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鴉片戰爭,但你知道林公的虎門銷煙,為何讓英國跑來決戰?

2020-12-06 只是走遠

在說以前,必須先給大家解釋一下事情的由來,以方便大家理解。

在19世紀以前,中西沒有邦交。中國地大物博,可以實現自給自足。當時候西方各個國家都差不多,誰也比誰強不了多少,所以經商相對開放,各國之間交易比較多,也能在其中實現自己的供需。

那時沒有蘇伊士運河,中國與西方國家之間的交通需要繞非洲頂南的好望角,從倫敦到廣州,最快也得三個月。

那會兒西洋人從中國買的貨物不外乎茶葉及別的奢侈品。費很大的勁跨洋去買一些對生存來說不是很必要的東西,一方面是因為想嘗試建立貿易,另一方面,是雙方文明差異帶來的吸引力。

雙方之間沒有深層次的經濟、文化交流,相互的互利關係也就不大,那麼對自身來說邦交也顯得可有可無,加上當時候各方都不是很在意,所以中西一直沒有邦交。

其實,在1723年,因為與羅馬教廷之間有關中國禮儀之爭的白熱化,雍正帝就禁止了天主教進入中國傳教,而當時已有關於外國商人貿易的限制。

這其實就是著名的閉關鎖國。

修建長城,閉關鎖國

清政府不承認別國的平等,外國人不來,我們也不勉強,他們如來,必尊中國為上國,並以藩屬自居,這是體制問題,因為當時中國周邊就以中華為大,在當時的整個清政府看來,這都是很正常事情。

那時的通商制度也很特別,西洋的商人都限於廣州一地,外國人最初對我們的通商制度非不滿意,然而覺得既是中國的定章,只好容忍,到了18世紀末,這種態度就慢慢變了。

這時,中國的海外貿易大部分在英國的東印度公司手裡,英國此時的工業革命已經開始,手工業都慢慢地變為機械製造。

所以海外的市場在英國的國計民生中一天比一天重要,而清政府對通商的限制最不利於英國的商業發展,於是,就有了英國國王派使臣馬戛爾尼來華拜訪,帶著英國上等的物品,乘坐頭等兵船,表明英國是個富強且文明的國家。

馬戛爾尼拜見乾隆圖片

馬戛爾尼這次來的目的,主要想通過乾隆黃帝,開放更多的通商口岸,以促進貿易,並且因為當時法律不健全,稅收雜亂且無固定的海關稅則,英國希望能海關稅則固定、公開。最後希望能給他們一個小島,可以讓英國人居住以及供貨,就像葡萄牙人在澳門一樣。

但最後還是因為雙方的地位之間,應該是平等還是藩屬的問題而談崩了。

十八世紀末年和十九世紀初年,歐洲正鬧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戰爭,等到戰事完了,英國遂第二次派使節來華,其目的大致與第一次相同。

但是嘉慶帝給英國使臣的待遇遠不及乾隆帝,所以英使不但外交失敗,並且私人對中國的感情也不好,這也讓英國覺得和平外交的方法走不通,只得另尋他法。

那時候,外商帶到中國來的東西只有少數是貨物,大多數是現銀。經濟學者們也認為金銀的輸出對國家有害,所以想盡辦法增加貨物的出口,金銀的進口。

而鴉片,也在這期間被發現正好符合這種要求,於是在印度的東印度公司就鼓勵種植鴉片,這成了很好的斂財手段,為東印度公司斂了大量錢財。

於此,道光帝對於鴉片是最痛心的,對于禁煙是最有決心的。剛剛即位就嚴申禁令,可是在他即位期間,鴉片輸入增加的最快,有一年竟有三萬箱,價值約一千八百萬元,全國上下都認為是國計民生的大患。

於是,作為當時政界聲望最好,辦事最認真的大員,林文忠,林則徐出馬了。

林則徐虎門硝煙

他諭告外國人說:

利己不可害人,何得將爾國不食之鴉片煙帶來內地,騙人財而害人命乎?"

