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其頓政府欲與阿族遊擊隊決戰

2021-01-19 搜狐網
  馬其頓「民族團結政府」面臨危機(11/22 07:01)詳細內容    人民網貝爾格勒11月21日電 記者謝戎彬報導:據馬其頓國家電視臺報導,由於馬其頓社會民主聯盟和自由黨21日宣布退出現政府,馬其頓的「民族團結政府」面臨著解體的危機。
  社會民主聯盟主席茨爾文科夫斯基當天表示,他的黨將重新成為在野黨,該黨在政府中的3名內閣成員——副總理菲利波夫斯基  馬其頓兩政黨宣布退出「民族團結政府」(11/22 03:37)詳細內容    新華網地拉那11月21日電(記者郭亞冬)斯科普裡消息:馬其頓社會民主聯盟和自由黨21日分別宣布,將退出馬其頓目前的「民族團結政府」。
  據馬新社報導,社民盟主席茨爾文科夫斯基在當天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表示,屬於該黨的3名內閣成員--副總理菲利波夫斯基、外交部長米特雷娃、國防部長布茨科夫斯基  馬其頓交戰各方涉嫌犯下戰爭罪行 戰犯法庭展開調查(11/21 08:27)詳細內容    中國日報網站消息:聯合國戰犯法庭首席檢察官德爾蓬特11月20日稱,在前幾個月中,馬其頓政府軍和阿族叛軍涉嫌犯下了戰爭罪行,該法庭已經開始對此展開調查。
  據法新社報導,德爾蓬特在對馬其頓首都斯科普裡進行簡短訪問時說「我在這裡是為了告訴大家,我們已經針對在馬其頓發生的罪行開始了兩項調查工作

相關焦點

  • 馬其頓公投改名怎麼回事?馬其頓共和國為什麼改成了北馬其頓共和國
    希臘還反對馬其頓使用類似於古代馬其頓國家標誌的放射形太陽圖案作為國旗。1993年,聯合國作出決議,國際社會可以以「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的名字承認馬其頓,但希臘仍然對此不滿,並從1994年開始對馬其頓實行禁運。希臘、馬其頓兩國間的國名爭議解決與否,關係到馬其頓的入盟入約前景。加入歐盟和北約是馬其頓獨立後歷屆政府的既定國策,也是朝野各黨的共識。
  • 更名「北馬其頓」緣何如此曲折
    作者:華東師範大學中東歐研究中心研究員 高曉川  1月20日,希臘民眾在首都雅典舉行示威,抗議齊普拉斯政府與馬其頓達成的將馬其頓更名為北馬其頓共和國的協議。許多民眾認為,該協議暗含馬其頓對希臘土地和文化遺產的所有權。
  • 【決勝2020】脫貧攻堅看山東:「鐵道遊擊隊精神」激勵棗莊攻堅克難...
