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心,生活處處是科學:這個海邊的反直覺現象卻和晶體微觀結構...

2020-11-23 搜狐

原標題:只要有心,生活處處是科學:這個海邊的反直覺現象卻和晶體微觀結構有的一比 | 正經玩

1. 先睹為快

這次的實驗效果如下,具體步驟在下面。

腳踩沙灘時,沙灘上面的水反而消失了。

按壓裝滿溼沙子的塑料瓶的時候,筆芯管裡面的水位反而下降。

致大朋友和小朋友

正經玩每周六上午會推送一個好玩的科學實驗,可以由家長大朋友帶著小朋友在家裡動手操作。希望正經玩陪您度過每一個溫馨的親子周末,讓小朋友的童年充滿知識、愛和陪伴。

——正經玩

2. 所需材料

一根筆芯塑料管、沙子、水、塑料瓶(下面這種吹氣球也不錯)

3. 實驗步驟

踩沙子

吹氣球或者塑料瓶那個就相對簡單了

將沙子裝入容器中,

倒入適量的水,

蓋上蓋

然後將一根透明塑料管插入其中

用力擠壓

你會發現水位不僅不上升

反而下降了。

4. 原理解析

原理示意圖如下:

在2015年的時候物理所舉辦了第一屆科普比賽

(2016年舉辦了第二屆「三分鐘物理」)

在比賽中「無序密堆體系奇妙的剪脹效應」

這個比賽作品,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我們這次實驗就是「剪脹效應」。

前些天我有事路過海邊,

突然想起了這件事,就拍了海邊「剪脹效應」的視頻

其實我很小的時候經常去沙灘玩

(這次出差沒帶所標杯,只能所門禁卡代替了)

很早就見過這個現象,

踩一下沙灘,上面的水就消失了

可從來沒覺得哪裡不對

或者覺得太習以為常了,

從未深入思考。

直到大神們給講了「無序密堆體系奇妙的剪脹效應

才忽然發現,

這個現象其實是反直覺的。

跟著大神們混,漲知識啊……

-------------------割-----------------

無序密堆體系在受到一定的剪切應力條件下體系的體積會有一定的膨脹,

也就是剪切膨脹效應,

這在材料力學與地質運動中很常見。

所以會出現這麼一個現象:

當我們用力擠壓一個容器時,

一般條件下容器體積會縮小,

但當容器中裝滿沙子時,

我們再用力擠壓容器,

容器的體積反而會增大。

剪脹原理簡單說起來主要就是:

顆粒的無序密堆狀態已經達到了它總體顆粒的最密堆狀態,

也就是說給這個體系一定的外力與形變,

則它總體的體積會變大。

因為在這個實驗中顆粒是沙子,

也就是剛性顆粒,顆粒的體積不會變,

所以在總體體積增大時,

顆粒間的間隙會增大,

所以會產生吸水的效果。

-------------------再割-----------------

我們上面的實驗都是宏觀的現象

組成物體的基本元素的排列方式

對物體的特性有很大的影響。

其實在分子、原子的微觀結構中

不同的原子排列結構對物質特性也有很大影響

仔細思考生活中的現象,處處都會有收穫。

5. 上期回顧

01-玉霖的實驗的分享如下:

02-小蝸兒的分享如下:

03-無名的分享如下:(因為其微信暱稱都是圖片所以起名「無名」)

04-陳孝鏇的分享如下:

還記得上周六由於小編疏忽,

而沒有放部分粉絲分享的關於的作品,

下面小編將展示其作品。

01-原子(NO47)的分享如下:

01-陳孝鏇(NO47)的分享如下:

