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限制性內切核酸酶進行酶切,再連接到具有相應末端的載體上

2021-01-11 娛樂小彬彬

另外,多餘的引物存在也會造成不利的影響,因為引物的3'端會與cDNA的加尾反應相競爭。

3.去除過剩的寡核苷酸或隨機六寡核苷酸引物可用QIAGEN Spin-20 或Qiaquick離心柱處理。

10.若用礦物油覆蓋在微量離心管內樣品液體的上層(步驟7),反應結束後可用150μL氯仿抽提去除。在PCR管內,包含擴增DNA片段的水相與上層礦物油的界面形成寫月面,在彎月面下面的水相還有膠束,可用自動移液器小心吸取水相液體轉移到一個新的離心管內。

注意,如用微量滴定板作為PCR的反應管,就不能用氣仿抽提的方法來去除礦物油,因為這種塑料製品不能接觸耐有機溶劑。

11.通過使用QIAGEN公司的DNA Cleanup或Promega公司的Wizard SV凝膠或PCRClean-Up方法,從擴增的DNA產物中分離去除殘留的熱穩定DNA聚合酶和dNTP.DNA片段現在可以連接到--種平末端載體或T載體,或者用限制性內切核酸酶進行酶切,再連接到具有相應末端的載體上。

疑難解答

問題(步驟9):全長克隆少。

解決方案:克隆數量少的很多情況是由於反轉錄過程的效率低下。如果RNA發生降解或mRNA的5'端富含G和C殘基,反轉錄酶就很難穿過穩定的二級結構區。克隆產量問題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解決。

