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berculosis:來自真菌的特殊肽類有望治療結核病

2020-12-08 生物谷

2019年3月7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Tuberculosi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隆德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一種分離自腐生子囊菌(Pseudoplectania nigrella)的特殊肽類有望作為新型抗生素來抑制結核分枝桿菌的生長。

圖片來源:CC0 Public Domain

結核病患者必須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接受多種抗生素治療,而在科學家們尋找治療結核病新型療法的過程中,抗菌肽或許能夠成為一種有趣的替代藥物,肽類能夠扮演天然的抗生素,其會快速殺菌並且為人類所使用。此前研究人員檢測了多種抗菌肽(AMPs)在抵禦結核分枝桿菌上的作用效果,均未成功,因為這些抗菌肽要麼對人類細胞有毒性,要麼不夠穩定。

AMPs的主要優勢在於細菌很難對其產生耐藥性,因為AMPs有比抗生素更多的機制來殺滅細菌,另外一個優點是,在治療的過程中,AMPs能夠減少機體炎症水平,從而就能有效抑制組織損傷的發生。研究者Gabriela Godaly說道,當我們在調查不同肽類的過程中發現了一種名為NZX的肽類,其對人類細胞沒有毒性,而且能殺滅結核分枝桿菌(甚至在極低濃度下),在結核分枝桿菌感染期間,這種肽類能有效抑制患者肺部損傷。

本文研究結果主要基於細胞實驗的數據,包括體外的人類細胞研究和小鼠動物模型研究等;儘管從小鼠研究到人類機體研究需要跨越一大步,但研究人員對病人未來的研究還是抱有很大希望的,因為目前來自動物實驗的結果非常清楚。研究者表示,如果NZX能夠發揮其作為抗生素的潛力,那麼他們就需要優化NZX的特性,目前研究者正在研究NZX如何與當前抗生素(利福平等抗生素)聯合應用來抵禦結核分枝桿菌,從而改善結核病患者的治療。

研究者發現,NZX能夠有效抵禦多種結核分枝桿菌臨床菌株,目前動物模型研究結果表明這種肽類擁有一定的治療潛力,即經過5天的治療後,NZX能明顯降低動物模型機體中的細菌含量。當然了,很多基礎性研究都需要進一步的驗證性研究,隨後才有可能進行臨床試驗,但研究人員確信目前關於NZX的研究結果未來有望幫助他們開發抵禦結核病的新型療法。(生物谷Bioon.com)

原始出處:

Erik Tenland,Nitya Krishnan,Anna Rönnholm, et al. A novel derivative of the fungal antimicrobial peptide plectasin is active agains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Tuberculosis (2018). DOI:10.1016/j.tube.2018.10.008

