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搶奪二戰真相話語權 他用英文小說痛訴國殤

2021-01-09 環球網

文章導讀: 《南京不哭》講述的故事以抗戰為歷史背景,原先以英文寫作並由麻省理工學院出版社出版,是該出版社首次出版人文社科題材的書籍。2016年底,由鄭洪教授親自翻譯的中文版由譯林出版社出版,即將上市。

推薦指數:★★★★

作者:鄭洪

出版:譯林出版社

作者簡介:

鄭洪:

生於1937年,祖籍廣東省茂名市,在美國加州理工大學獲得學士至博士學位。之後師從蓋爾曼(1969年諾貝爾獎獲得者)做博士後研究。鄭洪32歲即成為麻省理工學院正教授,現為世界知名物理學家。2016年,鄭洪教授歷經10年,以南京大屠殺的歷史事件為創作背景,傾注大量心血完成英文小說《南京不哭》,在美國學界和海內外新聞界引發不小的影響。

「身為一名物理學家,我明白原子彈的殺傷力,也為死傷的日本平民悲悼。但歷史不容以理念剪裁,我們有權對世界發聲,把中國人過去身受的苦難說個清楚,提升世界對列強蹂躪中國的認知,喚醒裝睡者的良知。像我這樣年紀的老人們,身歷抗日戰爭的煎熬,有責任把這個歷史的教訓傳下來,留給我們世世代代、千千萬萬的子孫。」

——《南京不哭》作者鄭洪

為搶奪二戰真相話語權 他用英文小說痛訴國殤

《南京不哭》講述的故事以抗戰為歷史背景,原先以英文寫作並由麻省理工學院出版社出版,是該出版社首次出版人文社科題材的書籍。2016年底,由鄭洪教授親自翻譯的中文版由譯林出版社出版,即將上市。

「為了在西方主流社會搶佔二戰歷史真相的話語權,日本右翼拼命地發表英文的書刊和作品,而我們中國人在這方面做得還太少,所以我必須用英語寫這本書。」年屆八旬的《南京不哭》作者、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華裔教授鄭洪從2016年12月上旬開始了中國之行,在行至北京大學參加物理學院舉辦的講演活動的當日,鄭洪接受了《中國經濟周刊》記者的採訪。

一次論壇引發的創作

談起創作《南京不哭》這本小說的因由,年屆八旬的鄭洪對此事細節的記憶之清晰超過了常人想像。「我是研究物理學的,喜歡一個人安靜地坐在辦公室裡搞科研,不希望別人打擾。有一天幾位白人同事敲開了房門,說鄭洪你快來看一場正在進行的會議,幾位歷史學教授正在扭曲歷史真相。我十分清楚地記得,那是1995年的4月13日,在MIT(麻省理工學院)D9樓105室。」

在那次論壇上的四位教授中,三個美國人一個日本人,沒有中國人的身影,討論的話題是廣島原子彈爆炸事件五十周年。日本教授的觀點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作為是為了維護自身獨特的文化,抵禦西方歐美各國的文化和軍事侵略,日本是二戰當中受損失最嚴重的國家,隻字不提日本所犯下的滔天罪行。鄭洪聽後覺得實在荒唐,高高地舉起手來要求發言。「如果一群強盜闖入了你的家中,強暴了你的太太,殺死了你的兒子女兒,並且割破了你的喉管,警察把他抓走給予應有的懲罰,請問臺上尊貴的四位先生,你們認為這是日本的自食其果呢,還是一次警察暴力事件?」鄭洪說完這段話後,臺上臺下瞬間都安靜了。臺上的一位教授簡單回答了幾句之後,便又扯回了原來的話題。「他們完全忽略了我的抗議。」鄭洪回憶說。不過,論壇結束後,那位日本教授找到鄭洪並對他說:「先生,我不認識你,但你剛才說的話我字字同意。」

之後,鄭洪決定寫一封信給《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雜誌,在信中他強調廣島事件是日本人發動侵略戰爭後的自食其果。「我的這封信很長,但幾個月後我看到雜誌刊發了當時臺上一位主講人很長篇幅的文章,而對我來信的刊髮長度只有他的十分之一,而且我的大部分觀點都被刪掉了。當時我感慨道,這就是美國人的所謂『言論自由』。」

