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客飛機採用自動駕駛/圖像識別技術自主起飛 為飛行汽車奠定基礎

2020-12-01 蓋世汽車網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一架空客(Airbus)飛機利用由計算機視覺系統提供支持的自動駕駛技術,成功自動起飛,標誌著自動飛行汽車的實現又向前邁進了一步。

(圖片來源:空客)

當地時間1月16日,空客宣布其在2019年12月18日進行了自動飛行測試。測試機組包括兩名飛行員、兩名飛行工程師和一名試飛工程師,機組人員在4小時內進行了8次起飛操作。

一般來說,飛機會與儀表著陸系統(ILS)通信,ILS會依靠跑道上的無線電廣播在起飛過程中,對飛行員提供指導,而且需要傳統的機場基礎設施才可以啟動飛行。

因此,空客在飛機上安裝了一個圖像識別系統,讓飛機在沒有飛行員操作控制系統,或飛行員無需與跑道系統通信的情況下,成功起飛。

空客試飛員機長Yann Beaufils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這架飛機在測試中的表現符合預期。在跑道上完成調整,等待空中交通管制的許可,然後我們啟動了自動駕駛儀,將油門杆調到起飛設置,然後對飛機進行監控。飛機開始會自動向前移動並加速,保持在起飛跑道中央,以輸入系統的轉速運行。然後,飛機的機頭自動上升,獲得預期的起飛值,幾秒鐘後,就飛上了天空。」

空客一直在投資各種自動飛行項目,2018年,空客測試了一款由其位於矽谷的A³實驗室研發的自動駕駛電動飛行計程車。去年,空客推出一個多模態交通系統 - Pop.Up,利用無人機將自動駕駛車輛的乘客艙升到空中,並將乘客送往目的地。