相關焦點

  • 2019年3月24日世界防治結核病日,盤點結核病最新研究進展
    而且,很多結核病菌株對治療結核病的抗生素已經產生了抗性,在2015年,新出現了48萬例耐多藥結核病(Multidrug-Resistant TB)患者,另有10萬名患者患有抗利福平結核病(Rifampicin-Resistance TB)。這兩類共58萬對抗生素產生抗性的患者中,45%來自印度、中國和俄羅斯三國。結核病是由結核桿菌感染引起的慢性傳染病。
  • 新型肽類分子如何改善人類健康?
    【5】Tuberculosis:來自真菌的特殊肽類有望治療結核病doi:10.1016/j.tube.2018.10.008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Tuberculosi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隆德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一種分離自腐生子囊菌(Pseudoplectania nigrella)的特殊肽類有望作為新型抗生素來抑制結核分枝桿菌的生長。
  • 中國首款「肽」類特殊膳食上市
    人民國肽集團董事長李建琪先生、三肱醫藥集團總裁王立軍先生、中國著名小分子活性肽專家趙紅星博士出席了發布儀式,與來自全國各地的200多位經銷商夥伴一起見證了中國首款特殊膳食肽類產品的面市。特殊膳食是指,「為滿足某些特殊人群的生理需要,或某些疾病患者的營養需要,按特殊配方專門加工的食品。」
  • 20年奮戰抗生素耐藥難題,結核病新藥能否打破僵局?
    結核病結核病(Tuberculosis,又稱TB)為結核桿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在古代史中就有記載。結核通常造成肺部感染,也會感染身體的其他部分。大多數感染者沒有症狀,此型態感染稱為潛伏結核感染。如果此時沒有適當治療,10%的潛伏感染患者會惡化為開放性結核病(Active tuberculosis),致死率為 50%。
  • 解讀近年來結核病領域重磅級研究成果!
    此外,採集痰樣本並進行培養的歷史標準很慢,而且通常不夠靈敏,無法正確識別ATB,這意味著許多需要治療的患者直到為時已晚才被發現。 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威斯生物啟發工程研究所等機構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一種快速、超靈敏、多重、基於血液的結核病(TB)分類測試(triage test)方法,該方法分析血液樣本中四種蛋白和一種抗TB抗體的聯合水平「特徵(signature)」,以識別可能患有ATB並需要先進的診斷和治療的患者。
  • Respirology:薑黃素可能有助於戰勝耐藥性結核病
    薑黃具有抗炎、抗氧化,甚至抗癌性能,在亞洲被用於治療多種疾病。研究人員發現,通過刺激被稱為巨噬細胞的人類免疫細胞,薑黃素能夠成功消除實驗性感染的培養細胞中導致結核病的結核分枝桿菌。該過程依賴於抑制一種被稱為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的細胞分子的活化。薑黃素調節對結核分枝桿菌的免疫應答的能力,有潛力成為不易產生耐藥性的結核病新療法。
  • Science重磅:上科大免疫化學所饒子和團隊攻克結核病半世紀難題
    圖片來自:Science截圖結核病是全球十大致死疾病之一,是單一傳染病中的「頭號殺手」(排名超過愛滋病和瘧疾)。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全世界約四分之一人口潛伏感染結核病。目前,治療結核病的一線藥物均為上世紀40-60年代開發,使用已長達半個多世紀。耐藥性問題隨之產生並且日趨嚴重,甚至無藥醫治,給結核病防治和公共衛生安全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 肽類納米顆粒藥物有望治療心臟病
    發表在《科學轉化醫學》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描述了該藥物及其傳遞機制,並表明該藥物在動物模型上也是治療心臟病發作的有效藥物。 杜曉平教授是密西根大學醫學院的藥理和再生醫學教授,他領導了這項研究。
  • Brain:常用的糖尿病藥物艾塞那肽或有望幫助預防或治療帕金森疾病
    2020年11月3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Brain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治療2型糖尿病的藥物或有望降低患者帕金森疾病的患病風險,文章中,研究人員對名為艾塞那肽(exenatide)的藥物進行了測試,在即將進行的臨床試驗中,該藥物能作為帕金森疾病的潛在療法,相關研究結果支持了將糖尿病藥物重新定向用來治療帕金森疾病
  • 治療結核病新思路!多篇文章聚焦結核分枝桿菌研究新進展!
