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派出五位大臣赴世界八大強國學習,回國後卻只想學日本

2020-12-05 古今名著探討

經歷了一系列的恥辱巨變後,末代清廷曾經嘗試過很多走出困境的方法,比如洋務運動,比如戊戌變法,然而由於各種原因,均已失敗告終,清王朝的破房子搖搖欲墜,革命的聲音此起彼伏,統治者們陷入了絕望當中。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金秋,清廷派出貴族載澤、端方等人去西方考察,史稱「五大臣出洋」。清廷當時採取的這一策略,主要目的是為了讓革命派和改革派看到清政府改革的決心,從而放棄革命,也想讓西方看到自身願意接受別人同化的「誠意」。社會上確實有一部分人對此抱有極大的希望,他們出行那天,到火車站相送的人非常多。

實質不過是與掩耳盜鈴罷了,革命的火只會越燒越旺。五人為首的使團準備坐火車從北京到上海,再從上海坐船出國。革命黨人吳樾帶著炸彈,準備刺殺五大臣。車頭掛鈎時震動引起吳樾身上的炸彈被碰撞,自動爆炸。

吳樾犧牲,五大臣出洋的計劃延後,清朝政府派了另外兩個人接替一行人中的徐世昌和紹英。徐世昌曾經與袁世凱同為維新派,在維新變法中提前變節,鼓動袁世凱向榮祿告密,又是北洋軍骨幹,鎮壓革命派頻頻出手,因此被世人仇恨,預計這是清廷更換人選的原因----不過也有可能是吳樾的身上的炸彈將他們炸傷了,無法繼續出國。

十一月入冬之際,五個人終於啟程,大家分兩路進發:戴鴻慈、端方出訪美國、德國、奧地利、沙俄、義大利;載澤、尚其亨、李盛鐸前往日本、英國和法國。世界上最強的八個國家,他們將轉個遍。

他們的隨行筆記顯示,當載澤等人到達英國之後,恰逢英國下院(英國最高權力機構,上院主要由貴族組成)辯論,眾人深深的讚嘆:「非政府黨每事指駁,務使遮衷恰當」、「爭公理、不爭義氣」。

前往美國的戴鴻慈等人更是深受啟發,尤其當參觀美國第一總統華盛頓故居時,這些人震驚了,戴鴻慈的出使日記中寫道「室內陳設樸素,無異平民」、「不以天下奉一人也」。幾人到瑞士後,又對瑞士總統父子二人步行回家感到驚奇。

然而,當回國後,幾個人並沒有將他們的感觸全部表達。作為皇族的載澤的呈報被最終採納,皇族們經過仔細對比之後,認為還是要學習日本。載澤說「大抵日本立國之方,公議共之臣民,權柄操之君上,民無不通之隱,君有獨尊之權」。