●在高溫下進行反轉錄反應(用鼠反轉錄酶可升至55C),或使用熱穩定反轉錄酶(如Tth聚合酶,Retrotherm)。

相關焦點

  • 通過兩種限制性內切核酸酶在不同序列切割,產生不同的末端
    本方案描述標準、老式但可靠的方法,用於克隆含有不相容的突出末端的線性DNA片段。用兩種合適的限制性內切核酸酶消化載體(10μg) 和外源DNA。製備閉合環狀質粒軟體用於定向克隆,通過兩種限制性內切核酸酶在不同序列切割,產生不同的末端。只要可能。
  • 防止限制性內切核酸酶消化連接反應過程中產生的重組體
    限制性內切核酸酶的作用是在限制位點切割質粒分子自連接產生的環狀和線性多聯體。該方法需要質粒與靶DNA分子的連接破壞限制性酶切位點,以防止限制性內切核酸酶消化連接反應過程中產生的重組體。單位長度線性載體分子持續再生的淨效應,推動連接反應的平衡狀態強烈偏向於載體和插入物之間形成重組體。因為載體DNA的再生、連接、所有PCR產生的DNA片段的末端補平都同時發生在同一反應混合物中,該方法非常高效。14 DNA理按酶3U調整H2O的加入量,使最終的反應體積為20μL°設置對照反應,包含.上述列出的所有試劑,除了擴增的靶DNA。
  • 工程中使用的工具酶很多,包括限制性內切核酸酶、DNA 連接酶
    它所涉及的過程可用「分(合成)、切、連、轉、選、鑑」六個字表示。分(合成):指DNA的製備,包括從生物體中分離或人工合成。分離製備或合成製備DNA的方法都有很多種。切:即在體外將DNA進行切割,使之片段化或線性化。
  • 限制性內切核酸酶的作用特點,將它們分為三大類
    二、限制性內切核酸酶的命名和分類(一)限制性內切核酸酶的命名按照國際命名法,限制性內切核酸酶屬於水解酶類。由於限制性酶的數量眾多,而且越來越多,並且在同一種菌中發現幾種酶。為了避免混淆,1973 年Smith和Nathans對內切酶的命名提出建議,1980 年, Roberts 對限制性酶的命名進行分類和系統化。(二)限制性內切核酸酶的分類限制性內切核酸酶的作用特點,將它們分為三大類。1. I類限制性內切核酸酶I類限制性內切核酸酶的分子量較大,一般在 30萬道爾頓以上,通常由三個不同的亞基所組成。
  • 技術 酶切啊酶切,切還是不切?
    酶切,最常見的問題就是切不動和切過了。這些問題比較複雜。毛博準備分兩節來講。下面,毛博先講一講切不動的問題。切不動可能的原因:1. 酶不匹配解決的方法:如果是雙酶切A和B,預實驗中必須做A和B各自的單酶切和A+B的雙酶切,好確認這幾種酶都好用,質粒上的切點都好用。
  • 擴增後,兩種PCR產物能用限制性內切核酸酶消化
    當使用隨機六寡核苷酸或oligo (dT)作為cDNA第- -鏈合 成的引物時,最好在室溫下配製反應體系,在25'C孵育10min後再置於37C。低溫孵育有助於反轉錄酶引導衍生反應,並可以阻止引物-RNA複合物的過早解鏈。對照在設置RT-PCR時應始終包括陽性與陰性對照。
  • 限制性內切酶酶切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步驟
    不同的酶也有許多差別:有些酶除需Mg+2外,還需ATP 等其他輔助因子的激活;切割位點和識別序列間的距離不同;有的內切酶同時具有甲基化作用。根據這些差別,可將限制性內切酶分為I、II 和III 種類型。
  • 方法較繁,需要λ核酸外切酶、S1核酶、末端轉移酶
    圖3-15雙酶切進行定向重組連接(引自Snyder & Champness,1977)平末端連接(blunt end ligation) 是指在T4 DNA 連接酶的作用下(可加入適量的RNA連接酶),將兩個具有平末端的雙鏈DNA分子連接成雜種DNA分子。
  • 酶之七種武器——II型限制性核酸內切酶
    型限制性核酸內切酶專一性是酶中最基礎也是具特色的武學功法,其麾下六大家族各有所長,有的精通基團專一,有的擅長几何異構,有的專修旋光異構,而II型限制性核酸內切酶雖屬水解酶家族,卻修習武林中罕見的太極功法,具有獨特的識別迴文序列之能。
  • 幾種具有非模板依賴的DNA合成功能的酶中,末端轉移酶是最有效的
    活的dut突變體的重組和自發性突變頻率增高,原因是由ung基因所編碼的尿嘧啶-DNA糖基酶會切除尿嘧啶殘基,導致DNA鏈形成暫時性的斷裂和缺口。ung大腸桿菌中摻入DNA中的尿嘧啶殘基--般會被小的單體酶尿嘧啶DNA糖基酶(預測分子質量25 664Da)切除,此酶會切割鹼基和磷酸脫氧核酸骨架之間的N-糖苷鍵,形成一個脫嘧啶位點。
  • 第三節 目的序列與載體的連接
    第三節 目的序列與載體的連接   將目的基因或序列插入載體,主要靠DNA連接酶和雙鏈DNA粘末端單鏈序列互補結合的配合使用。有以下主要的方式。   一、粘性末端連接   如果目的序列兩端有與載體上相同的限制性核酸內切酶位點,則同一限制酶切開產生的粘末端,在降低溫度退火時,能重新互補結合,在DNA連接酶催化下,目的序列就與載體DNA鏈相連接(見圖20-5)。
  • 接頭瀕臨滅絕,因為大多數克隆和亞克隆使用已知序列DNA進行
    含有兩個或三個限制性內切核酸酶識別位點(見第7章,方案11)。合成接頭是小的、自我互補的合成DNA片段,通常長度為8~16個核苷酸,復性形成平末端雙鏈分子,含有一個限制性內切核酸酶識別位點。例如,在復性後,一個攜帶EcoR I識別位點的合成接頭可能有如下序列。
  • 任意單位,基於DNA連接酶連接黏性末端的能力,由商業供應商定義
    ●一個Weiss單位(Weiss et al. 1968b)定義為在37"C下,20min內催化將Inmol 3p從無機焦磷酸鹽交換到ATP所需的連接酶的量。●Modrich-Lehman 單位(Modrich and Lehman 1971)是基於放射性標記的具有3'-羥基和5'-磷醯基末端的d(A-T)n共聚物轉換為耐受外切核酸酶II消化的形式,現在已很少使用。一個Modrich-Lehman單位定義為在標準測定條件下在30min內將100nmol d(A-T)%轉換為外切核酸酶II耐受形式所需的酶量。
  • 做實驗 | 一篇載體構建的實操指南
    依賴於限制性核酸內切酶、DNA連接酶和其它修飾酶的作用,分別對目的基因和載體DNA進行適當切割和修飾後,將二者連接在一起,再導入宿主細胞,實現目的基因在宿主細胞內的正確表達。4.載體和目標片段的限制性酶切:質粒載體Plvx-DsRed-monomer-C1和目的基因PCR產物的EcoRI和BamHI雙酶切,酶切反應在37℃水浴反應2h;1%瓊脂糖凝膠電泳分別回收質粒Plvx-DsRed-monomer-C1酶切大片段和目的基因酶切片段。
  • 技術 上圖!秒懂重組DNA技術常用工具酶
    4反轉錄酶作用:a.合成cDNA;b.替代DNA聚合酶Ⅰ進行填補,標記或DNA序列分析反轉錄酶的基本特性:以RNA為模板聚合cDNA鏈以及雙向外切因為此酶的催化反應特異性很高,可用32P標記的ATP特異地標記多核苷酸的5'末端。廣泛應用於多核苷酸的鏈長的測定和5'末端核苷酸排列的確定等核酸結構的研究。
  • 用專利保護精細改造的Cas9核酸酶
    近幾年,源於CRISPR/Cas9系統的基因編輯技術,由於其設計簡單、操作方便,備受科研界青睞,迅速被應用到真核生物基因組編輯
  • 具有RNase抗性的雜交分子用凝膠電泳分離和放射自顯影分析
    RNA用RNaseA和RNase T1混合物消化。具有RNase抗性的雜交分子用凝膠電泳分離和放射自顯影分析。關於RNA作圖的核糖核酸酶保護和核糖核酸酶使用的更多信息參閱方案16前有關「RNA作圖引言」的部分(特別是「核糖核酸酶保護分析中使用的核糖核酸酶」和「核糖核酸酶保護」)。
  • 這個夏天,內切酶和連接酶新CP官宣了!
    這個夏天,FastDigest限制性內切酶要跟大家撒糖了!即日起至8月31日期間內,單次同時購買FD0274、FD0054、FD0694三種常用內切酶各一支,即可免費贈送 T4 DNA連接酶(EL0014)一支。EcoRI、BamHI、XhoI均是最常使用的內切酶,趁著活動多囤一點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