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0%到9.1%!狹義貨幣上升曲線藏著經濟發展密碼

2020-12-03 河北新聞網

新華社北京11月17日電 題:從0%到9.1%!這條上升曲線藏著經濟發展密碼

新華社記者李延霞

9.1%!我國10月份金融數據中,狹義貨幣(M1)的同比增速格外醒目。在今年1月份,這個數據是0%。從0%到9.1%,M1的上升曲線,恰似正在回溫的中國經濟,彰顯出活潑湧動的中國。

M1,這個聽起來有些專業的金融術語,說直白點,就是「活錢」,與我國經濟運行直接相關。平時你我衣食住行花出去的現金、企業在銀行的活期存款,都屬於M1。作為我國貨幣供應家族「三兄弟」(M0、M1、M2)中的「老二」,居民消費旺盛,企業經營活躍,都會推高這個數據。

洞悉數據升降之「因」,方能明了經濟發展之「勢」。在M1的構成中,企業活期存款佔80%左右。企業在什麼情況下會增加活期存款?一是要有錢可存,二是這些錢是隨時準備花的。

M1曲線上揚,是經濟回暖的寫照。企業「活錢」的重要來源是你我的「買買買」。從0%到9.1%,躍動的數字意味著經濟活躍程度提高,更多的錢流向消費和企業擴大再生產。10月份我國經濟運行成績單有一個亮眼的數據:10月份餐飲收入4372億元,同比增長0.8%,增速年內首次轉正。不僅是餐飲,10月份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4.8%,連續4個月正增長。

M1曲線上揚,是對未來積極預期的體現。企業願意持有活期存款,不僅是因為手中有錢了,更是因為對未來經濟有著積極的預期,才會為投資和交易需求保留流動性。如果預期悲觀,企業往往傾向於將存款定期化,這個時候,M1增速會出現下降。

短短10個月,M1快速回升,這背後是全國上下一心率先控制住疫情、利好政策頻出助力企業渡過難關的實幹和努力。隨著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的各項政策措施持續發力,消費日漸回暖,企業經營恢復,經濟重現活力。

在充分看到中國經濟活力增強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到,中國經濟的前行路上仍面臨不少挑戰困難,需要繼續努力鞏固持續復甦的基礎。另外,M1也並不是越高越好,過高的M1增速,意味著需求過旺,可能會有物價上漲的風險。

