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人不喜歡拐彎抹角,更喜歡用直白的語言表達內心想法,作為過來人的何小鵬轉戰到汽車圈仍保留著這一習慣。
「今年沒有人可以交付一萬臺;中國只有上汽、吉利、蔚來、小鵬四家整車廠在研發智能汽車;智能汽車的核心在於運營,而不在製造......」
局外人在給小鵬汽車貢獻流量時,嚴謹的汽車行家們更喜歡解讀背後的秘密。
本文以語錄的形式詮釋了何小鵬這一年來和新勢力造車玩伴「相愛相殺」的故事,以及一個網際網路過來人的造車論。
在北京王府井、上海中心、深圳平安金融中心等頂級地段開設體驗店,這是「土豪」李斌的手段。被「甲冑富貴」看見並記住是需要付出代價的,蔚來僅北京體驗店的租金就高達一年8000萬,且功能主要是用於品牌展示、教育用戶。
「小鵬汽車去年花的錢少到『說出來不好意思』,新總部租金十分便宜,每天租金僅為1元/平方米」,這是何小鵬在回應某些同行高舉高打的作風。
低調本分,這很何小鵬。
雷鋒網新智駕了解到,蔚來汽車在北美提交IPO申請之後,同時也提交了一份招股說明書,這份招股說明書讓蔚來汽車的諸多細節公之於眾:三年燒掉了109億,僅交付481輛車。
就在蔚來在各城市地標位置搭建蔚來中心時,何小鵬把更多的錢花在了建充電柱上。2020年底前,小鵬汽車計劃在全國布局1000餘座超級充電站、1萬個專用充電樁和10萬個第三方合作接入的充電樁。
何小鵬槓上李斌不是一兩次了。最近,兩家又打了一個「窮」賭。
7月底,何小鵬在朋友圈發文「再次重申兩條,新造車公司第一輛車最好只交付內部和少數用戶,做一個中改以騰挪時間和空間來大幅度提高品質和平臺體系(特別是後者,真心難);今年沒有人可以交付10000臺,要努力實現說到做到,才可以更持續的發展」。
一句話掀起了李斌的「一萬臺」大戰。當時原定於國慶交付的一萬臺創始人版ES8將延遲交車一個月,但按李斌的說法,這影響並不大。
隔天一早,何小鵬應下「一萬臺」賭約,在朋友圈回應表示:「這個賭局我接下來了,等年底看結果(我覺得我肯定會贏,嘿嘿,謝謝李斌的禮物),加油啊李斌」。
回敬李斌的這段話相當「套路」,先表示感謝,再表示肯定,最後表示期盼,期盼著「年底看結果」。
這個期盼也是這段話的重點——「我覺得我肯定會贏,嘿嘿,謝謝李斌的禮物」。何小鵬還在這句話上加了括號。
李學凌也過來插一腳。在何小鵬的「應戰帖」朋友圈寫下這番評論。
其一,是「In China,whoever turns the users of electric cars into the same user base as Pinduoduo wins」(「在中國造電動汽車,要瞄準『拼多多』的典型用戶才能贏得競爭」)。
第二,是「Do not face urban white-collar workers to build cars,to build those for rural use cars.He who wins a diaosi wins the world」,(「不要盯著城市白領去造車,而要盯著『拼多多』的用戶造車,所謂得屌絲者得天下」)。
何小鵬近期「回懟」了上述言論,「我不同意李學凌的觀點......想把這樣一些車既做成低成本,又有一定的品質,維修又做好,又能夠把渠道做好,又能夠把規模做好,要考慮線下渠道的建設難度。拼多多他們都是線上」。
同為造車新軍,何小鵬也時不時呼籲蔚來等小夥伴互相取暖。「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格局還很小,此刻更需要大家共建生態、做大蛋糕;小鵬汽車當下與蔚來汽車不是競爭對手,而是『友商』 」。對此賭局,何小鵬還補充「我和李斌打賭就是我們要把品質做的更好一些」。
