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哲學的人是最聰明三

2021-01-18 永遠的海棠

巴門尼德

巴門尼德的思想受到了畢達哥拉斯的影響,但他的思想很是深刻,從純粹的哲學思想方面說,他是最敏銳的,最有天才的,超過了和他同時代以及他前面的哲學家們。

巴門尼德認為,大自然根本沒有變化,是不動的。雖然我們用眼睛看到了大自然恆常變化的事實,但那是因為我們的感官沒有能力真正認清這個世界,應該用理智來揭穿各種形式的「感官幻象」。

巴門尼德這樣解釋他的這個觀點。

存在(指自然界的萬物的本質)是不動的、唯一的,而生成和變化只是幻象。原因在於,如果任何事物要存在,它要麼根源於存在,要麼根源於非存在。如果它根源於存在,那麼,它已經存在,換句話說,存在就不會生成;如果它源於非存在,那麼它就是「無」,因為從非存在而來的只能是「無」;也就是說,沒有任何事物會來自虛無。

存在自身並沒有發生變化,因為無論事物千變萬化,變化的只是事物的形式和形狀,而不是存在的本身。因為事物在變化過程中,存在既不會增多也不會減少,並因此是不動的。

既然萬物在變化過程中,存在自身從來不曾改變過。所以,它就是無時間性的,既沒有起點也沒有終點。這就是為什麼巴門尼德認為存在是「完全的、不動的、沒有終點」的原因。作為唯一的存在是萬物最普遍,最抽象的共性。世界上的萬物雖然千差萬別,卻同樣是存在,從這個意義上講,它們在本質上都是一樣的。事物可以喪失它們的顏色、形狀、質態等所有屬性而變成其它事物,但永遠不可能失去其存在。

在哲學上,這是從思想與語言來推論整個世界的最早的例子。巴門尼德是最先把「存在」作為哲學的核心範疇加以思考,並開始用邏輯推理的方法論證有關存在的哲學命題。他有關「存在」問題的思考直接影響了後來的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

不過,巴門尼德並沒有解釋現象世界的萬物的變化根源。換句話說,他並沒有解釋,不變的存在本身的感性形式為什麼會不斷地變化。如果說,它們只是存在本身的表現呢?把原因歸結為是「感官幻象」,那只是解釋不清只好逃避的辦法。

後來的哲學,從巴門尼德那裡所接受過來的並不是一切變化的不可能性,而是「實體」的不可毀滅性。「實體」這個詞在他的直接後繼者中並不曾出現,但是這種概念已經在它們的思想之中出現了,它就這樣變成了哲學、心理學、物理學和神學中的根本概念之一,而且二千多年來一直如此。

巴門尼德在他的哲學長詩中說,我們的認識面對著兩條道路,一條是「真理之路」,一條是「意見之路」。「真理之路」以「存在」為對象,「意見之路」則以「非存在」為對象。「非存在」不是不存在,而是既存在又不存在的變化中的自然萬物,「存在」是指萬物背後那個永恆不動的物體。

他關於兩條路的劃分,相當於後人所說的本質與現象,只不過還沒有那麼明確。他所做的努力,無非是使人們從變動不居、生滅不已的感覺經驗超越出來,轉向常往不變,永恆唯一的本質。

巴門尼德繼續推論說,只有存在能夠被思想和表述,非存在不能被思想也不能被表述。既然如此,凡是能夠被思想和表述的就一定是存在的。於是他得出結論:「作為思想和作為存在是一回事情。」他將思想和感覺割裂並對立起來。強調思想和存在是同一的,所以感覺和非存在是一致的;以感覺看存在,存在是沒用的;以思想去想非存在,非存在是虛假的;感覺的對象是非存在,感覺獲得的內容就是生滅、運動和可分的東西。

之前的哲學家們是以具有感性具體性的自然元素,如氣、水、火等作為萬物的「本原」,用一種自然元素來說明所有的自然元素,這樣的本原不可能具有普遍性和永恆性,更不用說我們對立之難以形成知識了。

