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旱北澇」禍因:拉馬德雷冷位相
持續高溫少雨天氣,導致雲南、廣西、貴州、四川、重慶五省區市旱情不斷加重。其中雲南、廣西的部分地區旱情已達到特大乾旱等級,貴州秋冬連旱出現80年一遇嚴重乾旱,西南五省市旱災引發全國人民廣泛關注。與旱情對應的是,北京遭遇4年來最強浮塵襲擊。東北暴雪,遼寧3月飛雪連天;中南武漢、鄭州「高燒」近30℃。
-
2020年厄爾尼諾現象又回來了,預計今夏澇重於旱
由於厄爾尼諾現象的出現,全球氣候模式將會遭到破壞,導致某些地區出現暴雨、乾旱、洪澇等極端天氣。動植物疾病的爆發、森林病蟲害以及森林火災等自然災害也會層出不窮。對於我國來說,厄爾尼諾使我國沿海登陸的颱風減少,北方易出現高溫乾旱,南方易出現暴雨洪澇。例如,我國在1931年、1954年、1998年出現的嚴重洪水,就是厄爾尼諾現象影響造成的。另外,厄爾尼諾現象也是我國出現暖冬事件的罪魁禍首。
-
厄爾尼諾現象逼近史上最強 擾亂全球天氣中國將迎暖冬
據中國天氣網報導,記者從中國氣象局3日下午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目前厄爾尼諾已經達到極強標準,強度逼近史上最強的1997/1998年厄爾尼諾事件。預計今冬將達到峰值,繼續給全球氣候帶來影響。 另據中新網援引外媒報導,厄爾尼諾現象致乾旱威脅印尼等國農作物產量。近期,印尼34個省當中有20省遭遇嚴重乾旱。
-
【氣象科普】兄妹現象——厄爾尼諾與拉尼娜
今天為大家介紹厄爾尼諾與拉尼娜現象,兩種現象均會影響到全球水資源分配不均衡,導致全球氣候異常,極端天氣也會大大增加,同時氣象災害會帶給人類巨大的危機感
-
厄爾尼諾現象已出現 深度分析其影響
澳大利亞氣象局(BOM)4月稱,天氣模型顯示今年可能出現厄爾尼諾現象,6月出現的機率至少有70%。熱帶太平洋(601099,股吧)海水溫度持續高於均值,信風則弱於正常水平,所有模型均顯示海水溫度將進一步上升。 厄爾尼諾是一種周期性的自然現象,科學家通過對全球氣候進行分析,認為厄爾尼諾不是一個孤立的自然現象,它是全球性氣候異常的一個方面。
-
2015厄爾尼諾或將製造「凌亂」夏天
厄爾尼諾的影響也波及到了我國,氣候很「凌亂」。據統計顯示,去年夏季,我國雨水「南多北少」,華北出現空汛。而剛過去的冬季,全國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1.1℃,為1961年以來第4高年,是名副其實的「暖冬」。2015年4月上旬,長江中下遊地區天氣卻急轉直下,遭遇「倒春寒」,氣溫出現斷崖式下跌,部分地區竟然四月飄雪。
-
厄爾尼諾現象是什麼? 厄爾尼諾究竟是怎麼回事兒?
厄爾尼諾現象是什麼? 厄爾尼諾究竟是怎麼回事兒?時間:2016-07-13 12:25 來源: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厄爾尼諾現象是什麼? 厄爾尼諾究竟是怎麼回事兒? 厄爾尼諾在21世紀頻頻光顧地球,給人類造成了極大的危害。
-
厄爾尼諾現象的出現、太陽黑子的周期年,今年是冷冬的概率多大?
