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組在《自然》發表文章報導腫瘤氨代謝異常的分子機制及功能

2020-11-28 清華大學新聞網

生命學院江鵬課題組在《自然》發表文章報導腫瘤氨代謝異常的分子機制及功能


清華新聞網3月8日電 美國東部時間3月6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江鵬課題組在《自然》(Nature)雜誌上發表了題為《p53通過尿素循環調控氨代謝進而控制腫瘤細胞多胺合成》(p53 regulation of ammonia metabolism through urea cycle controls polyamine biosynthesis)的研究論文,報導了腫瘤氨代謝異常的分子調控機制和功能。

圖1. (a,b),p53調控尿素循環代謝酶基因表達(a),和尿素釋放(b)。(c-g),p53通過尿素循環調控了氨的生成(c),腫瘤生成(d),細胞內ODC的酶活性(e),ODC蛋白翻譯(f)和多胺合成(g)。

腫瘤細胞為了滿足其快速增殖或存活的需要,會改變其一些重要的代謝途徑,而異常改變的、高活性的代謝過程(包括蛋白降解和含氮物質的合成代謝等)往往會伴隨著氨的生成。而在這種情況下,腫瘤細胞如何處理氨的累積?以及大量氨的存在會帶來怎樣的後果或影響?多年來我們對此卻並不清楚。

在本項研究工作中,研究者發現腫瘤細胞內介導氨代謝的尿素循環受到腫瘤抑制因子p53的調控,p53的缺失或突變的腫瘤細胞或小鼠體內表現出高水平的尿素循環代謝酶(Carbamoyl Phosphate Synthetase 1, Ornithine transcarbamylase 和 Arginase 1)的表達和胺基酸的合成。體內、體外的數據表明,p53對尿素循環的抑制導致了氨的積累和腫瘤生長的抑制。同時還發現:氨的累積反饋激活p53,而這一過程與MDM2有關。有趣的是,尿素循環的代謝酶的表達和功能具有組織依賴的特性,而p53選擇調控了該循環途徑中一半以上的反應步驟,在一定程度上暗示了p53對此途徑的監控強度之強,以及該途徑的重要性。因此,對於氨代謝的調控可能是p53影響腫瘤發生發展的一個重要的分子機制。

為了進一步弄清氨累積抑制腫瘤的原因,研究者進行了更加深入的機制挖掘。研究發現,多胺合成途徑中的限速酶ODC (ornithine decarboxylase)的活性與p53的表達,尿素循環的活性,以及氨累積呈現顯著的負相關。p53抑制尿素循環代謝途徑導致的氨累積可直接下調ODC的mRNA翻譯,進而導致細胞內總體ODC的活性降低,使得多胺合成受阻,減慢腫瘤細胞的增殖。

這項工作的發現,首次將p53與氨代謝直接聯繫起來;同時揭示了氨的過度積累可以被ODC的蛋白翻譯過程所「感知」,具有調控多胺合成,從而影響腫瘤細胞增殖的生物學功能。

清華大學生命學院2014級博士生李樂為該論文的第一作者。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江鵬研究員為論文通訊作者。本項目的研究得到了清華大學生命學院俞立教授的幫助和大力支持。該研究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CLS提供了經費支持。

