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西根大學設計出新型微流控晶片 用於捕獲循環腫瘤細胞並分離

2020-12-03 電子發燒友

一種被稱為Hydro-Seq的新型微流控晶片,由密西根大學工程系研究人員Euisik Yoon主導設計,用於捕獲循環腫瘤細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 CTCs)並分離其RNA以開發出更好的癌症治療方法

從血液樣本中徹底分離出癌細胞的新方法可以幫助研究人員對癌細胞進行全面的遺傳分析,從而幫助醫生更有效地進行腫瘤治療和監測。

與當前方法相比,這是一種巨大的進步,因為它還包含單個患者的癌細胞變異。

據麥姆斯諮詢報導,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瑪德琳和西德尼·福布斯(Madeline and Sidney Forbes)腫瘤學教授,《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這項研究的高級醫生Max Wicha表示,「這將打開一種全新的局面。」

早期的技術意味著需要在有限的癌細胞子集和全面的基因資料之間進行取捨,或捕獲到大多數癌細胞但是只能查找少數基因。因此,基因資料通常會忽略那些重要的癌細胞群,包括被確認在體內傳播癌症的細胞。

密西根大學電氣工程和計算機科學系教授,兼論文高級作者Euisik Yoon表示,「我們發明的微流控晶片允許我們捕獲純循環腫瘤細胞,然後提取其中的遺傳信息,而不會受到來自紅細胞和白細胞的任何汙染。」

許多現代抗癌藥物通過追蹤具有特定基因的細胞而起作用,這些基因標誌著它們作為癌細胞的身份。但是這些基因在患者癌細胞群中的活躍程度不一致,並且在治療過程中也會發生變化。

進行重複活組織檢查以監測腫瘤是痛苦的,並且對患者而言存在潛在風險。從血液樣本中捕獲癌細胞提供了一種非侵入性的方法來觀察癌症是否消失或是否對治療產生抗藥性。

Wicha指出,「這種方法不僅可以選擇靶向療法,還可以通過血液檢測來監測這些療法對患者的影響。」

藉助這種方法,該團隊從21名乳腺癌患者的血液中收集並分析了666個癌細胞。

遺傳分析證實了即使是單個患者的癌細胞也通常會有不同的表現。Wicha的團隊此前已經證明癌症轉移是由具有幹細胞特性的癌細胞介導造成的。雖然癌症幹細胞僅佔腫瘤細胞的百分之幾,但它們在血液中所佔的癌細胞比例更高。在這項研究中,從血液樣本中捕獲的約30%-50%的癌細胞顯示出了類似幹細胞的特性。

通過抓住細胞表面的蛋白質,從患者血液中捕獲乾淨但不完整的癌細胞樣本特別容易錯過這一群體。類幹細胞位於兩種更典型的細胞類型圖譜之間,意味著他們不會顯示一致的蛋白質標記。

只比一美分大一點,被稱為Hydro-Seq的「晶片實驗室」裝置可以從血液樣本中對癌細胞進行全面的遺傳分析

為了從一小瓶血液中獲得一組乾淨、客觀的癌細胞,該團隊採用了一種技術,根據細胞大小對血液樣本進行篩選以去除血細胞。大約要從十億個血細胞中篩選出一個癌細胞,最後,這種方法每獲得一個癌細胞還保留約95個左右的血細胞,對於詳細的遺傳分析而言,這仍然造成了嚴重汙染。

研究人員稱之為Hydro-Seq的新方法擺脫了遺留的血細胞,可以對每個細胞進行分析。

該技術的關鍵是具有通道和腔室系統的微流控晶片。它通過每個腔室中的排水管吸收液體以一次性捕獲癌細胞,當癌細胞到達時,腔室會堵塞,通道中的細胞則會通過並被捲入下一個腔室。然後,為了「清洗」掉晶片中的血細胞,它們將乾淨的液體退回晶片並再次將其抽出,最終將幾乎所有的「汙染」細胞帶走。

