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尾造船:駛向更遼闊的海洋
船廠碼頭前正在建造的深海採礦船具備在2500米深海區域採礦作業的能力,是目前全球最先進的海洋採礦船舶。5年來,借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東風,這座百年船廠正煥發新貌,創新自強,駛向更加遼闊的海洋。 創辦於1866年的福建船政局是馬尾造船公司的前身。
-
「深海勇士」探秘海底世界:發現海底「珊瑚墳場」
結束近9小時的水下作業,同濟大學海洋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李建如博士走出潛器。這是他第二次隨「深海勇士」號下潛,收穫令科學家們驚喜:一片此前從未見過的「珊瑚墳場」。「在潛器經過的一個海底高地的頂部,直徑約200米左右的範圍內,有大片的死亡珊瑚骨骼堆積,而在那處水深之下的冷水珊瑚都生長得很茂盛。不知道那裡曾經發生過什麼,導致如此多的冷水珊瑚死亡。」李建如說。
-
去,「科學」號帶上神器出發
早報9月10日訊 9月9日,我國最先進的海洋科學綜合考察船之一 「科學」號從中科院海洋所西海岸園區碼頭出發,赴西太平洋海域,執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共享航次計劃2019年度西太平洋科學考察實驗研究」項目第一航段任務。
-
來廣東科學中心探究《神秘海洋》
信息時報訊(記者 成小珍 通訊員 吳晶平)11月20日,大型國際科普巡展——《神秘海洋》展覽在廣東科學中心亮相,該展覽分8大主題展區,設超多互動體驗展項,並配套新奇的展教活動、科技電影,將帶領觀眾踏上一段海洋世界的「神奇之旅」。
-
跟隨海洋科考隊員一起去探秘西太平洋「海底花園」
2018年 「科學」號科考船上的「發現」號深海機器人 曾多次探訪西太平洋的麥哲倫海山 「現場直播」了壯美「山景」 (2018年)4月1日,「科學」號工程技術人員將「發現」號深海機器人施放到海裡
-
山東省首個教育部前沿科學中心!中國海洋大學深海圈層與地球系統...
近日,教育部發文正式批覆中國海洋大學「深海圈層與地球系統前沿科學中心」(以下簡稱中心)立項建設,成為繼第一批七個中心之後,教育部第二批立項的七個前沿科學中心之一,也是山東省首個教育部前沿科學中心。按照教育部要求,前沿科學中心將作為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重要抓手,凝聚整合創新資源,發揮學科群優勢,面向世界匯聚一流人才團隊,促進學科深度交叉融合,成為現代大學制度的試驗區,高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學科建設的樞紐,成為我國在相關基礎前沿領域最具代表性的創新中心和人才搖籃、具有國際「領跑者」地位的學術高地,率先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的重大突破。
-
中國海洋大學「深海圈層與地球系統前沿科學中心」獲批建設 系山東...
近日,教育部發文正式批覆中國海洋大學「深海圈層與地球系統前沿科學中心」(以下簡稱中心)立項建設,成為繼第一批七個中心之後,教育部第二批立項的七個前沿科學中心之一,也是山東省首個教育部前沿科學中心。按照教育部要求,前沿科學中心將作為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重要抓手,凝聚整合創新資源,發揮學科群優勢,面向世界匯聚一流人才團隊,促進學科深度交叉融合,成為現代大學制度的試驗區,高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學科建設的樞紐,成為我國在相關基礎前沿領域最具代表性的創新中心和人才搖籃、具有國際「領跑者」地位的學術高地,率先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的重大突破。
-
世界海洋科技大會發布海洋領域前沿科學十大難題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濟南9月24日電(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邢婷)今天,以「創新海洋科技 引領產業發展」為主題的世界海洋科技大會在青島舉行,會上同時發布了海洋領域前沿科學和工程技術十大難題。來自20個國家的近百名海洋領域知名院士專家,以及高校和科研機構700餘名專家學者相聚青島、共謀發展。世界氣候研究計劃國際組織向大會發來賀信。山東省委副書記楊東奇致辭,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出席。
-
深海探測:探索海洋深處的奧秘
來源:人民日報伴隨深海探測技術的發展,人類深入認識深海的時代正在來臨。500年前達·文西設計潛水服、150年前凡爾納寫《海底兩萬裡》,當時的科學幻想如今正在成為現實。 從科學角度看,探索深海能夠幫助人類深入了解海洋的奧秘、地球的奧秘。
