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南交通大學教授團隊在納米能源領域國際著名期刊上發表系列研究成果
近日,西南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楊維清教授團隊在納米能源領域國際著名期刊上發表系列研究成果。本文提出的分子剪刀剪切策略不僅在分子水平上成功實現不同維度碳納米材料的可控化構建,而且為碳材料的革新作出巨大的貢獻。在該校材料學院楊維清教授、張海濤副教授及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陳俊教授的共同指導下(通訊作者),材料學院2018級碩士生王慶通過分子剪刀剪切策略實現不同維度碳納米材料的可控化構建,並對它的裁剪機理進行了詳細的闡述。
-
寧波材料所劉兆平教授團隊:石墨烯助力超穩定可拉伸超級電容器!
而在眾多的儲能裝置中可伸縮超級電容器由於其功率密度高、循環壽命長、安全性好而被認為是一種極具前景的候選之一。水凝膠基可拉伸超級電容器因其獨特的力學性能賦予其優異的拉伸性能,在這一領域顯示出了廣闊的應用前景。同時,共軛聚合物由於其獨特的贗電容特性和環境友好性,已經作為活性材料進行了大量的研究。
-
電解電容的原理搞清楚,石墨烯做超級電容的價值也就清楚了
截至目前,納米結構的活性炭、碳化物轉化炭、碳納米管、炭洋蔥、氧化釕、聚苯胺和聚吡咯等已經被用於微型超級電容器的電極材料,然而,它們的性能指標很難滿足不斷發展的微型能源系統的實際使用要求。而且,製造微型超級電容器電極需要複雜的光刻工藝,條件苛刻、周期長,因此很難降低產品的成本及價格,從而阻礙了其商業化前景。
-
廈門大學董全峰團隊&陳嘉嘉團隊Chem:鋰硫電池Li2Sn的作用機理研究及性能提升策略
鋰硫電池Li2Sn的作用機理研究及性能提升策略作者:雷傑1,劉婷1,陳嘉嘉*,鄭明森,張強,毛秉偉,董全峰*單位:廈門大學文末附:廈門大學董全峰課題組博士後招聘信息作為最具發展潛力的新型多電子反應的二次電池體系,鋰硫(Li-S)電池已取得眾多頗有價值的進展,包括對於硫載體材料和鋰負極材料的開發、對硫氧化還原反應的機理探究等。
-
美國研發碳氧化矽玻璃-石墨烯紙電池電極
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工程師研發出一種類似紙一樣的電池電極,可幫助開發出更好的太空探索或無人機工具。 機械和核工程副教授Gurpreet Singh及其研發小組採用碳氧化矽玻璃和石墨烯創造出電池電極。
-
清華大學張芳團隊:石墨烯基柔性薄膜的高效製備助力地下水淨化
石墨烯基柔性自支撐薄膜具有重量輕、結構穩定、機械韌性高、耐高強度彎曲摺疊、導電高等優勢,可以很好解決塗布時電極活性物質易粉化剝離、彎折過程中短路以及材料保存問題。由於石墨烯材料表面官能團較少,分散液中溶解度較低,不易直接製備成柔性薄膜,因此常利用氧化石墨烯(GO)前驅體後還原方式製備,其中真空抽濾法由於設備廉價、操作簡單、定量方便等特點被研究者廣泛使用。但該方法存在部分局限:1. 水系抽濾法耗時較長,分散溶劑揮發較慢,無法達到快速製備的目的;2. 製備的薄膜尺寸較小,難以實現規模化生產。
-
基於石墨烯和共價有機骨架的高性能電容材料
研究背景超級電容器因其功率密度高、充放電時間短、循環壽命長的優點廣泛應用於儲能領域。大多數商用超級電容器使用多孔活性炭作為儲能材料,重量電容密度在100-200 F g−1左右。為了提高超級電容器的能量密度,近年來對石墨烯電容材料展開了大量的研究。
-
電化學價態調控—提升氧化釩電極材料循環穩定性的新思路
電極材料是影響超級電容器性能的重要因素,決定了超級電容器的能量存儲容量。氧化釩價格低廉,理論電容值高,是備受關注的高性能電極材料。然而氧化釩存在穩定性差等問題,嚴重製約了其商業化應用。研究表明,氧化釩穩定性不高主要可歸咎於兩點原因:其一,在長時間充放電循環過程中,氧化釩持續發生形變(膨脹收縮),最終造成結構坍塌或粉化;其二,氧化釩在水性電解質中持續充放電時,易逐漸形成水溶性釩氧根離子。
-
二維有序介孔材料應用於微型超級電容器研究獲進展
二維材料,如石墨烯,是一類具有重要應用前景的平面微型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發展二維材料基複合介孔納米片,不僅可有效抑制片層的堆疊,增加比表面積,而且可大大緩衝電極的體積膨脹,提高電解液離子的擴散和電化學性能。但是,目前報導的都是關於面內垂直柱狀的介孔納米片,而面內平行柱狀的有序介孔納米片的可控制備仍面臨著很大挑戰。
-
石墨烯複合材料在超級電容器中的研究進展
作為碳材料中最新的一員—石墨烯是擁有sp2雜化軌道的二維碳原子晶體,由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Geim等於2004年發現,並能穩定存在,這是目前世界上最薄的材料—單原子厚度的材料。在石墨烯諸多性質中,其中比表面積高和導電性好,最重要的是石墨烯本身的電容為21μF/cm2,達到了所有碳基雙電層電容器的上限,這比其他碳材料都要高,是製造超級電容器的理想材料。