而巴門尼德將「存在」確立為哲學研究的對象,使西方哲學從宇宙生成論轉向了本體論(也就是研究事物的本質),他不再像之前的哲學家武斷的宣稱,而是開始用邏輯論證的方法,使哲學向理論化體系化方向發展。另外,他關於「作為思想和作為存在是一回事情」(後人稱為「思維與存在的同一性」)的命題確立理論思維或思辯的基本形式。並且還為西方哲學奠定了基本的思維方式,那就是通過理性認識的方式認識萬物本質。

哲學是人類用自己的智慧對世界作出一種高度抽象的概括,要是從這個方面來講,巴門尼德是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哲學家。

芝諾悖論

芝諾是巴門尼德的學生。巴門尼德不是認為這世界上的萬物在本質上都是靜止、不動的嗎?於是芝諾提出了否認運動可能性的四個論證來維護老師的觀點,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芝諾悖論。

這四個論證是:二分法,阿喀琉斯追不上烏龜,飛矢不動、運動場。我們在這裡只介紹阿喀琉斯與飛矢不動。

阿喀琉斯追不上烏龜

阿喀琉斯是攻打特洛伊的英雄,是全希臘跑的最快的人。如果要是證明了阿喀琉斯居然追不上烏龜,那也就是證明了運動的不存在。

阿喀琉斯和烏龜是同時起跑,但起跑線並不一樣,烏龜在前,阿喀琉斯在後,至於二者之間差著多大距離,倒也無所謂。那麼為什麼阿喀琉斯就追不上烏龜呢?因為阿在追上烏龜以前,必須先到達烏龜的出發點;但當阿到達了這一點時,烏龜已經往前爬了一段路程,當阿再追到龜的下一個出發點時,龜縱使再慢,但肯定也又往前爬了一段。這樣,阿只是能夠無限地越來越接接近烏龜,但卻永遠追不上烏龜。

飛矢不動

就是飛著的箭其實是靜止的。論證如下:因為,如果每一件東西在佔據與自身相等空間裡,它就是靜止的,而飛著的箭在每一瞬間裡它都是靜止的,只是看起來在整個行程中它是運動的。最多只是存在一個時而在此,時而在彼的箭。

這就好象是看電影,看起來整個畫面是動的,可其實是由一張張膠片組成。

有些數學家認為芝諾是對古代數學的發展起決定影響的人物,他們試圖證明,畢達哥拉斯學派曾假定存在無限小的基本線段,想以此來克服因發現不可公約量而引起的矛盾,而芝諾的悖論反對了這種不準確的做法,從而迫使其他數學家去尋找真正的原因所在。美國數學史家E·T·貝爾說的,芝諾畢竟曾「以非數學的語言,記錄下了最早同連續性和無限性格鬥的人們所遭遇到的困難。」芝諾的功績在於把動和靜的關係、無限和有限的關係、連續和離散的關係惹人注意地擺了出來,並進行了辨證的考察。直到後來微積分的出現才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芝諾的追不上烏龜的悖論。正應為芝諾悖論涉及到運動學、認識論、數學和邏輯學問題,它在歷史上引起長久的思索,至今仍保持著理論上的魅力。亞里斯多德和黑格爾都認為芝諾辯證法的創始者。

芝諾還有這樣一句名言:

人的知識就好比一個圓圈,圓圈裡面是已知的,圓圈外面是未知的。你知道得越多,圓圈也就越大,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