「又見財技,做個空殼公司20億美元投資,然後8億美元通過借債方式併購,至於怎麼付可以慢慢來,怎麼『回』也私下談,類似之前的樂視體育,坐等幾年後的反轉版本。每個人都以為自己是聰明人啊」。這是恆大入股賈躍亭的法拉第曝光時,何小鵬在朋友圈發表的評論。
何小鵬「接招」賈躍亭已非首次。此前,何小鵬就曾點評過賈躍亭拿地。
「今天中國真心想做創新、實業的是肯定比不過做金融、地產的。但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我們要有耐心。」
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歐拉品牌總經理寧述勇針鋒相對地說:「我下一次可能會開一個有關汽車製造的發布會」。矛頭直指何小鵬不尊重造車的論調。
此次嗆聲源於何小鵬拋出的「智能汽車的核心在運營,而不在製造」的論調,這番話一度成為輿論焦點。隨後,他也糾正為「在未來智能汽車生態中,品質製造將是基礎下,而生態運營體系則是核心」。
在何小鵬看來,智能汽車不是一款型號的製造,智能汽車而是個生態。「今天的汽車生態處在最早期的情況,每一家廠商,甚至每一家廠商內部不同的車型,在智能化規範與要求方面是不統一的。這導致了一個很大的問題,即很難針對一群智能汽車用戶或一群智能汽車生態研發生產統一的產品內容和服務」。
身為製造商,不光需要硬體的製造,還要進行軟體的研發,以及硬體和軟體數據上的運營,這樣結合起來才能形成一個生態。
對於智能汽車生態,何小鵬將其核心歸結於兩個運營,一是硬體廠商需要運營整個軟體基礎平臺在硬體上的規範,另外就是軟體的運營。
他認為只有中國的汽車製造商才有可能把中國的智能汽車生態給做起來,不只是硬體製造,還有軟體的研發,硬體的運營,以及網際網路和軟體數據上的運營,他們是需要合在一起才是一個生態。
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新智駕了解到,第14屆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上,何小鵬又重申了他對智能汽車上半場的理解。這次的演講,顯然比上次嚴謹許多。「智能汽車的上半場,品質製造是基礎,生態運營是核心。未來智能汽車生態,如果我們的品質、製造做好了,最重要的一定是運營體系,這樣才能夠把數據用起來。如果沒有運營,我們的數據只是存儲,不是使用」。
和「智能汽車的核心在運營,而不在製造」並行的還有另一番話,「中國整車廠誰在研發製造智能汽車?答案是:上汽、吉利、小鵬、蔚來」。何小鵬獨獨圈出這四家車企,在業內引起了軒然大波。威馬汽車創始人沈暉回應「如何看只有四車企做智能汽車」的言論,手起刀落,評斷「當然是胡說!」
何小鵬也通過其「形神髓」評判標準解釋了此說法。其中,「形」指宣傳,「髓」代表組織結構體系、是誰在做什麼事情,以及誰去領導。「雖然很多汽車廠商都在做智能化的東西,但從形、神、髓的角度來看,他們都沒有將核心放在大團隊自研上」。
何小鵬口中的自研包括兩個方面:是否定製或自研作業系統;是否自研自動駕駛。中國很多整車廠,在這兩點上還是以合作為主、集成為主。他認為,硬體可以有很多合作夥伴開發,但軟體上有些一定要自己研發。
在何小鵬看來,這四家是真在幹智能系統、自動駕駛。當然,他也學會了「留後路」,補充道,「可能其他整車廠也在做,但我沒有看到或者說從組織結構上沒有看到足夠的內容」。
顯然,這種博眼球的手段似乎並不適用於嚴謹的汽車行業。但背後夾雜著網際網路思維的造車邏輯,何小鵬的「智能汽車觀」,是值得人們考究之處,也是行業人士應該深挖的重點。
「新能源汽車≠下一個汽車時代,AI(智能)才是下一個汽車時代的分水嶺。」
在汽車戰場上,摸爬滾打了一年的何小鵬,將「智能汽車」定義為明日之子。近期品牌活動日的演講中,何小鵬關於智能汽車的金句不只上述兩兩。