    造成這種情況的部分原因在於治療這種疾病的方式。接受抗生素治療的患者需要高達六個月的時間才能完全康復---在這段時間內,許多患者停止服用藥物。這通常會導致疾病復發並讓結核桿菌有機會變得更具耐藥性。出於這個原因,醫學科學家繼續尋找更好的治療選擇。在這項新的研究中,這些研究人員發現,鑑於結核桿菌的特殊性,藥物氯喹可以提供一種新的時間更短的治療選擇。
  • 全民體檢、人工智慧看胸片、免費早餐,新疆與結核病的特殊戰役
    在新疆,隨著財政投入加大,同時也為了提升健康體檢的效果,一些地方增加了更多疾病篩查類的項目,改變了過去體檢項目過於簡單的狀況。 2018年5月,新疆印發了《全民健康體檢疑似肺結核病篩查工作規範(試行)》,在日常因症就診發現肺結核患者的基礎上,對全區15歲及以上的新疆籍城鄉居民和新疆籍流動人口進行肺結核症狀篩查和胸部X線檢查。
  • 細說「胸腺肽」類藥物
    這些激素不僅可以調節免疫 T 細胞的發育、分化、成熟等過程,還可以進入血液裡影響外周免疫器官和神經內分泌系統的功能,科學家們根據這些肽類激素製成了多種藥物,我們把這些藥物稱之為胸腺肽類藥物,比較常用的有 3 種,胸腺肽、胸腺法新、胸腺五肽。
  • Nat Chem Biol:新技術可讓肽類藥物更加持久
    圖片來源:medicalxpress.com2015年11月6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太平洋大學的科學家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新方法,其可以明顯延長機體肽類的生命,相關研究發表於國際雜誌Nature Chemical Biology上,該研究或為後期開發新型肽類藥物來治療癌症及其它疾病提供思路。
  • 結核病研究新突破!助力2035終止結核病!
    人類患結核病的歷史非常悠久,從石器時代的人類化石中找到結核病變,到目前為止,結核病與人類相搏相殺幾千年,奪走了數以億計的生命!而人類對結核病的研究也從未停止過。1882年3月24日,德國科學家羅伯特·科赫宣布發現結核桿菌是導致結核病的病原菌,直到19世紀八十年代,法國細菌學家卡默得和動物學家介朗成功培育出結核疫苗——卡介苗,又到了1944年,S.A.Wakman(英)發現了鏈黴素——第一個抗結核藥物!為了實現「終止全球結核病疫情」的目標仍然需要不斷加強結核病防控的相關研究,找到對抗結核病的有效方法!
  • 防治結核病要點(組圖)
    結核病人還享受市政府的減免政策,免基礎治療檢查費、全程治療結核病藥費等。」  結核病人「吃」有忌口肺結核病人飲食的總原則就是給予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纖維素、高熱量、低脂肪飲食,以滋補及有營養易消化的食物為主。
  • 胸腺肽類藥物,對新型冠狀病毒有預防效果嗎?
    圖1是今年2月14日一對來自長沙的援鄂護士夫婦在情人節互打胸腺肽針,被稱為情人節最「扎心」的禮物而刷屏網絡。此前也有報導,多個奔赴武漢的醫療隊,在出徵前都為隊員注射胸腺肽用於提升免疫力,這成了這次疫情缺少特效藥的情況下,提高免疫力的應急之法。而衛健委下發的《新興冠狀病毒肺炎診治方案(試行)》1-6版中均未提到胸腺肽這個藥物。
  • 【保健秘笈】「菌」衡營養 活力全天——權健菌肽早餐
    權健集團針對這一問題,特別推出一款科學健康的新型營養早餐——「菌肽早餐」。它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早餐,產品經特殊高新技術製成,充分保留了食物中的營養成分,其營養更容易被人體消化和吸收,富含的成分更能為人體提供巨大能量,且包裝便攜,經濟實惠,是一款全家人可共享的早餐食品。
  • 多肽類藥物發展新方向——約束肽
    雙環肽具有兩個胺基酸序列環,中間由一個連接體進行調控,英國公司Bicycle Therapeutics在雙環肽研發上處於領先地位,已有一種候選藥物進入臨床試驗。單環肽、訂書肽、雙環肽模型(從左至右)進入臨床試驗的約束肽藥物約束肽雖然有很好的藥理活性,但是將這類化合物研發成為上市藥物卻不是那麼容易。
  • 螺旋藻中的肽類分子或具有明顯的降血壓效應
    2019年1月2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Hypertension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羅馬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表示,從螺旋藻中提取出的一種肽類或能通過擴張血管來抵禦高血壓,相關研究結果有望幫助研究人員後期開發出治療高血壓的新型療法。
  • Science:揭示非核糖體肽合成酶三維結構,有助深入認識抗生素合成
    2019年11月19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的研究人員在理解在產生抗生素和其他治療性藥物中起著不可或缺作用的酶的功能方面取得了重要的進步。圖片來自McGill University。論文通訊作者、麥吉爾大學生物化學系副教授Martin Schmeing博士說,「我們如今依賴的許多藥物都是由地球上的微生物製造的天然產物。它們包括由在微生物中大量存在的非核糖體肽合成酶(nonribosomal peptide synthetase, NRPS)製造的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