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發現器官移植萬能供者 首次在黃種人中發現

2020-11-30 大眾網

聊城發現器官移植萬能供者 首次在黃種人中發現

2012-06-05 09:11:00     作者: 王尚磊    來源: 齊魯晚報  我要評論

關鍵詞: 血型 器官移植 鹼基突變 移植排斥 等位基因
[提要] 4日,記者從聊城市中心血站血型室獲悉,他們從聊城一名41歲獻血者的血液中發現了一種極為罕見的血型基因——A204血型等位基因,這種「血型」十分罕見,可以說是「熊貓血中的熊貓血」,是全球首次在黃種人身上發現。根據醫學臨床記載的移植案例,證實A2亞型作為供體時,可以減少受體發生急性排斥的危險,減少受體對免疫抑制藥物的依賴。

  本報聊城6月4日訊(記者 王尚磊) 4日,記者從聊城市中心血站血型室獲悉,他們從聊城一名41歲獻血者的血液中發現了一種極為罕見的血型基因——A204血型等位基因,這種「血型」十分罕見,可以說是「熊貓血中的熊貓血」,是全球首次在黃種人身上發現。該「血型」人作為供者,其器官移植成功率遠高於其他人群。
  聊城市中心血站血型室工作人員介紹,2011年,血站工作人員從4500多例獻血者的血液中篩選出了62例A2亞型基因,又提取這62例獻血者的DNA,經過基因分型發現其中一例疑似為A204,經基因測序,確認其基因型為A204。
  工作人員介紹,今年5月15日,血站把研究結果上報山東省醫藥衛生科技信息研究所,經過檢索,證實該基因僅在白色人種中有個例報導,這是在國際上黃種人中發現的首例A204血型等位基因。 
  聊城市中心血站血型室主任杜振軍介紹,截至目前,全球公開報導的A2等位基因共有13種,在我國以A205和A201為主,偶見A208和A213報導,且均為單鹼基突變或缺失。A204是多個鹼基突變形成的,據報導為B201和O1v兩個基因雜交而成,並且可以遺傳給下一代。 
  工作人員介紹,攜帶A204血型等位基因的獻血者是茌平縣人,41歲,經過調查研究,發現該獻血者的母親也攜帶A204血型等位基因,但由於是A204和A102的雜合子,ABO血型表現為A型,獻血者的兩個孩子均沒有遺傳A204血型等位基因,而是遺傳了這名獻血者的另一條染色體的O基因。 
  血站血型室工作人員介紹,這種「血型」十分罕見,A2亞型作為供者時,其器官移植成功率遠遠高於其他血型的供者,有「萬能供者」之稱,所以研究A2亞型基因多態性,對器官移植意義重大,對於研究人類血型遺傳學、人類的變遷及血型基因庫的建立等有重要意義。
  血站血型室工作人員表示,移植排斥是成功移植的最大障礙,其本質是一種受體對供體特異性的免疫反應,由於A2亞型紅細胞抗原表達強度較低,因此A2亞型作為器官的供體治療效果相對較好,但漢族人中A2亞型所佔比例很小。根據醫學臨床記載的移植案例,證實A2亞型作為供體時,可以減少受體發生急性排斥的危險,減少受體對免疫抑制藥物的依賴。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培育萬能豬用於器官移植,移植成功後,人會繼承豬的特性嗎
    萬能豬是什麼?它們是科學家們培育出的一種克隆豬,這種豬由於體內特定的基因片段被敲除,豬器官移植到人身上之後不會發生免疫排斥反應,所以它們的器官可以移植到人體中。臨床上,人體器官移植經常會受到供體短缺的困擾,萬能豬的培育成功,給人類器官移植帶來了希望。但同時也引來了一些爭議,比如,移植成功後,人會不會繼承豬的特性?
  • 因供體染癌,器官移植值不值?—新聞—科學網
    器官移植受者因供體器官而染上癌症很少見,這也是貝梅爾曼斯從事器官移植20年來遇到的第一次。也許,這種情況會動搖人們對器官移植的看法和信念,不再願意接受器官移植。 不過,從這個案例看,這種情況只能說是目前是因為技術上還無法解決的短板而造成的。器官供者53歲,2007年死於卒中。
  • 器官移植排斥反應有望在早期發現!供體cfDNA或將成為預測標誌物