這位前網際網路產品經理習慣用手機例子暗喻未來汽車發展。「當智慧型手機沒有出現時,沒有人想到智慧型手機會這樣普及。有了蘋果app store,人們才能有更多的個性化選擇。汽車行業也是這樣」,何小鵬這樣說,「而在今天,如果還將新能源/純電動作為賽道,就好似 GPRS 時代的手機廠商,還拼命打造的塞班系統,註定會被時代淘汰」。
對於即將到來的一大波合資品牌電動車,何小鵬保留有一絲「另類」的想法,「我看過國家電網的充電樁數據,發現個人用戶自己充電的情況非常非常少,這意味著什麼?即使是北京、廣州這樣的城市,電動汽車的保有率非常低,這個蛋糕太小了。未來是一場智能汽車跟燃油汽車的競爭,這個市場沒有贏者通吃的概念」。
「做電動車的,開電動車的連1%都沒有,我都哭了。」
何小鵬曾不止一次的強調自家人要開電動車,這頗有一個網際網路產品經理的特質。他也在小鵬汽車內部身體力行這一點。
在上月的品牌日活動中,他再次重複了這一問題:「我在媒體圈問過、在汽車研發圈問過、在北京科技大會上問過,甚至在詢問過一些專家,前後 6 次,但沒有一次超過 1% 的人舉手說自己每天在開電動車......我都哭了,自己不開電動車,能造出好的電動車來嗎?」
如果大家小鵬汽車的地下車庫看一看,就能感受到何小鵬對電動汽車的「鍾愛」,那裡幾乎全是小鵬汽車。據內部人員透露,何小鵬正在「強制」小鵬汽車的工程師每天開小鵬1.0版本的車。移動網際網路產品經理出身的何小鵬把電動汽車當成強體驗產品,認為,只有真正開電動車的人,才能造出真正的好車。
「我個人覺得明年上半年不是一個好年,要準備很多錢過冬。」
行業內人士諳熟的事情,初創公司在不具備盈利能力的情況下,融資是新勢力造車企業維繫生存的一根重要稻草。這也成為外界評判新造車企業實力的指標之一。
雷鋒網新智駕了解到,今年8月份,小鵬汽車完成B+輪融資,累計融資額已超過100億人民幣,目前估值已經近250億人民幣。最近又放出2019年底總融資達到300億元的豪言。去年,何小鵬從任職小鵬汽車董事長一職以來,開始意識到造車是個無底洞,頻頻感嘆:「之前覺得融100億元很多,現在覺得200億根本不夠用。」
未雨綢繆,對於300億元的融資計劃,何小鵬考慮的是可能出現的資金寒冬,「我覺得今年,特別是第二季度末開始,中國內部的資金有很大的變化,目前來說美元資本還沒有到,我說的是海外的資本。我個人覺得明年上半年不是一個好年,我們個人都要準備很多的錢過冬,如果有合適的投資併購機會也會去做一些事情,但是首先要自己足夠的穩健」。
值得一提的是,許多造車新軍都將今年下半年定為首批量產車交付的期段。小鵬、蔚來、威馬...交付大考遇上何小鵬口中「即將到來的資金寒冬」,這對於造車新軍來說著實不易。小鵬汽車要有充足的資金和底氣打贏量產交付這一仗。
何小鵬踏入汽車棋局的第一年,其言語之間不難解讀出他的彷徨和繼續前行的篤定。目前造車新勢力的輿論場,更多是被看空。就像上述何小鵬所說,明年、後年是檢驗新勢力造車的真正時刻。在這期間,何小鵬不想慢下來,又不想造出一輛「爛車」。
許多人說他的過於激進,打法過猛,這是一個網際網路人的調性。但不可否認的是,在沒有硝煙的新勢力造車戰場上,何小鵬瘋狂的「智能汽車賽道觀」讓小鵬汽車變得不一樣了。曾經默默無聞的造車公司躋身成為國內頭部造車新勢力。
上周三( 8 月 29 日),正是何小鵬掛帥小鵬汽車董事長一周年的日子。他回首過去一年,寫下未來:「二次創業,特別是跨界創業,最大感悟就是在體力、腦力要巨大付出都足夠有準備,但是在心力上的如此大挑戰上真心還沒有想到。相信下一年的更大變化和進步,期待下一年很多小鵬汽車跑在大街小巷的感覺!」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