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講理的無理數e

2021-01-12 輕鬆學高等數學

e是一個數的代表符號,而我們要說的,便是e的故事。要想講清楚它,真的不容易,大家都記都高等數學裡的那個重要極限吧,就是

你知道它裡面蘊含著我們身邊哪些實用的規律嗎?

        e也是自然對數的底,什麼叫自然對數?下面我們就從自然講起。

一、自然與自然科學的誕生

我們知道,人類歷史上曾出現過很多輝煌的文明,例如大家熟知的四大文明: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河以及古代中國。
  但是要說誰對現代文明的影響最大?對不起,四大文明誰都排不上!真正對現代文明影響最大的是古希臘文明,特別是古希臘的哲學、科學思想,是整個現代文明的源頭和基石。這裡並不是要貶低四大文明,現代文明也從各文明繼承了大量的文化遺產,只是相比古希臘要少很多。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古希臘哲學家發明了科學的思維方法和「自然」(Natural)這個詞,在理論中用自然來取代具體的神靈,這是人類文明史上劃時代的發明。如果沒有這個發明,現代文明可能還會晚出現數千年,所以這是至關重要的進步。

人們在解釋世間萬物的運行時,總是要引入神靈等超自然、擬人化的因素。直到公元前624年,泰勒斯的出現,才第一次用自然取代神靈的位置。

泰勒斯被稱為「科學和哲學之祖」、「科學之父」、「哲學史上第一人」!其實泰勒斯是個多神論者,他認為神是存在的,是神讓萬物有了自己內在的規律。泰勒斯的最大貢獻,開創了一套認識世界的全新思維方法,他關注的是證據、規律、理性,而不是神。

儘管泰勒斯提出的理論現在看起來很粗糙。但這是一種可靠的、可進化的理論體系。後來的希臘哲學家不斷借鑑和發展泰勒斯的理論,建立了「自然」的概念,「自然」代表萬物因為本源而發生自然而然的變化。赫拉克利特還引入了邏各斯(英語:Logos)的觀點,用以說明萬物變化的規律性。邏各斯原來是指語言、演說、交談、故事、原則等,這裡的邏各斯則主要指一種尺度、大小、分寸,即數量上的比例關係。後來對數的發明人納皮爾就用Logos和arithmos(算法)創造了單詞Logarithm 來命名對數法,經過後人簡化變成了對數符號log。

古希臘的學者還給「自然」賦予美的含義,他們認為規律性就是一種和諧感,數學的比例是種超越肉體感官、只能靠心智才能領悟到的美。畢達哥拉斯就是其中最極端的代表,他對數學美的狂熱追求超過了偏執的程度,美像神一樣不可冒犯,畢達哥拉斯主義走向了科學的反面,成了宗教。

這種宗教的狂熱驅動他和信徒們不斷的去挖掘「自然」之美,並在數學之外的音樂、建築、雕刻、繪畫等領域發現了大量的比例關係,最有名的是畢達哥拉斯定理(中國叫勾股定理)。畢達哥拉斯認為所有圖形中,圓是最對稱的,所以圓是最完美的圖形。

古希臘時代是一個科學、哲學大爆炸的時代,原本黑暗的天空中突然爆發出無數的新星:赫拉克利特、畢達哥拉斯、德謨克利特、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阿基米德、歐幾裡得、希波克拉底等等,都因為得益於這套思維方法,發現了大量的自然規律,成為各學科領域裡開天闢地的先賢。

經過2500多年的不懈努力,終於在古希臘文明所鋪就的最穩固基石上,人類建立起了現代文明的宏偉大廈

二、自然數中也有自然

古希臘認為像1、2、3這樣的數,是事物本身就有的屬性,可以用來描述日常事物的數量和順序,無需過多解釋,就是3歲小孩也能快速理解,所以這些數被稱為自然數(Natural number)。

