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魚不是魚斑魚狗不是狗 別被這些動物的名字唬住

2021-01-08 廈門網

  文昌魚

  不是魚

  斑魚狗

  不是狗

  也不是魚

  慄喉蜂虎

  不是虎

  更不是蜂

  廈門網訊 據廈門日報報導 前段時間,一條「寒號鳥不是鳥,而是復齒鼯鼠」的微信科普文,讓不少網友大跌眼鏡。不少人感嘆,讀了十多年的書,終於知道真相了。記者了解到,「名不副實」的動物還很多,其中不少都是廈門常見的動物。

  【瞧這些動物的真容】

  慄喉蜂虎

  出沒地點:五緣灣設有它的自然保護區

  本尊真容:號稱「中國最美候鳥」的小鳥

  慄喉蜂虎光聽名字,不熟悉的市民還以為是蜜蜂或老虎類。事實上,它是蜂虎科蜂虎屬的鳥類。在它身上,有熱帶鳥類羽毛豔麗的特徵:慄紅色的喉部,黑色的過眼紋,綠色的翅膀和背部,藍色的尾翼,在陽光的照射下,它們全身閃爍著金屬般的豔麗光澤,因此有著「中國最美候鳥」之稱。

  慄喉蜂虎可是廈門的「常客」,每年4月到7月,它們會從東南亞飛往廈門,求偶、交配、產蛋、撫育幼鳥,度過「蜜月期」。在五緣灣,還設立了「五緣灣慄喉蜂虎自然保護區」。

  文昌魚呈半透明狀。(網絡資料圖)

  文昌魚

  出沒地點:廈門海域設有文昌魚自然保護區

  本尊真容:外形像小魚實則是脊椎動物

  文昌魚,生活在水中,形狀像魚,又有「魚」之稱,其實也不是魚。在廈門海域,還有文昌魚自然保護區。

  據了解,文昌魚是文昌魚屬,動物的總稱,又稱蛞蝓魚。脊索動物,文昌魚綱,文昌魚目,文昌魚科。文昌魚其實是介於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之間的動物,而更趨向於脊椎動物,說它是「魚」,實際上並不是魚。它外形像小魚,體側扁,長約3-5釐米,半透明,頭尾尖,體內有一條脊索,有背鰭、臀鰭和尾鰭。

  斑魚狗

  出沒地點:在翔安、馬鑾灣的魚塘常見

  本尊真容:頭頂有「印第安人的風俗頭冠」的留鳥

  斑魚狗是魚還是狗呢?其實都不是,它是廈門常見的留鳥,在翔安、馬鑾灣的魚塘都能時常看到它。作為一種中型的鳥類,它通體呈黑白斑雜狀,但體型較小,頭頂有著冠羽,看起來有點像戴著印第安人的風俗頭冠的搖滾青年。它主要棲息於低山和平原溪流、河流、湖泊、運河等開闊水域岸邊,以小魚為食。

  【這些動物也名不副實】

  草原狗是松鼠科類

  但叫聲像狗

  草原狗,單看名字,不少人的第一反應是,生長在草原的某種狗。實際上,草原狗是動物界的一種松鼠科類生物,中文學名草原犬鼠。因其叫聲和狗幾乎一模一樣,所以稱為草原狗。

  荷蘭豬既不是豬

  也非來自荷蘭

  而荷蘭豬既不是豬,也並非來自荷蘭。荷蘭豬是齧齒目豚鼠科豚鼠屬下的鼠類動物,原產地是南美洲秘魯一帶,天然食物是青草,植物的根以及果實種子,是絕對的素食主義者。

  樹袋熊不是熊

  而屬於有袋目

  樹袋熊不是熊。樹袋熊,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考拉或無尾熊,是澳大利亞國寶。樹袋熊並不是熊科動物,而且它們相差甚遠。熊科屬於食肉目,而樹袋熊卻屬於有袋目。它每天18個小時處於睡眠狀態,性情溫順,體態憨厚。

