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剛剛宣布了,電影院KTV暫不開放。
我就是瞎猜:按這個邏輯,假如病毒長期跟人體共存,有些人不得已成為攜帶者,電影院和其他娛樂場所就永遠也開不了,北京不開可以說為了面子,其他地方也陪著可能是為了餓死百萬從業者。
5月說開,沒開,6月說開,沒開,現在可好,等來了明令禁止不能開。
影視行業不是只有大明星、大導演,還有很多很多基層從業者,電影電視劇不是靠幾個人拍出來的,是靠大量的基層勞動者拼起來的。
包括這些基層勞動者輻射到的各種相關產業,比如器材,廣告,傳媒,餐飲,商超,各種材料供應商,沒有電影院怎麼帶動商場消費,包括影視城周邊的商販、旅遊業。
恨明星、恨演員沒有用,真正要關心的是基層勞動者的生存問題,除了極少數人,都是普通老百姓。
前有美國汽車影院開放、行業續命基金成立,後有古天樂集資補貼失業影視工作者。
除了賈樟柯關心電影院的復工問題,馮遠徵關心從業者的勞動保障問題,其他人關心了嗎?有哪個頭部人物出來為基層勞動者發聲了?
人家不缺財路,真正的責任也不在他們那。有責任的人,可能只有默默被重任壓垮,墜樓輕生。
公交地鐵人擠人,旅遊景點人蹭人,計程車網約車統共沒停幾天,酒吧俱樂部半推半就也營業了,教育機構也開始複課了,大學也返校了,還有各式各樣的業態就不提了,僅為了幾個人,就阻斷了一個行業的無數人,這不是典型的現實版電車難題麼?
不讓開,和因為沒電影不想開,是兩碼事,沒電影可以放老電影,幾個月前就呼籲過了,電影院不是只能放新電影;不想開等新電影可以不開,自負盈虧,合理經營。
越是沒有影院開放,越不會有新片敢冒險,越沒有新片定檔,越沒有影院敢開門。
這是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
但如果長此以往不能開,影視業是要倒退的,本來就長期發育不良,缺胳膊少腿沒頭髮,這回又給關了半年禁閉,這孩子還能長好麼,還能見到陽光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