由於文章只能發起一次投票,

所以,NO48和NO47的視頻分別記票,

即這次發兩次獎品···

給你喜歡的分享投票吧~

分享實驗贏紀念品

我們每期都會為實驗投票最高的同學送去一份禮物(撲克或者所標杯)。

48小時沒有和我們互動的用戶,我們無法給您發送消息。為了防止聯繫不到獲獎用戶的現象發生,請投票最高獲獎後及時聯繫我們。

6. 往期精彩

全部往期精彩,

7. 致謝

這裡要特別感謝Dr. C.R.CAO ,

他對本文的原理解釋給予了小編大力幫助。

「曹老闆」(他師弟師妹對他的尊稱)不僅科研做得好,

科普工作做的也好,

他在央視前段時間錄製的《腦洞大開》中

在幕後科學實驗中做出了大量工作。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反直覺的物理現象!特殊情況下,1000度高溫人體感覺並不熱
    假如你身處太空某處,用儀器測量了外界溫度有800℃,可能實際上外界的體感溫度只有不到10℃,也就是說你會在800℃的測量溫度下感覺到寒冷,為何會有這種反直覺的物理現象?這還要從溫度的本質說起,溫度是大量微觀粒子運動的平均動能,而體感溫度則是人體感受到的冷熱程度再轉換成的溫度,兩者有非常大的區別。日常生活中,儀器測量的溫度和體感溫度基本一致,但到了太空中就有可能發生儀器測量溫度800攝氏度,人體感覺到的溫度只有10℃這種情況。
  • 「接近」太陽,為何出現反直覺物理現象?千度熔點不懼百萬度高溫
    文/惜談「接近」太陽,為何出現反直覺物理現象?千度熔點不懼百萬度高溫我們中國人常說「百聞不如一見」「事實勝於雄辯」,更為直觀的感受,有時候比任何的理論假說都要真實可靠。但是真實的世界中往往卻出現一些反直覺的物理現象,如果大家不理解其中的具體原因,很容易產生難以解決的困惑。大家都知道美國的帕克太陽探測器早在2018年8月的時候就已經成功發射,並在不斷的接近太陽,也公布了一些探測數據。
  • 發現晶體微觀結構高性能熱電材料
    原標題:中科院上海矽酸鹽所:發現晶體微觀結構高性能熱電材料   中科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科研人員與美國密西根大學和西北大學研究人員合作,合成了一種既不同於尋常晶粒取向隨機的多晶材料、也不同於無晶界的單晶材料、具有高度取向性的馬賽克晶體熱電材料,從而實現了類似玻璃材料的極低熱導率和晶體材料的優異電輸運性能,其熱電優值遠高於普通多晶材料體系
  • 科學家首次在類準晶體結構中發現反鐵磁轉變
    材料學家在類準晶體的特殊結構中發現了獨特的反鐵磁轉變。在材料科學的世界裡,「晶體」這一概念對科學家來講並不陌生。晶體是一種高度有序的結構,其原子以周期性方式緊密排列。然而,了解準晶體的人就相對較少了。準晶體是一種有別於晶體的獨特結構,其原子排列方式很奇特:雖然原子排列也很緊密,但它還具有一種五邊形對稱性。因此,準晶體的原子排列雖然是高度有序的,但卻不具有周期性。獨特的結構使準晶體具備了獨特的性能,例如高穩定性、高耐熱性和低摩擦性。自科學家發現準晶體以來,他們一直在努力了解其特性。然而,準晶體在自然界中很少見,研究準晶體並非易事。
  • 中美合作發現晶體微觀結構高性能熱電材料—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上海矽酸鹽所
  • 4個已證實的科學理論,卻很難讓人接受,因為太反直覺
    然而,這種認識過程也並非一帆風順,例如一些非常顛覆認知的事實,以及與人類思維方式相悖的科學理論,都和人類的常規直覺產生了猛烈的碰撞,這種碰撞讓許多人的世界觀崩塌,而這其中不乏許多知名的科學家。,每個都太反直覺了。
  • 宇宙就是這麼奇怪,這4種違反直覺的現象,早已得到科學家的證實
    根據我們的常識,如果某個物體一直不停地加速,它的速度就會越來越快,只要加速的時間足夠長,這個物體就應該可以超過已知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光速。時至今日,這種違反直覺的現象,早已得到科學家的證實,在粒子加速器中,我們能讓質量極小的電子加速到光速的99.99%以上,但就是不能達到光速。除此以外,我們也沒有在宇宙中觀測到任何速度達到或超過光速的有質量的物體。
  • 肉眼「看」晶體結構:X射線散射和中子散射的作用
    他讓陰極射線從一個沒有安裝鋁窗的陰極管透出,可是,讓他驚奇的是,對著陰極射線發射的一塊塗有氰亞鉑酸鋇的屏幕(這個屏幕用於另外一個實驗)在閃光,而放在電管旁邊的一疊嚴密封閉的底片也變成了灰黑色,這說明底片已經曝光了!這個一般人很容易忽略的現象,引起了威廉·康拉德·倫琴的注意和好奇,並讓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反覆又做了幾次這個實驗,結果是一樣的,那個屏幕確實在發光。
  • 反重力、反浮力、上下顛倒,科學家在實驗中看到了不可思議的現象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在我們日常的生活經驗中,我們知道重物會下沉、而輕物會上升,也就是說,密度大的物體它會下沉到密度更低物體的底部。而且我們還知道船可以漂浮在流體的上表面,但是不能上下顛倒漂浮在流體下表面,你可能無法理解這個現象,因為我們在生活中從來沒有見過這種反直覺的現象。看下圖:在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容器內的流體分為了四層,最上層是空氣,接下來是一層懸空的液體,流體的下方是一層空氣,最下方是一層和懸浮液體性質一樣的液體。