展開閱讀全文

相關焦點

  • 慢讀丨斑魚狗竟不是狗?它是捕魚能手……
    於空中盤旋飛舞,驟然間如離弦之箭一般扎入水中,捕獲獵物後又急速振動翅膀離去……儘管善捕魚者眾多,斑魚狗依舊憑藉一套獨創的空中懸飛捕魚法,成為水鳥中的「捕魚王」。等等,明明是只鳥兒,怎麼跟狗和魚扯上了關係?事實上,這個略顯滑稽的名字,早已將斑魚狗的外貌與脾性展露無疑。5月4日,三隻珍稀鳥類斑魚狗現身海口金沙灣。
  • 魚狗不是狗蜂虎不是虎翡翠不是玉
    請點擊上面的「古道西風飛羽」 鳥的名字中有許多生僻字,鸚鵡鸕鷀鵜鶘還算常見,鵂鶹鸊鷉鶺鴒有些難度,鵙鴷鳾鸌鸏鳽就蒙圈了。這些字雖然生僻,但都是鳥字旁,連蒙帶猜知道跟鳥有關。實際上,還有些鳥名起得根本不像是鳥。
  • 魚狗不是狗,它竟是一種翠鳥!嬌小的翠鳥怎會和「狗」搭上邊呢?
    聽到「魚狗」這個名字,是不是有一種「兇猛」感迎面撲來!這應該是一種猛獸吧?其實不然,魚狗不是狗,它竟是一種翠鳥!聽名字就知道其形象了:脖子和腹部是白色的羽毛,其他的地方可能是棕色或者藍色。這魚好像有點大……第二種是斑魚狗。這種在翠鳥裡面,就更加「土氣」了。灰色的羽毛中,夾雜著斑斑點點的白色羽毛。倒像只麻雀或斑鳩之類的呢!
  • 魚狗嘯淵 朱雀拜年
    狗年說「狗」,鳥中也有「狗」,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捕魚高手,「魚狗」。我們都知道著名的有冠魚狗和斑魚狗,其實啊,魚狗還有很多,它們是佛法僧目翠鳥科一大類群攀禽的總稱。全球有90多種翠鳥科的鳥類,這一類鳥類多以綠色、藍色、紅色等鮮豔的顏色為主,所以又名翠鳥、翡翠,古名也稱之為鴗。
  • 南京金川河驚現珍稀鳥類斑魚狗
    經認定,它是2008年被列入鳥類紅色名錄的珍稀鳥類,一對斑魚狗鳥。  雖然這兩隻鳥非常美麗,但拍攝過眾多鳥類的武先生卻一時間叫不上它們的名字。    據南京拍鳥會楊老師認定,這種鳥類正是2008年被列入鳥類紅色名錄的斑魚狗。
  • 不屬於魚類的文昌魚
    然而,和脊椎動物不同的是,文昌魚的背神經索不是由骨骼所保護,而是由許多柱狀細胞所在組成的具有韌性的膜狀結構所緊密包圍,這種起支撐作用的結構比脊椎簡單得多,又被稱為脊索。文昌魚的脊索和脊椎動物的脊椎不同,它一直延伸進入頭部,故文昌魚所屬的亞門被稱作頭索動物亞門(Cephalochordata),其中「cephalo-」在拉丁文的意思就是「與頭部相連」。
  • 脊椎動物祖先的「活化石」:文昌魚
    在所有已滅絕的動物中,唯有文昌魚能使我們勾畫出志留紀最早的脊椎動物袓先。——黑格爾 The Evolution of Man,1874年文昌魚因形狀像條小魚,而且能遊泳,所以謂之「魚」。但是,其身體前端沒有脊椎動物樣的眼睛、鼻子和耳朵等感覺器,也沒有明顯分化的腦,因而沒有脊椎動物樣的頭部,屬於無頭類(acraniate);加之文昌魚又缺乏魚類所具有的脊椎,因此,文昌魚不是真正的「魚」。其實,它是介於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之間的過渡型動物,是最原始的脊索動物,有時被冠以一個很有意思的名字——「無脊椎脊索動物」(invertebrate chordate)。
  • 脊椎動物祖先的「活化石」: 文昌魚
    但是,其身體前端沒有脊椎動物樣的眼睛、鼻子和耳朵等感覺器,也沒有明顯分化的腦,因而沒有脊椎動物樣的頭部,屬於無頭類(acraniate);加之文昌魚又缺乏魚類所具有的脊椎,因此,文昌魚不是真正的「魚」。
  • 南京溼地驚現珍稀鳥類斑魚狗 水中靜立宛如水墨畫
    原標題:南京溼地驚現珍稀鳥類斑魚狗 水中靜立宛如水墨畫 兩隻斑魚狗立於枯枝,宛如水墨畫。斑魚狗近影。專家認定,它是2008年被列入鳥類紅色名錄的珍稀鳥類——斑魚狗。  武先生拍到的照片中,通體黑白的鳥兒立於水中,儼然一副天然的中國風水墨畫。武先生告訴記者,他在溼地攝影時,起初注意到了一隻顏色斑斕的翠鳥。
  • 為什麼文昌魚不是魚?
    文昌魚,屬於頭索動物亞門鰓口科,沒有脊椎骨,不屬於魚類。文昌魚是生物演化研究中的模式生物,它揭示了現存脊椎動物的起源。文昌魚成熟個體平均體長大約5釐米左右,壽命約2年8個月左右。身體半透明。同脊椎動物一樣,文昌魚具有一條沿背部下行的神經索,並具有呈條帶狀的肌節。
  • 文昌魚人工繁育技術實現突破 廈門文昌魚數量增長
