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記基層幹部塗紅剛:"他一心工作,忘記了自己,透支了生命"

2021-01-08 網易財經

同事說他像親人,家人說他像客人

塗紅剛生前工作的辦公室裡,每到工作日的上午9:30,都能聽到旁邊機關幼兒園裡,孩子們做早操傳出的音樂聲。然而,如此之近的距離,兒子上幼兒園期間,塗紅剛一次也沒有接送過。

「他整天就是工作。對家人來說,家裡的大事小情與他無關,他就像個客人,而且還是個不經常上門的貴客。」塗紅剛的妻子王夢琴說。

「塗紅剛回家從來都把包放在枕邊睡覺,接電話時也要為了保密而關上房門。其實,家裡人從來不過問他工作上的事。」王夢琴說,「他平常最忙時我都不知道他晚上是什麼時候回的家,早上也是在睡夢裡模模糊糊知道他走了。」

塗紅剛的父親身體不好,母親患有抑鬱症,兒子正值初中關鍵時期,但為了工作,他常常無暇顧及。

2013年4月,正值縣裡幹部調整,塗紅剛的父親被確診為腎囊腫,急需做切除手術。父親從手術到住院治療一個多月,塗紅剛沒有請過一天假,總是利用下班的空隙去醫院看看父親,來去匆匆。

塗紅剛的姐姐幾年前下崗,在縣裡的超市工作,一個月只有900多元工資。她說:「有一次我去找弟弟,跟他很認真地說,能不能找人幫我安排個正式工作,可他聽了之後,啥話也沒說。」

了解塗紅剛的同事都說:「他心裡其實裝著自己的家人,只是他對工作更專注,對事業更忠誠。」

7月的荊楚大地,暑熱正盛。5日一大早,塗紅剛又是全家第一個起床,準備出門上班。但家人隨後卻發現他倒在衛生間裡,沒有了呼吸和心跳。

塗紅剛的追悼會上,許多人自發前來為他送行。他周圍的很多人,至今回憶起他,都對他陽光、樂觀的性格印象深刻。

塗紅剛在幹部科副科長崗位上工作10餘年,經歷4任組織部長、2任幹部科長,他甘當配角,毫無怨言。每年年度測評,塗紅剛都排名靠前,但卻先後4次把優秀等次名額讓給了其他幹部。

「我們總是曲解快樂的來源,以為有錢、有地位、有權勢才有快樂,其實不然。快樂就像太陽,它照射在每個人的身上,絕對不會只有一束陽光照在你的身上。」塗紅剛在日記裡這樣寫道。

除了陽光的性格,同事們,尤其是年輕人,更覺得塗紅剛就像自己的一位親人。

2012年6月借調來幹部科的徐詠梅說,塗紅剛對年輕人,就像大哥哥對弟弟妹妹一樣,思想上指導啟發,業務上言傳身教,生活上細心關注。「周末,他經常一個人加班,我幾次主動要求來幫他,他卻說,過周末你還是去陪女朋友吧!」徐詠梅說。

部裡很多年輕人都記得,塗紅剛常常對他們說,現在社會越來越浮躁,只有安心本職工作,堅持下去,讓明天的工作更加合格,投入才會有所回報。

安心本職,忠於職守;專注工作,勤於鑽研;沉迷事業,樂於幹事。

雲夢縣委組織部副部長鄒亮說,塗紅剛平平凡凡、愛崗敬業,是有著老黃牛精神的小人物,但他身上體現出的「安、專、迷」精神,代表的正是今天這個浮躁的社會中,千千萬萬普通組工幹部身上最閃亮可貴的精神。

(原標題:追記基層幹部塗紅剛:"他一心工作,忘記了自己,透支了生命")