空客表示,此次自動起飛測試是自動駕駛計程車、起飛&降落(ATTOL)項目的另一個裡程碑。該公司正利用此類測試,檢查此類系統如何影響整輛車。

該公司還表示,今年晚些時候,將對基於視覺的自動化計程車和自動飛行汽車的著陸次序進行測試。

相關焦點

  • 空客A350首次實現視覺自動起飛、降落
    2020年6月17日,空客CTO宣布:空中巴士成功實現了世界上首次民航客機採用基於計算機視覺引導的自動滑行、起飛、降落試飛。至此,基於視覺的自動駕駛技術已有重大突破。在沒有任何路基及傳統機載導航設備的飛機,僅通過視覺自駕,便可實現飛機的全程自主飛行任務。
  • 全自動駕駛的客機要來了,你敢坐嗎?
    ,也是航空史上首次實現客機基於圖像識別的全自動起飛。然後,飛機的機頭開始自動抬起,以達到預期的起飛俯仰值,幾秒鐘後又開始降落。而完成全自動起飛之後,空客又在過去半年內完成了基於圖像識別的自主降落和滑行,成為全球第一家完成客機自主滑行、起飛和降落的航空公司。
  • 什麼是飛機自動駕駛?
    自動駕駛能做什麼,作用是什麼,對飛行的促進意義、影響  自動駕駛能夠提供飛機的自動導航、自動飛行、自動推力、限制與保護功能,在飛機起飛後一直到落地前決斷高度前(一般60米)在正常情況下可全程實現自動駕駛,通過自動駕駛飛行員把常規符合飛行原理和導航原理的操縱交給自動駕駛,大大減小了工作負荷
  • 無人駕駛飛機來了!全程不需要飛行員 可以自動起降丨熱公司
    由舊金山初創公司Xwing開發的高級飛機自動駕駛系統,可以讓飛機在沒有飛行員的情況下,自動起飛、飛行和著陸,標誌著航空業新紀元即將到來。Xwing首席技術官 Maxime Gariel表示,Xwing自動駕駛技術與現有技術的最大區別在於,自動化程度不同。現有技術支持飛機在兩個航點之間飛行,但不能自動起飛與著陸,Xwing具有自我決策能力,可以自動探測並避讓其他飛機和障礙物。
  • 空客想搞飛行汽車,現在草圖都已經畫出來了
    編者按:隨著城市汽車數量不斷攀升,交通擁堵不斷加劇,「空中巴士」在近幾年逐漸成為一個炙手可熱的話題。在幻想飛車出行的同時,飛機製造巨頭空客(Airbus)似乎要將其變為現實。至今為止,在Uber的帶動下,這個誘人的行業已經吸引了很多初創公司,準備調動其所有技術資源投入到空中的士的研發中。但是,在這群隨大流的公司中,有一家公司非比尋常,那就是空客。空客近半個世紀以來都在嚴肅認真地造飛機,而現在它也在認真籌備無人汽車的製造。空客已經捲入了這場空中的士的競賽中,並且其準備採用一種新的方式來取得成功。
  • [圖]空客公布城市空中交通路線圖 未來往電動飛機方向發展
    Cri Cri機身為複合材料,安裝了兩臺電動機,其起飛重量(包括飛行員)只有175公斤,可以以60節的速度飛行30分鐘。2011年:e-Geniuse-Genius電動飛機於2011年亮相,其中一次試飛中曾以100英裡/每小時(160公裡/小時)的速度持續飛行兩個多小時。
  • 空中巴士公司的自動飛機完成了成功的滑行,起飛和著陸測試
    空中巴士公司剛剛完成了自主計程車,起飛和著陸項目,該公司的其中一架飛機完全依靠飛行員自己進行了正常的機動演習。Business Insider報告:這家歐洲製造商剛剛在其旗艦飛機成功完成了飛行員自主監視的每個階段的飛行之後,於6月份剛剛完成了其自主計程車,起飛和著陸項目的飛行測試。
  • 駁「飛行汽車」偽概念,前瞻車用技術如何「師從飛行器」
    就比如現在比較新的波音737Max和空客A350等大型客機,以及絕大多數的軍機上,HUD都近乎於標準配置;但HUD技術的前身「光學瞄準器」,卻是一個不折不扣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出現,並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廣泛利用的「老」技術(如上圖,二戰期間英國噴火式戰鬥機的光學瞄準鏡,截圖取自一款以擬真為訴求的飛行模擬遊戲)。
  • 汽車變飛機只需40秒,飛行汽車Transition售價200萬元人民幣
    這...不是幻想吉利、奧迪、保時捷都瞄上了「飛行汽車」吉利汽車已經研發成功,量產出第一批!我們來看看吉利的「飛行汽車」長什麼樣。這款車被吉利命名為「Transition」,整體設計得比較多元化,又像汽車、又像飛機、還有人說它像遊艇。在地面行駛過程中,兩個機翼可以收起來的,該車採用的油電混合動力技術,最大速度可達322km/h。
  • AI的未來不只是自動駕駛汽車:智能座艙、AR導航,開車就像打遊戲
    但是如何從圖像中判斷圖像場景,分析識別出其中的有用信息,就需要機器中的算法結合晶片的計算來實現。除了圖像,對於聲音識別能力也是令機器具備人工智慧的重要條件。當然想要機器聽懂語音指令並非難事:只需要聆聽分析固定指令的聲紋特徵即可。
  • 日本飛行汽車試飛
    飛行汽車和飛機都有什麼區別?現在我們談及的「飛行汽車」主要是對一類飛行器的統稱,這類飛行器既具備飛機的基本結構如旋翼、機翼、起落架,也融合了汽車的特點,比如不需要飛行的時候可以像汽車一樣在公路上行駛,駕駛方法相對簡化,日常停放不需要佔用很多空間。
