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人的正常體溫為37℃?天賜的黃金溫度!

2020-12-04 白鴉三川

從絕對零度-273℃到普朗克溫度1.4×10的32次方K,溫度的範圍大到令人難以想像,為何我們人類對37℃情有獨鍾呢?嚴格來說37℃應該是一個平均值,人的正常體溫可在35℃到37.7℃之間波動,平均值約為36.8℃。人的體溫從早到晚是呈「拋物線」變化的,它在清晨3-4點時最低,而在下午3-4點時最高。

包括人在內的絕大多數哺乳動物以及大部分鳥類都是恆溫的內溫動物,他們維持體溫的系統進化得最為複雜,維持體溫能力也最強,神經系統對代謝產熱與散熱的平衡控制也最精密。為什麼進化出恆溫能力呢,因為人身體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著化學反應,如此龐大的化學反應量必須要酶的催化,保持穩定的溫度有利於保持酶的最高活性,使得生命反應能夠快速催化進行。比如線粒體產能,提高動物的運動能力;對糖類的分解,維持動物的能量消耗等等。

為什麼恆定溫度恰好是37℃呢,美國生物學家卡薩得瓦力提出了一個想法:可能是為了抵禦致命的真菌。因為真菌在地球漫長的歷史中無處不見,但是在人體的真菌數量卻特別少,而且大多數還很溫順,除非是免疫系統受損,不然根本沒他們什麼事兒。巧合的是人類並非唯一不受真菌困擾的物種,絕大多數的哺乳類和鳥類也好像對真菌有天生的免疫力。儘管哺乳類接觸到的真菌種類高達4000多種,但是長在身上的卻只有不到500種,大多數還都不會致病。卡薩得瓦力為了驗證他的猜想,測量了4082種真菌存活溫度,發現大多數真菌頻繁活動的溫度是-4~30℃,只有不到1/3的真菌能在37℃以上存活。卡薩得瓦力又根據哺乳動物的身體尺寸和維持體溫所需能量的損耗模擬了最適宜的身體溫度,然後將其與溫度對真菌影響的模型相結合,發現耗能成本最少,防禦能力最佳的「黃金溫度」就是36.7℃,這與人類以及大多數哺乳動物的體溫驚奇的一致!

關注我,獲取更多生活小知識哦!