本文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你這哪是工作,是在賣命!——追記浙江省農科院研究員王一成
    你這哪是工作,是在賣命!——追記浙江省農科院研究員王一成 原標題:   新華社杭州12月14日電 題:你這哪是工作,是在賣命!  「這是王一成主動要求的,他絲毫沒有考慮自己個人得失。」浙江省農科院畜牧所所長鮑國連說。  由此,王一成拿起的「解剖刀」,再也沒放下。  他對學生們說,基礎研究可以讓國家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重點去做,地方農科院更適合為生產服務、為基層服務。人人都做基礎研究,那些不懂技術的農民怎麼辦?
  • 基層幹部優勢「混凝土」
    作為基層幹部,需要面多樣複雜的環境,不放多學學「混凝土」的優秀品質。基層幹部應多多錘鍊工作本領,學學混凝土「和易性」。面對越來越高的發展任務、越來越新的工作要求,一些基層幹部或因經驗老化「不會幹」,或因專業欠缺「干著急」,或因面對新事物「跟不上」,有時會「愁眉苦臉」,幹工作「力不從心」。
  • 燃儘自己生命 播下未來種子 追記英年早逝的復旦大學教授鍾揚
    原標題:中國夢·申城美丨燃儘自己生命播下未來種子追記英年早逝的復旦大學教授鍾揚  10月11日,中共復旦大學委員會作出《關於開展向鍾揚同志學習活動的決定》。13日下午,復旦校黨委舉行學習鍾揚同志先進事跡大會,號召全校黨員、幹部和師生向鍾揚同志學習。
  • 一項基層年輕幹部培養的「破圈」實驗
    但在某些基層部門,受制於「一個蘿蔔一個坑」的管理模式,一些年輕幹部在入職鄉鎮之初,被固定在一個部門,能力得不到有效發揮;還有少部分人,從事的是基層工作,卻只和文字、數字打交道……當一個個「圈」把年輕幹部的「心」和「腳」都固定住時,能力培養就開始遭遇阻隔。
  • 機關幹部到基層營連「打卡」上課
    該旅領導介紹,今年黨委議教會上,大家集思廣益,決定結合黨委機關「常委包營、科連掛鈎」計劃安排,要求機關全員走進基層營連,全程參加主題教育,營連嚴格建立人員登記,如實填寫情況反饋,第一時間報備通報。到連隊上課?連隊能歡迎嗎?當聽到機關幹部要到掛鈎連隊參加主題教育的消息時,該旅部隊管理科參謀梁旭傑心裡打了不少問號。由於機關人少事多、業務繁忙,集中教育第一天,他就因手頭工作忙沒有參加。
  • 辰時雨:青年幹部接受基層鍛鍊才能更好服務民眾
    青年幹部應該積極到基層-線去鍛鍊。深入到群眾內部,增加工作經驗,提高工作能力, 不應怕吃苦,也不應以功利之心去看待下基層, 基層條件艱苦,工作任務繁重,許多年輕幹部因無法適應基層複雜的工作環境而不願下基層,出現了逃避的想法。
  • 機關的活兒不能甩給基層幹
    原標題:機關的活兒不能甩給基層幹最近經常聽到一些基層主官抱怨總是在幫著機關參謀幹事幹「私活」。甚至有人說要把手機關掉,讓他們另請高明。一時氣話雖不能當真,卻也道出了基層主官的現狀和無奈:常常是機關幹部一個電話,就把分內的工作安排給了基層主官;基層主官不敢怠慢,只得放下手中的工作,趕緊完成上面交代的任務。
  • 生命定格在戰疫路上——追記雲南彝良縣鄉村醫生陳健
    記者與昭通市彝良縣衛健局幹部職工、彝良縣奎香苗族彝族鄉衛生院醫護人員一道前往今年2月犧牲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線的該鄉寸田村衛生室村醫陳健的墓地,深切緬懷、祭奠這位用年僅27歲的生命踐行醫者初心的90後村醫。
  • 「網絡熱梗」為何會頻現基層幹部朋友圈
    據報導,用網絡流行梗「造句」,成為基層幹部朋友圈的一道「風景」。「如果我有罪,法律會制裁我,而不是迎檢」「如果我有罪,法律會制裁我,而不是材料」……讀懂基層幹部朋友圈的「網絡熱梗」,這對為基層減負工作的落實,大有裨益。  實事求是地說,基層幹部在朋友圈玩「網絡熱梗」,有以此解壓、自嘲的成分,但更多的恐怕還是年底症候群表現。
  • 【地評線】太陽鳥視評:真減負、減真負 讓基層幹部輕裝上陣
    我知道,這句話是基層工作的生動體現,為減輕基層負擔,黨中央確定2019年為「基層減負年」。而且,最近又有一個好消息,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於持續解決困擾基層的形式主義問題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作風保證的通知》,進一步向形式主義「亮劍」,切實「減負」,讓幹部有更多精力抓落實謀發展呢。
