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頂級銀行是損害生物多樣性的推手?

2020-12-05 中國環境

  11月初,通過線上公益項目,記者認識了家住日本東京都澀谷的大學生田中咲良。她告訴記者,今年她和同學參與了學校的一項調研項目,發現使用沐浴露時產生的泡沫,與棕櫚油息息相關。她了解到,因為棕櫚油在清潔類產品中的廣泛應用,棕櫚樹被大量砍伐,亞太地區最大的熱帶雨林——天堂雨林正在被嚴重消耗著。所以田中咲良開始使用無棕櫚油的清潔產品。但令她著急的是,她很難讓身邊其他的同學和朋友跟她一起更換替代產品,因為周邊的便利店、商場貨架上擺放的90%以上都是由棕櫚油作為起泡劑的沐浴液、肥皂和消毒劑,為此她很苦惱。

  那麼,誰來為被破壞的天堂雨林埋單?是破壞雨林發展的棕櫚油種植跨國公司,是大量採購棕櫚油的日化企業,還是消費者?日前,一份由環保倡議項目Portfolio Earth發布的最新報告指出,金融體系相關活動損害生物多樣性,銀行在其中發揮了關鍵作用,成為生物滅絕背後的資金推手。

  報告表明,全球頂級銀行為破壞生態的商業活動提供了大量資金來源。數據顯示,在過去的2019年,全球頂級銀行向政府和科學家視為造成生物多樣性破壞的主要行業投資超過2.6萬億美元。

  銀行金融業急需將保護生物多樣性納入衡量標準

  「當前,全球經濟增長模式急需轉型,急需將應對氣候變化和生態危機納入考慮。近年來,政府和企業一直是人們談及保護生態、保護生物多樣性的焦點,但其實銀行和金融機構才處於全球發展投資的中心。我期待在未來世界裡,一個項目想要獲得銀行的資金支持,它就必須對生態修復、應對氣候變化有積極貢獻,在此基礎上才能籌得資金,我想這就是這份報告的初心和設想建立的未來。」 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教授、IPBES全球評估報告的主要作者Kai Chan表示。

  此前,造成生物多樣性損失的金融投資活動躲過了有關監管,而全球頂級銀行的相關投資行為加劇了生物多樣性的風險。

  這份報告涵蓋的50家銀行都與增加生物多樣性風險的融資有關,平均每家銀行提供的融資額為520億美元,其中最高為2100億美元,最低為13億美元。

  在對生物多樣性造成最高風險的10家銀行中,前3家總部位於美國。在50家銀行的所有貸款和承銷中,約有26%與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花旗集團(Citigroup)和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有關。另一家美國銀行富國銀行(Wells Fargo)是生物多樣性高風險行業的第五大投資者。

  報告評估的前十大銀行中,還有3家日本銀行(瑞穗金融Mizuho Financial、三菱金融 Mitsubishi Financial 和三井住友銀行 Sumitomo Mitsui Banking Corporation)以及3家歐洲銀行(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 滙豐銀行HSBC和巴克萊銀行Barclays)。

  遺憾的是,在報告評估的銀行中,至今沒有一家銀行建立起完善的制度,以評估及衡量提供項目貸款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也沒有一家銀行制定全面的政策來阻止這種影響。在當前監管機構和規則的保護下,銀行不用承擔任何後果。

  因此,報告指出,銀行金融業急需將保護生物多樣性納入衡量標準。銀行的相關商業活動應從根本上減少對自然的影響,停止為新的化石燃料、毀林、過度捕撈和生態系統 破壞等項目提供資金。同時,各國政府應停止為銀行破壞生物多樣性的行為提供庇護,並重新制定金融規則,要求銀行對其貸款造成的生態損失承擔相應的責任。

  約66%的銀行投資活動會直接造成生物多樣性流失

  當前,全球一半的GDP來自於大自然及其提供的相關功能,許多行業對自然的依賴性更是隱藏於供應鏈中。田中咲良的指導教授告訴她,多數經濟活動,如果能做到保護自然,那麼自然就會回饋人類。