    一首「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一部《鐵道遊擊隊》電影,是許多人對這支傳奇革命武裝隊伍的記憶。棗莊是鐵道遊擊隊的故鄉,鐵道遊擊隊是棗莊最紅的資源、最美的傳奇、最亮的名片,也是激勵棗莊脫貧攻堅路上攻堅克難的精神源泉。
  • 馬其頓通過國名憲法修正案 國名改為「北馬其頓」
    已於今年6月商定更正國名的東南歐國家馬其頓,日前通過國名憲法修正案,最遲將於明年1月起更名為「北馬其頓共和國」。 據義大利歐聯通訊社、英國《衛報》等多家媒體近日報導,當地時間19日,馬其頓就國名更改舉行議會修憲投票,以超過國會三分之二的票數通過法案,更名為「北馬其頓」,為正式加入北約和歐盟鋪平了道路。
  • 梁建章:從「超生遊擊隊」到「不生遊擊隊」
    在1990年中央電視臺元旦晚會上,宋丹丹和黃宏主演的小品《超生遊擊隊》講述了一對躲避超生檢查的農村夫婦在城市街頭流浪的故事。這個小品以超生家庭為取笑對象,醜化那些為實現生育意願而被迫顛簸流離、含辛茹苦的底層民眾。
  • 馬其頓愛國者焚燒歐盟旗幟 抗議雙語制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月21日消息,馬其頓愛國人士當日在斯科普裡市內舉行示威活動,抗議「實行雙語制及阿爾巴尼亞化」,示威者還焚燒了歐盟旗幟。報導稱,示威組織者主要來自「馬其頓聯合力量」組織,他們認為馬其頓政府極力加入歐盟和北約的的做法「具有毀滅性」,並可能導致人們失去國家認同感。「馬其頓聯合力量」在社交媒體網站臉書上寫道:「強迫採用雙語制的問題、地拉那平臺的實施以及不自然地靠攏保加利亞教會,喪失認同感,都是我們無法坐視不理的原因」。
  • 馬其頓擬改國名以興國運 爭取最短時間加入北約
    巴爾幹半島國家馬其頓政府近日卻表示,正「考慮修改國名」,目的是爭取在最短時間內加入北約和歐盟,其意願和決心非同一般。  馬其頓外長尼古拉·迪米特羅夫日前與北約高級官員在布魯塞爾會面後向媒體表示,為消解希臘對馬其頓加入北約的反對意見,馬其頓考慮更換國名。迪米特羅夫日前還會見了希臘的多位部長級官員,推動雙方恢復信任,並開始探討修改國名一事。
  • 馬其頓古城的詩生活
    這些詩人一般都來自馬其頓。我發現,好幾位都穿著軍裝,小時候,在南斯拉夫的戰爭電影裡,我曾見過那樣的制服。也有外國詩人的雕像,其中有波蘭歷史上最偉大的詩人亞當·密茨凱維奇。馬其頓也有自己的密茨凱維奇,那就是同時代的浪漫主義詩人康斯坦丁·米拉迪諾夫(1830-62),他就是斯特魯加人,是他第一個用馬其頓文創作自由體新詩,因此被認為是近代馬其頓詩歌的奠基人。
  • 馬其頓與希臘籤署協議 正式更改國名為"北馬其頓"
    海外網6月17日電 本周,一個叫做馬其頓的國家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因為它要改國名。而原因是除了這個馬其頓之外,在希臘還有一個地區也叫馬其頓。正因為所謂的「重名」問題,兩國一直紛爭不斷。據新華社英文網及香港「東網」17日消息,馬其頓與希臘於17日籤署協議,正式改國名為「北馬其頓共和國」。馬其頓與希臘的國名紛爭已持續27年,希臘認為,馬其頓的國名暗示馬其頓對希臘北部馬其頓省存在領土要求,要求馬其頓更改國名。此前有消息稱,馬其頓總理扎埃夫12日宣布,馬其頓和希臘就國名問題達成協議,馬其頓國名將更改為「北馬其頓共和國」。協議將於17日在兩國邊界籤署。
  • 亞歷山大如果沒有走錯路,直接殺進中國,當時的中國能抵擋住馬其頓...
    而他所依仗打敗各國的是馬其頓方陣,何為馬其頓方陣呢,簡單說就是一種步騎配合的戰法,是由手持6米長槍的16人縱隊組成的一個大型的步兵方陣,同時有騎兵和鬆散的輕步兵進行掩護配合的作戰陣型。 戰國時代,是戰車決戰時代向騎兵時代過度的時期,得益於秦人養馬出身,秦軍的騎兵部隊發展要快於山東六國,
  • 徵服世界三大文明古國的馬其頓方陣,為何最後會慘敗給羅馬?