論文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19-0996-7

供稿:生命學院 編輯:趙姝婧 審核:程曦

相關焦點

  • 【學術前沿】江鵬組報導T細胞感知微環境天冬醯胺的分子機制和功能
    【學術前沿】江鵬組報導T細胞感知微環境天冬醯胺的分子機制和功能 2021-01-11 17: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NCB:清華江鵬課題組發文報導T細胞感知微環境天冬醯胺的分子機制和功能
    2021 年 1 月 9 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江鵬課題組在《自然 - 細胞生物學》(Nature Cell Biology)雜誌以 Article 的形式發表了題為「天冬醯胺通過提高 TCR 信號通路活性促進 CD8+ T 細胞的激活和抗腫瘤效應」( Asparagine enhances LCK signaling
  • 學科前沿|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江鵬課題組發文報導腫瘤細胞感知和調控天冬醯胺代謝的機制和功能
    2020年4月9日,清華江鵬課題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發表了題為「p53通過調控天冬醯胺-天冬氨酸穩態影響LKB1活性和腫瘤細胞存活」(p53-mediated control of aspartate-asparagine homeostasis dictates LKB1 activity and modulates cell survival)的研究論文
  • 毛有東課題組與合作者在《自然》發表NLRP3炎症小體激活新機制
    《自然》雜誌發表題為「Structural mechanism for NEK7-licensed activation of NLRP3 inflammasome」的研究長文,通過冷凍電子顯微鏡方法解析了人源NLRP3-NEK7的複合物3.8埃解析度的結構,並通過NLRP3或NEK7突變體的體外和細胞功能研究,系統揭示了NEK7與NLRP3亞基的多界面相互作用,以及其介導NLRP3炎症小體激活的分子機制
  • 腫瘤代謝,這些最新研究值得你關注
    在近一個世紀前,科學家們發現了腫瘤代謝改變的特徵,過去的十幾年中腫瘤代謝研究成為令人矚目的新領域。這篇文章對近期腫瘤代謝研究做了總結,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研究揭示揭示腫瘤氨代謝異常的分子機制及功能 研究者發現,腫瘤抑制因子p53調控著腫瘤細胞內介導氨代謝的尿素循環。
  • 科學家揭示腫瘤細胞遷移分子機制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閻錫蘊課題組與中科院動物所劉峰小組合作發現,細胞黏附分子CD146作為Wnt5a的受體,激活了非經典Wnt通路,從而促進腫瘤細胞的遷移。
  • 重磅級文章聚焦腫瘤抑制子p53研究新成果!
    文章中,研究者解釋了p53是如何參與到對雌性胚胎非常特殊的分子過程中,該過程為X染色體的失活過程(X chromosome inactivation),相關研究發現或能幫助闡明為何雌性在出生時更易比雄性患上神經管出生缺陷,比如脊柱裂等。
  • ...在《自然》發文報導細胞「感知」機械力的精巧分子機器結構與機制
    2018 年 1 月 22 日,《自然》期刊以長文形式在線 發表 了清華大學肖百龍、李雪明課題組題為《Piezo1 離子通道的結構與機械門控機制》(Structure and Mechanogating Mechanism of the Piezo1 Channel)的研究論文,他們解析了哺乳動物機械門控 Piezo1
  • 薛雷課題組研究論文在線發表於《美國科學院院報》,為相關腫瘤的...
    薛雷課題組研究論文在線發表於《美國科學院院報》,為相關腫瘤的診斷和治療提供新策略 來源: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   時間:2020-11-23
  • 解讀近期腫瘤抑制子p53重要研究成果!
    文章中,研究人員深入分析了兩種癌症治療場景,在第一種場景中,癌細胞會停止增殖,而在另一種場景中,癌細胞的死亡率會增加,兩種結局都會受到p53蛋白的調節,基於本文研究發現,即研究者發現了一種名為DHX30的特殊蛋白因子,其能幫助確定p53是否會誘發癌細胞死亡,此外研究者重點對一種類似於開關的新型分子機制進行了相關研究。
  • 醫學院董忠軍課題組揭示自然殺傷細胞活化和耐受調節新機制
    醫學院董忠軍課題組揭示自然殺傷細胞活化和耐受調節新機制清華新聞網8月19日電 近日,清華大學免疫學研究所董忠軍課題組與中國科技大學免疫學研究所田志剛課題組合作在《免疫》(「Immunity」)雜誌在線發表題為《自身活化性 SLAM家族受體在NK細胞「教育」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 北大生科院吳虹課題組《自然·通訊》發表文章
    2020年4月20日,《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了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吳虹課題組的研究論文:TRIM21 and PHLDA3 Negatively Regulate the Crosstalk between the PI3K/AKT Pathway
  • 醫學院李海濤課題組《自然·通訊》發文揭示中心粒/纖毛長度控制機制
    醫學院李海濤課題組《自然·通訊》發文揭示中心粒/纖毛長度控制機制 清華新聞網6月21日電 6月16日,《自然》子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長文發表了清華大學醫學院李海濤教授課題組與德國科隆大學分子醫學中心Jay Gopalakrishnan博士課題組的合作論文《CPAP-微管蛋白互作在中心粒
  • 分子影像可對腫瘤實施惡變前分子異常有效檢測
    國內著名影像學專家、哈醫大四院院長申寶忠教授多年來致力於此項研究,由其主編的國內第一本專業的分子影像學專著《分子影像學》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由其任學科帶頭人的哈醫大四院分子影像實驗室也於日前獲批黑龍江省普通高校重點實驗室。
  • 國內同一天發表四篇Nature Communications
    編者按:從2017年元旦到現在,國內已經發表了約十多篇非常不錯的文章(Mol Cell+PNAS+Cell Res+eLife+NC等),其中非常值得一提的是NC上已經發表了不少於8篇國內為第一完成單位的文章了,僅僅在1月9號就有4篇同時online,分別是中科院陳曉亞院士課題組、南京大學
  • Mol Cell|肖瑞平課題組報導高糖抑制AMPK信號通路的分子機制
    責編 | 兮AMPK是調節生物能量代謝的核心分子之一,是治療代謝疾病的重要靶點。AMPK感知細胞代謝狀況,葡萄糖、ATP等缺乏引起AMPK激活【1】,促進細胞中能量的產生,並抑制各種消耗能量的生理過程,從而維持細胞的代謝穩態。
  • 丁飛課題組在英國皇家化學會再次發表封面文章
    丁飛課題組在英國皇家化學會再次發表封面文章 近日,青島農業大學植物醫學學院「農藥分子設計」課題組在英國皇家化學會期刊《Molecular BioSystems
  • 天津大學仰大勇課題組:生物合成蛋白質分子影像探針用於腫瘤靶向...
    在生物材料領域國際權威期刊《Biomaterials》上發表生物合成蛋白質分子影像探針用於精準腫瘤成像的最新成果。  分子影像可在亞細胞、細胞和組織水平反映活體狀態下分子水平變化,在疾病診斷和治療中發揮重要作用。分子影像涉及化學、醫學、生物、計算機科學、放射科學、材料科學等多個學科,其發展亟需高效的分子影像探針。基於生物合成策略,他們設計合成了一種基於蛋白的腫瘤靶向雙模態分子影像探針,並用於腦膠質瘤的精準成像研究。
  • 分子醫學研究所周專課題組揭示parkin相關帕金森病的分子機制
    日前,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北大-清華生命科學聯合中心、生物膜國家重點實驗室、麥戈文(北大)腦科學研究所周專實驗室發表論文「Synaptotagmin-11 is a critical mediator of parkin-linked neurotoxicity and Parkinson’s disease-like pathology」,揭示了20年未解的parkin失活導致帕金森病
  • 西湖大學閆湞等《自然通訊》發文報導人源鈉漏通道高分辨結構
    近日,西湖大學閆湞課題組與合作團隊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了題為「Structure of the human sodium leak channel NALCN in complex with FAM155A」的最新研究論文,報導了一類新型人源離子通道——鈉漏通道的高解析度三維結構(圖1,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