用乾淨的樣本分離出癌細胞,研究團隊完成了基因圖譜。他們追蹤細胞「轉錄組」,本質上是每個細胞讀取和使用DNA的快照,以揭示細胞的活性基因。

他們用帶條形碼的磁珠捕獲轉錄組,該方法目前很難用於較小的細胞樣本。研究團隊在每個腔室內放入條形碼磁珠,然後在破壞細胞膜之前關閉腔室。這種方法釋放出RNA——從細胞DNA中讀取到的一小部分遺傳密碼,因此RNA附著到磁珠的條形碼遺傳密碼上。團隊成員得以分別分析每個細胞所包含的內容。

密西根大學電氣工程和計算機科學助理研究員兼論文共同第一作者Yu-Chih Chen表示,「此前,我們可以用染色法一次測量兩到三個基因,現在我們可以通過一次測量每個細胞中的數千個基因來全面了解循環腫瘤細胞。」

通過Hydro-Seq從血液樣本中捕獲紅色標記的癌細胞,血細胞則已經被洗掉

對癌症的治療就像是面對一個移動的目標,因為癌症會改變它們的基因表達,藥物殺死的只是其中一些細胞而不一定是其他細胞。密西根大學內科醫學助理教授兼論文共同作者Monika Burness預計將在即將進行的藥物試驗中使用新的微流控裝置追蹤患者的進展情況。

研究針對癌症患者的新藥物療法的Burness表示,「這是一種在細胞水平層面非常強大的監測工具,對腫瘤治療的影響也將隨著時間而推移。」

該研究被公開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

Wicha同時也是福布斯癌症發現研究中心(Forbes Institute for Cancer Discovery)的主任。Yoon是生物醫學工程系的教授,Chen是福布斯癌症發現研究中心的新興學者。