讀懂經濟走勢密碼,把握經濟發展大勢,方能未雨綢繆,心中有數,應對有方。

來源:新華社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

相關焦點

  • 1月末廣義貨幣增長8.4% 狹義貨幣餘額與上年同期持平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2月21日訊 20日,央行網站發布2020年1月金融統計數據報告。數據顯示,1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202.31萬億元,同比增長8.4%,比上月末低0.3個百分點,與上年同期持平;狹義貨幣(M1)餘額54.55萬億元,與上年同期持平,同比增長0%,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4.4個和0.4個百分點一、廣義貨幣增長8.4%,狹義貨幣餘額與上年同期持平1月末,廣義貨幣
  • ctf古典密碼從0到1
    一般而言,經典密碼是基於一個拼音字母(像是 A-Z)、動手操作或是簡單的設備。它們可能是一種簡單的密碼法,以致於不可信賴的地步,特別是有新技術被發展出來後。現代的方法是用電腦或是其它數字科技,基於比特和字節上操作。許多經典密碼被受尊重的人使用,像是尤利烏斯·凱撒和拿破崙,他們創造了一些常被人們使用的密碼。許多密碼起源於軍事上,相同立場的人常使用來寄送秘密消息。
  • 經濟學家鄧海清:貨幣政策究竟如何看?
    但在結構層面上,經濟的表現和中央的思路並不符合。   今年1-3月基建投資和房地產投資累計同比增速較1-2月提高,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同比增速比1-2月份提高3.8個百分點,但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速回落;國有控股投資增速上升,但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回落。
  • 貨幣供應「剪刀差」正值現象及其效應
    鄧文碩  2016年7月15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金融統計數據顯示,6月末,我國狹義貨幣M1餘額44.36萬億元,同比增長24.60%,廣義貨幣M2餘額149.05萬億元,同比增長11.8%,狹義貨幣M1增速與廣義貨幣增速M2「剪刀差」擴大至12.80%,較5月的11.90%繼續上升,引起了市場的廣泛關注和學界的熱烈探討,本文將就此進行分析和探討,解釋這一現象背後的形成原因
  • 展望2021:貨幣寬鬆經濟復甦 看多美股A股人民幣
    在中美貿易摩擦背景下,2019年美歐日中PMI持續下行,歐元區PMI從2017年12月份的60.6一路下行到2019年9月份的45.7;美國經濟自2018年6月份以來持續下行,到2019年9月份GDP增速不變價折年數2.03%。
  • 收益率曲線倒掛就意味著經濟衰退?專家稱情況可能並非如此
    聯邦基金利率主要取決於美聯儲的通脹預期,而收益率曲線右側的所有其他收益率都由投資者對美聯儲政策周期的預期決定,這是有道理的。」更具體地說,在研究了收益率曲線與貨幣、信貸和商業周期之間的關係之後,可以得出結論,導致衰退的是信貸緊縮,而不是收益率曲線倒掛,也不是老化的經濟擴張。收益率曲線只是在記錄美聯儲對這些周期的反應和影響。
  • 貨幣統計框架概述|兼論貨幣供應量在經濟分析中的作用
    在貨幣分層具體操作時,要考慮以下要素: 交易成本:主要考慮資產轉換為現鈔與可轉讓存款的時間及成本; 可分性:具有小面值; 期限:廣義貨幣的結構從期限短的開始,逐漸上升到長期存款、證券; 收益:廣義貨幣的結構從收益低的開始,逐漸上升到收益高的部分。
  • 發達經濟體非傳統貨幣政策的退出
    20 世紀90 年代初泡沫經濟的破滅使日本經濟陷入長期衰退,其短期名義利率多次下調以期經濟復甦,直到1999 年2 月,日本短期名義利率下降為零。2008年金融危機發生後,美國多次下調聯邦基金利率,直至2009 年1 月28 日將該利率維持在0‐0.25%的區間不變。
  • 全國2018年4月自考《貨幣銀行學》真題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1分,共1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備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1.能夠體現現代科學技術進步的貨幣形態是A.實物貨幣 B.金屬貨幣 C.電子貨幣 D.紙制貨幣2.在多種利率並存條件下起決定作用的利率是A.市場利率 B.基準利率 C.浮動利率 D.固定利率3.因外匯匯率波動導致進出口企業應收資產與應付債務發生變化的風險是A.交易風險 B.折算風險 C.國家風險 D.經濟風險
