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
真實和存在之間有區別嗎?我敢打賭,大多數人都會對這個問題感到困惑。當然存在的是真實的,反之亦然!事情往往不像乍一看那樣顯而易見,而且往往以出人意料的、有趣的方式呈現。
古代的斯多葛學派是一元論者和唯物主義者,這意味著他們認為所有存在的東西都是由一種物質構成的。當然,他們對這種「東西」的準確定義是不正確的。斯多葛學派認為宇宙的基本組成部分是一種他們稱之為「元氣」的東西,它有四種形式:內聚,它使一個物理對象統一;大自然,它使一些東西充滿生機;靈魂,賦予動物知覺和運動;道,給人類以理性。例如,巖石有凝聚力,但其他三種元氣都沒有。植物既具有凝聚力,又具有自然性,但沒有靈魂,也沒有理性。動物有前三個,但沒有理性。我們四個都得到了。
當然,現代科學否定了這一說法,但接受了一元論+物理主義的潛在形上學框架。所以一個現代禁欲主義者可以保留原來的框架,只要用現代物理學所說的一切(粒子,弦,場,等等)來代替元氣。請注意,現代物理學還表明,一切都是由相同的基本物質構成的,但它們以不同的方式表現出來。例如,如果你接受弦理論,所有的基本粒子都是由弦組成的,這些弦以不同的頻率振動,呈現出不同種類粒子的外觀。
問題在於,柏拉圖在其名為《詭辯家》的對話中,對唯物主義的本體論立場發起了強大的攻擊。他把形上學的鬥爭用神話的語言表達出來,把認為一切都是由物質構成的巨人和認識到非物質事物存在的諸神對立起來。
柏拉圖認為,事物要存在,就必須有"存在"存在。事實上,他認為存在的標誌是行為或被行為的能力,也就是說,是由因果屬性決定的。這將唯物主義者置於一個相當尷尬的境地:儘管她可能否認靈魂的存在(或者堅持認為靈魂實際上是由物質構成的,就像斯多葛學派所做的那樣),她要麼承認概念不存在,要麼承認它們是由物質構成的。第一種選擇將破壞許多斯多葛學派(或其他任何學派)的哲學,而第二種選擇聽起來相當怪異。
在柏拉圖的寓言中,斯多葛主義的創始人芝諾,決定站在巨人一邊:他同意存在的一切都是由物質構成的,並且可以被行動或被行動。但是他也需要對上面提到的那些說法,概念,以及其他一些斯多葛學派認為是現實的一部分但又不是物質的東西,比如時間,進行闡述。天才的妙招來了:現實被認為是比存在更廣泛的範疇。這個更寬泛的範疇由兩個子範疇構成:存在的事物和「存在」的事物。概念和時間並不存在(因為它們不是物質的),但它們以非物質的形式存在。從圖形上看,它是這樣的:
這是一個聰明的舉動,因為它保留了一個常識性的概念,即物理對象和概念在某種意義上都是「真實的」,但明確了這意味著什麼:身體是真實的,它們存在,概念是真實的,它們存在。這就解釋了為什麼身體,而不是概念,是由物質構成的,可以被作用或被作用。
那柏拉圖的思想呢?他指的是像「椅子」或「人」這樣的普遍性,而不是像這把椅子和那個人這樣的特殊性。對斯多葛派來說,宇宙既不存在也不「存在」,它們被歸類為「非某物」,是現實之外的一個範疇,就像幻覺一樣。順便說一句,這使得斯多葛學派成為哲學史上第一個唯名論者。
以上幾點對我們今天有什麼幫助?它有助於理解現代哲學中對唯物主義的標準反對:它不能解釋抽象,即概念,如「正義」或「美德」。概念需要一個物質基礎(如大腦)來思考和表達。但即使是一個堅定的唯物主義者也不會說這個概念是由腦物質構成的。通過現實與存在的分離,我們實現了一個更加靈活和全面的本體論分類系統。因此,就我在開始時提出的問題而言:有些食物既真實又存在,但有些事物是真實的,但並不存在。然而,如果某事存在,那麼它肯定是真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