-
潛入「神秘海洋」:深海裡有個光怪陸離的世界
讀創/深圳商報駐穗記者 姚嘉莉/文、圖深海萬米之處是科研「無人區」,我國自主研製的「大國重器」——「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19日成功坐底馬裡亞納海溝—全球最深的海溝,未來將為我們開啟更多海洋的秘密。
-
中科院深海所:創新海洋科技 扛起深海科研的海南重責
原標題:創新海洋科技 扛起深海科研的海南重責 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大門口 位於三亞的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深海所)內,像「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這樣的深海科研「神器」不在少數。工程實驗室內,「海鬥」號無人潛水器、「海翼」號深海滑翔機、「天涯」號深淵著陸器等深海科考設備依序排列,展示著我國在深海科技事業中所取得的豐碩成果。 坐擁得天獨厚的海洋資源,海南在開展深海進入、深海探測、深海開發等活動方面頗具優勢。
-
「深海勇士」號首次發現海底「珊瑚墳場」
「深海勇士」探秘海底世界科技日報記者 崔爽「非常好。」結束近9小時的水下作業,同濟大學海洋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李建如博士走出潛器。這是他第二次隨「深海勇士」號下潛,收穫令科學家們驚喜:一片此前從未見過的「珊瑚墳場」。
-
深海海洋生態系統與海洋生態保護區發展趨勢
一、前言水深大於 200m 的海洋大約佔世界海洋水體的 95%,主要包括陸坡、洋脊、洋盆和海溝等區域。深海海底富含多金屬結核、多金屬結殼、硫化物礦床和鐵錳結殼等礦藏。隨著陸地資源的迅速消耗,人類的眼光開始轉向海洋。由於深海開採技術的飛速發展和成本下降,深海開採的經濟性已成為可能。
-
《平妖二十年》一書中提到的禺疆秘境,其實是以龍宮為原型,但傳說中的龍宮是否真實存在呢?
《平妖二十年》一書中提到的禺疆秘境,其實是以龍宮為原型,但傳說中的龍宮是否真實存在呢?
-
紀錄片-給孩子看世界系列 《向深海出發》探索海洋世界的秘密
在整個科考過程中,科學工作者們在全球海洋範圍內,對地球上的7大地區海洋的近1000多處海底深處進行了此前所沒有進行過的探索,他們記錄下了無數令人難以置信的最新發現
-
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打造深海研發基地 加快發展深海...
近日,在接受海南日報記者採訪時,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以下簡稱深海所)資深潛航員李保生和三亞中科遙感研究所所長楊天梁都難掩激動。 2018年4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深海所時,與李保生和楊天梁等科研人員親切交談,並勉勵海南科研工作者:「我國是一個海洋大國,海域面積十分遼闊。一定要向海洋進軍,加快建設海洋強國。
-
世界海洋科技大會發布海洋領域前沿科學和工程技術十大難題並達成...
齊魯網9月24日訊9月24日,以「創新海洋科技 引領產業發展」為主題的世界海洋科技大會在青島舉行。來自中國、澳大利亞、丹麥等20個國家的近百名海洋科技領域知名院士專家以及國際組織、高校和科研機構、企業代表等700餘人,圍繞海洋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開展「頭腦風暴」,共享藍色機遇,共創美好未來。大會發布了「海洋領域前沿科學和工程技術十大難題」,同時,與會代表達成廣泛一致,共同發表《世界海洋科技大會青島共識》。
-
大型國際科普巡展《神秘海洋》在廣東科學中心展出
南方網訊 11月20日,《神秘海洋》(Unseen Oceans)展覽在廣東科學中心開幕。該展由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聯合美國、英國等國家的頂尖科學家與設計師創意設計,將從11月20日開始,持續展出到2021年6月。
-
深海世界好奇心聚集的地方!
地球上百分之七十的表面積被海洋覆蓋,平均深度達4000米左右,海洋最深的地方在馬裡亞納海溝的斐查茲海淵深度達11034米。海底是寒冷、黑暗、寂靜、高壓的世界,這裡的生物為了適應環境難免長得「醜陋」一些。
-
《深海淺說》:品深海之妙 賞科學之美
「我們研究科學不僅因為科學有用,更因為科學有趣」 2020年10月到11月,我國自主研發的深潛器「奮鬥者號」在馬裡亞納海溝展開萬米海試,成功完成13次下潛,創造了10909米的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從「蛟龍號」到「深海勇士號」再到「奮鬥者號」,以載人深潛為代表的中國海洋研究一步步走進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