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C(點板),又稱為爬板,全稱薄層色譜分析法,是有機合成中的常用分析手段。作為入門極的分析手段,以分析速度快和設備簡單著稱,但整體分析較粗糙,易出現錯誤判斷。
TLC也是一件極考驗技術的分析手法,在有機合成中一般應用在如下方面:
定性,判斷是否是同一個物質定量,判斷物質的純度;微量製備,主要是製備500毫克以下物質,俗稱爬大板。在樣品定性時,需要標準品,基本的使用方法為三點法。
如圖所示的TLC板:

一張TLC板上,一般寬不低於2.5cm,容納並列點三個樣品,分別是1#、2#和3#位置,1#和3#位置可以調換,混合點位一般在中間。
樣品濃度要適中,展開後的樣品不可過大或過小,每個樣品展開後成分清晰,不重疊。
定性判斷時,標準品以溶劑溶解後點於1#位,待分析樣品以相同溶劑(儘可能)溶劑溶解後點於3#位,標準品樣和待分析樣品均在2#位輕點一次,吹乾,展開,展開劑前沿一般不低於5cm,樣品展開後RF值=0.4-0.7,視情況判斷。
常見情況有兩種:
1. 標準品和樣品展開後位移相同或不一,混合點為均一點,樣品與標準品一般為同一物質;


可能的例外情況,比較少見,容易引起誤判:
極性接近,多見於溴化、氯化、碘化、雙鍵加氫等反應,產物與原料極性相差不大,需多次展開判斷;TLC操作不正確,比如樣品過濃過稀,展開劑極性偏大或偏小等情況;樣品或標準品不穩定,分解為同一物質,多見於對水分和酸敏感物質。
2. 標準品和樣品展開後位移相同或不一,混合點為兩點或非均一點,樣品與標準品必定為不同物質;


TLC定性分析的注意事項:
TLC顯示的數據為粗略的判定,一般不作為定性判斷的最終依據;同TLC在定性時相同,GC(氣相色譜)和HPLC(高效液相)一般也不作為定性依據,只用於定量分析;定性分析的通用手段是NMR(核磁分析),主要是HNMR(核磁氫譜)和CNMR(核磁碳譜),還包括FNMR(核磁氟譜)和NNMR(核磁氮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