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中研院史語所」展示珍藏文物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臺北「中研院史語所」展示珍藏文物

2008年05月10日 20:41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版權聲明:凡標註有「cnsphoto」字樣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新聞網,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使用。

  傅斯年等人八十年前奉「中研院」院長蔡元培之命於廣州創立的「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今年慶八十華誕。5月10日,該所舉辦展覽,將商朝馬車、漢代石刻畫像拓本等珍貴文物以數位化方式呈現於臺北「臺灣民主紀念館」。圖為展覽中陳列了該所發掘的三千年前西北岡遺址青銅人面(左一)的仿製品等。中新社發 劉舒凌 攝

【編輯:王紅綱】

相關焦點

  • 通訊:在臺灣「中研院」史語所觸摸新史學心跳
    中新社臺北11月20日電 題:在臺灣「中研院」史語所歷史文物陳列館觸摸「新史學」心跳  中新社記者 關向東 黃少華  位於臺北南港的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歷史文物陳列館,上周末起將休館半年進行內部裝修,計劃於明年7月擇吉重開。記者趕往參訪心儀已久的「新史學」大師。
  • 著名歷史學家王明珂就任臺灣「中研院」史語所所長
    著名歷史學家王明珂就任臺灣「中研院」史語所所長 澎湃訊 2017-03-02 09:35 來源:澎湃新聞
  • 傅斯年與中研院史語所
    1928年4月,蔡元培出任中央研究院院長後,邀請傅斯年襄助院務,並委託傅斯年、顧頡剛、楊振聲負責籌辦歷史語言研究所,三人均為蔡元培執掌北京大學時文科高才生。1933年4月,史語所暫遷上海曹家渡小萬柳堂。1934年,中央研究院在南京興建辦公場所,史語所再遷南京欽天山北極閣。新增第四組人類學,傅斯年聘吳定良任主任,主要從事少數民族調查和人類體質測量。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南京不保,史語所被迫遷往長沙,再經桂林遷往昆明。為了營造相對安靜的研究環境,1940年冬,傅斯年將史語所由昆明遷四川南溪縣李莊鎮定居下來,直到抗戰勝利。
  • 至大至剛,跋扈為公:史語所中的傅斯年
    1943年冬,王世襄從北平來到重慶,一心想去大腕雲集的中研院史語所工作。他是燕京大學碩士,英文好、歷史好,又請大哥王世富的清華同學梁思成引薦,信心滿滿,覺得在史語所謀職有戲。沒想到傅「霸王」面談時只說兩句話,就把他擠兌走了。傅斯年第一句問:「你是哪個學校畢業的?」王答:「燕京大學國文系本科及研究院。」傅接著來第二句:「燕京大學畢業的不配到史語所來。」
  • 臺北故宮博物院尋寶:497字銘文令毛公鼎成國寶
    這是人類戰爭史上、文化史上絕無僅有的一次文物大遷徙。自此,海峽兩岸,一宮兩院。   今天的臺北已不再遙遠,有關臺北故宮的人和事卻依舊在歷史的煙塵中。現存銘文最長的青銅器毛公鼎、三希之首的《快雪時晴帖》、範寬的《溪山行旅圖》……它們,整整60年的相隔,成了我們最熟悉的陌生人。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歷史文物陳列館
    典藏特色    不同於傳統文人雅士,或一般精品博物館的古董收藏,史語所收藏的文物,主要為本所遷臺以前在中國大陸,以及遷臺以來在臺閩地區從事田野工作的成果,其目的則是作為學術研究的素材。     其中除圖書、金石拓片藏於本所傅斯年圖書館,明清時期內閣檔案藏於明清檔案工作室外,其餘十四餘萬件文物,皆收藏於本館。主要內容如下:     1.本所於中國大陸時期發掘的考古遺物十萬餘件。其中河南安陽殷虛遺址出土遺物約佔庫藏量70%;另外,尚有河南濬縣辛村、輝縣琉璃閣、汲縣山彪鎮,山東濟南城子崖、日照兩城鎮,甘肅敦煌佛爺廟、武威喇嘛灣及民勤三角城等遺址出土遺物。
  • 「中研院」下調2020年臺灣GDP增速預測值
    中新社臺北7月15日電 臺「中研院」經濟研究所15日將臺灣2020年GDP增速預測值由去年年底提出的2.58%下調至1.15%,低於臺當局「主計總處」5月28日公布的預測值(1.67%)。綜合中央社、聯合新聞網等臺灣媒體報導,「中研院」經濟所當天舉行「2020年臺灣經濟情勢總展望之修正」記者會,指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上半年臺灣境外需求急速降溫,民間消費疲軟,經濟受到巨大衝擊;但在臺當局紓困措施及科技產業支撐的帶動下,下半年經濟有望回溫,預估今年GDP增速為1.15%。