相關焦點

  • 人的正常體溫為什麼是37℃
    如果體溫超過37.3℃,就可以基本認定為發燒,不過只是低燒,並不嚴重。嚴格來說,37℃只是人體溫度的一個近似平均值,這個概念由德國醫學家卡爾·文德力西於1868年提出後沿襲至今。而根據現代醫學家測量的數據,人的正常體溫可在35℃至37.7℃之間波動,平均約為36.8℃。至於人的正常體溫為什麼是37℃,其實包含了兩個問題:人為什麼要保持恆定的體溫?這個恆定溫度值為什麼選在37℃左右?
  • 人的正常體溫大約是37℃,但為什麼身邊所有人的體溫都不到37℃呢?
    37℃,但為什麼身邊所有人的體溫都不到37℃呢?史丹福大學醫學院教授朱莉·帕森內特(Julie Parsonnet)和她的團隊剛剛發布了一項研究成果, 發現自19世紀以來,成年人的平均體溫在持續下降,不到200年間下降了0.4℃,從37℃降到36.6℃。前幾天,看過一篇關於蝙蝠的文章,也不知道是否權威,但是可以對大家進行一些啟發:病毒學解密:蝙蝠為何能把上百種病毒封印在體內?
  • 漲姿勢帖 人類的體溫為何偏偏是37攝氏度?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漲姿勢帖 人類的體溫為何偏偏是37攝氏度? 我們已經太習慣自己的體溫到視若無睹,除非中暑、發燒、寒冷,才懂得想念它。 如果靜下來思考我們的體溫為何如此,會發現其中暗含著更加久遠的故事:恆溫動物異軍突起,與變溫動物爭奪天下。
  • 正常的人體溫度在37攝氏度左右 這到底是為何?
    幾乎可以肯定的答案是98.6華氏度或37攝氏度,儘管這個數字是眾所周知的,但答案實際上可能更為複雜。很多人會將這個數字追溯到1871年一本關於醫學體溫測量的書,其作者是名為Carl Reinhold August Wunderlich的德國醫生,他測定了成千上萬人的腋下溫度,而讀者似乎認定正常的溫度應該就是98.6華氏度,但實際上根據筆者的測定,不同條件下健康人群的溫度從97.16華氏度到100.4華氏度不等。
  • 人的體溫為什麼是37℃?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每個人和周圍的人都有著這樣或者那樣的不同,比如年齡、身高、體重……但是在一個數字上,大家都一樣,那就是體溫37℃。為什麼會這樣?37℃是平均值嚴格地說,37℃只是體溫概略的數字,因為身體各部位的溫度會略有差別。
  • 37℃不再是正常體溫?人體的體溫持續降低,到底意味著什麼
    自1851年起,德國有關醫學家在大量研究後表示:體溫37度成為衡量人健康與否的標準。但是近期一份科學期刊表示,37度已經不在適用於現代人。論文中提到,自工業革命以來,美國人的平均體溫逐漸下降,不到 200 年間,人體體溫下降了 0.4℃,從 37℃ 降至 36.6℃。
  • 人的體溫為何是37度,而不是27或47度?
    但書上並沒寫數字的來源,孩子們不知道,這個37度的標準其實是從樣本中歸納計算出來的。從1851年開始,一位名叫卡爾·溫德裡希的德國內科醫生用了17年時間,分析了2.5萬名患者的上百萬份腋下的體溫數據,他得出一個結論:人的正常體溫為37攝氏度。這個標準被無數醫學文獻引用,逐漸成為人類的標準正常體溫。一代又一代家長以37度作為標準體溫來判斷孩子的健康狀況。
  • 正常體溫是多少?37度算發燒?正常範圍內,體溫越高免疫力越強?
    受到新冠病毒的影響,每天測量體溫是我們的日常操作,現在也有不少人復工了,進單位前或回家時或都需要測體溫。很多細心的人就發現了測量額頭、手腕和耳後,得到的溫度有所差別,那麼人的正常溫度到底是多少?測量哪裡更為準確呢?超過多少度才算是發燒?
  • 37°C是人體正常體溫?科學家發現基礎體溫正在下降
    醫學界將37°C作為正常體溫的「生理點」,這一理論可能不再適用。在醫學科學界,沒有什麼是永垂不朽。最近,被架在放大鏡下觀察的,是「人體基礎體溫」。生物醫學及生命科學期刊eLIFE刊發最新研究稱,美國史丹福大學發現,近百年來,美國人的基礎體溫隨著時間推移,逐漸下降。將37°C作為正常體溫的「生理點」,這一理論可能不再適用。
  • 漲知識|人體的正常溫度為什麼剛好是37℃?
    圖片來源:Veer圖庫人體的正常溫度為什麼剛好是37℃?如果正常體溫都升高1℃到38℃會怎樣?但包括人在內的恆溫動物都有通過大腦體溫中樞調節溫度的能力,這個體溫中樞位於人腦部的下丘腦區域。因此,一個人的平均體溫是多少,並不由細胞代謝、肌肉運動等決定,而是事先被自然「設計」好的。人的體溫是37℃?
