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能否獲諾獎不應強調政治因素

2020-12-08 騰訊網
「俄羅斯的良心」索忍尼辛獲過諾獎

評選方一貫是把文學成就作為主要評判標準

2009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了出生於羅馬尼亞的德國女作家赫塔·米勒。赫塔·米勒沒有國際知名度、缺乏廣泛的讀者群,抑或沒有與「世界頭號文學獎」相稱的接受度,所以人們認為她能獲獎,更多的是因為政治因素——由於她在齊奧塞斯庫政權下的不合作態度,以及其作品對專制、野蠻、偽善持之以恆的揭露。就連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也在無意間指出了其中的政治意味:「特別是現在,」她說,「在那座牆倒掉20年之際,這是個非常好的信號。」

可問題在於,冷戰結束已經20年,齊奧塞斯庫夫婦早已不復存在,羅馬尼亞也加入了歐盟,無論米勒還是瑞典學院的委員們,無需再去指控誰或推翻誰。事實上,米勒更多在描寫自己,回憶過去。瑞典學院宣布,赫塔·米勒「以詩歌的凝鍊和散文的平白,描寫無所寄託的狀態」而獲獎。這個評價至少表面上看也是在談論文學成就而不是政治。

諾貝爾文學獎確實曾被頒發給著名的異見人士,如蘇聯體制的反對者索忍尼辛(1970獲獎。作為蘇聯體制反對者獲獎的還有加繆,1957;帕斯捷爾納克,1958;安德裡奇,1961),但拋開索忍尼辛的政治立場,他的作品難道不也足以在文學成就上奪魁?別忘了諾貝爾文學獎同時也表彰了4位蘇聯體制內的作家或其同情者(拉斯克內斯,1955;薩特,1964;肖洛霍夫,1965;聶魯達,1971)。