    研究人員認為,同樣的測試也可能有助於監測其他類型器官移植的排斥反應。這項工作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下屬的國家心臟、肺和血液研究所(NHLBI)資助。「這項測試解決了肺移植中長期存在的一個問題:檢測排斥反應的隱藏跡象,」該研究的聯合負責人、NHLBI心血管分部器官移植基因組學實驗室的首席研究員、醫學博士Hannah Valantine說。
  • 器官移植的難點與亮點
    &ltb&gt兩大難題&lt/b&gt    儘管器官移植為挽救人們的生命居功至高,但細究起來它的發展也有裹足不前的成分。分析原因,主要有二。一是供體器官供不應求,二是器官移植後,受者機體對異體器官的免疫排異。    供體器官的供不應求是因為需要和要求做器官移植的病人太多,但合適的供體器官太少,因為很多人死後都不願意捐獻自己的器官。
  • 由探索復活節島而發現意外驚喜,造福了無數器官移植患者
    器官移植術是將健康的器官移植到另一個人體內使之迅速恢復功能的手術,目的是代償受者相應器官因致命性疾病或損傷而喪失的功能。但移植的器官對於人體來說終究屬於外來物,免疫系統會發生排斥反應,且會相繼識別、對抗和清除異物。因此,器官移植後,需要終身服用抗排異藥。對抗排異對抗感染,也是器官移植醫生必須掌握的技術,這十分棘手,一著不慎面對的就是器官移植失敗甚至患者死亡。
  • 走進中國器官移植「分配中樞」:揭活摘器官謠言
    不僅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之行讓記 者了解到國內器官分配工作的真相, 採訪17日在京舉辦的第一屆中國-國際器官捐獻大會時,也聽到中外權威人士對這些別有用心的謠言進行的批駁。中國器官分配與共享計算機系統主任王海波一面向 《環球時報》記者展示一張全球人體器官的供需圖,一面解釋說:「基本上全球每十個需要器官移植的人中只有一人能得到移植,而等不到器官的後果,很可能是死 亡。」王海波表示,「人體器官供不應求不僅是中國存在的問題,在全世界都一樣」。據他介紹:「2015年,中國在全球器官捐獻的例數排第三,在短短兩年 內,中國捐獻數目增長了80倍。
  • 人體器官移植條例八原則 腦死亡患者可器官移植
    首部《人體器官移植條例》將出臺 確立八項原則———  本報訊 在昨天舉行的第六屆國際臨床肝臟移植研討會上,衛生部官員透露,我國首部《人體器官移植條例》現正面向社會徵求意見,隨後將上報國家相關部門。據了解,即將出臺的《條例》中首次規定,腦死亡患者可以進行器官移植手術。
  • 專家:器官移植應有更詳盡操作規則
    隨後,人們也發現,原來她這樣一份真情實現的背後,離不開一個特殊組織——人體器官移植技術臨床應用與倫理委員會(以下簡稱倫理委員會)的成全。  從被質疑、被否決,再到二輪審查,最終審查通過,用309醫院全軍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長石炳毅的話說,「蘇丹吃了很多苦才成功為愛人捐肝」。人們不禁好奇,這一真情奉獻背後有著怎樣的情理法的糾葛?倫理委員會究竟充當著怎樣的角色呢?
  • 德國發現解決器官移植排異問題新方法
    德國發現解決器官移植排異問題新方法
  • 黑人的手臂移植到黃種人身上膚色會變嗎?這位印度女孩給出了答案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斷發展過程中,現在世界的歷史就是一本很好的發展史,不論是第一次製造工具,還是第一次觸碰火種,或者是第一次建立制度,再或者是第一次贏得戰爭,世界是一團永恆不變的活火,在變的只是我們不斷發現的心。從進入蒸汽時代開始,世界的腳步陡然加快,短短數百年間就完成了不可思議的巨變。
  • 異種器官移植:人面「獸」心時代來臨
    異種移植,是將某一種屬個體的器官或組織移植到另一種屬個體的某一部位。眾所周知,人類來源的器官供應處於嚴重的「供不應求」狀態,因傳統觀念影響,我國器官捐獻率在主要大國中更是出了名的低,使得移植器官短缺的問題雪上加霜,並進一步導致了器官黑市買賣等各種社會問題。但是,目前,器官移植依然是很多惡性疾病的最終解決方案。
  • 一隻豬對器官移植的貢獻,人類最早將在2021年底接受豬心移植
