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TP53基因突變和缺失,您需要知道的......

2021-01-15 Kingmed Hematology

TP53基因又稱為P53,位於染色體17p13.1,是一個抑癌基因。TP53基因編碼9種蛋白變異體(isoform),優勢變異體的轉錄本號為NM_000546,有11個外顯子,編碼393個胺基酸。TP53蛋白可分為多個功能區域,每個都有特殊的功能(http://p53.fr/):

1)N末端(胺基酸1-100)包含兩個獨立的轉錄激活域(TAD,胺基酸 1-42和43-62)和mdm2蛋白結合位點(胺基酸13-29)。氨基末端也包含高度保守區域I(CHD I),另外,一個核輸出信號(NES)和脯氨酸富集區域(PRD,胺基酸64-92)也位於氨基末端。

2)中心區域(胺基酸101-300)包含DNA結合域(DBD),人類癌症中發現的85%的TP53突變都發生在這個區域。

3)C末端(胺基酸301-393)包含四聚化功能域(TET,胺基酸307-355)、核定位信號(NLS)、核輸出信號(NES)以及調節功能域。

TP53的突變位點譜相當廣泛,超過1800多種不同的突變被報導過,其中有六個熱點殘基(R175、G245、R248、R249、R273和R282)突變頻率最高[1]。TP53突變主要分為功能缺失和功能獲得兩種類型,功能缺失型是指突變使TP53整個腫瘤抑制功能全部缺失,突變蛋白與野生蛋白組成異源二聚體,從而阻滯野生TP53功能,功能獲得型指突變賦予TP53蛋白新的構象改變,允許它與下遊效應蛋白進行不同的相互作用或結合全新的DNA靶序列從而獲得新的功能[2, 3]。所謂TP53雙突變主要包括三種類型:半合子突變(一個TP53等位基因丟失,另一個TP53等位基因突變)、複合雜合突變(兩個不同突變分別位於不同的等位基因上)以及因同源重組造成UPD(單親二倍體,兩個TP53等位基因來自同一個親本)的純合突變[4]。 

TP53是人類腫瘤中突變頻率最高的基因,有超過50%的人類腫瘤攜帶TP53基因突變,目前發現TP53的體細胞及胚系突變有45000多個。與實體腫瘤相比,血液腫瘤中的TP53突變頻率較低(5-15%),但突變涵蓋所有的血液腫瘤類型,並且TP53的突變譜及突變頻率因腫瘤類型及疾病狀態不同而有所不同,TP53突變與異常核型(包括17p缺失)相關,且與不良預後明顯關聯[2]。

在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CLL)中,TP53基因分析是疾病預後評估的重要部分,目前成為常規臨床檢測,主要針對TP53基因突變和TP53缺失(17p-)兩個方面進行。二代測序檢測TP53基因突變是目前有效的技術手段,其中靶向深度測序還可檢測低豐度的突變(<1%),發現小的侵襲性克隆,從而有效監測腫瘤復發[5]。TP53突變在初診CLL患者中相對少見(5-10%),但在復發難治患者中可高達40-50%,因此攜帶TP53異常的CLL患者在治療幹預中具備強大的挑戰性[6]。CLL患者中大部分TP53突變也位於DNA結合域,且約75%的突變是錯義突變,而截短突變更多發生在DNA結合域以外的地方,且與17p-的關聯性更強[7]。類似的不均衡現象在李法美尼症候群(Li-Fraumeni syndrome,LFS)也存在,病人攜帶胚系截短突變,再腫瘤形成過程中因選擇壓力的緣故更傾向於TP53另一個等位基因丟失,而TP53發生錯義突變的病例中,另一個等位基因丟失的情況很少,這可通過錯義突變的負顯性和功能獲得性來解釋[8]。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中,TP53基因異常與複雜核型(complex karyotype,CK)高度相關,70%的CK-AML存在TP53基因異常(突變和缺失分別佔60%和40%),且TP53基因突變與老年、基因組複雜性、特定DNA拷貝數變異、單體核型以及不良預後相關。至少2/3的TP53異常病例表現為TP53雙突變。另外,與原發AML相比,TP53突變在繼發(post-MPN或post-MDS)病例中更為常見[9]。

在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中TP53突變也與複雜核型密切相關,TP53突變在孤立型del(5q)MDS和伴-5/5q-複雜核型MDS中的突變率分別為19%和72%,在其他MDS中則為9%左右,TP53基因突變的患者使用阿扎胞苷治療可獲益[10]。MDS患者中的TP53變異形式通常為一個等位基因發生點突變,另一個等位基因由於17p-而丟失[11]。