  • 「工作負擔重不重?」有基層幹部列了一連串計算題,記者瞬間有點懵...
    第一次聽到基層幹部這樣融匯數學、物理學知識的高水平「吐槽」……近日,記者圍繞「基層負擔重不重」的問題,採訪基層幹部。一位居委幹部用巧妙的比喻和計算題來回答——假設發豆子對應的是布置工作,數豆子對應的是檢查工作,收豆子的對應的是總結工作,從簡單的數量關係來看,居委的工作量從1變成了 1×3。
  • 「退居二線衝在一線」讓黨員幹部「生命之花」更燦爛
    早就退居二線,卻總是衝在一線;距離退休只有九個月,卻倒在了抗洪救災第一線;在短短7天裡,累計工作130個小時,最終因突發心肌梗塞,永遠離去。他就是重慶市奉節縣大樹鎮一名普通的基層黨員幹部林國寧。
  • 從「賣魚鎮長」 到「賣紅薯書記」,他逆行在戰「疫」一線
    超前謀劃,把控全局  年前,魯宏峰一直工作到臘月三十上午才回家。大年初一上午,他帶著父母和妻兒趕回老家長葛,他的老家有初一給逝去親人上墳的習俗。剛下高速路口,他就接到高新區通知讓參加緊急會議的電話。他只好放下父母,掉轉車頭,立即返回了平頂山。
  • 時代的基層幹部要注意提高「三個能力」
    我們基層幹部要注重提升「三個能力」,與時俱進才能更好的服務群眾。一是提升學習能力。「學」,然後知不足。很多幹部平常更多的是忙於事務性的業務工作,完全疏忽的自身學習。我們應該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為自己充電補鈣,向書本學習,向實踐學習,向領導同事學習,向群眾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素養和綜合能力。二是提升反應能力。
  • 幹部預備黨員緣何轉正延期?他們立起幹部入黨「硬槓槓」
    他感到,畢業分配到新單位,順利轉正是順理成章的事,就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去年7月底,他畢業分配到某旅後,旅裡按計劃組織他們下連當兵鍛鍊和去教導隊集訓。還是學員時,小李十分期待畢業,以為到了基層這片廣闊天地可以大有作為。可是很快,他就開始覺得訓練、整理內務、出公差等工作枯燥無味,並開始把情緒帶到了工作中,對日常工作有些漫不經心、應付對待。
  • 基層民警的「苦」與「累」(鑑政·「全面深化公安改革」 系列報導...
    專家建議,我們一方面要求「從嚴治警」,但還應該「從優待警」,建立健全基層民警職業保障體系。加班加點是常態,早已忘記過節是啥滋味再過幾天,就是2015年春節了。家家戶戶齊團圓,廣大民警忙平安。「越是過節,我們越忙。對我們來說,加班加點已成為一種工作常態。」
  • 曹家鎮梅花洞村優秀扶貧幹部賀慶國先進事跡
    這搭幫賀慶國的組織和宣傳,他功莫大焉!賀慶國同志,現年52歲,錫礦山閃星銻業有限責任公司鋅廠工程隊黨支部書記,正科級幹部。2019年3月,根據婁底市委組織部的要求和安排,公司派出賀慶國與婁底市扶貧辦、環衛處、路燈管理處 3 家單位聯合組成扶貧工作隊,對新化縣曹家鎮梅花洞村實施定點扶貧。
  • 大山深處的思念——追記扶貧開發工作隊員陳華明
    中新網梅州1月31日電 題:大山深處的思念  ——追記廣州駐梅州豐順縣建橋鎮三社村「雙到」扶貧開發工作隊員陳華明  作者 楊草原 唐林珍 葉子  陳華明走了,這位來自廣州市歸國華僑聯合會的廣州駐梅州豐順縣建橋鎮三社村「雙到」扶貧開發工作隊員,被當地男女老少村民親切對稱為「僑聯大叔」的硬漢,獨自一人在地處大山深處的偏僻山村豐順縣建橋鎮三社村奮戰了
  • 基層幹部群眾反映問題:歲末寫不完的總結 開不完的會
    四川北川羌族自治縣讀者夏季偉說,少數地方形式主義會議太多,開會經常讓一些與會議主題沒關係的單位派人參加,既耽誤時間,更耽誤其他更重要的工作。  事無巨細都開會,不管啥主題都喊基層幹部來陪會,是典型的形式主義。夏季偉認為,莫讓開會變「陪會」,多些實幹風,切實糾正開會必長的現象。「要結合實際情況,哪些部門、哪些人員參會,都應該有個度。」他說。
  • 基層幹部「壓力山大」 警惕壓力傳導淪為「層層加碼」
    還有一些基層幹部反映,上級部門熱衷於籤訂「責任狀」,將責任下移,基層幹部感到不堪重負。半月談記者在基層調研時了解到,一些地方「履責」成了「層層卸責,層層不負責」。於是,有的地方就用「形式主義」對付上級的「官僚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