相關焦點

  • 莫言獲諾獎後,文藝圈褒貶不一!陳丹青:他獲諾獎與作品無關
    莫言獲得諾獎,成功的以中國公民的身份實現了該獎項的零突破,成為中國諾獎第一人。原本是件好事情,然而引發如此多不同不和諧的聲音,甚至招來了無端的攻擊與謾罵,質疑與聲討。關於獲獎後的莫言,他就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沒看過莫言的書,但知道他獲得諾獎和作品無關。這位文人為什麼偏偏就與莫言過不去,難道僅僅只是文人相輕?
  • 獲「諾獎」後這些年,莫言都在做什麼?
    正如多年前獲得諾貝爾獎的文學家莫言,距離他上一部作品發表,距今已有十年。獲「諾獎」後這些年,莫言都在做什麼?十年蘊積,《晚熟的人》如同莫言的獲獎後記,莫言將自己寫進小說,用幽默的筆調,毫不避諱地向讀者敞開了獲諾獎後的生活裡外。全書一共十二個故事,故事中有喜有悲,有荒誕亦有現實。
  • 莫言獲得諾獎後,文藝圈嘴炮陳丹青「語出驚人」:他獲諾獎與作品無關
    莫言獲諾獎後,文藝圈褒貶不一!陳丹青:他獲諾獎與作品無關 莫言獲得諾獎,成功的以中國公民的身份實現了該獎項的零突破,成為中國諾獎第一人。原本是件好事情,然而引發如此多不同不和諧的聲音,甚至招來了無端的攻擊與謾罵,質疑與聲討。
  • 諾獎獲得者莫言、屠呦呦,誰對中國影響大?莫言的說法,值得借鑑
    諾獎獲得者莫言、屠呦呦,誰對中國影響大?莫言的說法,值得借鑑諾貝爾獎恐怕是世界上最令人關注的一個獎項,它包含有文學、物理、醫學、經濟、化學等5個獎項。目前我國獲得諾貝爾獎的有楊振寧、屠呦呦、莫言,分別斬獲諾貝爾物理學、醫學、文學等3大獎項。
  • 環球時報:達賴劉曉波獲諾獎給中國留下尷尬
    中國作家莫言昨天獲諾貝爾文學獎,消息傳來,網際網路上立刻轟動。我們首先在此祝賀這位中國主流作家。  按說中國人應以「平常心」看諾貝爾文學獎。歷史上的諾貝爾文學獎與世界頂級文學成就的相關度,比科學獎在同領域的相關度要低很多。
  • 莫言受聘北師大教授 強調自己仍是農村作家
    莫言受聘北師大教授 強調自己仍是農村作家 Mo Yan to teach at alma mater Beijing  300人的圖書館報告廳擠進了500多人,許多人慕名前來一睹諾獎得主的風採。莫言說,「我知道大家一定想聽聽我得諾貝爾獎的感受,實際上無論是在我的家鄉山東高密,還是在北京、斯德哥爾摩,我的心裡都很平靜。」  莫言再次謙虛表示,無論是中國還是世界其他國家都有許多寫出了更好作品的作家,他們更有資格獲獎。他也希望不久的將來,中國作家能再次登上瑞典的領獎臺。
  • 莫言2012年獲諾獎之後,除了受商人追捧外,更多的卻是各種質疑聲
    當然,任何人的作品都不可能是完美的,畢竟世界上本身就不存在,不喜歡的人總有不喜歡的理由。而對於莫言的作品,不妨做出一些分析,看看其精彩在哪,又或者被人質疑的點在哪?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諾貝爾獎的歷史。當時網民對一些所謂的正直普遍反感,進而對作協為代表的官方作家一致反感,對獲茅獎
  • 莫言獲諾獎後直言買房,那諾獎的獎金到底是多少?西瓜視頻告訴你
    諾貝爾獎分設物理、化學、生理學和醫學、文學、和平以及之後由瑞典銀行增設的經濟學獎,在世界範圍內被認為是這六個領域內最權威最重要的獎項,那關於諾獎又有什麼樣的冷知識呢,西瓜視頻漲知識告訴你。一、高額的獎金獲得諾獎之後,首先獲得的是獎牌證書以及獎金這三樣,雖然說在各個領域的大佬已經不再缺錢,但是獎金仍然是人們最關注的部分。
  • 莫言真是靠醜化中國人才獲諾獎嗎?看看頒獎詞,網友黑他有道理嗎
    文學遠遠比政治要美好。政治教人打架,文學教人戀愛。——莫言對於一個作家而言最大的鼓勵和肯定除了讀者對其作品的閱讀性,還包括文學界對該作家和作品的看法。然而,有人則是這個例外,2011年莫言憑藉著他的作品《蛙》獲得了國內文學的最高獎項,2012年又憑藉同樣的作品獲得了諾獎,一時間可謂是風光無比;不過俗話說人怕出名豬怕壯,作家也是這樣。得獎後的莫言頻頻的出現在了大眾眼前,這讓大眾了解了他和他的作品,那麼隨之而來的便是無盡的爭議和謾罵。
  • 日本專家稱文學不應被政治所擾 莫言獲獎助交流
    中國作家莫言資料圖  國際在線專稿:據日本共同社10月12日報導,日本共同社就中國作家莫言獲得2012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採訪了日本文藝評論家川村湊。  川村湊稱,「今年得主是亞洲陣營」的說法在結果公布之前已悄悄傳開。
  • 莫言領取諾獎 授獎詞:他是個詩人 讓個體升華