    據美國2017年數據統計,平均每天有22人在等待器官移植中死去,供體器官短缺是制約器官移植髮展的主要瓶頸之一。近日,有研究發現異種移植可以延長生命周期,該研究結果發表在《Circulation》上,題為:「Progress Toward Cardiac Xenotransplantation」。
  • 器官移植後 器官接受者對捐贈者的感應
    ◎器官移植能改變人個性 美國亞利桑那州(Arizona)大學著名心理學教授蓋瑞·希瓦茲(Gary Schwartz)研究調查了二十多年,搜集了超過七十宗「移植記憶」個案,發現人類個性完全可以通過器官移植轉移到其他人身上!
  • 器官移植的「有償」之爭
    西班牙的器官捐獻政策採用「推定同意」原則,所有公民都被默認為器官捐獻者,除非其本人在生前通過口頭或書面表達了相反的意願。不過,西班牙國家移植組織的研究發現,該國器官捐獻與移植成功的關鍵更在於設立了高效的相關組織架構及運作機制,並讓器官捐獻朝專業化方向發展。
  • 中國首次克隆出「哥廷根小型豬」 用於器官移植
    有專家評價,這是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同一移植受體內進行不同品種和不同類型克隆胚胎的混合移植。  可惜的是,兩頭轉基因小豬,其中一頭生下來就有缺陷,不僅沒有吞咽功能,而且前肢往內勾,站立不起來;另一頭雖然發育正常,但生下來就沒有呼吸和心跳。李秋豔解釋說:「這有可能跟克隆有關,也可能跟轉基因有關,因為轉基因豬的發育異常率比較高,比如瞎眼、瘸腿。
  • 中國器官移植現狀:有錢的等器官 沒錢的放棄
    中國的器官移植存在巨大供需缺口,缺器官,缺醫生,也缺醫院。  原衛生部副部長、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黃潔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我國每年等待器官移植者實際人數為兩萬多人,而全國只有幾百位器官移植醫生,能夠開展的手術在1萬例左右。具有器官移植手術資質的醫院只有169家,其中肝移植70多家,腎移植90多家,心臟移植的20家,肺移植的還不到20家。
  • 細談異種器官移植
    好,咱們一個一個掰開說,先來看看比較容易理解的「異種器官移植」。什麼是異種器官移植?異種移植,是將某一種屬個體的器官或組織移植到另一種屬個體的某一部位。眾所周知,人類來源的器官供應處於嚴重的「供不應求」狀態,因傳統觀念影響,我國器官捐獻率在主要大國中更是出了名的低,使得移植器官短缺的問題雪上加霜,並進一步導致了器官黑市買賣等各種社會問題。
  • 新發現有望提高「造血幹細胞移植」成功率
    研究中,科學家們發現一個關鍵「開關」,這一「開關」與造血幹細胞移植讓人最頭疼的副作用——攻擊人體健康組織有關。據悉,研究者們正在推進相關的臨床試驗,並已與一家公司取得聯繫,如果試驗成功,關閉這一「開關」藥物將能夠使造血幹細胞移植更安全、更有效。
  • 醫生隱瞞醫療事故,移植受病菌感染器官後,受者一死一病重
    由於科學技術的進步,現代的醫療手段也在不斷進步,器官移植已經不是罕見的案例了。但在做器官移植手術時,摘除捐獻者器官時需要保證摘下來的器官是安全的,否則就會引發移植失敗,嚴重時則導致器官受者死亡。據《每日郵報》11月20日報導,英國一名醫生隱瞞了自己摘除器官時的醫療事故,導致一名受者死亡,另一名感染病情嚴重。
  • 專家提出活體器官移植和捐贈原則
    專家提出活體器官移植和捐贈原則、陳忠華、陳實三位教授今天在此間召開的「中國器官捐獻與移植合作項目第一屆學術研討會」上提出了活體器官移植和捐贈原則。  他們認為,對於活體供器官移植中的供受雙方來說,都要遵循「生命自主」和「絕對自願」兩項基本原則,以確保供受雙方的利益。  三位專家提供的報告稱:醫生必須遵守醫學「無害、有利、公正、尊重、互助」原則,從病人的利益為根本出發點,以對病人負責的態度,認真仔細的進行各項工作。絕對不能片面追求技術創新,或在條件並不太成熟的情況下倉促進行活體供器官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