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認知心理學派
認知心理學起始於20世紀50年代中期,60年代後迅速發展。1967年美國心理學家奈瑟(U.Neisser)的《認知心理學》一書的出版,標誌著這一學派理論的成熟。二十世紀70年代成為西方心理學的一個主要研究方向。在心理學研究對象上,認知心理學則把研究重點是內部心理過程。主要是認識過程,如注意、知覺、表象、記憶、思維和語言等。
-
戰略認知學派——心智過程
1、認知學派的起源認知學派的工作是借鑑人類認知學科的相關知識,特別是認知心理學領域的研究成果,探索戰略形成過程的本質。從形式上看,認知學派不像一個嚴密系統的思想學派,而更像一些零散的研究集合。儘管如此,它還是發展成了一個學派。
-
《現代漢語語法研究教程》筆記 丨認知學派的分析思路
10.1 認知學派的基本觀點和研究領域認知科學:20世紀興起的一門新的學科門類,其目的和任務在於探索人腦
-
筆記|《人格》B7 認知學派 之 C3 認知信息處理論 & C4 對認知理論...
B7人本主義學派C3 認知信息處理論一、理論要點(一)人性觀認知信息處理論主要是探討人們如何組織並陳述其經驗。卡弗和斯切瑞指出理解人類行為的三個假設:1.了解人類行為就是要了解人們如何處理周圍環境提供的信息。
-
教育心理學-認知學派詳細對比
認知學派反對行為主義極端的研究人的行為,認知學派認為學習時人主動地在人腦中構建認知結構,強調意識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其中認知學派的代表人有苛勒、託爾曼、奧蘇貝爾、布魯納、加涅,其中最為著名也最容易成為我們考試重點的人物是奧蘇貝爾和布魯納,因此,我們詳細來對比奧蘇貝爾和布魯納的相關理論。
-
心理十大學派之——認知主義心理學派
認知心理學是在行為主義失敗,而資訊理論、控制論、系統論以及計算機科學發展起來的條件下產生的。時代精神:信息技術的急速發展。電腦智能的研究。 2、主要觀點: 該學派反對行為主義,認為應承認人的主觀東西--意識,並認定,人的行為主要決定於認識活動,包括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人的意識支配人的行為。
-
九宮數獨接力 選手需具備對他人推理思路的認知和分析能力
九宮數獨接力 選手需具備對他人推理思路的認知和分析能力 2020-10-13 17: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筆記|《人格》B7 認知學派 之 C2 社會認知理論
B7 認知學派C2 社會認知理論一、羅特的社會認知論(一)理論觀點1.人性觀(1)在自由意志與決定論的議題上,羅特傾向於自由選擇和行動。3.作為早期的社會認知人格心理學家,羅特的理論對於後來的社會認知論產生了重大影響。二、班杜拉的社會認知論/簡述班杜拉的社會認知論(一)理論觀點1.人性觀班杜拉提出自己對人的客觀看法:人的行為是主客觀交互作用的結果,形成了交互作用論。
-
皮亞傑認知學派的學前教育思想
他對這兩種傳統的外在的教育目的論進行了批評,指出其立足點是根據社會去改造人的生理和心理結構,關心的僅是目的,不關心兒童及其發展現律。皮亞傑認為,在定教育目的時,一方面應服從"社會科學可以分析的規律" ,其次,它更是"心理學的職責"。他提出:"教育的主要目標就在於形成兒童的智力的和道德的推理能力。"
-
西方經濟學派的燈泡,誰來生產?白話三個經濟學派的思想
故事大概意思是,一個燈泡壞掉了,如果有不同學派的經濟學家來換燈泡,問分別需要多少經濟學家。芝加哥學派給出的答案是,一個也不用,市場機制自然會換了燈泡。新古典經濟學派給出的答案是,要看當時的工資水平。凱恩斯經濟學派給出的答案是,越多越好,增加就業,刺激消費。故事很簡單,但是其中內含的幽默感恐怕只有經濟學界的行內人才能領悟。因為這涉及三個經濟學派對市場的看法。
-
精神分析動力學Ⅱ:客體關係/中間學派
原創 萬千心理 萬千心理圖書 收錄於話題#新書上架之精神分析動力取向22個掃碼進入官方書店克萊茵學派即將出版(202012)閱讀克萊茵(美)Margaret了解克萊茵學派的必備讀物。 本書首次從臨床與歷史的視角對克萊茵學派的思想進行了全面的闡述。精神分析的理論大多來源於分析與治療的臨床工作,本書展示的正是梅蘭妮·克萊茵以及她的追隨者如何通過治療個案的經驗發展出一套完整的臨床理論。無論是想了解克萊茵學派精彩的歷史,還是作為臨床訓練的教材,本書都是一本不可或缺的讀物。