本項工作獲得了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乳腺癌研究基金會(Breast Cancer Research Foundation)、福布斯癌症發現研究中心和密西根大學轉化研究夥伴計劃(U-M Coulter Translational Research Partnership Program)的資助。微流控晶片研究裝置在密西根大學Lurie納米加工實驗室中完成了製造。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循環腫瘤細胞(CTC)捕獲及檢測技術進展
    在過去的一年中,循環腫瘤細胞(CTC)捕獲和檢測市場飛速增長,多個公司將此類技術推向臨床並應用於癌症的診斷,與此同時,一大批新興公司憑藉其獨有技術從科研機構中脫穎而出,開啟了循環腫瘤細胞捕獲和檢測的商業化之路。
  • 循環腫瘤細胞(CTC)分離技術概述
    ,並首次提出了循環腫瘤細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 )的概念。 4、CTC晶片 2007年,美國麻省總醫院癌症中心與強生公司合作,研發出一種能檢測出極微量CTC的微流體矽晶片,稱為CTC-Chip。該晶片的表層密布了近8萬個包被EpCAM抗體的微位點,當血液樣本流過晶片時,該抗體可與腫瘤細胞表面EpCAM相結合從而粘附腫瘤細胞。
  • 國內首臺獲CFDA批准微流控循環腫瘤細胞自動化捕獲平臺正式上市
    據悉,該設備是目前國內唯一通過國家認證的基於免疫磁篩選微流控晶片專利技術的自動化雙模式循環腫瘤細胞篩選設備,臨床數據顯示,可實現人體外周血中腫瘤細胞(CTC)的精準捕獲。1.國產品牌,領先技術,開啟液體活檢新紀元CellRichTM循環腫瘤細胞捕獲設備由美晶醫療自主研發,採用微流控晶片專利技術及梯度磁場對免疫磁微粒複合物(細胞)進行特異性吸附,達到對CTC的有效富集,並對CTC進行染色鑑定,從而檢測腫瘤患者外周血中CTC的數量,作為後期個性化診療依據,幫助臨床醫生及早制定後續診療措施及尋找最佳治療方案。
  • 深度| 循環腫瘤細胞的檢測方法
    陽性富集法主要利用特異性抗體與腫瘤細胞表面抗原進行特異性結合來富集CTC。CTC分為上皮細胞表型、間質細胞表型和上皮間質細胞混合表型,因此用於CTC陽性富集的特異性抗體分為識別上皮標誌物、識別間質標誌物和識別上皮間質標誌物三種。其中,上皮標誌物在正常上皮細胞和上皮腫瘤(即癌)上表達,但在間質白細胞上不存在,因此經常用於區分癌細胞和正常血細胞。
  • 微流體用於癌症診斷:循環微RNA檢測
    2013年,密西根大學教授在2013年11月20日至22日,細胞科學與幹細胞研究世界大會上做了報告,一下為報告摘要:在美國,癌症是第二大死亡原因。大多數癌症是可以預防的,如果及早診斷治癒的概率將大大提高。
  • 循環腫瘤細胞的檢測方法 - 體外診斷專區 - 生物谷
    陽性富集法主要利用特異性抗體與腫瘤細胞表面抗原進行特異性結合來富集CTC。CTC分為上皮細胞表型、間質細胞表型和上皮間質細胞混合表型,因此用於CTC陽性富集的特異性抗體分為識別上皮標誌物、識別間質標誌物和識別上皮間質標誌物三種。其中,上皮標誌物在正常上皮細胞和上皮腫瘤(即癌)上表達,但在間質白細胞上不存在,因此經常用於區分癌細胞和正常血細胞。
  • 微流控技術的研究發展及應用前景
    早在2003年,微流控技術就被福布斯(Forbes)雜誌評為影響人類未來15件最重要的發明之一。這項技術使得實驗室研究產生了革命性的變化,並在生物化學、醫學等諸多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我們來看看微流控技術目前的研究發展及應用前景。 微流控晶片細胞分離 通過不同的分選原理,微流控晶片可實現對不同細胞的分離。
  • 微流控設計研發:慣性微流控聚焦的應用
    單個微粒流可通過適當設計的出口系統收集。慣性聚焦微流控儀器最突出的應用是細胞分選或細胞分離,這些儀器的核心是一個或幾個螺旋通道。使用少量樣品是他們最大的優勢,其次是高通量分析。目前已經有微流控公司推出了新的產品,他們使用由兩個螺旋通道和一個之字形通道組成的級聯微流控設備,用於從血細胞中連續,快速,高通量地分離腫瘤細胞(CTC)。
  • 微流控設計攻略!
    微流控技術是涉及流體物理,化學,微電子,生物學,新材料和生物醫學工程等多學科領域的新興技術。微流控把功能集中在一塊小小的晶片上,最大程度地縮短反應時間,減少樣品和試劑用量,並且有效避免了由於人為操作所帶來的誤差和交叉汙染的風險。由於微/納升規模上發生的流體現象不同,微流控產品的設計與其他醫療診斷產品設計有一些差異。
  • 眾人拾柴火焰高,不斷前進的微流控技術