  • 中國與全球經濟發展新展望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很多發達國家採取了一系列常規和非常規的寬鬆貨幣政策幫助經濟恢復,很多國家的政策利率下調到很低水平,但是,主要國家的通貨膨脹率依舊低於其中期目標,美國為2.1%,歐元區為1.5%,日本低於1%。  低通貨膨脹率增加了經濟復甦的難度。這相當於提高了真實利率,加重了借款人的債務負擔,不利於企業和國家擺脫高負債。低通貨膨脹率使產品價格下跌,企業利潤減少。
  • 朱民:疫情後的世界經濟金融
    綜上,疫情還在繼續向尖峰型曲線形態發展的曲線上升。從居高不下的死亡率和快速上升的確診率看,用模型模擬,目前報告的世界疫情確診數量仍有低估,還有患者沒得到檢測和認定,整體疫情還在上升期,峰值仍然未到。病理上,病毒有其獨特的非線性暴發的發展和暴發演變路徑,世界至今對新冠肺炎的發展路徑仍然未知。
  • 朱嘉明:數字貨幣已經實現從邊緣到中心的歷史性轉型
    數字貨幣,無論是比特幣、以太坊,還是可能未來成為現實的Libra2.0,亦或者法定數字貨幣,導致貨幣的內涵和外延都正悄然發生改變,突破教科書上對「貨幣」定義。儘管數字貨幣仍繼續使用「貨幣」二字,卻早已不再是古典意義上的貨幣。這就是公孫龍所謂的「白馬非馬」問題[1]。
  • 國金證券:貨幣超發的禍害從通脹轉向金融不穩定
    從降息來看,美聯儲連續兩次緊急降息至零利率的超低水平;英國央行降息兩次至0.1%,刷新歷史新低;澳洲央行也將利率下調至0.1%,且預計至少3年內不會提升。除此之外,澳洲央行還將政府債券的3年期收益率曲線控制目標從0.25%降低至0.10%。加拿大央行再3月緊急連降三次,基準利率下調至0.25%。
  • 宏觀經濟政策也具有「J曲線效應」
    「J曲線效應」原本是國際收支調節理論中用來說明本國貨幣貶值後,最初經常項目收支狀況反而會比原先惡化,進口增加而出口減少;但經過一段時間後,經常項目收支狀況開始得到逐步的改善。不過,將這一原理運用到我國的宏觀經濟政策上,道理也一樣,即經濟政策的不斷推出對我國經濟所產生的影響也具有「J曲線效應」。
  • 王一鳴:經濟高質量發展呈現七大特徵
    上半年經濟增長6.8%,一季度增長6.8%,二季度增長6.7%,已連續12個季度穩定運行在6.7%-6.9%的區間。就業保持平穩態勢,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連續三個月低於5%。物價保持總體穩定。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比一季度回落0.1個百分點,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上漲3.9%,漲幅比一季度上升0.2個百分點。國際收支更趨平衡。貿易順差9013億元,比上年同期收窄26.7%。
  • 曹遠徵 數字貨幣發展面臨的核心問題是功能定位
    從居民投資消費看,隨著居民收入的提高,居民願意把餘錢投資到風險收益都高的地方,這也是這幾年銀行理財子公司快速發展的原因。總之,當前經濟形勢下的變化都對金融提出了新的要求,構成了金融改革的最重要的動力——它推動銀行在保留傳統存貸業務之外,為適應現實經濟生活的變化,業務向批發銀行業務、零售銀行業務轉型。首先,商業銀行的功能發生轉變,從過去存貸為主的功能向批發功能轉變。
  • 從六個維度透析2017年中國經濟發展趨勢
    2017年,歐美日經濟均處於復甦之中,這對中國藉助外需是有利的。其中,美國的情形相對最好,2010年以來一直保持同比正增長;而歐元區在2011-2013年曾經歷衰退;日本則幾經反覆,最近的這次持續正增長始於2015年。IMF預測歐元區、日本今年的GDP增速分別是1.6%、0.8%,與去年的1.7%、0.9%增速大致相當。
  • 2020年宏觀經濟展望:從中國製造到中國資產
    德國製造業PMI 在9月跌至41.7%,創歷史最低水平。根據世界銀行的估算,2019年全球GDP增速由2018年的3.6%下滑至3.0%,貿易量增速由3.7%下滑至0.9%,關稅的不斷加徵使得全球貿易彈性較此前1.0-1.3的正常水平出現急劇下降。如果不及時遏制貿易爭端,全球經濟衰退和對外貿易螺旋式下降的風險將上升。
  • 鄂永健:2021全球經濟金融周期、格局與政策外溢
    以下為文章全文:1周期性軌跡的基本規律全球經濟周期性軌跡顯示,2010年到2019年全球經濟平均增長3.7%,1998年到2007年全球經濟平均增長4.2%,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的10年,全球實際GDP平均增速較危機前10年下滑了0.5個百分點。
  • 外界預測2021年中國經濟經濟增長可能高達9%
    分析人士表示,2021年中國經濟增長可能高達9%,從疫情後的經濟衰退中迅速反彈,可能有助於中國經濟在10年左右的時間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但是由於對中國創紀錄的債務水平感到擔憂,北京可能會取消一些經濟刺激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