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兩種限制性內切核酸酶在不同序列切割,產生不同的末端

2021-01-10 飛流戲說新語

本方案描述標準、老式但可靠的方法,用於克隆含有不相容的突出末端的線性DNA片段。

用兩種合適的限制性內切核酸酶消化載體(10μg) 和外源DNA。製備閉合環狀質粒軟體用於定向克隆,通過兩種限制性內切核酸酶在不同序列切割,產生不同的末端。只要可能。

儘量避免使用多克隆位點上切割序列相互之間位於12bp 以內的兩種限制性內切核酸酶,因為在其中一個位點被切割後,第二個位點將太接近線性DNA的末端,從而不利於第二種酶的有效切割。

New England Biolabs 公司目錄的附錄有一張極好的列表, 顯示了不同限制性內切核酸酶切割靠近DNA分子末端位點的效率。閱讀製造商的說明,以確定兩種限制性內切核酸酶在相同的酶切緩衝液中是否是最優條件下工作。

如果是這樣的話,可以用兩種酶同時消化裁體DNA.如果兩種限制性內切核酸酶需要不同的緩衝液,最好分步酶切。在這種情況下,應首先使用鹽濃度低的酶。在反應結束時,取一份DNA用凝膠電泳法分析,以確認所有的質粒DNA由環形轉變為線性分子。然後適當調整鹽濃度,並添加第二種酶。

通過酚:氯仿抽提純化消化後的外源DNA,標準乙醇沉澱。根據實驗情況,分離外源DNA的目的片段可能是必要或適當的,通過中性瓊脂糖或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按第2章方案1和方案3中所述進行,這個純化步驟一般是在限制性酶切外源DNA後產生多個可以連接到載體的片段時才進行。