相關焦點

  • 猶太人為什麼是全世界中最愛錢的,也同時是最聰明的人?
    而發現這個時間變慢,並且可以計算的理論就是相對論,這是愛因斯坦提出來的,愛因斯坦是世界上歷史最偉大的科學家,同時也是世界上最為聰明的人,為了研究他的智慧從何而來,美國人特意保留了他的大腦。而愛因斯坦是猶太人,而猶太人聰明的人非常之多。
  • 關於哲學的幾個普遍性誤解
    它們或者是世界的本原,或者是人類的心靈,或者是自由的本質和條件,或者是存在者的存在……總之,那些不確定的、不可直接把握的、甚至不可言說的對象大都屬於哲學的研究範圍。所以,哲學問題無法輕易得到每個人都信服和滿意的答案,因為哲學不具備實證性。現代哲學的文學化趨勢就印證了這一點。
  • 學生聰明不聰明,從哪一學科能看出來?語文?英語?數學?物理?
    那些語文學得好的人,不僅寫起文章來是一把好手,而且諸多行政單位的佼佼者都是語文基礎比較紮實之人,誰能說他們不聰明? 再說說數學這個科目。很多人覺得,數學這個科目學得好的人,絕對是聰明之人。數學學得好的孩子,智商確實不低。 同樣的道理,英語、物理、化學學得特別好的人,他們同樣也是非常聰明的存在。
  • 「哲學」一詞源於古希臘文,由「愛」和「智慧」兩個單詞所組成
    「哲學」一詞源於古希臘文,由「愛」和「智慧」兩個單詞所組成「哲學」一詞的由來「哲學」一詞源於古希臘文,由「愛」和「智慧」兩個單詞所組成,意思就是「愛智慧」,這是一門使人聰明、給人智慧的學問。黑格爾認為,古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首次使用「哲學」一詞。後來,哲學的「愛智慧」的含義在世界各國中得到廣泛的認可和使用。
  • 對抗不確定性:高瓴張磊的「三把火」「三哲學」和「七公式」
    武器2:「三哲學」 《價值》一書中,張磊的價值觀無疑就是前文所說的「長期主義」,在此基礎之上,他還提到了三個投資哲學:「守正用奇」、「弱水三千,但取一瓢」、「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這三句話分別源自《道德經》、《論語》、《史記》。這「三個哲學」,在2017年那場人大演講中,他也曾談到過。
  • 世界上最聰明的人去世,霍金教授留給世人什麼樣的遺產?
    寫在前面今天,世界最聰明的人之一——史蒂芬·威廉·霍金教授去世了。霍金教授一直是我很崇敬的一個偉大科學家。所以,今天什麼都不想做,只想寫一篇悼詞,聊以紀念偉大科學家的偉大人文精神。史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2018年3月14日)世界上最聰明的人去世了,對科學界、哲學界都是個巨大損失這也太突然了吧?
  • 盤點:10部刷新三觀的哲學類電影,《楚門的世界》讓人深思!
    很多優秀偉大的導演都會把一些有象徵主義的故事放到電影角色的對白裡,有的電影甚至光是提到名字給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很有哲學和人生含義。一部電影如果能有這樣改變人想法的正能量,那就真的是成功了。小編盤點了10部很有哲學意義的電影,一起看下。
  • 哲學|從仰望星空開始
    人活著的意義是什麼?如何面對生與死?我們每個人都曾問過自己這樣的問題。如果你仔細看歐洲地圖,有一塊像是雨點打在車窗上,支離卻又想團抱在一起的土地,那裡是希臘。那裡海島縱橫,公元前2000年,那裡商業和貿易極為活躍。擁有著不同種族和不同信仰的人們紛紛來到這裡,為的是生存與發展。
  • 哲學問題的特質——日常生活的「三個問題」與哲學的「三個問題...
    這「三個問題」也經常被幽默化為哲學問題,體現著人們普遍對哲學的「熟知」。哲學家們通常也都會孤獨地追問與此類似的「三個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那麼,哲學家的「三個問題」與日常生活中人們的「三個問題」到底有什麼區別?不同於常識與「科學」中的人們,哲學家何以成為哲學家?哲學為什麼是哲學?對於大多數人甚至專門從事哲學的人來說,仍然是值得認真思考的問題。
  • 世界公認最聰明的三大民族盤點