  • 人的正常體溫是多少 影響體溫變化的因素
    人的體溫雖然不是恆定不變的,但它的正常體溫是趨於一個範圍的,一般來說,人的正常體溫是多少呢?影響體溫變化的因素又是哪些呢?下面我們來詳細探討下。  人的正常體溫是多少?  一般人在健康的狀態時,其體溫一般是趨於恆定的,即保持在37℃上下(大致介於36.2℃~37.3℃這個範圍),而受到外界的影響,也會使體溫有所改變。  臨床上所指的體溫是指平均深部溫度,包括腋窩、口腔以及直腸。
  • 37℃正常體溫或成歷史:人類體溫普遍降低意味著什麼?
    一個多世紀以來,37℃(98.6華氏度)一直被用作人類健康的體溫標準,但這個標準卻在不斷受到懷疑,為什麼身邊所有人的體溫都不到37℃呢?  37℃的平均體溫怎麼來的?  說起這個「37 ℃標準體溫」,還是源自1851年德國醫生卡爾溫德利希的研究成果。
  • 人類正常體溫37℃已成歷史:體溫普遍降低意味著什麼?
    一直以來的常識告訴我們,人的正常體溫大約是37℃,但為什麼身邊所有人的體溫都不到37℃呢?
  • 我們的體溫為啥偏偏是37℃?原來如此
    有一個很簡單的問題你是否想過:不論人的年齡、身高、體重差別多大,有一個數字是相同的,那就是體溫是37℃左右。不論是黃種人、白種人、黑種人還是棕種人,也不論你住在赤道還是北極,體溫都基本相同。為何體溫偏偏選擇了37℃?
  • 確認了,體溫37度的人真的不正常了
    我們一直被教育,37攝氏度是「正常」的體溫。但是最近一項新的研究表明,我們的平均體溫已經下降。2019年的一項研究表明,美國人的正常體溫還要冷一點,約為36.38攝氏度。 現在,對玻利維亞相對偏遠的土著部落Tsimane的新研究表明,這種趨勢並非偶然,也不是用現代生活方式的就能簡單解釋的現象。相反,即使在醫療條件極差、感染現象普遍的農村和熱帶地區,這種情況也存在。
  • 人的正常體溫是多少度到多少度 體溫範圍在多少度才算正常
    人的正常體溫是多少度到多少度 體溫範圍在多少度才算正常  正常體溫不是一個具體的溫度點,而是一個溫度範圍。機體深部的體溫較為恆定和均勻,稱深部體溫;而體表的溫度受多種因素影響,變化和差異較大,稱表層溫度。臨床上所指的體溫是指平均深部溫度。一般以口腔、直腸和腋窩的體溫為代表,其中直腸體溫最接近深部體溫。
  • 成年人正常體溫是多少度?體溫37度算發燒嗎?看醫生怎麼說
    在多數人看來,37攝氏度是正常的體溫,超過37度就是發燒了,但真的是這樣嗎?成年人的正常體溫到底是多少度?下面醫生給大家詳細說清楚,可能很多人一直以來所認為的並不是很正確的。成年人的正常體溫是多少度?37度是大家一直以來認為的正常體溫,一般來說,這是正確的。不過醫生也提醒大家,人的體溫不是固定一個數值不變的,每個人的體溫不完全一樣,測量不同的部位得到的體溫也是不一樣的。通常情況下,測量腋溫是常見的方式,腋溫在36-37.2之間是正常的範圍。
  • 體溫之謎:人的體溫為什麼是37℃
    但一般人的體溫一定是37℃左右,並且維持著基本恆定。為什麼人的體溫會是這種狀況呢?   在生物學裡面,科學家把動物分成「恆溫動物」和「變溫動物」兩種。不管是寒帶的企鵝還是熱帶的駱駝,它們的體溫同樣是37℃左右。為什麼這些迥然不同的動物卻不約而同地選擇了體溫恆定的生活方式?
  • 獵奇:37度已不是正常體溫?專家證實每過十年,人的體溫降0.03度
    每當人們感覺自己被感冒困擾的時候,想要知道自己發沒發燒,首先第一項工作,就是要用溫度計測量一下自己的體溫。在人的認知中,人體的正常體溫是37度,如果超過37.5度,就說明這個人已經處於低燒狀態了。37攝氏度是一個人體溫正常的標準狀態,但是這個被人們一致認同的體溫標準從何處得來的呢?這個溫度到底還適不適用現代人的體溫標準呢?今天就來說說這個問題。其實經過科學家的證明,37度這已經漸漸不適合用來描述現代人的正常體溫標準了。基本上每過十年左右,人的平均正常體溫都要下降0.03度。
  • 37度非正常體溫?人體溫度逐漸下降,全球大流行原因找到了?
    一般的情況來看,人體的正常溫度就是37度,自從1851年來,德國內科醫生卡爾·溫德利希收集了25000名病人的腋下體溫數據,首次確定了人體正常的體溫為37攝氏度,這麼多年以來一直都沒有變過,但是最近來自科學期刊的《elife》的一項新研究表明 ,這個數字可能已經不太適合現代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