  但是,Portfolio Earth報告顯示,全球經濟依然在破壞自然。這份報告首次嘗試對全球頂級銀行造成生物多樣性破壞的主要行業相關活動進行量化分析。

  報告評估的資金中,約66%與直接造成生物多樣性流失的活動有關(如漁業、採礦等),34%的資金投資於間接造成生物多樣性流失的公司(例如,通過商品零售、加工和貿易,增加供應鏈各環節的需求,或者建築建材中對原材料加工升級等需求)。32%的貸款和承銷與基礎設施有關,25%與金屬和礦物開採活動有關,另外20%與化石燃料有關。儘管在這些頂級銀行的投資總量中,與糧食生產(農業和漁業)相關的商業活動僅佔10%,但農業和漁業對全球生物多樣性的影響卻最大。

  非政府組織「亞馬遜觀察(Amazon Watch)」氣候與財務總監Moira Birss表示:「目前,在亞馬孫雨林中,農業綜合企業、化石燃料企業和礦業公司等向大面積的森林揮刀砍伐,都是由一些頂級銀行不加篩選和評估的項目投資造成。如果未來亞馬孫雨林還能成為多數物種棲息的家園,那麼金融機構必須停止將數萬億美元投入這些導致生物多樣性喪失的行業。」

  田中咲良說,通過項目研究,她了解到在非法採伐、森林火災和棕櫚樹種植的蠶食下,天堂雨林已成為世界上森林消失最快的地區,造成了大量的溫室氣體排放。不僅如此,全世界接近90%的棕櫚油產自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棕櫚油公司通過不受約束的油棕種植,將市場版圖擴張到全球各個角落。

  「這些棕櫚油公司通常的做法,就是先在原始森林裡挖出河道,通過河道排乾泥炭森林裡的水, 砍伐珍貴的木材從河道運出,然後再點一把火,將森林燒成灰燼。最後,種上棕櫚樹的幼苗。在這個過程中,無數珍稀動物失去了棲息地,過去在這個地區常見的紅猩猩、蘇門答臘虎等,都幾乎不見蹤影了。再不行動,可能更多的物種就等不到我們來救助了。」 田中說。

  報告中有這樣一段話,「全球民眾對自身資金的投資方式具有發言權,有權阻止銀行對民眾和地球造成嚴重傷害。世界各國需要釐清金融體系在生態系統面前應承擔的法律責任、職責及問責方式,對生態進行保護和修復。我們不能依靠銀行來尋找答案。」既然世界頂級銀行曾經的答案不正確,那我們理應去修正它。也許藍馬羚、朔姆布爾克鹿再難等到,但至少還有阿拉瓜亞河豚、伊犁鼠兔等著我們去保護。