    20世紀最偉大的航天工程學家,被譽為「航空航天時代的科學奇才」的西奧多.馮卡門(曾是中國科學家錢學森的導師)說過一句話「世界上最聰明的民族有兩個,一個是猶太人,另一個是中國人」。這句話是他認識錢學森後的感嘆,也是他1937年中國之行後的感悟。
  • 霍金是最聰明的孤獨人
    而霍金自己就是這個世界公認的研究宇宙學最優秀的科學家——一個在現代與天對話的人。  第三次來華的霍金在眾人的陪伴下,昨天來到了天壇祈年殿參觀。在京期間,他將向公眾主講兩場《宇宙的起源》講座。  霍金看上去看到了天壇  霍金唯一的中國學生吳忠超,用霍金自己的相機給他在天壇祈年殿的臺階前留了影。
  • 周國平的哲學私房課
    用哲學體會百態人生,訂閱網易公開課精品課程點擊下方藍字,悄悄變聰明↓↓→點我,用哲學解決人生焦慮01效率是有副作用的文青代表許知遠老師和馬東最近關於娛樂至死話題的一場尬聊,在網上被瘋狂diss,說他帶著「成見」懟人。
  • 老子、莊子還有蘇格拉底,你最欣賞誰的哲學理念?
    是那個叫著張三或李四的名字,長著大眾化的臉龐的人嗎?對於哲學自己是不懂的,只知道那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平日裡讀了中國大哲學家老子的《道德經》,也看了國外最有名的哲學派始祖蘇格拉底的一些著作,還看了很多莊子的著作,可是,人卻是蠢笨而愚鈍的,什麼是哲學呢?還是一頭的霧水。今天,我就把這三位大師的思想拿出來分享一二,以供大家一娛。
  • 這本書用最簡潔的語言寫出了最複雜的哲學
    一個偉大的哲學家,必然有他獨到的哲學體系,說起體系,必然又是精微博然的大部頭,不過凡事都有例外,西方哲學史上有位哲學家,他的哲學體系翻譯成中文僅二百來頁,這在整個哲學史上都是罕見的,據他本人來講,這本書用的語言又是世界上最簡潔的,毫無誇誇其談、拐彎抹角之詞,就像「1+1=2」那麼簡單
  • 哪種狗是最聰明的?有多聰明呢?
    最聰明的寵物狗當屬邊境牧羊犬,它的體型中等,身段靈活強健。性格和藹可親,生動且運動量大。非常受人的喜愛,訓練起它們非常簡單,基本上示範幾次它們就能學會。經常會在大型比賽中看到邊牧與人默契地完成各種節目的表演。
  • 他們都是最聰明的人 盤點高智商神人
    若以滿分200分算的話,正常人的智商為90到110,而100到120之間呢,被定義為聰明,120到140呢,人們稱之好聰明,而高於140的人呢,那恭喜,你練就了萬中無一的絕世武功,今天小編帶大家了解幾個那些擁有絕世武功的人。一.
  • 他們都是最聰明的人 盤點高智商神人
    若以滿分200分算的話,正常人的智商為90到110,而100到120之間呢,被定義為聰明,120到140呢,人們稱之好聰明,而高於140的人呢,那恭喜,你練就了萬中無一的絕世武功,今天小編帶大家了解幾個那些擁有絕世武功的人。一.
  • 能夠與人交流,這可能是最聰明的三隻動物
    今天禿禿就來介紹三隻最聰明的明星動物。邊境牧羊犬Chaser大猩猩Koko與人互動美國大猩猩Koko,1971年出生於美國舊金山動物園,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能夠熟練掌握2000多個手語,還能把各種手勢組合起來,與人類進行交流溝通。
  • 人生的道路分為三個階段:愛自己,愛他人,終極目標是什麼?
    今天要帶大家了解的是著名的宗教哲學心理學家、詩人和現代存在主義哲學創始人:克爾凱郭爾。存在主義這個詞,可能很多人都聽過,存在主義是當代主流的哲學思想流派之一,這個概念最早由法國天主教哲學家加布裡埃爾·馬塞爾提出的。它主要包括三個方向:有神論的存在主義、無神論的存在主義、人道主義的存在主義。
  • 坤鵬論:三位哲學大師 他們為人類指引了近代哲學的方向
    在《不是政治家的文學家的科學家就不是好哲學家》中,坤鵬論講到,歐洲中世紀哲學向近代哲學的過渡時期,有四位最重要的人物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他們的作品相當於人類思想的催化劑。本來,坤鵬論寫完弗朗西斯·培根後,想直接跳過另外三位哲學大師,直奔笛卡爾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