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師Maor Bezner與一家海洋生態混凝土公司進行技術合作創建了新的水下基礎設施,以最大程度地減少對當地海洋生態系統的破壞,該項目名為「 Biopod」,是對常見的四角架防波堤裝置的重新的詮釋,旨在彌合海洋生物學自然棲息地與水下混凝土開發之間的結構和功能缺口。
大多數海洋基礎設施都是由混凝土建造的,這得益於其獨特的特性:混凝土堅固、易於批量生產、相對耐用。但混凝土本身的表面是均勻和光滑的,這使海洋物種很難築巢。
與以色列海洋科學家一起研究了海岸線的海洋生態系統之後,Maor Bezner繪製出了自然海岸棲息地背後的設計原則。有了這些信息,在參數化設計軟體的幫助下,他能夠創建一個合適的表面,幫助當地的海洋生物在混凝土基礎設施及其周圍繼續繁殖。
該項目最大的挑戰是嘗試將這種設計應用到大規模生產中。在對「傳統」混凝土澆鑄技術進行進一步研究後,設計師採用了塑料注射成型的技術,並將其轉化為適合傳統混凝土澆鑄模具,這是項目的轉折點,因為它為產品的商業化提供了一條可行的道路,設計師可以將海洋生物所需的設計與混凝土海洋基礎設施的大規模生產相結合。
為了測試這些設計的棲息地是否能達到預期的目標,設計師沿著赫茲利亞海岸部署了不同的模型,在海水中浸泡了四個月後,這些混凝土裝置砌塊恢復了活力,一旦生物和生態價值得到驗證,接下來就是如何確保新技術能夠方便、價格合理的實現在模具的設計上。此外,重要的是選擇一種具體的海洋基礎設施,以採用新技術進行設計,Bezner重新設計了四角架作為特定的海洋基礎設施裝置。
四腳架是很常見的防波堤,據了解日本的3.5萬公裡(2.2萬英裡)海岸線中,近50%被四腳架覆蓋或以某種方式進行改變。在將新技術應用到一個經典的四足模型上之後,「Biopod」被創造出來了,因為它的「腿」裡有獨特的生物棲息地,個體生物裝置之間的相互作用可以模擬區域海洋生態系統的相互作用。
Biopod裝置彌合了可持續設計與技術/結構解決方案之間的鴻溝。可持續設計不僅沒有破壞本地生態系統,還運用了創新的方法長期對環境進行良性影響,可持續設計可以不再只是一個流行詞,它們真正的成為了變革的催化劑。
說明:本條資訊編譯自國外網站。
編譯者:砼嫿,中文編譯如有偏差,請以原英文版為準。編譯本資訊的目的在於傳播信息和創新理念。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刪除!
如需轉載請聯繫客服,我們會根據平臺相關性確定轉載權限,感謝您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