想來想去,全世界最先進的國家轉了一遍,唯獨把為數不多的糟粕拿了回來。

隨後清廷進行了欺騙性的改革,宣統3年13名內閣成員中皇族佔了5人,引起了社會各階層的強烈不滿,反而激發了各種大起義。

相關焦點

  • 就因為國家需要我,8位哈佛博士集體放棄了回國和美國的有利條件
    介紹歷史上,中國曾多次遭遇外敵入侵,但大都戰敗確保了國家安全,然而當清朝英國打開國門時,中國徹底迷失了方向,究其原因,與中國多年閉關鎖國的思想密切相關。在鴉片戰爭之後,中國開始倒下,救國是當時最想做的事情,許多有識之士發起了許多為強國自救的運動,希望改變國家之前的命運。
  • 慈禧派出120名幼童赴美留學,為何只有94人回來?其餘26人去哪了
    1872年,在經歷了兩次鴉片戰爭後,清朝的統治已經搖搖欲墜,為了培養人才,改變朝廷的局勢,李鴻章提議派遣幼童赴美留學,這在當時閉關鎖國的清朝統治來說,是一個重大得到決策,一旦同意,就是要接受西方文化流入我國,如果拒絕,那麼朝廷很快就會走向末路,最終在兩難中,慈禧太后還是同意了李鴻章的請求
  • 清末首批120名幼童赴美,為什麼只回來94人?越留學清廷越不安穩
    清朝末年,落後於西方的滿清政府遭到了列強的各種欺壓凌辱。這時有識之士也在積極自救,開展了向西方的學習過程,其中由官方大規模派遣留學生就是創舉之一。從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一共派出四批留學生共120名幼童奔赴美國求學。
  • 京師八大宅門之秦老胡同增家:皇后姥姥家,家產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明善之子文錫,繼為內務府大臣,孫增崇,亦繼為內務府大臣,家住秦老胡同。」後來,京師百姓稱為秦老胡同增家。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秦老胡同增家三代皆為內務府大臣。尤其,祖父明善不僅擔任過蘇州織造,粵海關監督,還在京師擔任內務府大臣與崇文門監督。我們知道,在清朝有幾個油水很多的官職,是人人羨慕不已的。其中,有鹽政、織造、粵海關監督還有就是清朝油水最多的稅官崇文門監督。而明善一人就擔任過其中三個官職。
  • 這3位學霸拿公費赴美留學,學成後拒不回國,轉頭加入美國國籍
    這也是很多人努力學習,考研究生、博士生甚至出國深造,想著用知識來改變自己的未來。 正常國人在出國學成之後,基本都會選擇回來報效祖國,為祖國的建設添磚加瓦。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會有這種想法,他們在學成之後,拒不回國,轉頭卻加入了美國國籍,從此留在了美國生活。
  • 近代和外國人合影最多的滿清大臣,每一張合影都是歷史的屈辱
    歷史有很多罪人,說起這位滿清大臣我們很多人都恨的牙痒痒,他籤署很多不平等的喪權辱國的條約,他背負著整個滿清的黑鍋。滿清大臣李鴻章是清朝後期的重要人物,領導洋務運動希望拯救存亡之際的清朝,卻只能在人生的後期在一張張屈辱的條約上籤上大清的名字,留下的一張張影響更是成為歷史的屈辱。
  • 當年日本居然害怕清朝,說大清要橫行萬國稱雄東洋
    山縣有朋擔任過日本的內閣總理,居然說清朝要橫行萬國,稱雄世界。清朝在日本人眼裡有這麼厲害嗎?說清朝稱雄世界純屬神話,說清朝威脅日本這是日本軍國主義擴軍備戰的最好的理由。甲午戰爭之前,清朝的國際地位還是挺高的,經過30多年的洋務運動,清國的近代工業開始建立,左宗棠收復新疆,鎮南關大捷打敗法國,同治中興,士氣大振,在國際上重振聲望。
  • 世界強國美國有632位頂尖科學家,日本294人,中國多少人?
    所以美國也是擁有科學家最多的國家,數量有632位,這也證明美國的「人才戰略」是成功的。,但是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後本就擁有許多高科技人才,因此在科研領域日本仍然能夠取得不錯的成績。日本在二戰後抱上了美國的大腿,重新進入迅速發展的時期,而後更是在美國的而幫助下湧現了294名科學家,由此可以看出日本頑強的生命力。
  • 日本文部大臣:日本還需要中國
    在下村博文升入高中那年,日本政府設立了「交通孤兒育英會」,為因交通事故而成為孤兒的孩子們提供獎學金。下村博文有幸成為第一期獎學生,並憑此完成高中學業,考入日本私立「雙雄」之一的早稻田大學。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讓所有的孩子都能夠讀書」,成為下村博文的人生理想之一。在上小學五年級的時候,老師對酷愛讀書的他說,「小博啊,你將來可能當上文部大臣的。」他幼小的腦海裡面也從此有了這個念頭。
  • 他出身貧寒,名揚耶魯,畢業後拒絕高薪回國,120人因此改變命運
    可以說,沒有容閎,即使清朝後來也會派出留學生,但是起碼要推遲很多年,更不會有幼童出洋留學這樣的奇觀。容閎,1828年出生於廣東香山縣南屏村一戶農家,與當時已被葡萄牙佔領的澳門僅一水之隔。當時的廣東沿海地區已經開埠通商,那裡有不少西方的商人、傳教士往來,當地人們的思想比較開明。