但這種樸素的自然觀限制了數的範圍,無法解釋0,負數、分數、小數等數。古希臘人認為這些數並不自然,是人為了計算而發明出來的,不是自然的數。

畢達哥拉斯就非常厭惡無理數,無理數的不規律破壞了和諧美。他的門生希帕索斯Hippasus就是因為發現了√2並公布出去,居然被畢達哥拉斯以瀆神的罪名被淹死了,這被稱為數學史上的第一次數學危機。後人認為畢達哥拉斯也發現了黃金分割率,但因為也是無理數,所以一直秘而不宣。

現代我們知道,沒有受過基礎數學教育的人要想理解這些數,不僅需要了解更複雜的概念模型,還要熟悉加、減、乘、除等運算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完全明白。而更複雜的數,例如無理數、代數數和超越數,也需要了解更複雜的運算。

三、從e的定義中我看到了錢


首先給出e的計算公式

這個公式表達了什麼?

假設你在銀行存了1元錢(下圖藍圓),很不幸同時又發生了嚴重的通貨膨脹,銀行存款利率達到了逆天的100%!

銀行一般1年才付一次利息,根據下圖,滿1年後銀行付給你1元利息(綠圓),存款餘額=2元

此時用公式表示你的錢為

銀行發善心,每半年付利息,你可以把利息提前存入,利息生利息(紅圓),1年存款餘額=2.25元.

此時用公式表示你的錢為

假設銀行超級實在,每4個月就付利息,利息生利息(下圖紅圓、紫圓),年底的餘額≈2.37元

此時用公式表示你的錢為

假設銀行人品爆發,一年365天,願意天天付利息,這樣利滾利的餘額≈2.71456748202元.

此時用公式表示你的錢為

假設銀行喪心病狂的每秒付利息,你也喪心病狂的每秒都再存入,1年共31536000秒,利滾利的餘額≈2.7182817813元,這個數越來越接近於e了!

此時用公式表示你的錢為


對!1元存1年,在年利率100%下,無論怎麼利滾利,其餘額總有一個無

法突破的天花板,這個天花板就是什麼?

聯想到

所以這個天花板就是數e.

年利率為1(100%)的1元存款,利滾利的次數n趨於無窮,存款就無限接近e,即e是存款的最大值。

如果將年利率改為0.05,則有

如果將年利率改為2,則有


怎麼樣,看到這裡你還會認為重要極限沒有什麼實際用處嗎?

所以e是當增長率固定時單位時間內無限細分的增長的極限!


四、有一種增長叫自然增長


好!我們繼續談增長。

上例說明了當增長率不變時單位時間內增長的極限,如果增長率不變,那麼n個單位時間後增長了多少?

設利率仍為1,顯然第二年為2,第二年為4,於是n年後你的存款為2^n元,你知道這個規律意味著什麼嗎?

給你講個故事:

阿基米德與國王下棋,國王輸了,國王問阿基米德要什麼獎賞?阿基米德對國王說:「我只要在棋盤上第一格放一粒米,第二格放二粒,第三格放四粒,第四格放十六粒…按這個方法放滿整個棋盤就行.」國王以為要不了多少糧食,就隨口答應了,實際上若每人每天吃500g大米,則第64格的大米可供13億人吃971904年!

這就是指數式增長的威力!指數式增長就是自然增長,是大自然最基本的規律!

為什麼說指數式增長是最自然的一種增長方式?

我們存錢時有利息,第二年後把利息存進去利息再生利息,這叫複利;單細胞生物分裂後的新細胞再一段時間後也會分裂;這些都是復增長,也就是說增長的量與上一個周期新生成的增量有關,這就是指數式增長!

好,同樣是指數式增長,2^n與e^n之間有什麼關係?

根據前面所講,當1年內利率不變時,將1年分割成無數多個小時間單位存取,最後的極限存款為e,所以按照同樣的操作將n年也這樣劃分,n年後將得到的極限存款為e^n元!