  • 《科學新聞》:中研院,那一年的選舉
    1948年4月1日,中研院正式公布了81名院士的名單,最長者為83歲的吳稚暉,最年輕的是37歲的陳省身。2004年12月,當年最年輕的院士陳省身駕鶴西去,而現今唯一健在的首屆中研院院士貝時璋也已是105歲高齡了。如今,這批在戰火硝煙中產生的院士正漸漸地淡出人們的視野。
  • 著名人類學家、臺灣中研院院士李亦園逝世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李亦園昨天在臺北去世,他是臺灣本土培育出的人類學者,對比較宗教學、本土人類學發展有卓越貢獻,堅強的性格為學生輩所稱道
  • 臺工研院用「光」讓農藥現形
    近來食安問題頻傳,消費者意識也抬頭,現在只要有臺工研院的「隨手型智慧蔬果農藥檢測器」,就可以立刻得知蔬果裡的農藥殘量,再也不怕蔬果洗不乾淨。由於此開發深具創新、原創與跨界理念,今年更獲得COMPUTEX最佳產品獎(Best Choice Award),並將於下周的「臺北國際計算機展」中正式展出。
  • 臺「中研院」選出18名新科院士 戲曲學者首次入選
    臺「中研院」選出18名新科院士 戲曲學者首次入選 2014-07-04 19:50:20戲曲研究專家曾永義成為「中研院」有史以來第一個戲曲領域院士。  「中研院」第31次院士會議4日進行兩階段投票,上午分成生命科學、數理科學、人文及社會科學三個組進行第一階段投票,下午由全體院士進行第二階段投票。
  • 這家讓臺灣「中研院」院長落馬的企業,與蔡英文家族也有關係
    臺灣「中研院」院長翁啟惠創下了個不光彩的記錄,成為「中研院」歷史上首位被調查的掌門人。4月21日凌晨,由於牽涉「浩鼎案」,翁啟惠被移送士林地檢署。檢察官認為,翁啟惠涉嫌觸犯貪汙、背信等罪,雖然沒有羈押必要,但被告知「限制出境」。
  • 春節觀展之臺北|「鳥譜」、花香、古玉,臺北故宮年味濃
    臺北故宮北院,來禽圖特展展場內臺北故宮北院「亞洲探險記特展展場」,汪正翔攝澎湃新聞了解到,新春喜慶二月,臺北故宮北部院區有花果禽鳥和鳴的「來禽圖——翎毛與花果的和諧奏鳴」、見證東西文化交流經絡的「亞洲探險記—十七世紀東西交流傳奇」及第二展覽區的重量級印象畫派特展「悠遊風景繪畫—俄羅斯普希金博物館特展
  • 這四大外國的國寶級文物,被珍藏在中國,你可能一件都沒聽說過!
    悠悠華夏五千載,無數老祖宗的智慧結晶代代流傳,但因為一些眾所周知的原因,大量文物在近代流失到國外,成為中國人心中永遠的痛。平時見多了關於國外博物館裡中國文物的介紹,今天不談這個,來說說中國收藏了哪些外國的國寶級文物。
  • 中科院計算所西研院在渝揭牌 發展智能超算
    陳超 攝中新網重慶10月24日電 (記者 劉賢)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簡稱中科院計算所)的高端研發平臺「中科院計算所西部高等技術研究院」(簡稱西研院)24日在重慶兩江新區揭牌成立,將建設智能超算、生命信息科學、產業網際網路等三個研究中心。中科院計算所是中國第一個專門從事計算機科學技術綜合性研究的學術機構。
  • 臺北,我在哪裡見過你
    但我第一次走這段路,卻用了整整一天:早上六點從福州家中出發,晩上八點才降落在臺北。我們的距離,眞有那麼遙遠嗎?  而此刻我想的是:十幾年來所有跨越過海峽的人,加起來的辛苦,還有時間和金錢的浪費,會是一個多麼巨大的天文數字。  臺北廈泉 風格近似  我在夜晩開始了在臺北的行走。華燈初上,大街如河,流光溢彩,炫人眼目。
  • 臺灣「中研院」前所長8篇論文造假遭撤稿
    臺灣學者最嚴重國際處分:「中研院」前所長8篇論文造假。(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中國臺灣網3月31日訊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灣「中研院」生化所前所長陳慶士驚爆8篇學術論文造假,並遭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建議「立即撤稿」。
  • 臺北故宮新展「呼畢勒罕」,呈現清代活佛文物與生活
    澎湃新聞獲悉,11月28日,「呼畢勒罕——清代活佛文物大展」在臺北故宮博物院開幕,特展以清代活佛相關文物為布陳內容,分「清宮與活佛」「西藏的達賴與班禪」「安多章嘉國師與蒙古哲布尊丹巴」「走進活佛的生活」四個單元,一以介紹清廷與各重要活佛間的互動,一以說明清宮藏傳佛教藝術的特色。
  • 臺北市旅遊景點哪裡比較漂亮?
    臺北市旅遊景點分布比較廣,數量上也很多,不過個人去臺北市幾次經驗來說,臺北市旅遊有幾個地方必須去看一看,臺北故宮博物院、陽明山、國父紀念館、自由廣場、101大樓等。 臺北(Taipei),簡稱「北」,又稱北市,是臺灣省省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