    返回馬其頓執掌政權後,他建立了一支常備軍,訓練了一種戰鬥力很強的「馬其頓方陣」,並建立了強大的海軍,成了馬其頓王國崛起的重要保障。 這種方陣在其子亞歷山大大帝手中進一步發揚光大,使馬其頓方陣成了軍隊最銳利的進攻武器,為遠徵準備好了充分條件,世界冷兵器時代的戰爭格局發生了奇特的變化。
  • 馬其頓正式更名北馬其頓 北希邊境標牌撤換
    馬其頓正式更名北馬其頓
  • 當馬其頓方陣遇上秦國的軍隊,箭如雨下,馬其頓方陣是否有勝算?
    談秦說漢(311)當馬其頓方陣遇上秦國的軍隊,箭如雨下,馬其頓方陣是否有勝算?戰國時期的秦軍並未專門設置箭陣,但弩箭確實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兵器。馬其頓方陣曾經在歐洲所向披靡,對遊牧民族的普通弓箭毫無懼色。
  • 這樣看,北馬其頓打進決賽圈也不意外
    原創 潘小飛 五星體育 收錄於話題#國際體育9個2021歐錦賽預選賽附加賽全部結束,最終匈牙利、斯洛伐克、蘇格蘭以及北馬其頓搭上末班車。
  • 希臘的馬其頓難題
    馬其頓一直以來都是希臘的學生,且目前學得並不完全,還差得很遠。他還指出,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事實上只是個僭主,像腓力二世這樣的僭主又有何資格來統治自由昌盛的文化之邦希臘呢?德謨斯提尼號召所有希臘人團結起來,為自由而戰,堅決不允許馬其頓染指希臘地區。
  • 面對羅馬帝國的崛起,馬其頓希臘化各國是否註定失敗?
    畢竟帕提亞開始也不過就是個小民族而已,馬其頓希臘人論人口和文明水平應該是在其之上的,如果政策對頭,自能取而代之,和羅馬打長期持久的帝國爭雄戰爭。 當然,馬其頓希臘的軍事體制,和羅馬相比,不夠靈活,軍隊數量太少,和帕提亞相比,騎兵力量和戰術都不足,此外體制不穩定,具體說王權太弱,內亂太多。但是如果帝國能建立穩固的版圖,一切都可以慢慢調整。
  • 北馬其頓:為加入歐盟國名都改了,為何又遭保加利亞強烈反對
    ▲古代意義上的「馬其頓」,現在主要屬於三個國家一、此馬其頓非彼馬其頓「馬其頓」這個名字來源於古希臘時代的馬其頓國家,公元前4世紀,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統一了希臘羅馬帝國徵服整個希臘後,設立馬其頓行省,領土範圍包括古馬其頓王國及以北的很大一片土地,這些地方以後都被稱為「馬其頓」。
  • 馬其頓方陣被神話,三萬破二十萬,真正的致勝法寶,另有他人
    提起亞歷山大,大家首先會想到密密麻麻、長槍如林的馬其頓方陣。靠著這個方陣,亞歷山大橫掃歐亞非,建立起一個龐大的帝國。在至關重要的、徵明波斯的高加米拉戰役中,3萬馬其頓軍隊大破波斯大軍,留下了馬其頓方陣的神話。那麼,馬其頓方陣真的是致勝的法寶嗎?
  • 計劃生育那些事之:現實版的「超生遊擊隊」
    疫情期間宅在家,偶然間看到黃宏和宋丹丹演的小品《超生遊擊隊》,儘管看過很多遍,看著仍感覺很搞笑。但看過之後,可能是經歷那個年代的原因,思緒好象回到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的農村,重新想起那段難忘的歲月,想起農村現實版的「超生遊擊隊」。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期,在廣大農村正是計劃生育工作最嚴厲的歲月,國家提倡一胎,控制二胎。
  • 亞歷山大的馬其頓軍團假如繼續東進,當時的華夏諸侯能打的贏嗎
    馬其頓方陣是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所創,方陣陣型呈正方形,為16×16共256名手持長矛及盾牌的步兵組成,長矛大約6米,僅槍尖的部分就有半米長,和當時西方所流行的青銅劍的長度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