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字花科蔬菜不僅抗癌還有獨特功效
提到十字花科蔬菜,多數人想到的關鍵詞是「西蘭花」和「防癌」。流行病學研究表明,十字花科蔬菜能降低一些癌症發生風險,如肺癌、結腸癌、乳腺癌等。其中抗癌作用較突出(研究較多)的十字花科蔬菜有西蘭花(綠菜花)、蘿蔔、甘藍、捲心菜等。
-
新研究發現食用十字花科蔬菜有益維護血管健康
結果發現,這些婦女中每天攝入超過45克十字花科蔬菜的人,其主動脈上鈣大量積累的可能性比那些每天不食用或很少食用這類蔬菜的人低46%。 主動脈血管壁上鈣大量積累是結構性血管疾病的重要標誌,也是導致中風、心臟病發作的主要原因之一。
-
了解腸道「飲食喜好」 呵護腸道健康
1.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 粗糧、蔬菜、堅果這類食物富含膳食纖維,能促進排便,緩解便秘,有助腸道健康。 2.富含益生菌的食物 益生菌能維護腸道健康,調節便秘或腹瀉,還能間接促進整體健康,例如緩解過敏、提升免疫力等。富含益生菌或能起到類似作用的食物有酸奶或一些發酵食品。
-
關於飲食對調節腸道菌群的重要性,你了解多少?
腸道菌群的多樣性取決於多種原因,其中飲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有研究表明:飲食可以對腸道微生物產生重大影響,新的飲食習慣可以重塑腸道微生物群落,而且這些變化是協調的和可逆的。因此人們可以通過改變飲食習慣調節腸道菌群,以達到改善腸道健康的目的。
-
聚焦十字花科蔬菜 菜籃子裡裝滿新嘗試
11月初,一批農科專家來到山東濟南的一個農耕示範園,之前,這些以研究十字花科蔬菜見長的專家們將自己的380餘份新品種栽種到了這個示範園中。如今,到了結果的時候了。這些專家來到濟南,不光是看看自己栽種的新品種,也是參加由中國園藝學會十字花科蔬菜分會、國家大宗蔬菜產業技術體系主辦的全國十字花科蔬菜學術研討會暨新品種展示會。這場十字花科蔬菜界的盛會保持著兩年一屆的頻率。十字花科蔬菜的種植面積約佔全國蔬菜面積的30%,而我國蔬菜總產量約佔世界的50%以上。
-
腸道菌群在內臟痛中樞機制中的作用
清楚了解腸道菌群在內臟痛中樞神經機制中的作用及其調控的信號通路,能為進一步研究其機制提供理論基礎,並為治療內臟痛提供新的靶點。本文擬從腸道菌群在腦-腸軸中的作用、腸道菌群及其分泌物在內臟痛中的作用、作為免疫系統的一部分參與內臟痛、通過影響迷走神經等方面闡述腸道菌群在內臟痛中樞機制中的作用。
-
綜述|腸道菌群影響糖代謝的因素及機制進展
近年來研究發現,膽汁酸還可以通過激活多種核受體和膜受體介導的信號通路,在T2DM發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膽汁酸可激活小腸細胞內的法尼酯衍生物X受體(farnidine derivative X receptor,FXR),誘導其產生纖維母細胞生長因子15/19(fibroblast growth factor15/19,FGF15/19),FGF15/19能以內分泌因子的方式發揮作用
-
羊棲菜酵素:具有調節腸道菌群功能的作用
腸道菌群作為胃腸道內環境穩定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維持機體健康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機體消化吸收的過程中,營養攝取可導致腸道微生物系統發生變化,研究表明,發酵食品對機體腸道菌群的多樣性會產生影響,同時也會帶來機體糖分解有關的菌群、產SCFAs(短鏈脂肪酸)的菌群的豐度減小以及蛋白質分解的菌群增多等變化。多項研究結果表明:酵素可能與腸道中的微生物群落構成有關。
-
腸道菌群與疾病
1.3物質代謝作用腸道菌群能生產若干酶類,參與三大營養物質的代謝合成,產生小分子的酸類和各種氣體以及臭味物質,並具有一定程度的固氮作用[8]。1.5有一定抑瘤作用有人發現雙歧桿菌的增加有抗癌作用,主要機制是通過降低腸腔pH值。
-
腸道菌群是咋回事?營養師帶你了解,腸道菌群的5大生理作用?
腸道菌群,最近這些年在生命科學領域研究中是非常熱門的一個話題,隨著科學的進步,人們對腸道菌群的重要性也越來越重視,那腸道菌群到底是怎麼回事,有什麼作用,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認識腸道菌群:說起「細菌、真菌」,很多人都知道,它們都是一種微生物,廣泛存在於我們生活的自然環境中
-
江蘇南通十字花科蔬菜主要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
江蘇南通十字花科蔬菜主要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王錫娥十字花科蔬菜是南通市崇川區常見的一類蔬菜,種植品種有西蘭花、大白菜、甘藍、青菜和蘿蔔等,常發生的病蟲害主要有軟腐病、黑腐病、霜黴病、菜粉蝶、斜紋夜蛾、甜菜夜蛾、蚜蟲和煙粉蝨等。
-
腸道菌群是如何控制免疫系統的?