相關焦點

  • 2019年,是誰向造成生物多樣性破壞行業投資超2.6萬億美元?
    日前,一份由環保倡議項目PortfolioEarth發布的最新報告指出,金融體系相關活動損害生物多樣性,銀行在其中發揮了關鍵作用,成為生物滅絕背後的資金推手。 報告表明,全球頂級銀行為破壞生態的商業活動提供了大量資金來源。數據顯示,在過去的2019年,全球頂級銀行向政府和科學家視為造成生物多樣性破壞的主要行業投資超過2.6萬億美元。
  •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發布第五版《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
    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GBO-5)報告,針對全球自然狀況進行了權威性的概述。該報告是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定期發布的旗艦出版物,通過分析總結生物多樣性狀況和趨勢的最新數據,提出進一步實施公約的方向和方式。《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報告基於一系列指標、研究、評估報告和各國實施生物多樣性公約的國家報告,對全球實現愛知生物多樣性目標的進展情況進行了總結,並基於國家報告,總結了《2010-2020年生物多樣性戰略計劃》實施取得的成功和面臨的挑戰。
  • 氣候變化可能導致全球生物多樣性突然喪失
    作者丨未玖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CL)領導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全球氣候變暖可能會在整個21世紀造成全球範圍內生物多樣性突然、潛在的災難性損失。該研究的主要作者Alex Pigot博士(UCL生物多樣性與環境研究中心)說:「我們發現氣候變化對生物多樣性的風險並非逐漸增加。相反,隨著氣候變暖,大多數物種在一定溫度範圍內還能夠應付一段時間,但當超過溫度閾值時,大部分物種將突然面臨它們從未經歷過的條件。」
  • 全球基因組生物多樣性聯盟2020大會將在深圳國家基因庫舉辦
    關注中國綠髮會,訂閱綠色未來近日,全球基因組生物多樣性聯盟(GGBN)正式宣布:GGBN 2020大會、亦即全球基因組生物多樣性聯盟第四屆大會,將於2020年5月11日至15日在中國深圳舉行,由深圳國家基因庫主辦。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一起學習《雲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條例》
    各地區、各相關部門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著力健全法規制度,大力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紮實做好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推動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結合開展「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宣傳活動,進一步增強全社會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加強國際交流合作,為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作出積極貢獻!
  • 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服務價值
    生物多樣性下降、生態系統服務功能退化,是當今世界面臨的主要環境危機之一。各國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資金,但仍未能實現《生物多樣性公約》設定的「到2010年,生物多樣性的喪失得到遏制」的目標。通過經濟手段促進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就是在這種背景下提出來並迅速得到各國廣泛認可的有效措施之一。
  • 生物多樣性保護 • 專家談丨2020年後生物多樣性展望:以國家目標推動落實全球生物多樣性目標
    COP15將制定「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以下簡稱「2020後框架」),描繪未來十年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藍圖,國際社會將此視為解決全球生物多樣性喪失問題的歷史性機遇。回顧全球生物多樣性進程,無論是《公約》COP6通過的2010年目標,還是COP10通過的2020年目標,全球層面上未能實現上述目標的最核心問題在於執行。
  • 專家談|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中的中國智慧
    ,隨著近期《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第5版)的發布和「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的召開,以及中國將主辦《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等一系列信息的爆棚,生物多樣性議題被推向一個新的高峰。基於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政策平臺(IPBES)於2019年發布的《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全球評估報告》,並基於對全球範圍內實際取得的成功進展和面臨的挑戰的實際評估,《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於2020年9月發布了第五版《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對《戰略計劃》的執行進度做出了客觀評估。
  • 生物多樣性保護 • 專家談丨2020年後生物多樣性展望:以國家目標推動落實全球生物多樣性目標
