麼同樣是犧牲一個人來拯救五個人,兩個版本的電車難題卻分別激活了不同的腦區?
  • 電車難題的經濟學解釋
    「電車難題」是倫理學領域最為知名的思想實驗之一,其大致內容是一個瘋子把五個無辜的人綁在電車軌道上。
  • 「電車難題」的自然主義視角
    「有軌電車難題」是道德心理學研究中被反覆討論的思想實驗。它假設了這樣一種情形:你正駕駛一輛失去剎車的有軌電車,在軌道前方有五個正在施工的工人,如果電車繼續直行必然會致其死亡,而旁邊的軌道上只有一名工人,你選擇變換軌道撞向一個人,還是繼續直行撞向五個人?
  • 「電車難題」不應成為自動駕駛技術發展的緊箍咒
    說起自動駕駛,許多人就會不自覺的聯想到上世紀 70 年代誕生的經典電車難題,這個倫理學領域最為知名的思想實驗正在成為整個行業不斷前進的絆腳石。因此,現在我們是不是該向前看,把這個問題徹底翻篇,不要再用這一道德問題來拷問自動駕駛汽車了?所謂的電車難題內容大致是:一個瘋子把五個無辜的人綁在電車軌道上。一輛失控的電車朝他們駛來,並且片刻後就要碾壓到他們。
  • 《電車難題》:倫理情感難題該如何判定?
    這就是由英國哲學家菲莉帕·富特於1967年提出的「電車難題」,此後關於「電車難題」的討論一直在社會各界人士之間進行,至今都沒有一個結果。託馬斯·卡思卡特在其著作《電車難題》中模擬了一樁案例,從檢察官、辯方、心理學家、哲學家和普通人角度出發,探討了社會中不同身份、職業的人對案件的判斷。
  • 「電車難題」,公平到底該怎麼做?一個法理上的難題
    他在這門課程的第一堂中提到當代思想史上一個著名的思想實驗:一輛剎車失靈的有軌電車的司機,應該選擇讓電車繼續前行、撞死軌道上的五個人,還是選擇轉動方向盤、撞死岔道上的一個人。桑德爾教授所追問的,就是半個世紀之前英國哲學家菲利帕·富特(Philippa Foot)提出的電車難題,它以極為生動的形式,對西方倫理學的基本立場進行了解讀和批判。
  • 目前無解的道德難題:電車難題及其延伸問題
    兩種情況下的電車道德難題01想像一下:你駕駛著一輛電車在一條鐵軌上飛馳。有5個修理工在鐵軌上施工,顯然,他們並沒有注意到有一輛電車朝他們撞過來。你本能地踩下剎車,沒想到關鍵時候,電車的制動系統失靈了。千鈞一髮之際,你發現有一條側軌,側軌上只有1個修理工,且電車的方向盤沒有壞,那麼問題來了:你會為了救5個人而轉動方向盤,讓電車駛向側軌嗎?這就是經典的電車難題,也稱電車撞人悖論。大多數人表示,如果自己是那位電車司機,會選擇變軌。
  • 世界十大悖論之電車難題
    「電車難題」是倫理學領域最為知名的思想實驗之一,其內容大致是: 一個瘋子把五個無辜的人綁在電車軌道上。一輛失控的電車朝他們駛來,並且片刻後就要碾壓到他們。
  • 保大人還是保孩子:中國版的電車難題
    許多信仰基督教的民族認為生命始於卵子受精,所以這些國家嚴禁墮胎,認為這無異於謀殺;有的國家法律認可流產,但禁止引產;中國基於計劃生育的國策,認為自然分娩獨立呼吸前的胎兒均不屬於獨立的生命,不受到刑法意義上的保護,流產引產都是允許的。當然在民法上,胎兒也有著其自有的權利,例如繼承法第28條就規定了遺產分割時胎兒的繼承份額。
  • 從法律角度解「電車難題」,原來如此簡單
    「電車難題」是倫理學領域內最為著名的思想實驗之一,大致內容可概括為:一輛有軌電車駛來,前方的軌道上有5個人,片刻之後這5個人就會被電車碾壓致死;此時你手邊有一個拉杆,拉動之後電車會變道,這5個人可以倖免於難,但變道後的軌道上也有1個人,這個人將被電車碾壓致死。考慮以上情形,你是否應該拉動拉杆?
  • 「電車難題」的難題
    在這些思想實驗中,「電車難題」大概是最著名(或者最臭名昭著)的一個問題了,它探討了犧牲小部分的人來拯救電車上更多人性命的可容許性。除了「電車難題」以外,還有數千個其它的思想實驗,有些案例甚至包含了多達數十個不同版本。考慮到思想實驗的存在幾乎和哲學自身一樣久遠,最近的哲學界對它的重視程度似乎有些異乎尋常了。
  • [視頻]兩歲男孩為「電車難題」提供了一個創意解決方案
    電車難題
  • 好書推薦之《電車難題》
    透過一次虛構的審判,首次將大名鼎鼎的「電車難題」巧妙而趣味盎然地予以全景式呈現。 ——《電車難題》 內容簡介 本書虛擬了一樁符合「電車難題」情境的事件及隨之而來的審判,檢控官、法官、被告、受害人家屬、陪審團、律師、媒體、大學師生、電視觀眾、論壇網友等各路人馬紛紛登場,各自表態,一場思維的激烈碰撞就此展開。
  • 電影院今天復工,應該如何排座位?這是個數學家研究了幾百年的問題
    曉查 編譯整理 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 今天,國內電影院在停業將近半年後終於復工了。為了保持合理的隔離距離,國家電影局規定每場電影的上座率不得超過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