-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點:格式塔學派
為了讓大家更好的備戰甘肅中小學教師招聘考試,甘肅中公教育為廣大考生準備了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格式塔學派,望各位考生及時查看。格式塔學派指創立和繼承格式塔理論的一個心理學學派。1912年,由韋特海墨、考夫卡和苛勒在德國創立,後來得到廣泛傳播和繼續發展。「格式塔」一詞是德國Gestalt的譯音,原意是構成整體。
-
筆記|《人格》B7 認知學派 之 C1 凱利的個人建構理論
B7 認知學派C1 凱利的個人建構理論一、理論觀點(一)人性觀凱利將人視為科學家,他對人性的看法為:1.把人看成是朝向未來的。2.人對環境有主動形成表徵的能力,而不只是被動的反應。3.人既是自由的,又是被決定的。
-
心理十大學派之——行為主義心理學派
行為主義學派認為,對行為的研究包括刺激和反應兩個方面。刺激是指外界環境和身體內部的變化,如光、聲音、飢、渴等。反應是指有機體所做的任何外部動作(外部反應)和腺體分泌(內部反應)。反應有先天反應和習得反應兩種。複雜反應和動作技能是通過建立條件反射學會的。
-
心理十大學派之——人本主義心理學派
以馬斯洛、羅傑斯等人為代表的人本主義心理學派,與精神分析學派和行為主義學派分道揚鑣,猛烈衝擊著當代西方心理學體系,衝擊著在美國很有勢力的精神分析心理學派和行為主義心理學派,代表了當代心理學發展的新方向,從而形成了心理學中的"第三思潮"(在它之前的精神分析學派為"第一思潮",行為主義學派為"第二思潮")。 人本主義心理學受現象學和存在主義哲學影響比較明顯。
-
跨學科思路推進漢語詞認知與習得研究
20世紀90年代以來,西語中語言學理論應用漸多,也體現了心理詞典研究從心理學「偏重」到心理學、語言學「並重」這一研究思路的更新。中心性(headedness)、語素黏著性(boundness)、構詞法能產性(productivity),及合成複合詞(synthetic copounds,如「bus driver」)是構詞法研究的重要內容。
-
奧地利學派視角下的人工智慧新聞產品探究
而本文就是試圖用奧地利學派的視角,具體從財貨屬性與價值、市場角色和所有權三個方面,來對最近炙手可熱的人工智慧新聞產品的屬性進行分析。這樣做的目的一方面可以再次檢驗奧地利學派理論的解釋力,另一方面也能夠從不一樣的角度加深我們對人工智慧新聞產品的理解。
-
一個問題引發的統計學派之爭
問題作者藉此題說了他的貝葉斯模型的思路,並認為這樣想理所當然。我看了以後,覺得貝葉斯確實是一個流行的好想法,但是卻並不是唯一想法,聯想到一些其他思路和對模糊的題意理解方式,我認為有三種學派和理解以及四個不同答案,而且,不僅答案值不一樣,他們相互之間並沒有可比性,因為他們對題中要求的答案的定義都完全不同。
-
習近平:不能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看成是西方供給學派的翻版
二、供給側改革與供給學派不是一回事 當前,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西方供給學派兩者關係的認識存在一些不同的觀點。美國在二十世紀80年代出現的、被冠以「裡根經濟學」之稱的供給學派思路與主張,與中國現階段進行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雖然都是從供給側入手,但兩者不僅沒有直接關係,而且存在著本質區別。 首先,宏觀經濟背景不同。美國供給學派產生的主要背景是美國宏觀經濟於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突發的「滯脹」。
-
——關於認知學派隱喻研究局限性的思考
由於認識學派基於概念域的討論排除互動感官體驗, 隱喻的多維度認知體驗被簡化成單一維度的概念映射。隱喻的意義潛勢被削減, 闡釋也因此被嚴重貧瘠化了。這點在他們對詩歌的分析中尤為突出。我們考察他們的兩個分析案例。第一個案例是Kövecses對Dickinson「I taste a liquor never brewed」的認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