而當時外國人不知林文忠品格,以為只是普通官僚,到任之初,總要出個告示,大講什麼禮義廉恥,實質上還不是在要價?價錢講好了,買賣就可以照常做了。因此他們就觀望,就講價。

殊不知林則徐不是那類人:

若鴉片一日未絕,本大臣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斷無中止之理。"

於是,著名的虎門銷煙,也就在此發生了,英國收到消息以後,就讓全權代表懿律率領海陸軍隊來華。這時英國的外相是巴麥尊,有名的好大喜功的帝國主義者。他不但索鴉片賠款、軍費賠款,並且要求一掃舊日所有的通商限制和邦交的不平等。

清政府顯然不會同意,於是,鴉片戰爭,一步步地開始了。

鴉片戰爭中的海戰

結果大家都知道,以失敗結尾,割地賠款。

這次戰爭,我們稱之為鴉片戰爭,而英國人則稱為通商戰爭,兩方面都有理由。關於鴉片問題,我方力圖禁絕,英方則希望維持原狀:我攻彼守。關於通商問題,英方力圖獲得更大的機會和自由,我方則硬要維持原狀:彼攻我守。就世界大勢論,那次的戰爭是不能避免的。

林公在虎門前銷禁鴉片,極大的損害了英國人的利益,和平外交的方式又走不通,如果不想辦法制止,那以後他們的鴉片還能賺到錢嗎?斷人財路猶如殺人父母,並且英國想通過戰爭來達到他們經商利益的最大化,怎麼還會考慮鴉片這個東西是不是來害人的呢?歷史總是這樣,你不強大,別人就會來欺負你,不論於你來說合理不合理。

註:文中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喜歡請點讚收藏,聽說長按文末點讚送三連的人會更加幸福,因為作者的巴拉拉能量會永遠伴隨你左右。

