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張喆
2017-07-08 07:39 來源:澎湃新聞
「Ms.」(女士),如今在英語裡已是司空見慣的女性人稱前綴詞之一,但它進入英美主流文化不到百年時間。讓這一不清楚對方是否已婚的前綴詞成為日常生活用詞的人,便是美國著名女權主義者希拉·麥可斯(Sheila Michaels)。
希拉·麥可斯,攝於1960年代,當時她與人合辦馬克思主義雜誌,在雜誌上呼籲人們用「Ms.」(女士)這個稱謂稱呼女性。7月6日,麥可斯的表弟霍華德·南森遜(Howard Nathanson)向媒體宣布,希拉已於6月22日在曼哈頓去世,終年78歲。死因是急性白血病。
實際上,麥可斯並沒有造出「Ms.」一詞來,根據目前公認的說法,早在17世紀,英語中已出現了縮略詞「Ms.」,這個詞與「Miss」(小姐)「Mrs.」(夫人)一樣,都是從當時的正式詞彙「Mistress」(女主人)派生出來的。如同「Mister」(先生)一樣,本身「Mistress」一詞裡並不含有表明婚姻狀況的意義在內,隨著英美社交文化的規範,「Miss」成為未婚女性專用前綴詞,「Mrs.」則成為已婚女性專用前綴詞,而「Ms.」這個縮略詞則一直未能流行起來。
1901年11月10日的美國麻薩諸塞州春田鎮的《共和黨人》報紙上,就曾有人撰文呼籲用「Ms.」作為女性人稱前綴詞,但這份地區小報的文章並未在美國主流社會泛起漣漪。
直到希拉·麥可斯,這位生於美國密蘇裡州聖路易市,長於紐約市的平權運動組織者、紐約計程車司機、口述史記錄者及日本料理餐館老闆,將「Ms.」重新帶進英語裡。
去年,她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表示,「夫人」、「小姐」這樣的稱謂,既讓女性主義者心存不滿,也讓未婚媽媽們感到不自在。
「我們一直在找尋一個女性頭銜,它可以清楚表示一位女性不從屬於任何一個男性。」2007年,麥可斯對英國《衛報》表示,「我不是我爹的財產,我也不是我丈夫的私人物品。身為女性,我屬於我自己,這就是為什麼『女士』這個稱謂會如此重要。」
不過很長一段時間裡,麥可斯都謙虛表示自己不能貪天之功,甚至曾宣稱自己並不清楚「Ms.」源自「Mistress」。她曾對媒體解釋自己第一次在打字機上打出「Ms.」,是因為自己的「拼寫錯誤」:「我以前從沒見過『Ms.』這個單詞,我想這冥冥中自有天意。」事實上,這還歸功於麥可斯於1960年代,與幾位室友共同出版一本馬克思主義雜誌有關,她們在該雜誌上呼籲「姐妹們」用「Ms.」替代「Mrs.」,並給該縮略詞介紹了發音音標。目前在英語中,「Ms.」一般念作 /ˈmɪz/,但在一些英語方言裡也被讀作/məz/或/məs/。
美國女性主義標杆性雜誌《MS.》創刊號,刊名靈感正來自於麥可斯一詞電臺採訪中對「Ms.」一詞的介紹。1972年創刊的《MS.》雜誌也承認,編輯部創始人正是在一次電臺廣播裡,聽到麥可斯有關「Ms.」一詞的介紹之後,方才決定用這個縮略詞作為這本女性主義雜誌的刊名。
不過直到1980年代,「Ms.」方才被英美媒體廣泛使用,比如1984年《紐約時報》上才開始用「女士」作為新聞報導中提及女性的人稱前綴詞。該報在給麥可斯所撰寫的訃聞裡寫道:「麥可斯女士用兩個輔音字母和一個小點,永遠改變了英語世界。」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逝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