    儀器信息網訊:2016年5月9日,2016國際微流控晶片與微納尺度生物分離分析學術會議、第十屆全國微全分析系統學術會議、第五屆全國微納尺度生物分離分析學術會議在蘭州大學順利召開。
  • 集百家眾長——第五屆微流控晶片高端論壇暨產業峰會(大會報告篇)
    其中,林金明課題組在微流控晶片上培養了肝癌細胞,建立了一種微流控晶片上的肝腫瘤模型,成功觀測到前體藥物卡培他濱的代謝和作用,並與質譜聯用對原藥及中間代謝產物進行檢測。此外他們成功構建的集成化微流控晶片,可用於細胞的共培養、缺氧誘導以及代謝物在線分析。林金明還在報告中大家展示了其設計的微流控晶片質譜聯用儀。
  • 首屆微納流控細胞分析學術報告會在京召開
    基於微流控技術,楊朝勇團隊發展了高效核酸適體篩選方法,獲得多條可識別不同CTC的高親和力、高特異性核酸適體序列;利用流體調控與表面調控技術,構築了基於細胞尺寸與生物識別特性協同捕獲的微流控微柱陣列晶片,實現了CTC的高效捕獲與無損釋放;開發了一系列高通量單細胞分析方法,用於揭示CTC的分子病理信息。
  • 淺談微流控技術發展及應用
    微流控技術(Microfluidics)是一種用來操縱極微量液體(10-9~10-18L)的新型技術平臺。微流控技術被廣泛應用於生物學問題研究,其主要特點和優勢是將細胞培養、實驗處理及成像、檢測等步驟高度集成於一張晶片上。
  • 國內微流控技術應用最新進展:IVD產業最早迎來收穫期,融資億元
    不過隨著國內生物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微流控的應用場景也會不斷擴展,未來微流控晶片批量生產的需求提高後,先佔據上遊的微流控晶片研發企業就佔據了先發優勢。除了聚焦的體外診斷領域,還有數家公司應用微流控技術進行單細胞水平的操作,例如匯先醫藥、美晶醫療和睿思生命都有應用微流控技術對外周循環腫瘤細胞(CTC)進行操作(捕獲)。
  • 液體活檢丨新型碳納米管CTC晶片在乳腺癌患者中檢測靈敏度可
    循環腫瘤細胞(CTC,Circulating Tumor Cell),即腫瘤在生長過程中,向血液循環中釋放的各類腫瘤細胞的總稱,是導致腫瘤擴散的關鍵因素。是液體活檢的三寶之一(點擊查看)。
  • 第六屆微流控晶片高端論壇在廣州召開
    循環腫瘤細胞(CTC)的檢測在腫瘤分期診斷、動態監測、療效評估、藥物開發和預後監測等方面具有重大意義,是一種可望用於替代腫瘤組織活檢的液體活檢新技術。團隊所發展的腫瘤細胞的識別探針、捕獲晶片與高通量單細胞分析方法在癌症的精準診斷、用藥指導、療效評估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
  • 基於微流控技術的器官晶片用於納米藥物研究的新型工具
    打開APP 基於微流控技術的器官晶片用於納米藥物研究的新型工具 MEMS 發表於 2020-11-25 15:59:57 主要原因是用於新藥研究的靜態二維細胞培養模型(如培養皿或孔板),難以真實反映人體內組織/器官的三維結構和動態存在狀態。 而基於微流控技術的器官晶片是一種極有可能的用於納米藥物研究的新型工具。器官晶片是一種多通道且包含連續可灌流腔室的三維細胞培養裝置,主要由晶片中為模擬實體器官而培養的細胞和晶片周邊模擬的微環境兩部分組成。
  • 國內微流控技術應用最新進展:在IVD產業最早迎來收穫期,四家企業...
    不過隨著國內生物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微流控的應用場景也會不斷擴展,未來微流控晶片批量生產的需求提高後,先佔據上遊的微流控晶片研發企業就佔據了先發優勢。  除了聚焦的體外診斷領域,還有數家公司應用微流控技術進行單細胞水平的操作,例如匯先醫藥、美晶醫療和睿思生命都有應用微流控技術對外周循環腫瘤細胞(CTC)進行操作(捕獲)。
  • 從三方面介紹微流控技術發展及應用
    微流控技術(Microfluidics)是一種用來操縱極微量液體(10-9~10-18L)的新型技術平臺。微流控技術被廣泛應用於生物學問題研究,其主要特點和優勢是將細胞培養、實驗處理及成像、檢測等步驟高度集成於一張晶片上。
  • 微流控晶片開發:用於環境分析的微流控技術
    隨後,出現了各種檢測,監視和清除技術,從簡單的分離技術到高級修復技術。在宏觀或工業規模上開展既定工作後,雖然可以輕鬆捕獲和保留某些汙染物,但檢測極限和當前可用技術的成本仍然是主要障礙,而關於使用微流控技術收集和檢測汙染物例如重金屬離子,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有機和無機離子,細顆粒物,甚至微生物方面的應用越來越多了。因此導致微流控技術在環境分析的應用得到了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