鄭洪感到,他這位物理學教授有必要進行一次以英文為語言,以小說為體裁的「跨界」工作。鄭洪認為,如果以紀實文學的體裁來創作此書,在讀者看來只是冷冰冰的數字和資料,並不能穿透他們的心靈,震撼他們的靈魂。「我決定以小說為體裁進行創作,當然,人物和事件都要真實。」

「跨界」創作比較難,西方的創作者必須遵從某些特定的規則來寫作,而鄭洪一開始卻並沒有參加創作培訓班。「在西方,如果不遵從這套小說創作的原則,你的書稿沒有出版商會接受。我將第一稿給別人看的時候,別人當時說,『哦,你肯定沒有參加那個培訓班』。」鄭洪笑言。

一本 《南京不哭》 還遠遠不夠

提到抗戰時期的國都南京,一個繞不開的話題是有關「南京大屠殺」的史實,目前各方對真實死亡人數說法不一。東京審判時提出的數字是超過20萬,中國方面的統計是30萬,日本方面有人否認屠殺的存在,有人認為屠殺規模只有幾千人或幾萬人。對此,鄭洪表示:「我不是歷史學家,我認為這個時候再討論數字是沒有意義的,在殘酷的屠殺下,哪怕只死一個人也是滔天的罪惡。」

根據在南京實地走訪收穫的資料,鄭洪認為,日本人對中國人的屠殺帶有明顯的種族歧視性質,根本不把中國人當人類對待,其殘忍程度相比於德國納粹對猶太人的屠殺有過之而無不及。

在鄭洪看來,在對二戰真相話語權的爭奪上,日本右翼學者走在了中國人前面,美國的主流社會也很大程度上被右翼的大量言論誤導,中國人的失語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目前美國主流社會對中國在二戰中遭受侵略的史實以及付出的巨大代價完全不了解,我們應該將這些史實以更大的聲音、更豐富的手段傳遞給全世界。」遺憾的是,與日本右翼學者的600本與二戰相關的專著相比,中國人在西方主流社會的發聲只有兩本書,這本《南京不哭》,還有張純如的《南京大屠殺》。

在過去的20年間,中國著名高校中赴美國學習深造的人員不下數十萬,但在有關二戰真相的話語權爭奪中,卻罕有中國人的聲音,這在鄭洪看來是一個很大的遺憾。據與鄭洪同行的一位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系教授介紹,在西方的二戰歷史研究中,常有日本學生在論文中稱日本在二戰期間是向中國傳遞文明,中國人對此種言論的駁斥卻幾乎沒有。鄭洪說,一本《南京不哭》的力量是綿薄的,今後還需要更多的中國聲音在西方主流社會中還原南京大屠殺的真相。(作者銀昕 本文刊發於《中國經濟周刊》2017年第4、5期)