推廣到更一般的情況:

增長率為變是什麼意思?前面討論的是離散的情況,下面討論連續的情況:

設在時刻的初始量為f(0),t時刻的量為f(t),自然增長就是增長率與保有量成正比,即

由此推出其中一個解為f(t)=e^(kt),當k=1時,f(t)=e^t,這就是e所代表的自然增長規律中無限內分的一個極限值。

五、利息的逆運算


還是從一個虛構的故事開始:

有一土豪要去銀行存入大額存款,比如存1元。

銀行經理推薦他投資理財產品,因為年利率高達100%,按照指數運算,bla bla bla……

但土豪的數學只有小學水平,聽不懂有點煩,就問投資多長時間才能到10倍,100倍,1000倍?

經理有點懵,土豪不按常理出牌啊!

一般人都是根據存款時間問收益,例如收益第1年多少、第2年多少、第3年多少……

土豪居然逆向思維,根據收益問時間,多少年2倍,多少年5倍,多少年10倍!

不愧是老闆,不問過程,只問結果!

於是經理就從第1年開始算,把10年內每年的收益都算出來,列成一個收益列表,如下圖:


然後再找出收益最接近10倍,100倍,1000倍的年份指給土豪

土豪一看第4年、第7年、第10年就肯定超過預期收益,非常高興!

經理用這張表查找收益,再找到最接近收益的大體年份的過程,就是利息的逆運算,是最簡單的對數運算,這個表就是對數表的雛形。

其實這和我們根據加法表進行減法運算、根據乘法表進行除法運算是同一個道理。

例如知道了3x7=21,就可以很快知道21/3的除法逆運算結果了。

好了,放鬆一下大腦,繼續回來穿越歷史。

六、對數發明的歷史


據說4000多年前,古巴比倫時代的人們就發明對數和對數表了,但因為我沒找到資料證實,只能從近代開始。

16、17世紀,英、法加入了大航海的行列,開始了美洲殖民地的開拓,遠洋貿易變得日益頻繁。那時的人們已經知道地球是球形,大海上船隻的位置靠經緯度來確定。

緯度測定很容易,幾千年前人們就知道,通過測量北極星的仰角,可以估算出船已經在南北方向航行了多遠。但是經度的測量不是一般的困難。在茫茫的大洋上,如果無法準確測定船隻的經度,代價會極為高昂。

1707年,四艘英國戰艦擊敗法國地中海艦隊回航,10多天的濃霧讓艦隊完全迷失,因為算錯經度,艦隊觸礁,兩千名士兵死亡。1714年英國懸賞2萬英鎊(相當於現代的2000多萬人民幣),尋求精確測得經度的方法。

對於商人來說,與市場上的同類對手競爭,誰的航海定位越準確,意味著風險越低、利潤越高。

對海軍也是,同樣的戰艦,定位越準確,航行的時間越短,在戰爭中速度往往是決勝的關鍵。

經度的精確測量問題直到18世紀才得到有效解決,這歸功於約翰·哈裡森發明了高精度機械鐘錶。這段歷史還被拍成了電影和記錄片,推薦一本精彩的書《經度:一個孤獨的天才解決他所處時代最大難題的真實故事》和羅輯思維的節目《擊潰牛頓的鐘表匠》。

但是在哈裡森之前的數百年裡,人們只能求助於天文學家來解決,因為天空就是人們最早、最精確的鐘表,太陽、月亮、星星等天體就是上面的錶針,讀懂這個鐘錶,就可以知道時間和經度了。

天文學家觀測天體,計算出運行的軌道,來預測未來幾年每個時間點上天體所在的精確位置,英國天文學家以格林尼治天文臺的時間為基準,再把時間和天體位置整理成詳細的表格,公開出版發行。這套星表可不便宜,星表加上六分儀售價約20英鎊,相當於現在2萬人民幣,即便這樣也經常脫銷。海上的人用六分儀測量天體,再去查那本高價天文表格,求得當地時間和格林尼治時間,知道兩地的時間差,就知道現在的經度了。

