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利用光遺傳學對酵母進行編程,導致更多的異丁醇產生

2020-12-06 生物谷

2018年3月29日/

生物谷

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導致酵母產生更多的異丁醇的方法。異丁醇是一種可能用作生物燃料的候選物質。在他們發表在2018年3月29日的Nature期刊上的一篇標題為「Optogenetic regulation of engineered cellular metabolism for microbial chemical production」的論文中,他們描述了他們利用光

遺傳

學增加

酵母

的異丁醇產量。

圖片來自Nature (2018), doi:10.1038/nature26141。


近年來,科學家們不斷地在尋找新的替代石油的生物燃料來源。在這項新的研究中,這些研究人員通過對

酵母

進行基因改造,使得它們在缺乏光線的情況下產生更多的異丁醇。

正如這些研究人員指出的那樣,如果酵母能夠一直在生產異丁醇,那麼這是比較方便的,但是這似乎是不太可能的,這是因為異丁醇對酵母實際上是有毒的---如果它堆積起來,那麼酵母就會死亡。正因為如此,必須讓酵母進入生長階段,在這個階段中,酵母會堆積它保持健康所需的前體物質。在之前的研究中,科學家們已經證實讓酵母在異丁醇產生階段和生長階段之間進行切換是有可能的,但是採取的方法達到的效果並不均勻,結果就是所產生的異丁醇數量是令人失望的。在這項新的研究中,這些研究人員希望利用光

遺傳

學提供的一種更有效的方法讓

酵母

在這兩個階段之間進行切換。

遺傳

學涉及對細胞進行編程,使得它們對光線作出反應。為此,這些研究人員將從海洋動物中獲得的一種光敏感性轉錄因子導入到酵母中。他們還讓另一個基因發生變化,從而使得它能夠阻斷這種轉錄因子。最終的結果是酵母可通過光線加以開啟和關閉---當光線存在時,

酵母

就如正常條件下那樣產生乙醇;當光線關閉時,它產生異丁醇。

這些研究人員發現這種經過基因改造的

酵母

能夠利用每升葡萄糖溶液產生8.5g異丁醇,他們指出,這種產量比任何一種其他的方法高出五倍。不幸的是,他們指出,這一數值還不足以使這個過程在商業上有用。

這些研究人員計劃繼續開展他們的研究,尋求進一步優化這個過程,以便觀察他們是否能夠提高異丁醇產量。他們也正在考慮加入能夠自動地開啟和關閉光源的生物傳感器,這可能會提高生產效率,並使得這個過程更容易開展。(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Evan M. Zhao, Yanfei Zhang, Justin Mehl et al. Optogenetic regulation of engineered cellular metabolism for microbial chemical production. Nature, 29 March 2018, 55:683–687, doi:10.1038/nature26141