相關焦點

  • 福州「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虎門銷煙,拯救國人
    1839年6月,中國清朝政府委任欽差大臣林則徐在廣東虎門集中銷毀鴉片,銷毀鴉片19187箱和2119袋,總重量2376254斤,此次事件被稱為「虎門銷煙」。林則徐也因此被當時的人們所追捧,所讚頌,深受百姓的愛戴。直至今天的歷史書上,依然出現他的事跡,值得被我們每一個人所記住他的名字。今天,小編來到福州的鼓樓區澳門路16號,三坊七巷的附近。
  • 鴉片戰爭前為何清朝對英國一無所知,英國卻對清朝了如指掌?
    鴉片戰爭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場非常重要的歷史轉折性事件,因為鴉片戰爭,中國的國門被徹底打開,把對中國還盲目自信樂觀的一群統治者,徹底打醒。這場戰爭也讓中國不得不從國外吸收新的文化和知識,這才讓人們意識到,原來中國已經不是天朝上國了。
  • 林則徐虎門銷煙,一把火就可燒光鴉片,為何要用「海水浸泡法」
    林則徐引言1839年6月,林則徐虎門銷煙,摧毀了237萬斤鴉片,成為了禁菸英雄。實際上,虎門銷煙過程耗時比較長,因為用了「海水浸泡法」。說到這裡,可能有些人有疑問了:為何不乾脆燒掉,還要勞心費神的用海水浸泡呢?按照常理來說,銷毀鴉片最直接的辦法就是用火燒。雖然是比較方便,用時也比較短,但是有很多弊端。
  • 《紐約時報》駐港記者推特封面,竟是鴉片戰爭英法艦隊集結香港
    卡爾查還在推文中寫道,多年來,《紐約時報》駐中國的記者完全不知道,使用鴉片戰爭時期西方國家準備進攻中國的照片有怎樣的象徵意義;或者說,美國這名記者正是因為其具有象徵意義而故意使用了它,因為當前中美關係的緊張程度正在加劇。
  • 在虎門硝煙時期林則徐是怎樣找到英語翻譯的?
    早在虎門銷煙時期中國與英國之間的交流愈加頻繁,那語言不通成為了一個重大問題。作為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則徐同樣不懂英語,因此當時只能去招聘會英語的人們,林則徐是怎麼做的呢?
  • 鴉片戰爭期間,中國翻譯的水平有多差?
    文|陳卿美 鴉片戰爭是中英兩國之間的矛盾,但兩國的矛盾遠不止鴉片那麼簡單。當時,中國與英國需要頻繁交涉,小到民間糾紛,大到政治談判,都要依賴英文翻譯。一個英文翻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矛盾的解決程度。翻譯得好,雙方溝通順暢,矛盾就可以順利化解。翻譯得不好,雙方誤解加深,可能就會激化矛盾。
  • 中國近代史的開端,第一次鴉片戰爭,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文丨老金聊史(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大家轉發分享)第一次鴉片戰爭是英國在1840年至1842年對中國發動的一場侵略戰爭。最終結果以中英雙方籤訂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甚至在18世紀60年代,英國爆發了一次轟轟烈烈的工業革命,大機器工業代替了傳統手工業。因為英國工業的快速發展,工業產量急劇上升,因此英國一直走在努力尋找新的資源及產品生存空間。
  • 影響你魅力的並非只有外表,還有那顆黑了的肺
    早在1839年,林則徐開始了我國有史以來第一次大規模的銷毀鴉片,史上又稱虎門銷煙。這麼算來,我國人民與毒品的鬥爭,還是挺徹底的。當然,鴉片和菸草不是一個東西,甚至危害性也不能相提並論。現如今國內越來越多的公共場所開始禁菸,然而這就像阻攔一條下遊的小溪,即使你改變了溪流的流向只要源頭仍在源源不斷的湧出新水,就終究會侵入你腳下的土地。
  • 在廣東,拿根竹竿你就能去任何地方
    竹竿山位置,旁邊就是韓江而在一千多年後,隨後轟轟烈烈的虎門銷煙中,林則徐與竹竿也有著莫大的淵源。虎門銷煙的時候,林則徐裝運煙土用的就是竹竿。來源:甲午戰爭數字圖書館竹竿除了被挑著運煙土,還能用來製作煙槍、私藏煙土。
  • 蒸汽與人力的對決:鴉片戰爭中的英軍蒸汽輪船VS清軍車輪船
    本帳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籤約帳號  評論區話題丨你覺得大清的中式輪船如何?    第一次鴉片戰爭對於測試鐵殼軍艦的性能來說,是一次極好的機會。復仇女神號自從1841年初在穿鼻洋首次登場後表現出色:  在虎門,復仇女神只用一枝康格裡夫火箭就把一艘清軍沙船炸得稀巴爛,這一幕被永遠定格在了版畫和油畫中,成為了鴉片戰爭中的經典圖像。
  • 家家都拜的「灶王爺」,姓什麼你知道嗎?為何要給他供糖瓜?該看
    導讀: 家家都拜的「灶王爺」,姓什麼你知道嗎?為何要給他供糖瓜?該看民以食為天」炊以灶為主,故而民間對灶神的供奉極為普遍,而且又與行為善惡能否進天堂聯繫在一起,於是灶君夫婦便成為「人間司命主,天上耳目神」。
  • 虎門大橋背後的創建人胡應湘
    這兩天虎門大橋因為震動事件,在網上吸引了足夠強大的「火力」,全國人民都在關注它。在虎門二橋沒有通車之前,虎門大橋是粵東西的唯一要道,所有的車輛都要從虎門大橋通過,從中國的中西部地區到過深圳的人都從那座橋上曾經經過。因為堵,很多知道這座大橋,卻很少了解它。在1997年之前,虎門這裡是沒有橋的,只是一個渡口,通行時靠船擺渡過去的,通行十分的不方便,效率低下。
  • 時光倒流,古人也用微信,你覺得這15條「朋友圈」是誰發的?
    您的需求,我來滿足。3、萬能的朋友圈,有沒有人知道哪裡有長生不老藥?最近身體有點不太好4、好糾結,我要不要放關雲長回去?他會不會又搞事情出來?5、我最近是吃少了,還是運動多了,怎麼又瘦了?死丫鬟都不提醒我,明天開始增肥!
  • 別笑大清了 英國也揍過明朝 還搶下35門大炮當戰利品
    每當我們談論第一次鴉片戰爭時,總是這樣一群憤青高舉「明王朝」的霸主地位,明朝崇禎六年鄭智龍大破荷蘭戰艦,幾乎控制中國東海貿易,說明朝不再好。痛擊當時西方世界的龍頭老大荷蘭,可以聽到大清國在1840年鴉片戰爭中多麼無能,甚至上升到大清五國,如果明朝不滅,中國會怎麼樣的奇怪理論邏輯。對此,不是用願望在學反駁正義的言辭,而是歷史上同一個英國人與明朝聯手,但結果不是像我們想像的那樣被明朝追趕,而是中國輸了。
  • 利用SOLIDWORKS Flow Simulation還原虎門大橋為何抖動?
    虎門大橋抖動發生背景2020年5月5日,網友爆料稱虎門大橋發生異常抖動,從拍攝的視頻來看大橋的橋面在大風影響下像波浪一樣起伏不定,隨後大橋被關閉。解釋大橋為什麼會抖動呢?利用SOLIDWORKS Flow Simulation還原虎門大橋為何抖動?
  • 清政府的滅亡從鴉片戰爭開始!
    第一次鴉片戰爭第一階段:1840年6月,懿律率船艦40餘艘、士兵4 000餘人到達廣州海面,封鎖珠江口,戰爭開始。因廣州有備,懿律率主力北上。7月,進犯廈門,攻陷定海。8月,抵達天津白河口,道光帝派琦善到天津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