16世紀和17世紀之交,天文學家第谷和克卜勒通過大量的觀測,繪製了當時最精確的星圖,解決了天文學家天文數據精度不足的難題。有了高精度的星圖,全歐洲的數學家開始了天體軌道的計算競賽,很多科學家也因此獲得了商業和學術上的豐厚回報。那時的天文學家、數學家可不是像現代這麼冷門,更像當今那些IT、金融等熱門行業裡的精英一樣,享受著人人羨慕的不菲高薪。

順便說一下,日心說之所以能取代地心說,也是因為日心說模型更簡潔,不僅計算起來更簡單,而且預測非常準確,可以很好的解釋行星逆行等現象,這是地心說完全做不到的。

即使這樣,要想預測天體的運行,其計算也是極其繁瑣和浩瀚的,在解決計算問題時,數學家們發明了大量嶄新的數學理論和計算工具,包括對數、解析幾何、微積分和牛頓力學等偉大的創新。可以說天文學是當時科學界最閃亮的寶石,是當時的高科技熱門產業。

其中,對數的發明人就是約翰·納皮爾

 

納皮爾是天文學家、數學家,在計算軌道數據時,也被浩瀚的計算量所折磨。

「看起來在數學實踐中,最麻煩的莫過於大數字的乘法、除法、開平方和開立方,計算起來特別費事又傷腦筋,於是我開始構思有什麼巧妙好用的方法可以解決這些問題。」--約翰·納皮爾,《奇妙的對數表的描述》(1614)

但納皮爾不是一般人,不想像IT民工一樣苦逼的重複勞動,於是用了20年的時間,進行了數百萬次的計算,發明了對數和對數表,堪稱學霸中的戰鬥機。

為了理解對數計算的優勢,我們通過案例來說明,下面的表格裡有兩個數列:

第1行是自然數,他們是等差的;第2行是2的倍數,他們是等比的;

要計算第2行的等比數列中任意兩個數的乘積,例如16x64;先到第1行的等差數列,尋找對應的數,16對應4,64對應6;然後做加法,4+6=10,再查找10所對應等比數列的1024;得到計算結果就是16x64=1024

藉助這個表,僅靠心算就可以用4+6=10的加法,完成麻煩的16×64乘法。
同樣也可以進行除法變減法的運算,把1024/128,變為10-7=3,對應結果為8。
把這個表變的更長,就可以計算數值更大的乘法,這個表就是極度簡化的對數表。

以上僅僅是對數的優點之一,對數的易於計算,大大減少了數學家、天文學家的計算量。

拉普拉斯認為對數的發現,以其節省勞力而延長了天文學家的壽命.」

伽利略說過給我空間、時間及對數,我就可以創造一個宇宙。

如果把對數表的數列設計成尺子,就成了計算尺

把直尺掰彎了就成了柱狀算尺,像不像風水大師的道具?

七、美妙的螺線

在上面的部分中,指數函數e^x的美並沒有真正的體現出來。讓我們換一個視角看,你一定會大吃一驚。

我們知道二維坐標系除了直角坐標系外,還有一種常用的是極坐標系,如下圖

極坐標,e^θ,θ是點與極軸的夾角。這時的指數函數就會變成下圖的樣子,這個螺線叫對數螺線(Logarithmic spiral),又叫等角螺線。

之所以叫等角螺線,是因為在極坐標中,螺線和射線的夾角始終是一個固定夾角,如下圖所示,藍線每次穿過射線時,其夾角是固定的,也就是等角,我們在後面會用到這個等角特性。

斐波那契螺線

斐波那契數列就是1,1,2,3,5,8,13,21,34,55,89……這樣的數列。
其特點是前兩個數加起來就是下一個數,例如
1+1=2
1+2=3
2+3=5
……
34+55=89
……

用這些數畫出來的半圓,可以拼接成下面的螺線形狀,這就是斐波那契螺線

這個數列還和黃金比例有關,例如55/34≈1.6176,接近黃金分割比例1.618,數列的數字越到後面,結果就越趨近於黃金分割這個無理數.