相關焦點

  • 光遺傳學技術將酵母變成異丁醇生產工廠
    光遺傳學技術將酵母變成異丁醇生產工廠 來源:CAS BioInfo   發布者:ailsa   日期:2018-04-02   今日/總瀏覽:1/5156
  • 光遺傳學之父Nature發表重要成果
    史丹福大學生物工程學、精神病學及行為科學教授、光遺傳學之父Karl Deisseroth博士是這篇論文的資深作者。研究生Kelly Zalocusky是論文的主要作者。2005年, Deisseroth開發了光遺傳學技術,他在細菌視蛋白的幫助下用光控制了大腦細胞的開/關。
  • Nature重磅:利用合成基因組學平臺對新冠病毒進行工程設計和再生
    然後通過T7-RNA聚合酶產生感染性RNA來完成病毒拯救。基於這個平臺,他們已經能夠在收到合成的DNA片段後的一周內,對最近流行的SARS-CoV-2進行化學合成克隆,並進行工程設計和再生。該技術能夠讓技術人員對新出現的病毒作出快速反應,因為它能夠在爆發期間實時地生成和了解進化RNA病毒變體的功能,具有重大意義。該研究成果昨日發表在頂級雜誌《自然》上(圖1)。
  • Nature:表觀遺傳學進展將遺傳學、環境與疾病聯繫了起來!
    表觀遺傳vs可塑性 對不同生物學過程和模式生物進行研究後,研究者發現,染色質作為表觀遺傳信息的載體,其能在細胞分裂過程中傳播活躍和沉默的活動狀態,比如,酵母中的異染色質遺傳、X染色體的失活、哺乳動物的基因組印記、植物的春化作用、果蠅中的位置效應花斑等;這些研究結果表明,在沒有原始信號的情況下,
  • 可操控植物基因表達的光遺傳學工具問世
    Zurbriggen研究組開發了可用於植物基因表達操控的光遺傳學工具。相關論文於2020年6月29日在線發表在《自然—方法學》雜誌上。據研究人員介紹,光遺傳學是用光控制細胞過程的遺傳方法。但是,光遺傳學在植物研究方面滯後,因為生長所需的環境光會導致系統激活。研究人員通過開發植物可用的光開關元件(PULSE)解決了這個問題,PULSE是一種在環境光下可逆地控制植物中基因表達的光遺傳學工具。
  • Nature創刊150周年—表觀遺傳學進展將遺傳學、環境與疾病聯繫了...
    這一階段更類似於研究者Nanney對表觀遺傳學的定義,而研究者Riggs和Holliday隨後對其進行了詳細闡述,研究者Bird等人則對其進行了進一步修改,即認為在DNA序列並未發生改變的情況下可替換染色質的狀態是可以進行遺傳的。
  • eLife:利用光遺傳學控制腸道細菌代謝,竟可延長宿主壽命
    為了探索細菌產物對衰老過程的影響,來自美國貝勒醫學院和萊斯大學的研究人員在一項新的研究中開發出一種利用光遺傳學(optogenetics)直接控制生活在秀麗隱杆線蟲腸道中的細菌的基因表達和代謝產物產生的方法。
  • 釀酒酵母中可能替代糖發酵的天然甲醇同化途徑的自適應實驗室進化
    例如,甲醇營養型酵母中巴斯德畢赤酵母(Pichia pastoris,現更名為Komagataella phaffii9)目前在工業上用於生產重組蛋白、還用於從糖中生產包括蝦青素和異丁醇在內的代謝產物。
  • Nature:利用CRISPR/Cas9揭示蛋白ENL促進AML白血病產生
    圖片來自Nature, doi:10.1038/nature216872017年3月5日/生物谷BIOON/---利用員工牌進入大樓的任何人可能理解蛋白ENL如何為治療急性髓細胞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提供新的可能。
  • Nat Methods:光遺傳學——細胞生物學新研究利器
    光遺傳學方法過去多應用於神經系統的研究。然而,全新的方法拓展了光遺傳學應用範圍,幾乎可以用於所有組織器官的細胞生物學研究,這一全新的技術可能會細胞生物學研究帶來新的曙光!傳統對細胞信號研究幾乎都是線性的,而光遺傳學可能提供了立體、空間,以及動態的細胞信號特徵,也可能為人類認識細胞信號轉導提供了完全不同的視野!
  • Nature:2010年度研究方法—光遺傳學
    12月23日出版的新一期《自然》雜誌推出2010年年度回顧專刊,其中以特別專題的形式報導了由其子刊《自然—方法學》(Nature Methods)評選出的2010年度研究方法——光遺傳學(optogenetics)。
  • 異丁醇出現極端下跌 弱勢特性延續
    近期異丁醇呈現出較為極端的下跌走勢,再度逼近年內低點。據卓創資訊監測數據顯示,國慶節後異丁醇加速下行。以華東市場為例,短短2周時間,異丁醇跌幅接近700元/噸,跌幅比例超過10%。近期異丁醇呈現出較為極端的下跌走勢,在關聯產品丁辛醇仍處於緩跌的時候,異丁醇已經再度逼近年內低點。
  • 浙江大學團隊發現利用釀酒酵母高效生產維生素E的方法
    但天然維生素E只存在於光合生物中,且含量低,來源有限,分離難度大,導致生產成本高,而化學合成的維生素E是外消旋的α-生育酚,生物活性較低。E生育三烯酚的發酵生產)的研究成果,發現了利用釀酒酵母高密度生產維生素E生育三烯酚的方法。
  • 「乾貨」超高功率LED光源+光遺傳學等技術,會產生什麼火花?
    在比較不同的LED時,請記住這一點:LED表面以mW/mm^2為單位的功率越高,就越有機會在你最需要的地方(即物鏡下)獲得更多的光。基於陣列的LED(即多顆LED晶片)通常具有較大的發光面積,而且光線不均勻。而單發光體LED(即單顆LED晶片)的發光面積較小,發散度較低。
  • 「乾貨」超高功率LED光源+光遺傳學等技術,會產生什麼火花?
    LED驅動器電子設備通常具有一個鋸齒狀的邊緣,導致LED亮度會有波動,最高可達10%的亮度變化。對於低速成像來說這不是問題,因為光線會隨時間被平均。但是,對於每秒數千幀的高速成像,這些波動會在圖像中產生很明顯的噪音。因此,在選購LED光源時要確認是否需要具有此功能。Prizmatix LED採用特殊低噪音驅動器,已成功地用於高達每秒50萬幀的成像,噪聲可低至0.1%。
  • 光遺傳學研究發現激活傷害感受器能夠啟動和放大炎症
    光遺傳學研究發現激活傷害感受器能夠啟動和放大炎症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24 13:38:04 洛桑聯邦理工Stphanie P.
  • RecV重組酶系統可用於體內靶向光遺傳學修飾
    RecV重組酶系統可用於體內靶向光遺傳學修飾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24 17:22:40 近日,美國史丹福大學Ali Cetin及其小組利用RecV重組酶系統,實現對單細胞或細胞群體的體內靶向光遺傳學修飾
  • Nature封面:逆轉視神經衰老恢復視力,醫學治療領域將產生重大轉變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丨學術頭條近日,由美國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等機構進行的一項最新研究,通過表觀遺傳重編程(epigenetic具體而言,研究人員對老年小鼠的視網膜細胞重新編程,使其重新獲得年輕細胞的基因功能,讓小鼠由衰老導致的受損視力重獲新生,該研究還成功地逆轉了青光眼所致的小鼠視神經損傷,並恢復它們受損的視力。
  • Nature封面:逆轉視神經衰老恢復視力,醫學治療領域將產生重大轉變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丨學術頭條近日,由美國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等機構進行的一項最新研究,通過表觀遺傳重編程(epigenetic reprogramming)技術,成功將動物的視覺衰老時鐘逆轉,該研究的成功也標誌著首次證明可以安全地將複雜的組織
  • 兩篇Nature文章同時發現導致乳腺癌異質性的關鍵突變
    ,可能是導致乳腺腫瘤異質性產生的重要原因。但目前導致PIK3CA誘導的腫瘤異質性的細胞來源和分子機制仍不清楚。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利用一種遺傳方法在小鼠中發現了PIK3CA誘導腫瘤的細胞來源以及PIK3CA基因上發生突變對腫瘤異質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