原標題:太陽黑子減少,全球厄爾尼諾事件,北極海冰降至最小值,今年冬天是否會出現冷冬? 感謝提問,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分別對太陽黑子、厄爾尼諾現象以及冷冬的概念全面了解一番,才能分析出太陽黑子活動對地球溫度的影響。
-
由厄爾尼諾現象引發的一些思考
厄爾尼諾現象,是一種發生在熱帶太平洋海溫異常增暖的一種氣候現象,大範圍熱帶太平洋增暖,會造成全球氣候的變化。而今年的厄爾尼諾現象比較嚴重。澳大利亞從去年開始,降雨就已經減少了,降雨的減少也直接導致澳大利亞的森林大火能夠長時間的燒下去。而且澳大利亞還減少了消防安全方面的預算。雙管齊下,大火越燒越大。而在我國,就是長江流域的特大洪水。
-
氣象科普——厄爾尼諾暖流
在厄爾尼諾年分通常會出現北旱南澇,但也有可能會出現北澇南旱,這取決於大氣環流狀況。在這一系列異常天氣中,科學家發現一種作為海洋與大氣系統重要現象之一的「厄爾尼諾」潮流起著重要作用。「厄爾尼諾」是西班牙語的譯音,原意是「神童」或「聖明之子」。相傳,很久以前,居住在秘魯和厄瓜多海岸一帶的古印第安人,很注意海洋與天氣的關係。
-
赤道中東太平洋出現厄爾尼諾事件 已影響中國
記者從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獲悉,赤道中東太平洋2014年10月形成一次新的厄爾尼諾事件,在今年春夏季將繼續維持。這次厄爾尼諾事件已經導致全球氣候出現一些異常。受其影響,今年夏季,我國可能出現「南澇北旱」:江淮流域和江南降水可能會比常年同期偏多,局部出現洪澇災害,而華北乾旱較重。 海水溫度變化會影響大氣環流 地球表面由71%的海洋和29%的陸地組成,海水表面溫度的變化,可能會使大氣環流發生變化。
-
國家氣候中心:一次弱厄爾尼諾事件已形成,預計今夏澇重於旱
科技日報記者 付麗麗8日,記者從中國氣象局獲悉,國家氣候中心監測顯示,2019年11月以來,赤道中東太平洋進入並持續維持厄爾尼諾狀態,連續5個月 Nio 3.4指數的滑動平均值分別為 0.6℃、0.5℃、0.5℃、0.5
-
今年夏季江西省北澇南旱 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
原標題:今年夏季江西省北澇南旱 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9月7日,白露節氣,如約而至。江西省氣候中心用八個字概括2020年該省夏季主要氣候特點:澇在贛北,熱在贛南。「今年夏季江西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多發頻發,無論是日大暴雨範圍、日平均最低(高)氣溫,還是夏季高溫日數均創1961年以來同期新高。」江西省氣候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
-
【氣象百科】兄妹現象,氣候異常
我們可以結合圖片來看看厄爾尼諾現象。總的來說,當厄爾尼諾現象出現時,赤道東太平洋由於海水溫度高,空氣層結不穩定,對流發展,由乾燥少雨變為多雨,引發洪澇災害;而赤道太平洋西岸地區由於海水溫度低,空氣層結穩定,由溼潤多雨變為乾燥少雨。而厄爾尼諾對我國的也會造成影響:1、夏季東北地區氣溫偏低,形成低溫冷害。
-
關於「厄爾尼諾」和大豆 你需要了解的二三事
而厄爾尼諾氣候現象發生時,東太平洋海水表面溫度會升高,而西太平洋則會出現高海面氣壓;導致太平洋沿岸地區的水平衡、氣溫等發生變化,進而會對大豆等農作物生長造成比較大的影響。圖1:正常年份氣流情況 資料來源:美爾雅期貨 當厄爾尼諾氣候現象發生時,東風會較正常時弱,由此在西部滯留的溫暖海水會會向東部擴大,同時東部溫度較低的海水上湧會較弱,從而導致太平洋赤道中部至東部海域的海表溫度會較正常時更高,而形成的積雲會向東移動。
-
氣象學家:「遠古厄爾尼諾現象」或許將復甦,喚醒者就是人類自己
文/仗劍走天涯氣象學家:「遠古厄爾尼諾現象」或許將復甦,喚醒者就是人類自己進入到2020年,仿佛很多人都對地球的生態產生了很大的一種憂慮的心理。全球氣溫變暖,各種極端的氣象災害頻發,是如今人類需要迫切地去應對的一個問題,而在這其中,氣象學家們也警告人類,遠古的厄爾尼諾現象也即將要復甦了,並且喚醒者可能就是人類本身,這究竟是為什麼呢?為何喚醒者會是人類?而遠古的厄爾尼諾現象比固有的厄爾尼諾現象,又會恐怖多少呢?
-
這種乾旱快如「閃電」 南信大專家:全球變暖或致我國「驟旱」風險...
全球變暖導致驟旱事件顯著增加 「南澇北旱」現象正在逐漸改變為什麼傳統溼潤、半溼潤地區的驟旱風險增高了,而乾旱、半乾旱地區的驟旱風險卻會降低?袁星介紹,中國東部大部分地區雨熱同期,高溫天氣往往出現在雨季。
-
厄爾尼諾現象
可是在某些年份,東南信風暫時減弱,太平洋赤道逆流的南支越過赤道沿厄瓜多沿岸南下,使厄瓜多和秘魯沿岸水溫迅速升高,冷水性浮遊生物和魚類因未適應新的環境而大量死亡。由於沿海水溫上升在聖誕節即聖子耶穌誕辰前後最為激烈,秘魯居民將這種海水溫度季節性上升的現象稱為厄爾尼諾(厄爾尼諾為西班牙文音譯,意為聖嬰)。
-
【地理備考】沃克環流、厄爾尼諾及拉尼娜現象對我國的影響
沃克環流增強就會出現拉尼娜現象,偏弱則會出現厄爾尼諾現象。—02—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3)秋季我國東部降水南多北少,易使北方夏秋連旱。(4)全國大部冬暖夏涼。(5)登陸我國颱風變少(赤道附近的太平洋東岸地區,氣候由原來的乾燥少雨變為溼潤多雨,易引發洪澇災害)
-
直擊天氣活動聚焦厄爾尼諾
圖為活動現場 李響攝 中國氣象報記者吳越 徐文彬報導 6月17日,在中國氣象局舉辦的「直擊天氣——與科學家聊天」活動中,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特別顧問丁一匯,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教授鄭大瑋,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鄭飛與媒體記者、氣象愛好者們就厄爾尼諾的發生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