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寫了兩篇關於複數的文章了:
複數,通往真理的最短路徑[1]
歐拉公式,複數域的成人禮[2]
其中提到複數的發現是源於解一元三次方程:
其實在我們學習路徑上,一般也不會碰到解一元三次方程的問題,真正引起我對複數思考的是:
泰勒級數展開的問題(關於這個問題,之前寫過「使用泰勒公式進行估算時,在不同點有啥區別?[3]」,更初級、更詳細一些,感興趣可以看下)。
1.1
我們知道 的麥克勞林級數(即
點的泰勒級數)為:
取前面三項(用 表示取了前三項)就可以在 0 周圍近似
:
取的項數越多(注意看下圖中的 ),對 的近似就越好:
當 時,麥克勞林級數可以無限逼近於
,這些是泰勒級數的基本概念[4],這裡不再贅述。
1.2
這個函數:
它的麥克勞林級數為:
隨著 增大,麥克勞林級數會無限逼近 之間的
:
這樣的結果還是比較好理解,因為 有兩個無窮間斷點:
而它的麥克勞林級數是連續函數,自然沒有辦法跨越這兩個間斷點,所以 的麥克勞林級數的完整寫法是:
即在 區間才有效,超出這個範圍,麥克勞林級數就沒法逼近
了:
因為左右距離展開點 都是 1 :
所以也說在 點處,此泰勒級數的 收斂半徑 為 1 。
1.3
而這個函數:
它的麥克勞林級數為:
隨著 增大,麥克勞林級數:
努力地在擴大近似的範圍,但依然被局限在 的陰影內,所以麥克勞林級數的完整寫法應該是:
可是這又沒有什麼間斷點,為什麼會這樣?
直到有一天,把:
的定義域從實數域變到複數域:
然後作出這個函數的圖像(因為自變量 和函數 都是二維的,本來要畫出來需要四維空間,下圖只畫了
的實部):
用垂直於實軸的平面去切這個函數:
可以看到,交線即是 :
而用垂直於虛軸的平面去切這個函數,交線即是 :
這兩個函數原來是一個複數域函數的不同部分(乘以 就相當於旋轉 ):
讓我們嘗試這麼來演示, 作用在虛軸上(在三維圖中很難看清楚細節,讓我們將它旋轉
來表示),收斂半徑為 1 :
自變量旋轉 得到的就是
,同時收斂半徑也跟著旋轉:
所以 的泰勒級數(下圖中綠色的曲線)被鉗制在
這個範圍內(這裡的「所以」可能有點突兀,不過此處只是為了給一個直觀,具體的證明可以參見維基百科[5]):
自變量是可以任意旋轉的,因此收斂半徑旋轉後會得到一個 收斂圓 。維基百科上有幅圖畫的很清楚,圖中白色的圓圈就是收斂圓(虛軸、實軸各自的泰勒級數也畫在圖上了):
這個問題點亮了我,讓我認識到,只知道實數,就好像生活在二維空間中的紙片人:
突然發現有一個黑點在草地上忽大忽小的閃爍,紙片人完全不知道怎麼去解釋:
如果切換到三維視角去的話,問題就很簡單了,原來是一個三維的球體穿過二維平面:
而這種讓我們大開眼界的視角,正是複數。
(關於 的泰勒級數的神秘現象,早就被柯西大神注意到了,也是他證明了收斂圓的存在。)
1.歐拉公式,複數域的成人禮
2.複數,通往真理的最短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