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鄱陽湖水域面積持續擴大,不斷淹沒沿岸區域。
國家衛星氣象中心認為,未來幾天鄱陽湖水位將繼續上漲。建議加大鄱陽湖周邊圩堤巡查力度,加強防洪防澇工作,加大農田內澇區排澇和早稻搶收力度,保障糧食生產,確保度汛安全。
來 源丨21世紀經濟報導(ID:jjbd21)
記 者丨李果
編 輯丨周上祺
7月12日16時,鄱陽湖湖口站水位接近22.50米的保證水位,根據《國家防汛抗旱應急預案》有關規定,經會商研判,國家防總決定將防汛Ⅲ級應急響應提升至Ⅱ級。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從中央氣象臺獲悉,近期,國家衛星氣象中心聯合江西省氣象局對鄱陽湖主體及附近水域變化進行的監測結果顯示:受近期連續強降水以及上遊來水共同影響,鄱陽湖主體及附近水域面積達4206平方公裡,為近10年最大。
(7月8日衛星影像,紅圈位置為對比7月2日,新近被淹沒地區。圖片來源:「風雲衛星」公眾號)
獲取上述結論的方式,是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利用近10年來的衛星遙感監測技術,並結合近60年的氣象觀測數據共同得出。
值得注意的是,因降雨持續,鄱陽湖水域面積或進一步擴大,因此國家衛星氣象中心稱,鄱陽湖相關圩堤面臨較大壓力,周邊農田、城鎮面臨較大風險,建議加大鄱陽湖周邊圩堤巡查力度,加強防洪防澇工作。
進入汛期,江西北部持續遭受連續暴雨襲擊,洪澇災害嚴重。其中,7月7-8日的大暴雨影響範圍之廣,為1961年有完整氣象記錄以來之最。
據國家衛星氣象中心的公眾微信號「風雲衛星」稱,最新衛星遙感監測顯示,受強降水和上遊來水共同影響,7月8日18時,鄱陽湖主體及附近水域面積較7月2日擴大352平方公裡,達4206平方公裡,為近10年來最大(同期最小值是2018年的3175平方公裡)。
此外,通過衛星遙感技術,「風雲衛星」公眾號還發布了三方面數據。
一、6月29日-7月8日贛北降水高居歷史同期第2位
6月29日以來贛北贛中遭受連續暴雨襲擊,至7月8日,贛北平均降水302毫米,偏多2.7倍,排歷史同期第2位,僅次於1993年同期的328毫米。其中,南昌、上饒和九江三市平均雨量分別達412、346、337毫米,均創歷史同期新高。期間,7月7日20時-8日20時江西省大暴雨縣市數達35個,影響範圍之廣,為1961年有完整氣象記錄以來之最(原記錄為2010年6月19日,大暴雨以上站數為29個)。
(搶險部隊在7月11日抵達鄱陽縣抗洪。圖據央視軍事)
二、7月8日鄱陽湖星子站水位達20.6米,超警戒水位1.6米
據水文監測,鄱陽湖和長江水位迅猛上漲,7月6日23時至8日15時鄱陽湖出現長江水持續倒灌現象,截至8日14時,鄱陽湖星子站水位達20.6米,超警戒水位1.6米。
三、衛星遙感監測鄱陽湖主體及附近水域面積達4206平方公裡,為近10年最大。
受持續強降水和上遊來水共同影響,鄱陽湖主體及附近水域面積迅速增大。衛星遙感監測表明,7月8日18時,鄱陽湖主體及附近水域面積達4206平方公裡,為近10年最大,較7月2日增加了352平方公裡,比5月27日增大1999平方公裡,較歷史同期平均值(3510平方公裡)偏大2成,五大支流入湖口溼地大面積被淹。
(7月11日拍攝的鄱陽縣江家嶺村昌江圩堤。圖據解放日報)
國家衛星氣象中心認為,未來幾天鄱陽湖水位將繼續上漲。水域淹沒範圍將從鄱陽湖五大支流及其他中小河流尾閭段逐步向外向上擴展,相關圩堤面臨較大壓力,周邊農田、城鎮面臨較大風險。建議加大鄱陽湖周邊圩堤巡查力度,加強防洪防澇工作,加大農田內澇區排澇和早稻搶收力度,保障糧食生產,確保度汛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