我們的免疫系統也受我們腸道和腸道菌群的影響,因為人體70%的免疫系統位於腸道。那麼,腸道菌群是如何影響我們免疫系統的幾乎所有方面的呢? > 腸道菌群的這些重要作用將腸道與健康的各個方面聯繫在一起。
-
腸道正常菌群與腸道免疫
徐凱進 李蘭娟【摘 要】人體腸道內存在數量龐大、結構複雜的正常菌群,而腸壁內存在為數眾多、功能強大的淋巴細胞,以腸黏膜為界,兩者相互作用,相互制約,處於動態平衡狀態。正常腸道菌群在促進免疫系統發育,維持正常免疫功能,協同拮抗病原菌入侵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
腸道菌群——被遺忘的器官
主要通過佔位性保護、營養競爭和產生抗菌物質來發揮生物屏障作用。腸道菌群與腸黏膜上皮細胞緊密結合,形成膜菌群,阻礙致病菌與腸黏膜的接觸,起到佔位性保護的作用;腸道菌群尤其是共生菌能夠競爭營養供給,與宿主共同消耗營養來源,防止不需要的營養物質過度產生;腸道菌群還可以產生抑菌物質來抑制有害菌的生長。同時,腸道微生物不斷刺激胃腸黏膜分泌粘液素,以保持腸道的潤滑。
-
得了甲狀腺疾病,還能不能吃十字花科蔬菜了?
亦正亦邪的十字花科蔬菜 坊間有傳言稱,患甲狀腺疾病的人不能吃十字花科蔬菜…… 然而,你知道十字花科蔬菜這個家族有多龐大嗎? 十字花科蔬菜可以算是蔬菜中的第一大家族,西蘭花、花椰菜、大白菜、小白菜、圓白菜、青菜、油菜、芥菜、薺菜、捲心菜、芥蘭、各種甘藍、西洋菜、雪裡紅、大頭菜、蕪菁、諸葛菜、芝麻菜、各種蘿蔔等等(胡蘿蔔除外,它是傘形科),甚至包括了調味料中的辣根、芥末(沒錯,就是你吃三文魚時蘸的那款)!大家看,這是不是幾乎包括了絕大部分的常見蔬菜了?
-
腸道菌群的形成及影響因素研究進展
2.2 飲食對腸道菌群的影響飲食是影響腸道菌群組成的關鍵因子之一,在腸道菌群的定植、成熟及腸微生態系統穩定的保持中都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其它的因素如感染、疾病、抗生素可以短暫的改變腸道菌群的自然組成,因此對宿主的健康產生有害作用[15]。
-
膳食成分是如何影響腸道健康的?
另一方面,丁酸在維持組織屏障功能、調節基因表達和免疫調節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短鏈脂肪酸還參與結腸內環境的穩定,刺激上皮細胞的增殖和分化,促進鹽和水的吸收,維持黏膜的完整性以及減少炎症。此外,短鏈脂肪酸還可以發揮其它有益作用,比如作為組蛋白去乙醯化酶抑制劑、在表觀遺傳調控發揮重要作用、具有抗癌的作用、還可以通過激活胰高血糖素樣肽1、肽YY、瘦素等激素增加腸道轉運時間和飽腹感。
-
冬季最好吃的十種蔬菜在這裡,第1種,你應該經常吃
二、白菜,白菜其實有很多種,當然,我們最常吃的就是大白菜。大白菜的水分很高,烹飪後的大白菜富含維生素C、葉酸和鉀。正因為它的營養豐富,民間有「百菜不如白菜」的說法,可生吃、炒著吃、也可涼拌。特別是北方,拿大白菜來醃製成辣白菜,味道非常美味,還能增進食慾。
-
【封面文章】暨南大學李宏業:猴頭菌蛋白通過調節腸道菌群輔助抗腫瘤作用研究
致癌細菌、腸道微生物的代謝產物和慢性炎症反應已被確定為促進癌症發生和發展的因素之一。腸道微生物群可調節化學和免疫治療藥物的功效和/或毒性來影響其抗癌效果。而抗癌藥物本身同樣顯著影響微生物群組成,從而破壞體內平衡並加劇患者的不適。
-
中美學者證實,腸道菌群通過circRNA/miRNA網絡,調控腫瘤轉移
然而,關於腸道菌群是否能調控腫瘤轉移目前還知之甚少。腫瘤轉移是一個複雜的過程,需要腫瘤細胞與腫瘤微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腸道菌群的紊亂與免疫細胞活性受損有關,而諸如益生菌之類的微生物可以重塑腫瘤微環境。腸道菌群不僅會在腸道黏膜水平局部影響炎症和免疫,還會全身性地影響炎症和免疫力,這引發了一個疑問,即腸道菌群是否通過調節循環非編碼RNA(包括circRNA和miRNA)來改變腫瘤的微環境,從而影響癌症轉移和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