    ­  文昌魚是廈門海域的獨特性指標物種。它是無脊椎動物向脊椎動物進化的過渡類型,「身上藏著揭示脊椎動物起源秘密的鑰匙」,素有「活化石」之稱,是國家二類保護動物和經典的生物學研究模型動物。­  近年,前埔—黃厝海域文昌魚棲息密度下降的趨勢得到遏制,文昌魚數量出現增長,這主要得益於文昌魚人工繁育技術實現突破並開展人工增殖放流,以及主管部門強有力的保護區管理。­  文昌魚人工繁育曾被業內人士公認為高技術難度之事。檢索文獻報導可知,從上世紀三十年代開始到本世紀初,國內外許多知名科學家和專業技術人員不斷探索該技術。
  • 自然觀察 | 狗年,從魚狗說起 你知道它們名字的由來麼?
    我國有兩種叫魚狗的鳥,斑魚狗和冠魚狗。
  • 廈門的傳統名貴特產——歐厝文昌魚
    歐厝海邊的文昌魚保護區文昌魚,不是魚   文昌魚是廈門的傳統名貴特產,俗名鱷魚蟲,又名蛞蝓魚,以鮮美著稱。文昌魚體形小,只有三釐米至六釐米長,每千克有四、五千尾之多,全身半透明,頭尾兩頭尖,外形上具有通透玲瓏的美感,國外又稱「雙尖魚」。事實上文昌魚不是魚,只是外形像小魚,是比魚類低等的動物,屬於古老的脊索動物。   1923年,時任廈門大學教授的美國生物學家萊德在考察廈門郊縣海區時,第一次在同安劉五店海域發現中國文昌魚。
  • 文昌魚沒頭、沒心臟,味道還極其鮮美,憑什麼能夠生存5億年?
    文昌魚雖然名字當中帶有魚字,看起來也非常像魚類,但是實際上卻不是魚類,這是一種非常原始的脊索動物,是比較低級的無脊椎動物像高級一點的脊椎動物進化過程當中的一個過渡的生物,所以這也就是文昌魚之所以被稱之為"活化石"的原因之一,整個脊索動物主要有頭索動物、脊椎動物和尾索動物組成,而文昌魚就是頭索動物。
  • 文昌魚沒頭、沒心臟,味道還極其鮮美,憑什麼能夠生存5億年?
    文昌魚雖然名字當中帶有魚字,看起來也非常像魚類,但是實際上卻不是魚類,而像文昌魚這樣的脊索動物,往往有一根脊索支撐著整個身體,但是這一根脊索也不是骨質的,是一種比較軟化的物質構成的,就一般的脊索動物來說,這樣的脊索往往只有幼年期的時候會存在,但是文昌魚不一樣,會終身保留起來,成為身體的一部分,而且文昌魚是沒有頭部的,這也就表明了文昌魚缺乏視覺、聽覺等等感官的器官。
  • 你知道魚狗不是狗,蜂虎也不是虎,而是鳥名嗎?
    顧名思義,魚狗就是會抓魚的「狗」,有冠魚狗、斑魚狗等,;蜂虎,就是愛逮蜜蜂、蜻蜓等昆蟲的「老虎」,有藍喉蜂虎、慄喉蜂虎等。在我國,常見的是冠魚狗和斑魚狗。冠魚狗民間喚作「花斑釣魚郎」。頭具顯著羽冠,一旦發現食物迅速俯衝,動作利落。冠魚狗扎入水中後,還能保持極佳的視力,因為進入水中後,它的眼睛能迅速調整水中因為光線造成的視角反差。所以捕魚本領很強。
  • 到底是魚還是狗呢?我是會飛的「魚狗」,峭壁打洞為家
    斑魚狗,其實既不是魚也不是狗,它是翠鳥科魚狗屬的一種鳥,屬於中型鳥類,身體長度大約在27-31釐米間,全身羽毛呈黑白斑雜狀,頭頂冠羽比較短,尾部羽毛是白色,有很寬闊的黑色亞端斑,翅膀上有寬闊的白色翅帶,張開翅膀飛翔的時候最為明顯。
  • 文昌魚憑什麼在地球上生存數億年?
    但現在,漁民們幾乎用不上這種手藝了,因為那裡罕有文昌魚的蹤跡,生物學家將文昌魚比作「水下大熊貓」。  現在,觀眾可以在電視熒幕上探究這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的秘密。由上海科技館與上海真實傳媒有限公司合作拍攝的紀錄片《文昌魚》,將於近日在上海電視臺紀實頻道播出。作為「中國珍稀物種」系列紀錄片中的第五部,從2012年4月開機起,這部時長不到半個小時的紀錄片整整花去了導演項先堯一年的拍攝時間。
  • 廈門文昌魚保護區名存實亡?(圖)
    不過記者調查發現,人工島項目早在5年前,也就是該海區仍有文昌魚生長的時候,就已經提上議程。  焦點一 人工島是否在文昌魚保護區內?  2007年起未發現文昌魚  藺海清表示,鱷魚嶼海區歷史上的確有文昌魚,但隨著海域環境變化,該海區已連續5年未發現文昌魚,這一結論在海洋環境質量公報有所體現。
  • 文昌魚老了乾脆撈起來吃(組圖)
    圖為文昌魚。圖綠色區域為文昌魚保護區。  本報訊(記者 陳進容)「文昌魚活上三四年就差不多快壽終正寢了,與其讓它老死,還不如適度捕撈。」從事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文昌魚多年研究的省水產研究所林學欽副研究員,於近日提出了最新的學術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