  • 馬斯克坐私人飛機拜訪大眾CEO 自主飛行安全返回系統得到認可
    該技術可使乘客在飛行員無法操控飛機時,只需觸摸一個按鈕就可啟用飛機上的自動著陸技術,飛機就可以完全自主地尋找最近的機場,自主避讓空中飛機與天氣,無需人工幹預尋找到最佳路徑安全降落。「憑藉安全返回系統,使私人航空更加便捷,提升了乘客體驗,並朝著自主飛行又近一步,」西銳公司執行長Zean Nielsen說,「同時擁有安全返回系統和降落傘系統的願景噴氣機為私人旅行設立了新標準,為飛行員和乘客提供了最高水平的安全性、控制性和舒適性體驗。」
  • 公務早班機|夢想「打飛的」上班將實現 空客發布氫動力概念機
    霍尼韋爾已經為這些市場做了許多技術鋪墊,更做好了充分的準備,繼續發展產品組合,以滿足客戶的需求,並助力創造自動駕駛航空和城市交通的未來。 據愛飛嘉私人飛機了解,新部門將進一步拓展霍尼韋爾不斷增長的城市空中交通解決方案組合,並重點著力於軟體開發,從而推動新產品的快速開發和測試,例如:電傳自動駕駛系統,確保即使飛行員長時間不採取手動操縱,依然能夠保持飛機的穩定性;探測和躲避算法,確保飛機在迎面而來的交通流中實現自動飛行;人工智慧軟體,追蹤著陸區,確保每次精準垂直降落。
  • 聯邦快遞聯手Reliable Robotics打造自動駕駛貨運飛機
    據Reliable Robotics的一份新聞稿稱,該公司於上個月完成了兩架遙控駕駛飛機模型的試飛。該公司在發布會上表示:「在第一次飛行中,飛行員按下遠程用戶界面上的一個按鈕,無人駕駛四座Cessna 172 Skyhawk (C172)就能自動滑行、起飛和降落。
  • 航天技術上車帶來無限想像,飛行汽車不再是夢想
    至於「月球車」和R標新能源汽車有什麼相近性,張玉花告訴鈦媒體,「月球車」就是一個無人駕駛車,與R標新能源汽車一樣,都是用電池驅動電機形成動力,在電池的維護、電機的驅動和路徑的識別等很多技術方面,也都有可借鑑性。同時,在試驗驗證技術和質量管理技術方面,汽車工業也給航天工業提供了先行先試的借鑑。
  • 信息技術:中國自動駕駛產業發展動態|汽車|大數據|自動駕駛|智能網...
    同月,自然資源部、工信部、北京市經信局、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管理委員會將自動駕駛地圖應用列入試點工作,政策表明要分階段加快推動解決自動駕駛地圖資質、標準等關鍵問題,為車聯網產業健康快速發展奠定基礎。未來,隨著中國法律法規的完善,自動駕駛車輛將可能在國內高速公路上進行道路測試,進行更廣泛的技術應用,進一步推動商業化落地。5.無人駕駛清掃車無人駕駛清掃車,是近兩年興起的一項產業,深度融合了傳統環衛車與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技術,在無需駕駛員的情況下,可自動識別避障,智能規劃路徑,自主開展噴灑、垃圾清掃等環衛工作。
  • 空客公司完成太陽能平流層無人機系統Zephyr飛行試驗
    日前,空客公司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完成Zephyr高空偽衛星(HAPS)飛行試驗。試飛活動在2020年11月舉行,Zephyr無人機上裝有新軟體控制系統和專用飛行測試儀器,完成起飛、爬升、巡航、下降和著陸等階段,展示了不同階段的飛行控制能力。通過飛行試驗,測試了低空飛行和向平流層過渡階段的操作靈活性和飛行敏捷性,驗證了新的飛行計劃工具,並通過在短時間開展多次不同飛行探索未來運營概念。此次試飛成果為明年的全面飛行計劃奠定了基礎。
  • 2020,全球自動駕駛汽車硬體和軟體最新技術總結
    進入到2020年,自動駕駛技術走到了需要規模商業化證明技術價值的時候。不管是封閉或半封閉場景的礦區、港口和園區,還是公開道路的RoboTaxi、RoboTruck等,技術都是自動駕駛在不同場景商業化的基礎。
  • 自動駕駛汽車將更智能 可識別和預測行行人動作
    據外媒2月14日報導,美國密西根大學科學家們正利用人類的步態、身體對稱性和足部位移,教授自動駕駛汽車識別和預測行人的行動,其精確度要高於現有技術。據悉,汽車通過攝像頭、雷射雷達和全球定位系統(GPS)收集到的數據,可以使研究人員能夠捕捉到人類活動的視頻片段,然後在三維(3D)計算機模擬中再現它們。在此基礎上,科學家們創造了一個「生物力學啟發下的循環神經網絡」,用於對人類運動進行分類。據研究人員稱,他們通過利用循環神經網絡預測距離汽車約50碼處的一個或幾個行人的動作及其未來位置,該網絡相當於一個城市交叉路口的規模。
  • 汽車自動駕駛產業鏈深度報告:晶片及軟體專題
    L4 自動駕駛是未來智能汽車的必然趨勢, 更多圍繞乘客的角度去進行 HMI 設計,隨著 5G 和車聯網技術的發展,智能、 便利、人性化體驗,正在重新定義未來汽車人機互動新模式。3D 儀錶盤、 AR-HUD 和媒體後視鏡都將為駕駛員提供更便捷和更安全的駕駛信息顯示。但 特斯拉的 Model3 摒棄了傳統的液晶儀錶盤,全採用 15 寸的中控大屏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