相關焦點

  • 美華裔數學教授著英文抗戰小說 麻省理工破例發行
    美華裔數學教授著英文抗戰小說 麻省理工破例發行 2015-11-04 13:51:24而這部小說的作者是著名華裔物理學家、同時擔任MIT數學系教授的鄭洪。  小說《南京不哭》以抗日戰爭、南京大屠殺為背景,故事橫跨近一個世紀,融合愛情、友情、親情,講述了一名麻省理工學院畢業的美國學生在南京所經歷的悲歡離合。  小說作者、麻省理工學院數學系教授鄭洪1937年出生於廣州,曾親身經歷戰火紛飛的年代。
  • 美國人出手搶奪珠峰話語權,中尼聯手宣布新高度,珠峰又長高了!
    圖為珠穆朗瑪峰 最近,全球的小夥伴們都在說他們的記憶被重置,中國的小夥伴們將腦海中的8848.13修改為8844.43沒有多久,現在又要修改成為
  • BBC評選:21世紀最偉大的英文小說
    BBC評選:21世紀最偉大的英文小說進入動蕩的二十一世紀後,最精彩的英文小說有哪些呢?為了做出全面有效的評估,BBC文化專欄作者向幾十位書評家發出了問卷,根據投票我們選出了最偉大的代表作!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 他重生末世前,搶奪機緣,獵殺黑暗獸,走上強者之路的軟科幻小說
    他重生末世前,搶奪機緣,獵殺黑暗獸,走上強者之路的軟科幻小說哈嘍大家好,新年快樂呀,我是你們最親愛的小編斛巴巴,小編呢每天都跟大家分享非常精彩的小說,經常書荒的朋友也可以看一下有沒有自己喜歡的小說喔!喜歡的話,可以點個關注呀,希望大家都能喜歡,那麼小編今天給推薦大家三本軟科幻小說!男主重生末世前,在末世搶奪機緣,獵殺黑暗獸,最終走上強者之路!
  • 中國社會科學網英文頻道上線 擴大國際學術話語權
    中新網12月31日電 中國社會科學網英文頻道今日正式上線。中國社會科學院黨組副書記、常務副院長王偉光表示,中國社會科學網中英文頻道相繼上線,這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落實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實施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工程,加快哲學社會科學信息化建設,推動哲學社會科學走出去,擴大國際學術話語權的重要舉措。
  • 寒假「雞娃」模式開啟,說說那些英文學習不為人知的真相
    順勢而為,才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所以孩子學習英文,不僅不能弱化、忽視,還得具有更強烈的目標感和使命感。恰逢寒假,各大英文培訓機構的強化班又開始推出各種特色課程,相信很多寶爸寶媽已經開啟了各種「雞娃」模式。
  • 石黑一雄8部小說中文版出齊,他用溫情筆墨書寫歷史的創傷
    1989年出版的《長日留痕》講述了一位英國管家在二戰後回憶自己在戰時的職責與戀情;1995年的《無可慰藉》追隨一位知名鋼琴家在歐洲小鎮進行演出的詭譎經歷;5年後的《上海孤兒》講述一名英國偵探調查在上海度過的童年發生的一場疑案;2005年,《莫失莫忘》(《別讓我走》)又跳到了1990年代的英國,聚焦一個培養複製人的教育機構裡少男少女追尋身世之謎的故事。
  • 月球背面藏有二戰轟炸機,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這裡告訴你真相
    月球是地球的衛星,當然它不僅僅是一顆普通的衛星,它是一個對地球非常重要的衛星,在太陽系的兩大地球「保鏢」中,地球就是其中一個,另一個就是太陽系最大的行星木星老大哥,這兩顆星球億萬年來不知道為地球阻擋了多少小行星、隕石和彗星的撞擊,為地球生命誕生和繁衍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月球上面布滿密密麻麻的隕石坑似乎在訴說曾經為地球生命做出過的犧牲
  • 後真相時代,新聞媒體如何重塑話語權?
    後真相時代,主觀臆斷的權重,高於對客觀事實的認知。對受眾注意力的爭奪,網絡輿論場中的吃瓜群眾,在媒體和相關機構未查明事實全貌的情況下,斷章取義,造成網絡謠言和輿論走偏、失焦。後真相在當今中國社交媒體傳播的實踐場域下,具有了非理性和情緒化色彩,網民顯露出情感認同宣洩,忽視和缺乏對事實真假的考證,不以事實為依據,主觀化自我表達,形成認知偏執,形成了新的輿情生態景觀。
  • 全球話語權的變遷:用硬實力說話
    休謨說,我們無法知道客觀世界是否真實存在,因為我們的一切知識都來自經驗,我們彼此之間的交流不過是交流彼此的經驗,而不是在交流外部世界的真相。福柯把休謨的經驗論進一步發展為語言論:「我們生活在一個符號和語言的世界。……許多人包括我在內都認為不存在什麼真實事物,存在的只有語言,我們所談論的都是語言,我們在語言中談論」。