    在長達8分鐘的瑞典語授獎詞之後,Per Wastberg以中文邀請莫言上前從國王手中領取本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莫言,請!」在全場掌聲之中,莫言緩步上前,領取了這一年度至高文學榮譽。  北京時間昨晚11點30分,2012年諾貝爾獎頒獎典禮於斯德哥爾摩音樂廳舉行,將整個諾獎周活動推向最高潮。
  • 諾貝爾獎今頒發 文學獎時間未定莫言「被諾獎」
    據錢江晚報報導,前天,「中國作家莫言成為諾貝爾文學獎熱門人選」這一標題,再度成為各大網頁頭版專題。   其實,莫言「被諾獎」始於8月底,國外一個在線博彩公司開出諾貝爾文學獎賭盤,公布了預測獲獎名單的賠率,莫言名列榜首。隨後,微博上各種評論就出現了,比如,有人說莫言賄賂了諾獎資深評委馬悅然。
  • 陳丹青:「沒有讀過莫言的東西,但我知道他獲諾獎與作品無關。」
    陳丹青:沒看過莫言的東西,但我知道他獲諾貝爾文學獎與作品無關陳丹青:沒看過莫言的書,但我知道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與作品無關。陳丹青說話一向很犀利,很多問題到他那裡總是能「迎刃而解」,非一番尖銳的批判不能終了。故而他在文藝批評界也成了名副其實的「當代魯迅」。
  • 獲諾獎的莫言本應被尊重,為何卻遭到許多學者的諷刺?他都做了啥
    對於諾貝爾獎,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只是在我們國家的歷史上,在莫言之前,不曾有一位作家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這個獎來自國外所以本土文化不被國外認可嗎?還是因為西方學者對中國五千年文化缺乏正確的價值觀認識?其實這些猜測也一直不曾中斷過,而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國內對這位作家的評價卻出現了兩個聲音。
  • 莫言:文學獎不是政治獎 作家不為黨派服務
    鳳凰網文化訊 2012年10月12日下午三時,新科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中國著名作家莫言在高密市鳳都國際酒店召開了媒體見面會,與國內外記者分享了獲獎後的感受,並回答了在場記者關於黨派、政治、釣魚島、莫言熱等的提問,鳳凰網文化記者在第一時間第一現場進行了報導。
  • 理察·塞勒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解讀諾獎"最年輕"獎項
    理察·塞勒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解讀諾獎"最年輕"獎項 原標題: ),他的代表性研究領域為勞動者生產率、經濟衰退和失業;哈佛大學的麥可·詹森(Michael Jensen)、麻省理工學院的斯特沃特·梅耶斯(Stewart Myers),研究影響個人和組織在做出決策時的複雜因素,在闡明企業融資決策維度。
  • 汪兆騫:不要帶著政治焦慮來看待諾貝爾獎
    諾獎在時下的權威性無可迴避,其文學獎因受眾之廣更為人矚目。許多國家及其寫作者對該獎心存嚮往乃現實一種,中國的諾獎情結也絕非孤例。2012年莫言得獎,不少人如饑渴難耐時得了一桶清水,但其中甘苦,也各有各的說法。
  • 國人何時再獲諾獎:一個沉默的話題
    科學網作者:李明陽  諾獎中的和平獎、文學獎,由於多多少少涉及了一些政治因素,或者評價標準比較模糊,其公正性、權威性存在些許爭議。其他四個獎項,尤其是生理學或醫學、物理學、化學學科的諾獎提名,通常都沒有多大爭議。
  • 自從中國人得過諾獎,就不再那麼在乎它了
    莫言在2012年的諾獎折桂也完成了精神祛魅,此後誰得諾獎越來越不值得關心,除非是村上春樹。曾經,諾獎一出洛陽紙貴。如今卻好似投入湖中的一個小石子,蕩起幾圈漣漪,就歸於平靜了。阿喀琉斯的勝利諾貝爾文學獎又「爆冷」了,這麼念叨有附庸風雅的嫌疑。
  • 2個諾獎獲得者同臺:楊振寧問莫言,後者回答後引來激烈掌聲
    2012年莫言獲得了諾獎,並且成為我國第一個獲獎作家。這在沒有獲得過諾獎的地方來說,自然是值得慶賀的事,然而隨著過分解讀,莫言搬回的諾獎反而成了「燙手的山芋」。無論在任何場所,莫言一出現就會被大家格外關注。喜愛文學的人會崇拜莫言,感覺文學無濟於事的自然站在圈外看別人挑逗。同樣是諾貝爾獎,科技類獎明顯被大眾頂禮膜拜,而輪到文學獎時,則就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