慢性髓系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中,TP53異常與疾病從慢性期向加速期轉化,尤其是向急變期(blast crisis,BC)轉化相關,在BC-CML中,TP53突變頻率可高達25-35%[12]。除了TP53基因突變,17p-也常常發生。此外,超過50%的BC-CML病人中,TP53的功能可能是破壞掉的,原因是編碼TP53調節子p14ARF的CDKN2A/B基因發生了純合子丟失[13]。

在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中,TP53突變與疾病復發、不良治療反應以及短生存期相關。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兒童患者中,接近一半的TP53突變是胚系來源的,而ALL是李法美尼症候群的一種表現[14]。李法美尼症候群是一種複雜的遺傳性腫瘤易感性疾病,與多種組織起源的早發癌症有關。75%的典型LFS患者中存在TP53胚系突變。TP53突變攜帶者終生罹患癌症可能性男性接近75%,女性接近100%[14]。

無論是在髓系還是淋系腫瘤中,TP53基因突變都嚴重影響患者的化療反應,而且使用損傷DNA的藥物可能對TP53突變的亞克隆有非常強的選擇壓力。低危MDS患者接受來那度胺治療,在治療期間TP53突變亞克隆擴增,並獲得其他基因異常,一些病例最終轉化為AML[15]。

在查看TP53基因突變結果時,需要考慮到TP53突變位點、突變形式以及突變頻率等,除熱點突變臨床意義明確外,對於意義不明的突變位點需要查詢相應的資料庫[16]以便臨床指導。

 


 

 

[1] Bisio A, Ciribilli Y, Fronza G, Inga A, Monti P. TP53 mutants in the tower of babel of cancer progression. Hum Mutat. 2014. 35(6): 689-701.

[2] Robles AI, Jen J, Harris CC. Clinical Outcomes of TP53 Mutations in Cancers. Cold Spring Harb Perspect Med. 2016. 6(9).

[3] Oren M, Rotter V. Mutant p53 gain-of-function in cancer. Cold Spring Harb Perspect Biol. 2010. 2(2): a001107.

[4] Rücker FG, Schlenk RF, Bullinger L, et al. TP53 alterations in acute myeloid leukemia with complex karyotype correlate with specific copy number alterations, monosomal karyotype, and dismal outcome. Blood. 2012. 119(9): 2114-21.

[5] Malcikova J, Pavlova S, Kozubik KS, Pospisilova S. TP53 mutation analysis in clinical practice: lessons from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Hum Mutat. 2014. 35(6): 663-71.

[6] Sellner L, Denzinger S, Dietrich S, et al. What do we do with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with 17p deletion. Curr Hematol Malig Rep. 2013. 8(1): 81-90.

[7] Zenz T, Vollmer D, Trbusek M, et al. TP53 mutation profile in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evidence for a disease specific profile from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268 mutations. Leukemia. 2010. 24(12): 2072-9.

[8] Varley JM. Germline TP53 mutations and Li-Fraumeni syndrome. Hum Mutat. 2003. 21(3): 313-20.

[9] Bowen D, Groves MJ, Burnett AK, et al. TP53 gene mutation is frequent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eloid leukemia and complex karyotype, and is associated with very poor prognosis. Leukemia. 2009. 23(1): 203-6.

[10] Kulasekararaj AG, Smith AE, Mian SA, et al. TP53 mutations in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are strongly correlated with aberrations of chromosome 5, and correlate with adverse prognosis. Br J Haematol. 2013. 160(5): 660-72.

[11] Sebaa A, Ades L, Baran-Marzack F, et al. Incidence of 17p deletions and TP53 mutation in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and acute myeloid leukemia with 5q deletion. Genes Chromosomes Cancer. 2012. 51(12): 1086-92.

[12] Calabretta B, Perrotti D. The biology of CML blast crisis. Blood. 2004. 103(11): 4010-22.

[13] Sill H, Goldman JM, Cross NC. Homozygous deletions of the p16 tumor-suppressor gene are associated with lymphoid transformation of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Blood. 1995. 85(8): 2013-6.

[14] Hof J, Krentz S, van Schewick C, et al. Mutations and deletions of the TP53 gene predict nonresponse to treatment and poor outcome in first relapse of childhood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J Clin Oncol. 2011. 29(23): 3185-93.

[15] Jädersten M, Saft L, Pellagatti A, et al. Clonal heterogeneity in the 5q- syndrome: p53 expressing progenitors prevail during lenalidomide treatment and expand at disease progression. Haematologica. 2009. 94(12): 1762-6.

[16] Bouaoun L, Sonkin D, Ardin M, et al. TP53 Variations in Human Cancers: New Lessons from the IARC TP53 Database and Genomics Data. Hum Mutat. 2016. 37(9): 865-76.

