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21 07:28 | 錢江晚報
最近幾天,杭州西湖水域管理處的清衛保潔師傅們有些頭疼:因為小南湖、浴鵠灣、烏龜潭等水域的部分湖面出現了一團團黃綠色的「青苔」,他們正忙著打撈。
這些「青苔」是怎麼回事?是外來的髒東西嗎?
西湖水域管理處副主任陳琳解釋說:「近些年,一到春天,西湖的湖西水域和小南湖的湖面上會漂浮一些黃綠色絮狀物。不過,這些類似『青苔』的絮狀物並不是西湖外來的髒東西,反而是水質清澈的反映。」
顫藻,顧名思義,這種藻類會「顫動」。通過顯微鏡,可以看到它細薄的絲狀構造。在水中,藻體內分泌的膠狀物質會推動絲質,作有韻律的顫動,因此被稱為顫藻。顫藻是一種自養型生物,沒有葉綠體,但會進行光合作用,因為它的細胞裡含有光合色素。
當水質足夠清澈,陽光透過湖水照到湖底,棲息在湖底的顫藻就「拼命」地進行光合作用,大量繁殖,並相互纏繞,而本身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會形成無數的氣泡,聚集在顫藻形成的絮狀物之下。當氣泡聚集到一定數量,其產生的浮力足以託起絮狀物的時候,顫藻便和底泥「脫離關係」,慢慢浮上水面。西湖顫藻,可以說是西湖水生態越來越好、水質越來越清的佐證。
2002年西湖綜合保護工程啟動之前,西湖水體的富營養化程度高,湖水流動性差。那時候,西湖的湖面上,有「潔癖」的顫藻根本沒影兒。2003年,西湖引配水工程建成投入運行,小南湖的水先清了起來,西湖顫藻最早就「萌生」在小南湖。
工作人員介紹說,近十年來,西湖一直在推進生態修復,目前西湖沉水植物總面積達31.7萬平方米。沉水植物在生長過程中,會像地毯一樣鋪開,擠佔顫藻的「地盤」。原先在茅家埠水域「肆虐」的顫藻,現在已漸漸敗下陣來。但小南湖、浴鵠灣以及烏龜潭水域目前的沉水植物還不夠強勢,顫藻比較多,這段時間顫藻的清理任務主要集中在這幾處。
「把漂浮水面上來的顫藻及時清除掉,可以說是西湖湖面清衛人員『幸福的煩惱』。」水域管理處工作人員說,有顫藻漂浮的水域,說明水清,陽光照到了湖底——所以幸福;不過絮狀的藻團一碰就散,打撈難度大——所以煩惱。
(原標題《西湖里顫藻抱團,保潔師傅面臨「幸福的煩惱」》,記者 金丹丹 金潔珺 通訊員 鍾敏 張夢思。編輯:王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