不過斐波那契螺線僅僅是對一種叫黃金螺線的近似,黃金螺線是一種內涵黃金分割比例的對數螺線,下圖紅色的才是黃金曲線,綠色的是「假黃金螺線」(斐波那契螺線),近似卻不重合。

很多科學家發現對數螺線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從大如星系、颱風,到小如花朵、海螺……宇宙中到處都是對數螺線的身影

原來e以這種特殊的方式隱藏在自然之中。

為什麼自然界中存在這麼多的對數螺線呢?

因為對數螺線具有等角性,受環境影響,很多直線運動會轉變為等角螺線運動。

我們以飛蛾撲火為例

億萬年來,夜晚活動的蛾子等昆蟲都是靠月光和星光來導航,因為天體距離很遠,這些光都是平行光,可以作為參照來做直線飛行。如下圖所示,注意蛾子只要按照固定夾角飛行,就可以飛成直線,這樣飛才最節省能量。

但自從人類學會了使用火,這些人造光源因為很近,光線成中心放射線狀,可憐的蛾子就開始倒黴了。

 

蛾子還以為按照與光線的固定夾角飛行就是直線運動,結果越飛越坑爹,飛成了等角螺線,最後飛到火裡去了,這種現象還被人類稱為昆蟲的正趨光性


結論

歷史上,'自然'是一種劃時代的思維方法,自然還有和諧、完美的內涵,隨著利息、對數、指數的發明,人們發現了e的存在; 1元存1年,在年利率100%下,無窮次的利滾利就會達到e,大自然中存在著大量的自然增長,其增長規律可用y』=ky來表示,大自然中到處都有對數螺線的身影,數學家發現以e為底數的對數是計算中最簡、最美、最自然的形式,把e冠以自然底數、自然常數之名,把e為底數的對數稱為自然對數,是數學家們用自己的方式對e所進行的美學評價。