 

 

相關焦點

  • 剛哥關於TP53基因的突變與缺失的幾問幾答
    雖然科學家還不知道這種信號具體是什麼,但是研究表明,這種神秘信號可能是損壞的DNA。損壞的DNA釋放了某種信號給p53,使它進入了戰鬥狀態。此時,p53蛋白像聯邦調查員一樣對細胞宣布:「從現在起,你們由我接管了。」p53通過激活其他基因,警告細胞:要麼停止繁殖和複製,修復損傷的DNA;要麼自殺。      細胞缺氧也是激活p53的信號之一。
  • TP53基因突變的腫瘤
    過程中出了差錯,染色體上的基因突變了,此時,全靠細胞核裡的抑癌機制來糾錯,或者引導出錯的異常細胞凋亡自殺,不至於異常細胞無限發展成腫瘤。TP53基因,就是染色體上的抑癌基因之一,相當於電腦裡殺毒軟體,監控其他軟體(基因)出錯情況。TP53和P53:基因叫TP53,它轉錄出來的蛋白叫P53蛋白。
  • 原創漫畫:TP53基因的主要作用與突變後果
    每一位病友在剛開始接觸基因二代測序的時候,應該第一聽說的就是TP53,不論是醫生,還是病房中的老病友,提到基因兩個字,必提「TP53」,但是大家只知道化療前要看TP53,TP53與預後有關係。但TP53基因到底是做什麼的?TP53突變了為什麼就不好了呢?今天我們通過一幅漫畫來做個科普。
  • 10225例癌症患者的TP53突變揭示了基因功能新亮點
    該基因能感知細胞的應激或損傷,並在響應中阻止細胞分裂或引發細胞死亡,從而防止受損細胞的繁殖。TP53突變消除了一個關鍵的細胞安全機制,使其成為癌症的導火索。 7月30日發表在《Cell Reports》上一項研究中,來自美國貝勒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對TP53突變進行了最全面的研究,以更好地理解導致這一重要基因失活的過程。
  • 了解TP53基因突變與藥物
    、抗癌產品最新動態,專家諮詢服務、產品使用指南及相關信息,真誠服務廣大病友及一切所需要的人!第二種基因是抑癌基因,如TP53、BRAC1或BRAC2、PTEN、RB1和APC等,它們負責調控腫瘤細胞的增殖,就像是汽車的剎車一樣。需要注意的是抑癌基因的突變是比較隨機的,基因的任何位置、不管發生任何形式的突變,只要這個突變導致該基因失去功能,或者功能降低,都可能影響到腫瘤的發生。
  • 趨化因子受體CCR5基因缺失突變與森林腦炎
    首頁 » 趨化因子受體CCR5基因缺失突變與森林腦炎 趨化因子受體CCR5基因缺失突變與森林腦炎 來源:醫學空間 2008-01-25 09:39
  • 『減少即是增加』——基因天然功能缺失突變也是一種適應策略
    >基因的獲得和丟失在生物進化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在過去的二十多年中,基因複製以及新基因產生對生物進化的重要意義被受關注。「減少即是增加(less is more)」假說提出,基因丟失也會對生物的生存及繁衍產生有利的影響。在自然群體中,基因的功能缺失變異(提前終止密碼子、移碼突變、剪切位點改變和起始密碼子丟失)會導致基因功能失活,是天然突變體(圖1)。
  • 關於FLT3基因突變和白血病的防治、治療與思考
    患有FLT3基因突變的患者的白血病往往病症嚴重,更易死亡,且在治療後復發機率高。 過去針對FLT3基因突變的AML患者的治療一直效果欠佳。如今,專門針對FLT3的藥物已問世,關於FLT3基因突變的AML治療也進入了新的時代。
  • 美媒:或源於基因特定突變或缺失
    這使醫生難以知道如何有效治療每個患者。那麼,為什麼每個人的痛感都不一樣?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10月28日報導,健康成效方面的個體差異往往源於心理社會、環境和遺傳因素的複雜相互作用。雖然疼痛可能不像心臟病或糖尿病那樣被視為一種傳統疾病,但起作用的是同一套因素。人的一生中經歷的所有疼痛的背景都是使人們對疼痛或較敏感或較不敏感的那些基因。
  • 聊聊"讓人色變的Tp53基因″
    雖然科學家還不知道這種信號具體是什麼,但是研究表明,這種神秘信號可能是損壞的DNA。損壞的DNA釋放了某種信號給p53,使它進入了戰鬥狀態。此時,p53蛋白像聯邦調查員一樣對細胞宣布:「從現在起,你們由我接管了。」p53通過激活其他基因,警告細胞:要麼停止繁殖和複製,修復損傷的DNA;要麼自殺。      細胞缺氧也是激活p53的信號之一。
  • 食用菌誘變育種和基因突變指的是什麼?基因突變具體分為哪幾點?