  • 二戰時期的日本,看起來他們還真是有點矮小
    在國家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國這些年逐步繁榮強大起來,在世界上也有了話語權。雖然人們開始生活在安樂祥和之中,但我們仍舊時時憶苦思甜,不忘中國的苦難、先烈的付出,以及那些在苦痛中掙扎的歲月。其中抗日戰爭就是我們最不能忘卻的艱苦歲月之一。
  • 網友痛訴騰訊放縱QQ藍鑽用戶惡意行使特權
    原標題:網友痛訴騰訊放縱QQ藍鑽用戶惡意行使特權   8月29日消息,騰訊QQ已經成為全球最熱門的社交工具之一,而騰訊旗下的很多業務都與QQ進行打通,而QQ遊戲是騰訊首款自研遊戲產品,成為全球最大「休閒遊戲社區平臺」,擁有超百款遊戲品類,2億量級活躍用戶,最高同時在線人數超過800萬。
  • 深圳作家黃國晟美國發表原創英文小說
    【深圳商報訊】(記者 蘇兵 通訊員 李智傑)深圳作家黃國晟近日在美國小說雜誌BFF(Brilliant Flash Fiction)「冬季刊」發表原創英文小說《驚天》。 據悉,《驚天》源自黃國晟原創英文版長篇小說《深圳夢》第39章,它以奇特的情節和動人的細節徵服了美國編輯。
  • 長期封存於倫敦經濟學院圖書館檔案中 費孝通小說《繭》首次翻譯出版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近日出版的「費孝通作品精選」中,《繭》一書,是近期發現的作者英文寫作的中篇小說,為首次翻譯出版。 這部20世紀30年代中期用英文寫作的中篇小說,長期被封存於作者曾經就讀的倫敦經濟學院圖書館的「弗思檔案」中,2016年才被發現並翻譯成中文。 「對於費孝通的讀者來說,精選集中的《繭》一書應該是非常大的驚喜,因為這是大家從來沒有看到過的一本小說。」
  • 胡泳:網際網路國際話語權構建的三個維度
    【英文標題】Three Dimensions of Online International Discourse Construction  【作者簡介】胡泳,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思考如何構建網際網路國際話語權也應從這三個維度展開。如果用一句話通俗闡釋,那麼網際網路國際話語權(亦即網際網路對外軟實力)的具體體現是:說了有人看(認知維度),看了有人信(態度維度),信了有人做(行為層面)。
  • 柯南說「真相永遠只有一個」,這本推理小說表示不服
    而在《文學少女對數學少女》中,文學少女陸秋槎,為探究推理小說的嚴密性,誤闖數學少女韓採蘆的寢室,由此展開了一系列思維及身體的大冒險。「推理小說雖然是用自然語言寫成的,卻和形式系統具有相同的性質。」作者陸秋槎(你沒有看錯,作者與主人公同名)曾總結後真相時代推理小說的三種類型:製造多重解答、捏造真相、提供開放式結局。本書中的主人公,只是尋常的少女,自然沒有「走到哪裡人就死到哪裡」的特殊屬性。
  • 程玲:美國對中國共產黨的早期印象和中國道路國際話語權研究
    在這條中國特色政權建立和民族復興的道路上,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為實現「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目標而進行了艱苦卓絕的奮鬥,為世界和平與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在國際關係中,國際話語權包括在國際事務中的話語權利和話語權力兩個方面。國際話語權體現國家實力和影響力,制約著國家形象的正負和威信的向背。
  • 二戰時德軍一件棉衣都沒有,在莫斯科成片凍死,為什麼不搶蘇聯人
    二戰期間的德國,是法西斯軸心國的重要成員,也是法西斯的同盟的重要力量,,並且當時的德軍幾乎是全世界機械化程度最高的部隊,而德軍在二戰的戰場上也被看成是戰無不勝的神話般的存在。
  • ​費孝通小說《繭》首次出版
    作品  在「費孝通作品精選」中,《繭》一書,是近期發現的作者英文寫作的中篇小說,為首次翻譯出版。  據介紹,《繭》一書對於理解費孝通早期的學術思想與時代思潮的關係提供了難得的新維度。這部20世紀30年代中期用英文寫作的中篇小說,長期被封存於作者曾經就讀的倫敦經濟學院圖書館的「弗思檔案」中,2016年才被發現並翻譯成中文。  「對於費孝通的讀者來說,精選集中的《繭》一書應該是非常大的驚喜,因為這是大家從來沒有看到過的一本小說。」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周飛舟老師介紹說,《繭》是費孝通先生在英國留學期間所創作的英文小說,由北大社會學系兩位博士生翻譯,由王銘銘教授修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