  • 當今中國能成為世界強國,這三個人功不可沒,一起來看一下
    清朝閉關鎖國的政策導致我國科技發展的腳步落後於世界水平,但新中國成立後,我們奮起直追,如今的我們站在世界之巔,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科技強國。他曾赴巴黎大學鐳學研究所居裡實驗室攻讀博士學位,後來還順利取得了法國國家博士學位。面對其導師的強烈反對,他依然選擇了回國報效祖國。在他的幫助下,我國第一顆原子彈在1946年試爆成功,其付出不言而喻。
  • 日語版的清朝擴張版圖:你能看出日本人的別有用心嗎?
    第一幅的東北地區標記有後金,這就是清朝的前身。地圖上標記有薩爾滸之戰的位置。薩爾滸之戰是努爾哈赤對明朝戰爭的一場關鍵勝利,宣告後金從被動轉為了主動,同時也為女真族的統一掃清了障礙。此戰勝利後,努爾哈赤就吞併了葉赫,標誌海西女真統一。第二幅地圖是清朝初期,也就是皇太極時期。皇太極時期,清朝已經成為了能夠和明朝並列的大帝國。
  • 清朝大臣為何都要佩戴一串佛珠?可別小看這串佛珠,作用極大
    那麼,清朝大臣為什麼要戴著那麼大串珠子呢?這些珠子到底有什麼作用?是不是所有大臣都必須佩戴? 清朝皇族是由女真族演化而來的,女真族的人個個都習慣在衣服上掛一串珠子,每當誦經的時候便把珠子取下來捏在手裡轉圈圈數數。 努爾哈赤在位時期,清朝開始信奉佛教,經常把佛珠當作賞賜品,賜給手下的有功之臣。朝中大臣有樣學樣,把朝珠當作貢品進貢給朝廷,逐漸抬高了佛珠的地位與價值。
  • 清朝老照片:朝廷重臣李鴻章和兒媳合影,京城裡的馴鷹人!
    圖為一組由英國記者莫理循在清朝末年拍攝的百姓生活舊照,這組珍貴的清朝老照片中不但有朝廷重臣李鴻章和兒媳們的合影老照片,而且亦是可以一窺清朝時期京城裡的馴鷹人是何等的霸氣瀟灑。 這是清朝末年的朝廷重臣李鴻章和兒孫輩及兒媳們的合影舊照,站在後排的女性的右一和右四及右五都是李鴻章的兒媳
  • 日本提出無償歸還琉球,李鴻章卻一口回絕,拒絕的原因是什麼?
    但就是這樣一個中國朝貢體系內的國家,卻在清朝閉關鎖國幾百年之後淪為了日本人的殖民地,我們曾經也有機會要回,日本人也曾提出歸還給當時的大清,可被李鴻章一口回絕了,那到底是什麼讓我們拒絕了今天想要卻得不到的領土呢?琉球與中國的關係琉球在中國古代的時候基本上是處於無人開發的狀態。在東漢末年的時候,吳國的孫權派遣使者到達了臺灣島上面,把臺灣叫做琉球。
  • 大清滅亡後,清朝的九位末代總督,最後下場如何?大部分結局還好
    清朝末年,有句著名的話,「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這句話不但揭示了大清朝的結局,而且預示了大清朝封疆大吏們的命運。清朝的總督,是清朝地方的最高行政和軍事長官。按照清制,清朝共設置有十一大總督。
  • 許晨陽,一個數學天才,在美國留學後回國工作,5年後又離開
    三藏道:「只在三年,徑回上國。」太宗道:「日久年深,山遙路遠,御弟可進此酒:寧戀本鄉一捻土,莫愛他鄉萬兩金。」三藏方悟捻土之意,復謝恩飲盡,辭謝出關而去。——《西遊記》我們祖先向來虛懷若谷,從善如流,比如唐朝的和尚玄奘,他就曾到西天求取真經,彌補了當時唐朝的不足。後來就用「取經」代指向遠方的人學習。
  • 日本網友:日本人沒有中國人聰明,為什麼卻成為世界強國呢?
    在日本某知名論壇上,一位日本人發帖提問:「日本人沒有中國人聰明,為什麼卻成為世界強國呢?」,以下是日本網友們的看法:   「世界七大不可思議的事情之一:中韓東南亞各國人都比日本人勤奮,但為什麼還是窮呢?」   「不勤奮,不看他們的時候就偷懶。」
  • 諾貝爾沒頒給他是一個錯誤,曾扮過乞丐坐過日本監獄的趙忠堯
    趙忠堯出生於清朝末年的浙江省諸暨縣,父親曾經任職過私塾先生和當過醫生,所以特別重視對他的教育,從小就進入私塾入讀,14歲的時候考入了當地縣立中學,18歲的時候又考入了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後來學校擴建為國立東南大學,他畢業後選擇了留校,在這裡他認識到了自己的恩師葉企孫,恰逢葉企孫回國任教,他給葉當助教。後來葉受聘到清華任教,他也跟隨到了清華大學。25歲的時候通過借錢和申請大學補助選擇了自費留學,他到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跟隨密立根教授學習。
  • 老照片,甲午戰爭時期的朝鮮,那時清朝和日本正在這裡激戰
    1894年,朝鮮爆發東學黨起義,朝鮮國王邀請宗主國清朝出兵鎮壓,清政府派葉志超、聶士成率2500名清軍入朝。日軍亦以保護使館和僑民為藉口不請自來,逐漸增至上萬人,朝鮮半島局勢驟然緊張。圖為在仁川登陸的日本軍隊,日軍登陸後通過馬匹把大量的戰略物資運輸到戰爭前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