    突變是指遺傳物質發生了穩定的可遺傳的變異包括自發突變和誘發突變 。染色體畸變是指染色體數量增減或者染色體上較大範圍出現結構變化,如染色體缺失、重複、倒位及易位等。基因突變是染色體上遺傳物質DNA發生改變,出現了鹼基置換、移碼、DNA片段插入和缺失等,使原來的基因種類及其序列位置發生改變。
  • 我專家發現世界首例缺失型α地中海貧血突變基因
    新華社南寧11月6日電(記者 翁曄 管浩)記者5日從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獲悉,經過近2年的研究,該院檢驗科主管技師李友瓊等醫務人員發現了世界首例缺失型α地中海貧血突變基因,並於日前在美國DNA資料庫成功註冊。這一新突變基因的發現,不僅豐富了世界地中海貧血突變基因資料庫,同時為在臨床上避免地貧患兒的降生及科學研究提供了新的參考信息。
  • 基因TP53如何抑癌?一文解讀
    原癌基因如EGFR、ALK、KRAS等,這些基因一旦發生激活突變,就會驅動了腫瘤的增殖。就像汽車油門,輕微踏上正常行駛,而突變的癌細胞是一直踏著,不鬆開,因此需要使用相應的靶向藥物去阻斷,達到抗腫瘤的目的。
  • 科學家發現ALOX15基因功能缺失突變可預防鼻息肉和慢性鼻竇炎
    1月14日,冰島大學、deCODE genetics/Amgen Inc.科研人員在Nature Genetics上發表了題為「A loss-of-function variant in ALOX15 protects against nasal polyps and chronic rhinosinusitis」的文章,發現ALOX15基因功能缺失突變可預防鼻息肉和慢性鼻竇炎
  • 基因科普「TP53基因」——您的基因警察,能「消除」癌細胞嗎?
    TP53基因,又稱為p53基因,是因為編碼一種分子量為53kDa的蛋白質而得名。被作為著名的「抑癌基因」而被廣泛研究。簡單來說,TP53基因編碼的p53蛋白其中的重要作用之一是調控細胞分裂和增殖。  如果TP53基因發生突變,失去了功能或者功能下降,那麼受損傷細胞很可能逃脫上面的凋亡過程,繼續分裂,受損細胞在不斷分裂增殖的過程中,容易積累更多的基因突變等損傷,因此就有更大可能性變為腫瘤細胞
  • 適應人類宿主,新冠病毒在早期進化中發生長片段基因缺失突變
    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作為一種RNA病毒,其基因組具有相當高的突變率。研究SARS-CoV-2的基因組突變,對病毒的溯源、檢測和防控等工作具有積極性意義。NGS數據顯示,從多名住院患者中獲得的SARS-CoV-2基因組在3』端存在382nt的缺失突變。為了證實這一研究結果,研究人員設計了缺失區域的側翼的特異性PCR引物,並進行Sanger測序,再一次證實了這些SARS-CoV-2的基因組在27848至28229處存在缺失突變,因此研究者將其歸類為382變種。
  • 基因編輯胚胎導致大量DNA突變和重組!
    三項研究顯示大量的DNA缺失和重組增加了對遺傳基因組編輯的安全性擔憂。使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工具修改人類胚胎的一系列實驗,揭示了該過程如何在目標位點或附近對基因組造成不必要的巨大改變。
  • 超萬例大樣本研究發現:TP53突變影響未來癌症走勢
    「基因衛士」——TP53 分為野生型(正常的基因)和突變型兩種,其產物也有野生型和突變型。野生型TP53蛋白可抑制帶有 DNA 損傷和染色體畸變的細胞發生分裂,從而阻止畸變傳遞給子細胞,具有廣譜的腫瘤抑制作用。相反 Tp53 基因的突變(缺失)則與腫瘤的發生、發展有密切關係。大量研究表明TP53失活似乎與癌症預後有著不解之謎,關於其背後的機制也是眾說紛紜。
  • Nat Med: TP53基因突變影響血液癌嚴重程度
    2020年8月5日訊/生物谷BIOON/---TP53被認為是「基因組的守護者」,同時也是癌症中最常見的突變基因。 TP53的正常功能是檢測DNA損傷並防止細胞將這種損傷傳遞給子細胞。當TP53發生突變時,由該基因產生的p53蛋白將不再具有這種保護功能,結果可能導致癌症的發生。在許多癌症類型中,TP53突變均與較差的預後相關,例如疾病復發和生存期較短。
  • 基因編輯胚胎導致大量DNA突變和重組!
    2020年6月29日訊 /生物谷BIOON /——三項研究顯示大量的DNA缺失和重組增加了對遺傳基因組編輯的安全性擔憂。使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工具修改人類胚胎的一系列實驗,揭示了該過程如何在目標位點或附近對基因組造成不必要的巨大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