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讀到一個有趣的數學定理,拿出來和大家一起開心一下,並進一步說明,數學和我們的直覺在很多時候簡直就是相悖的!
這個定理的描述是這樣的:假如你去登山,假設上午8點從山腳出發,一路上飽覽風光,中午12點到達山頂,在山上玩樂過夜,第二天8點從山頂出發,原路返回,悠哉悠哉下山,中午12點恰好到達山腳。那麼,存在這樣一個有趣的現象:肯定在某個時刻,你在山上的位置和昨天在山上的位置是恰好一樣的。或者說,兩次到達山上某個地點的時間是相同的。第一次讀到這個數學定理的時候,大腦當時就宕機了,當然這可能和我的不怎麼太聰明的大腦有關。這個定理是荷蘭數學家布勞威爾在1912年給出的!大家能想明白這個數學定理嗎!?
花了好久的時間,才找到一點能理順的概念!但這牽扯到拓撲的概念,我講不清楚,我自己的數學還僅僅停留在高等微積分的階段。至於群論、拓撲、流形等已經很久之前就交還給大學的數學/物理老師了!於是在草紙上慢慢的推算,總算有點心得,當然只是驗證,不是證明!
能夠找到的比較學術化但卻簡單易懂的說法如下:把這個人兩天的行程重疊到一天去,換句話說想像有一個人8點從山腳出發,12點走到了山頂,而同一天還有另一個人8點從山頂出發,12點走到走到了山腳。這兩個人一定會在途中的某個地點相遇。這就說明了,這個人在兩天的同一時刻都經過了這裡。
真是頭大!當然這還不算是頭大的!畢竟,還能用一定的推理方法讓大家明白!那麼看看從這個簡單的定理推出的稍微複雜一些的另外兩個表述,當然維度增加,讓大腦更加的混沌了。
第一個:取兩張大小相同的紙,把其中一張紙揉成一團之後放在另一張紙上(不要出邊界),那麼,紙團上一定 存在一點,它正好位於下面那張紙的同一個點的正上方。

第二個:當你攪拌完咖啡後,一定能在咖啡中找到一個點,它在攪拌前後的位置相同。

這簡直就不可能從自己的腦海中得到直觀的認識!再一次相信了,做數學的都是天才!而這個簡單的定理有一個非常響亮的名字:布勞威爾不動點定理(Brouwer fixed point theorem),並且基於這個定理,有多本厚厚的大部頭學術專著聞名於世!而且這個不動點定理在經濟學中也大放異彩,曾經從她推導出的結果在1972年和1983年獲得過諾貝爾經濟學獎!

數學,有時候,真的是讓普通人的直覺無所適從!能夠從事數學專業的,都是讓人膜拜的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