-
同濟大學馬傑教授團隊電容去離子除氯脫鹽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馬傑教授團隊在電容去離子除氯脫鹽領域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發表在《先進科學》(Advanced Science)上。 電容去離子(CDI)技術具有效率高、易再生和易維護等優勢,在脫鹽、離子分離和回收等領域受到廣泛應用。近年來,CDI電極材料實現從以雙電層機理為代表的碳材料到法拉第電極材料的跨越,使得脫鹽性能有了大幅提升。
-
廈門大學楊勇團隊和新加坡國立大學LOH Kian Ping團隊:超共軛含氮雜環有機電極材料及反應機理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成果簡介】近日,來自廈門大學的楊勇教授課題組與新加坡國立大學
-
雲南大學林欣蓉團隊:新型原位界面聚合合成超薄聚苯胺用於有機電極
林欣蓉課題組開發了一種基於過渡金屬催化的界面合成超薄聚苯胺交聯網絡結構的新型合成方法,並通過兩步序列反應原位獲得孔徑可調節的多孔自支撐膜。該膜可直接作為一種無添加劑、無粘合劑、一體化的微米級超級電容器電極,不僅避免了傳統電極易溶解和破碎導致的容量降問題,還因其超薄和交聯結構獲得了超高的比容量(435 F/g)和優異的循環性能(18000次)。該比容量相對於線性聚苯胺電極提高了2倍以上,也是目前已報導的基於電極整體質量所獲得的最高比容量。
-
柔性電致變色器件中的納米電極材料
對於電致變色器件,理想的電極材料不僅需要高導電率,而且需要極好的透光性和抗化學以及電化學腐蝕的能力。電致變色器件中常用的電極材料是ITO薄膜。但是,其導電性不足夠獲得很高的響應速度,尤其是在大面積器件中。並且其2D平面結構嚴重的限制了電致變色材料和電極之間的接觸面積,會顯著地限制電致變色器件中的電化學反應速度。另外,它的脆性也阻礙了其在柔性和可拉伸電子中的應用。
-
橡皮泥狀氧化石墨烯材料 即適合3D列印也可以雷射加工
作為液相法製備石墨烯的前驅體,氧化石墨烯具有典型的二維大分子構型,其表面多元化的含氧官能團有助於實現複合結構的設計和大規模製備。然而,在現階段研究中,將氧化石墨烯組裝為宏觀構型需要經過較複雜的步驟,如水熱法、溼態紡絲、冷凍乾燥等。精細結構設計一般採用光刻、軟刻蝕、直接書寫、3D列印等方法。
-
重磅綜述:石墨烯導電材料在透明電極中的應用進展
隨著各行各業的迅猛發展,透明電極的性能也面臨著越來越高的挑戰,既要求高透光率,同時還要求低電阻。與此同時,對於材料本身的機械強度、耐化學性、耐熱性以及功函數都有極高的要求。而石墨烯作為優良的導電材料,其綜合性能恰能應電子行業發展的需求。因此,其在透明電極領域的應用必然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
夏永姚綜述:超級電容器的機理、 材料、系統、表徵及應用
最近,復旦大學的夏永姚課題組在Chem. Soc. Rev上發表了題為「Electrochemical capacitors: mechanism, materials,systems, characterization and applications(超級電容器的機理、材料、系統、表徵及應用)」的綜述。
-
美石墨烯紙造超級電容器及石墨烯超級電容器研究進展
3.1.2石墨烯與導電聚合物複合 Hualan Wang等人用FeCl3作為氧化劑,通過原位聚合的方法合成了graphite oxide (GO) /polyaniline(聚苯胺)複合材料。1 M H2SO4為電解液。
-
超級電容器用石墨烯基電極材料的製備及性能研究
摘要:同傳統二次電池相比,超級電容器具有功率密度高、充放電速度快、循環壽命長等優點,是一種新型高效的儲能裝置,提升其能量密度是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石墨烯作為一種新型二維碳材料,具有電導率高、比表面積大、化學穩定性強等優異特點,是超級電容器的理想電極材料。
-
【材料】穩定的氧化釩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
組成電容器的兩個電極的性能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整個電容器能夠存儲的電量(電容值)。氧化釩因價格低廉、易於製備以及具有很高的理論電容值一直備受科學界的關注。然而氧化釩自身的不穩定性嚴重製約了其商業化應用。研究表明該不穩定性主要有兩點原因:其一,長時間的充放電循環使氧化釩持續形變(膨脹收縮),最終造成結構坍塌或粉化;其二,氧化釩在水性電解質中持續充放電會緩慢形成水溶性的釩氧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