  • 反重力、反浮力、上下顛倒,科學家在實驗中看到了不可思議的現象
    而且我們還知道船可以漂浮在流體的上表面,但是不能上下顛倒漂浮在流體下表面,你可能無法理解這個現象,因為我們在生活中從來沒有見過這種反直覺的現象。按理來水,下面的小船重力向下,而且它排開了一定體積的液體,浮力也會向下,小船肯定會掉下去,但真實的情況是,下面的小船和上面的小船狀態完全一樣。這一點令科學家大為吃驚。不過可以肯定的是,以上的結構狀態並不是自然狀態,肯定是施加了某種特殊的幹擾,才出現了反浮力和反重力的現象,其實這個系統一直在高頻上下振動。
  • 獲得高度有序反蛋白石結構鍺三維光子晶體
    哈爾濱工業大學航天學院複合材料與結構研究所李垚教授科研團隊採用膠體晶體模板技術獲得了高度有序反蛋白石結構鍺三維光子晶體。
  • 顛倒漂浮的反直覺小船
    但物理學家告訴你,這種反直覺的挑戰並非完全不可能。195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彼得·卡皮查(Pyotr Kapitsa)發現,快速地上下振動擺錘,可以使這個擺錘保持豎直方向的平衡,而不會向下擺動到它自然穩定的位置。從那時起,科學家就會利用振動來探索「反重力」的例子,比如讓液體懸浮在半空,讓氣泡下沉而非上升。20世紀80年代,物理學家V. N. 切洛梅(V. N.
  • 科學新進展——光子晶體
    光子晶體是近年來科學與技術方面的一個新成果,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和廣泛的應用前景。為了明白光子晶體是什麼,我們先簡單介紹一下晶體。晶體是由大量微觀物質單元(原子、分子等)按一定規則有序排列的周期性結構。晶體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如食鹽就是氯化鈉晶體,雪花也是晶體,而且具有多種不同的形狀。人們非常熟悉且每天都離不開的半導體也是晶體。我們熟知的高性能晶片就是大規模、超大規模的半導體集成電路。半導體能夠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是因為半導體這種晶體具有電子的禁帶、導帶。科學家利用電子的能帶結構對電子進行精確的控制。但由於電子是帶電的,相鄰電子之間有相互作用,這給控制電子帶來了困難。
  • 曼德拉:只要有心,你也可以
    466號被關進只有4平方米的牢房裡,開始地獄般的孤獨生活。監獄裡死氣沉沉,犯人們如行屍走肉一般,活得毫無生機,466號為了改變這一現狀,開始想方設法。一天,監獄長從他身旁經過,他大膽得向監獄長提議:「監獄又快空地,我想把他開墾出來種菜,您覺得可以嗎?」監獄長面對這個彎腰請求的466號,還未等他說完,就給了他一鞭子,然後揚長而去。
  • 數學反常識,不能亂猜的直覺與結論
    原標題:數學反常識,不能亂猜的直覺與結論 數學上有很多很多這樣的例子:以為很簡單的問題其實是很難的難題;有時候做著做著就忘了某些定理成立的條件;一些看似簡單的方程卻存在一些奇特的解的形態,不考慮條件概率和 Bayesian 定理從而相信各種偽科學……說得極端點,在受過教育之前
  • 弱酸性離子水的微觀結構及其應用
    弱酸性離子水有著什麼樣的微觀結構?它又是怎樣運動的?這些問題一直是學術界爭論的焦點。但是對於他的功能我們並不陌生,酸性離子水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著廣泛的應用,弱酸性離子水的除了有補水、保溼效果,可以代替化妝水和補水噴霧等產品,還能祛除肌膚深層的重金屬殘留物,疏通毛孔,有殺菌抑菌作用,減少皺紋,治療粉刺和青春痘。
  • 科學家發現反物理現象, 水加熱到105℃反而會結冰
    但是科學家發現了水的一個反物理特性,水在105攝氏度的高溫下竟然會結冰,這個結果也讓很多學者跌破了眼鏡。科學團隊利用振動光譜成像技術觀察了水分子在內部的運動情況,發現這種「冰」的結構和一般的冰不同,是水分子與碳納米管之間形成的一種特殊的晶體結構,這裡我們也把它稱之為冰。
  • 概率論中的一些反生活直覺問題
    有一些問題會反直覺,比如說:在一個盒子裡有10張卡片,只有一張是有獎的,若干人依次從中各取一張不放回,問每個人中獎的概率與抽獎的順序有關嗎?有些問題我們直覺認為答案一樣,但是實際上是不一樣的,有的認為答案一樣的,事實上又是不一樣的。而且數學最常見的一種情況是用錯誤的方法得到了正確的答案,比如最後一個問題,數學跟物理一樣是去偽存真的,是嚴謹的學科。
  • 晶體結構和性質對生活的重要作用
    1.晶體結構和性質2.固體的分類(1)晶體:具有規則幾何外形的固體。晶體中的微粒按一定的規則排列。有固定的熔點。 非晶體:沒有規則幾何外形的固體。影響分子間作用力的因素:一般來說,組成和結構相似的物質,相對分子質量越大,分子間作用力越大,物質的熔、沸點越高。(4)氫鍵:是一種存在於分子之間也存在於分子內部的作用力。它比化學鍵弱而比範德華力強。
  • 愛因斯坦:我相信直覺,一切科學成就都始於直覺
    直覺太重要了,愛因斯坦說:「一切偉大的科學成就都始於直覺的知識,也就是說,從不言自明的公理出發,才能加以推演。……而直覺是發現這些公理的必要條件」。愛因斯坦說:「我相信直覺和靈感。……有時候我感到自己是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