相關焦點

  • 你們要的證明來了——證明歐拉數e是無理數
    之前寫過一篇文章證明了圓周率π是無理數,有小夥伴問我能不能證明自然數e也是無理數。今天,在這篇文章中,我將描述兩個簡單的證明歐拉數e≈2.71828是無理數。第一個證明是由法國數學家和物理學家約瑟夫·傅立葉提出的。第二個證據是法國數學家查爾斯·埃爾米特提出的。
  • e是無理數的一個初等證明
    自然對數e是由偉大數學家歐拉的名字命名的,它被稱為自然常數。它可以由下面2種形式表示。極限形式:以及冪級數形式:1744年,數學家歐拉就證明了e是無理數。又過了1百多年,法國數學家厄爾米特在1873年最終證明了e是超越數(即它不是任何有理係數多項式的根)。關於e是超越數的證明我們另外再講,這裡我分享一個在《數學的100個基本問題》中提到的非常初等的證明。首先考慮下面不等式:可知2<e<3,說明e不是一個整數,現在採取反證法。設e=p/q,其中p,q均為整數。
  • 通俗證明e是無理數
    #數學科學#自然常數e的定義式即數列{ (1+1/n)^n}通項公式的極限值lim(n→∞) (1+1/n)^n,也可用初等數學方法通俗證明。因此,e=lim(n→∞) (1+1/n)^n=1+1/1!+1/2!+1/3!+…>0假設e不是無理數,即為有理數,由於e﹥0,可設e=a/b,a、b∈N+。任取一個正整數m,可得出恆等式m!be≡m!a即bxm!(1+1/1!+1/2!+1/3!+…)≡m!a可改寫成bxm!(1+1/1!+1/2!+…+1/m!)+bxm!
  • 美妙的證明:證明e是無理數最短,最簡單的一種方法
    e是一個非常有用的自然常數,大多數人都知道e是無理數,關於它的證明也有很多方法,本篇我們來介紹一種非常簡單而且巧妙的方法首先我們來熟悉幾個常見的連分式,關於連分式的寫法前面的文章已經介紹的很多了,我們在此不做敘述如下是根號2的連分式,它的一大亮點就是左邊整數部分是:
  • 神奇的無理數e到底跟銀行理財有什麼關係?
    下面我們就來認識一下關於這個天花板裡面的神奇數字e。我們在高中數學學習對數時應該都非常清楚地了解對數中有兩個對數使用非常多,一個是以10為底數的常用對數,而另外一個則是一個無理數e為底數的自然對數lnx。
  • 數學有多美,看一看自然數底數e,專一無理數
    前言:大家好,我是一名業餘寫作愛好者,最近發現e是一個非常自然的數,想了解更多歡迎閱讀以下內容自然數底數e是眾多數學無理數之一,由於e^x求導積分永不變,經常運用在各種計算當中,在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均有涉獵極大的簡化了運算過程,還與耳熟能詳的各種最美等式均與
  • √2的√2次方是無理數嗎?
    也就是無理數。超越數的判斷很困難,現在人們所知的超越數不多,比如常見的數e,π,Hermit第一個證明了e是超越數,Lindemann第一個證明了π是超越數。至於其它的證明,雖然時有聲稱只用簡單方法就證出這個結論,但正確性未經同行檢驗。
  • π真的是一個無理數嗎?
    漸漸地,隨著我們對數學更深入的學習,我們知道了π和e與根號2一樣,是無理數大家庭中的一員。然而我們應該如何嚴謹地證明π是無理數呢?乍一想,我們似乎從來沒有思考過π是無理數這個問題。其實π是一個無理數的證明並沒有想像中那樣簡單,很多的證明都需要用到高等數學的知識。
  • 證明e是超越數:e不是任何整數系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前面已經了解了e是無理數,但同時e又是超越數,那什麼是超越數呢?超越數是不能滿足任何整係數代數方程的實數(不是任何整數系方程的根),對於證明超越數是相當複雜,所以本期將分成4個部分來來證明:《e不是任何整數系一元二次方程的解》《e與一元三次方程的解的關係》但為了證明e不是任何整數系一元三次方程的解,有必須了解《e與伽馬函數的關係》最終得出《e不是任何整數系一元三次方程的解》,最終得到e不是任何整係數代數方程的解
  • 世界上第一個證明π是無理數的方法——高中生也能理解
    >無理數是指不能寫成分數的數。歐拉利用連分數的這一無理性質證明了自然底數e是無理數,並且得到了e的無限連分數形式:從第二個2開始,其分母是211、411、611、811、1011……。蘭伯特是歐拉在柏林科學院的同事,熟悉歐拉對連分數的研究和成果,他因此冒出一個好主意:將tanx寫成連分數形式。
  • 無理數引發的第一次的數學危機,兩千年後才平息!