相關焦點

  • 防止限制性內切核酸酶消化連接反應過程中產生的重組體
    限制性內切核酸酶的作用是在限制位點切割質粒分子自連接產生的環狀和線性多聯體。該方法需要質粒與靶DNA分子的連接破壞限制性酶切位點,以防止限制性內切核酸酶消化連接反應過程中產生的重組體。因為載體DNA的再生、連接、所有PCR產生的DNA片段的末端補平都同時發生在同一反應混合物中,該方法非常高效。14 DNA理按酶3U調整H2O的加入量,使最終的反應體積為20μL°設置對照反應,包含.上述列出的所有試劑,除了擴增的靶DNA。2.在22'C孵育連接混合物4h。
  • 限制性內切核酸酶的作用特點,將它們分為三大類
    二、限制性內切核酸酶的命名和分類(一)限制性內切核酸酶的命名按照國際命名法,限制性內切核酸酶屬於水解酶類。由於限制性酶的數量眾多,而且越來越多,並且在同一種菌中發現幾種酶。為了避免混淆,1973 年Smith和Nathans對內切酶的命名提出建議,1980 年, Roberts 對限制性酶的命名進行分類和系統化。(二)限制性內切核酸酶的分類限制性內切核酸酶的作用特點,將它們分為三大類。1. I類限制性內切核酸酶I類限制性內切核酸酶的分子量較大,一般在 30萬道爾頓以上,通常由三個不同的亞基所組成。
  • 工程中使用的工具酶很多,包括限制性內切核酸酶、DNA 連接酶
    它所涉及的過程可用「分(合成)、切、連、轉、選、鑑」六個字表示。分(合成):指DNA的製備,包括從生物體中分離或人工合成。分離製備或合成製備DNA的方法都有很多種。切:即在體外將DNA進行切割,使之片段化或線性化。
  • 用限制性內切核酸酶進行酶切,再連接到具有相應末端的載體上
    10.若用礦物油覆蓋在微量離心管內樣品液體的上層(步驟7),反應結束後可用150μL氯仿抽提去除。在PCR管內,包含擴增DNA片段的水相與上層礦物油的界面形成寫月面,在彎月面下面的水相還有膠束,可用自動移液器小心吸取水相液體轉移到一個新的離心管內。注意,如用微量滴定板作為PCR的反應管,就不能用氣仿抽提的方法來去除礦物油,因為這種塑料製品不能接觸耐有機溶劑。
  • 酶之七種武器——II型限制性核酸內切酶
    專一性是酶中最基礎也是具特色的武學功法,其麾下六大家族各有所長,有的精通基團專一,有的擅長几何異構,有的專修旋光異構,而II型限制性核酸內切酶雖屬水解酶家族,卻修習武林中罕見的太極功法,具有獨特的識別迴文序列之能。
  • 擴增後,兩種PCR產物能用限制性內切核酸酶消化
    oligo (dT)作為合成第一鏈cDNA的引物是最佳選擇,當其他引導方法都不能令人滿意時,產物沒有特異性要求且允許產生長短不一的cDNA分子,可考慮應用隨機六寡核苷酸作為引物。低溫孵育有助於反轉錄酶引導衍生反應,並可以阻止引物-RNA複合物的過早解鏈。對照在設置RT-PCR時應始終包括陽性與陰性對照。陰性對照指樣品在RT-PCR實驗中不加反轉錄所必需的成分。然而,陽性對照則需要更多技巧,因為它們要求有能反轉錄成cDNA的標準靶RNA樣品,並與實驗管樣品擴增靶序列平行進行。
  • 限制性內切酶酶切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步驟
    【基本原理】   限制性內切酶已有百餘種,每種酶有其特定的核苷酸序列識別特異性,酶的活性需Mg+2來激活。不同的酶也有許多差別:有些酶除需Mg+2外,還需ATP 等其他輔助因子的激活;切割位點和識別序列間的距離不同;有的內切酶同時具有甲基化作用。根據這些差別,可將限制性內切酶分為I、II 和III 種類型。
  • 第三節 目的序列與載體的連接
    第三節 目的序列與載體的連接   將目的基因或序列插入載體,主要靠DNA連接酶和雙鏈DNA粘末端單鏈序列互補結合的配合使用。有以下主要的方式。   一、粘性末端連接   如果目的序列兩端有與載體上相同的限制性核酸內切酶位點,則同一限制酶切開產生的粘末端,在降低溫度退火時,能重新互補結合,在DNA連接酶催化下,目的序列就與載體DNA鏈相連接(見圖20-5)。
  • 兩種新技術鑑定鋅指核酸酶切割脫靶位點的頻率
    當鋅指核酸酶失效時 兩種新技術鑑定鋅指核酸酶切割脫靶位點的頻率】鋅指核酸酶(zincfinger nucleases, ZFNs)被設計為類似於熱跟蹤飛彈,精確地導向以便找到並切割特異性DNA序列。
  • 方法較繁,需要λ核酸外切酶、S1核酶、末端轉移酶
    圖3-15雙酶切進行定向重組連接(引自Snyder & Champness,1977)平末端連接(blunt end ligation) 是指在T4 DNA 連接酶的作用下(可加入適量的RNA連接酶),將兩個具有平末端的雙鏈DNA分子連接成雜種DNA分子。
  • 接頭瀕臨滅絕,因為大多數克隆和亞克隆使用已知序列DNA進行
    含有兩個或三個限制性內切核酸酶識別位點(見第7章,方案11)。合成接頭是小的、自我互補的合成DNA片段,通常長度為8~16個核苷酸,復性形成平末端雙鏈分子,含有一個限制性內切核酸酶識別位點。例如,在復性後,一個攜帶EcoR I識別位點的合成接頭可能有如下序列。
  • 關於限制性核酸內切酶的幾個「一定」問題
    1)  迴文序列 : 限制酶識別的序列大多數為迴文序列, 切割位點在DNA2條鏈相對稱的位置。回文對稱結構的序列經限制酶切割後, 產生的末端為匹配黏性末端, 這樣形成的 2 個末端是相同的,也是互補的,如圖 4 所示。
  • 基因組編輯工具鋅指核酸酶(ZFN)研究進展——2011生物谷研究盤點
    FokI是來自海床黃桿菌的一種限制性內切酶,只在二聚體狀態時才有酶切活性,每個FokI單體與一個鋅指蛋白組相連構成一個ZFN,識別特定的位點,當兩個識別位點相距恰當的距離時(6~8 bp),兩個單體ZFN相互作用產生酶切功能。從而達到 DNA 定點剪切的目的。
  • 秒懂重組DNA技術常用工具酶
    作者:解螺旋.子非魚 解螺旋原創轉載請註明來源:解螺旋,醫生科研助手1分子剪刀——限制性內切酶:作用:識別特異序列,切割DNADNA聚合酶主要應用於:a.合成雙鏈cDNA中第二條鏈;b.缺口平移製做探針;c.DNA序列分析;d.填補3'末端。
  • Nucleic Acids Res:發現兩種較小的新型Cas9核酸酶,有望更容易地...
    2020年12月11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俄羅斯科學院、俄羅斯國家研究中心分子遺傳學研究所和斯科爾科沃科學技術研究院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描述了兩種新的緊湊的Cas9核酸酶,即CRISPR-Cas系統具有切割活性的組分,這將有可能擴大Cas9工具箱在基因組編輯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