    COP15將制定「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以下簡稱「2020後框架」),描繪未來十年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藍圖,國際社會將此視為解決全球生物多樣性喪失問題的歷史性機遇。回顧全球生物多樣性進程,無論是《公約》COP6通過的2010年目標,還是COP10通過的2020年目標,全球層面上未能實現上述目標的最核心問題在於執行。
  • 外交部:期待《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5次締約方大會為全球生物多樣性...
    有記者提問: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今年9月發布的報告顯示,2010年設定的「愛知生物多樣性目標」,全球僅「部分實現」了20個目標中的6個,沒有一個目標「完全實現」。中方認為主要原因是什麼?目前,各方正就「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草案進行磋商。作為《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的主辦國,中方對推動達成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目標有何設想或考慮?
  • 新華時評:行動起來保護生物多樣性
    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今年的主題是「我們的生物多樣性,我們的食物,我們的健康」,更加強調糧食、營養和健康對生物多樣性和良好生態系統的依賴關係。  多種多樣的生物,是地球經過幾十億年發展進化的結果。從動物、植物到微生物,人類的每個歷史腳步,都與它們休戚與共,相互影響、共同進化。如今越來越多曾與人類相伴的物種正在逐漸失去生命的色彩,湮滅在歷史長河。
  • 生物多樣性·小百科(23) | 脊椎動物·大杜鵑:頂級的「行騙大師...
    生物多樣性·小百科(23) | 脊椎動物·大杜鵑:頂級的「行騙大師」與天生殺手 2020-03-27 12: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綜述:第四屆「一個星球」峰會聚焦生物多樣性保護
    峰會從保護陸地和海洋生態系統、促進生態農業、為生物多樣性融資以及保護人類健康、物種和熱帶森林四個方面,就保護生物多樣性凝聚共識並落實相關承諾,為今年在中國昆明舉行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上達成「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創造條件。第四屆峰會倡議者、法國總統馬克龍在開幕式致辭說,舉辦此次峰會的目的是要讓全球攜手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承諾和行動得以加強。
  • 聯合國環境署:全球生物多樣性對人類意義重大
    新華網奈洛比5月22日電(記者宋晨郭倩)聯合國環境署淡水和海洋生態環境政策實施司負責人傑奎琳·阿爾德日前表示,當今全球生物多樣性正面臨嚴峻挑戰,人類應尋求可持續發展道路,在保護全球生物和生態環境的同時,實現經濟和社會的同步發展。
  • 「保護和恢復生物多樣性符合我們的利益」
    日前在巴黎舉行的第四屆「一個星球」峰會上,與會各國政要和國際組織負責人就全球氣候環境治理提出多項倡議、作出具體承諾,共同推動國際社會採取行動保護生態環境、應對氣候變化,為今年在中國昆明舉行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上達成「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創造條件。
  • 【探討】淺論生態補償、生態佔補平衡與生物多樣性補償
    在實施補償時,應平衡生態損害,以『零淨損失』為目標,使生境及其相關物種都受益。生態補償可以定義為創造、恢復或提高自然質量,以平衡基礎設施建設所造成的生態損害。」荷蘭學者將生態補償EC定義為「高速公路或其他基礎設施建設造成的生態功能與價值損害的替代」。即社會經濟發展(建設項目)對生態系統造成了損害,必須補償(置換、替代)回來。這種觀點得到了廣泛的認同,成為生態補償EC的基本要義。
  •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 推動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
    本報訊 主題為「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將於明年在雲南昆明召開。《生物多樣性公約》執行秘書克裡斯蒂娜·帕斯卡·帕梅爾女士在昆明接受了中央駐滇、雲南省和昆明市20餘家媒體記者集體採訪。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氣候變化對生物多樣性影響
    生物多樣性維護了自然界的生態平衡,並為人類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條件。生物多樣性是生態系統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今天(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讓我們共同保護這些寶貴財富。這是全球變化帶來的最大危害。有人悲觀地估計,當地球平均溫度升高6℃時,地球上將有90%以上的物種消失。  6.土地利用格局的變化。全球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陸地表面被人類活動所改變。擁有全球50%物種的熱帶雨林面積消失了一半;三分之一的溫帶森林已被砍伐;溫帶雨林已成為瀕危生態系統類型。  7.氣候變化會引起外來生物的入侵,擴張地盤,排擠本地物種。
  • 生物多樣性公約
    ,轉自搜狐  確認保護生物多樣性是全人類共同關切的問題,轉自搜狐  重申各國對它自己的生物資源擁有主權權利,轉自搜狐  也重申各國有責任保護它自己的生物多樣性,並以可持久的方式利用它自己的生物資源,轉自搜狐  關切一些人類活動正導致生物多樣性的減少
  • 中國為保護全球生物多樣性作出積極貢獻
    「在人類和自然面臨生物多樣性喪失和氣候變化挑戰的背景下,中國採取積極行動,為保護全球生物多樣性和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世界自然基金會國際政策研究與發展主管吉多·布洛霍芬日前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每一次去中國,都能感受到中國發生的巨大發展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