    隨著時間的推移,無理數逐漸成為人所共知的事實。當時的人們在越來越多的例子中發現了無理數的蹤影。真相就是你越想著躲避,那就會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你面前。歐幾裡得對於無理數的表示方法雖然大家都默認了無理數的存在,但是,關於無理數的研究和討論卻一直持續了此後的2000
  • 與圓周率並肩的自然常數e,到底自然在哪裡?
    ——e,但是不同於圓周率我們的課本上還有明確的定義,而自然常數e我們的高中老師就直接讓我們記下來(阿拉丁最煩這樣了),那它到底是什麼東西,自然在哪裡呢?無理數自從我們上了初中,有理數、無理數便走進了我們的生活。還記得老師第一次將無理數就是非完全平方數的平方根就是無理數,我們熟知的圓周率π也是無理數。在上了高中之後,又有一個新的夥伴走進了我們的生活——自然常數e。它也是一個無理數,而且大概等於2.71828...
  • 與圓周率並肩的自然常數e,到底自然在哪裡?
    寫在前面自π以後,我們又學了一個很常見的無理數常數e,但是不同於圓周率我們的課本上還有明確的定義,而自然常數e我們的高中老師就直接讓我們記下來(阿拉丁最煩這樣了),那它到底是什麼東西,自然在哪裡呢?無理數自從我們上了初中,有理數、無理數便走進了我們的生活。還記得老師第一次將無理數就是非完全平方數的平方根就是無理數,我們熟知的圓周率π也是無理數。在上了高中之後,又有一個新的夥伴走進了我們的生活——自然常數e。
  • 萬有引力常數G是有理數還是無理數?
    鑑於萬有引力常數是一個小數,那麼,它究竟是有理數還是無理數呢?事實上,萬有引力常數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常數,它可以是一個有理數,也可以是一個無理數。原因在於萬有引力常數是有量綱的,它的大小會隨著單位制的變化而改變,可以變成任意數值。在國際單位制下,萬有引力常數與米、千克和秒有關,而這些單位都是人為定義的。
  • 無理數的出現導致了數學危機?或許無理數比我們想像的重要!
    事實上,數學的發展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數學歷史上一共經歷了三次巨大的危機,一度動搖了數學的根基,其中無理數的出現就是其中之一。我們知道,數字可以簡單分為有理數和無理數,其中整數和分數統稱為有理數,而無限不循環小數和開根開不盡的數字被稱為無理數!古人認為,數字的存在通向著世界的本質,而世界是完美無瑕的,因此數字也是完美無瑕的。
  • 從「一切無理數可以表示為無窮級數」來談談數的來源
    無理數,也稱為無限不循環小數,不能寫作兩整數之比。若將它寫成小數形式,小數點之後的數字有無限多個,並且不會循環。常見的無理數有非完全平方數的平方根、圓周率π和自然對數e(π、e均為超越數)等。無理數的另一特徵是無限的連分數表達式。無理數最早由畢達哥拉斯學派弟子希伯索斯發現。
  • 無理數與數學危機
    就像數字分為有理數和無理數一樣,這是數字的一級分類,可以將有理數和無理數進行二級分類,比如:有理數分為正整數、負整數、「除的尺」的分數;無理數分為尾數無限可循環和尾數無限不可循環的兩種。有理數和無理數在科學哲學互補原理的基礎上形成了「數字大家族」。數字除了有理數和無理數的劃分以外,還存在偶數和奇數的劃分等,有理數和無理數與偶數和奇數的劃分符合科學哲學類型論的等效原理。
  • π和e
    常數e與π之間有什麼關係?從數學上說,兩者其實沒有本質上的聯繫。但人類是很有趣的物種,好奇心極強,總想找出點兒什麼關係來。這些關係中,有的牽強,有的勉強,但也有一些確實很了不起。最了不起的關係,我想,非下面這個偉大的歐拉公式莫屬:今天不講上面的公式怎麼得來(以前講過,很詳細)。我今天要講的主要內容從下面開始。
  • 證明e是超越數:e與一元三次方程的根的關係
    為了證明e不是超越數,上一篇文章《證明e是超越數:e不是任何整數系一元二次方程的解》討論得出:e不是非平凡整數系(係數均不等於0的整數)一元二次方程式的解,那e是否是一元三次方程的解呢?我們知道一元三次方程遠比一元二次要複雜的多,所以我們就從基本的知識入手看能得到什麼樣的結果。
  • 無理數的「謀殺案」
    無理數怎麼和謀殺案扯到一起去了呢?這件事還要從公元前6世紀的古希臘畢達哥拉斯學派說起……畢達哥拉斯學派的創始人是著名數學家畢達哥拉斯。所以,「無理數事件」被稱作「第一次數學危機」。這也是為什麼畢達哥拉斯一定要殺死學生希帕蘇斯的原因。畢達哥拉斯的錯誤在於,他認為「無理數」帶來的矛盾顛覆了數學,其實恰恰相反,正是這些危機,說明了人類對數字認識上的局限性,需要新的理論來解釋,從而讓數學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