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6日 訊 /生物谷BIOON/ --在COVID-19症狀發生期間發燒是非常常見的,如今隨著工作場所和兒童看護場所的重新開放,體溫檢查是官員們嘗試確認那些感染冠狀病毒人群的一種方式,為了保持無接觸狀態,很多人都會進行皮膚溫度的掃描。作為溫血動物,人類會產生熱量,而熱量是從我們所攝入的食物中提供能量的化學反應的副產物,正是這種熱量能使人體保持在一個相當狹窄的正常體溫範圍內,機體的生理機能才能在這個正常的小範圍內運行地最好。
但有多種多樣的因素(內部和外部)會影響機體的體溫,正常的體溫或許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普遍。那么正常體溫是多少呢?幾乎可以肯定的答案是98.6華氏度或37攝氏度,儘管這個數字是眾所周知的,但答案實際上可能更為複雜。很多人會將這個數字追溯到1871年一本關於醫學體溫測量的書,其作者是名為Carl Reinhold August Wunderlich的德國醫生,他測定了成千上萬人的腋下溫度,而讀者似乎認定正常的溫度應該就是98.6華氏度,但實際上根據筆者的測定,不同條件下健康人群的溫度從97.16華氏度到100.4華氏度不等。即使考慮到這一變化,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在整個人群中,其機體核心溫度要比傳統接受的水平低了約0.6華氏度或0.3攝氏度,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相比,核心溫度下降了約0.85華氏度或0.5攝氏度。
研究人員表示,這些觀察到的減少可能是設備和測量技術變化所導致的結果,但這種減少也反映了機體新陳代謝的改變,及與人們相比過去而言更有效地管理某些疾病背後相關的炎症減少有關。溫度的讀數會根據測定身體的部位不同而有所不同,一些常見的測定部位包括口腔、耳朵、腋下、直腸等,這些位置的正常值都會略有不同,比如口腔或直腸等部位會產生更多熱量,從而就會使得溫度讀數更高。而諸如耳朵或皮膚等靠近體表的部位的溫度測定就會受到其周圍環境的影響,同時溫度測定值也會趨於較低;這或許就解釋了為何皮膚溫度可能並不是一種萬無一失排除COVID-19感染的有效篩選工具,在涼爽的環境中人們可能會被篩查出假陰性的結果,而在陽光下匆匆出門的人群則可能被篩選出假陽性的結果。
圖片來源: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Performance, Auburn University, Alabama. Courtesy of JohnEric Smith, Joe Molloy and David D. Pascoe.
體溫是機體代謝的副產物,而代謝則是機體將「燃料」轉化為可用能量的一種方式,這些燃料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等,這個過程僅有大約25%的效率,所以當化學鍵被破壞時,其大部分的能量都會以熱能的形式被釋放出去。機體的體溫是基於燃燒能量所產生的熱量,而消化食物、體育鍛鍊和感染都會增加機體的代謝率並讓體溫升高。嬰兒的體溫可能會略高於正常體溫,因為其機體新陳代謝率比較高,從而就能支持其生長發育,而老年人則由於細胞生長和修復速度較低,從而使得體溫略低於正常水平。
除了因年齡所發生的改變外,每個人一天中都會基於其晝夜節律鍾發生體溫的改變,基於Wunderlich於1871年所寫的書以及大量最近研究的結果,人們通常會在一夜之間經歷最低的體溫,同樣地,機體的體溫也會隨著女性月經周期的不同階段而發生波動。
醫療從業者通常會將體溫超過100.4華氏度或38攝氏度歸類為發燒,而這一溫度也是成年人和兒童的直接測定值,而口腔溫度為99.5華氏度和胳膊下99華氏度則被認為是兒童發燒的指徵;雖然有些人可能會試圖降低發燒的機會,但較高的溫度似乎在幫助機體對抗感染上扮演著關鍵角色,實際上這也是機體自然免疫反應的一部分,其中的一種可能性的生理學好處就是,發燒有助於抑制病原體複製並最終消滅這些病原體,而大多數人類病原體會在98.6華氏度以下更好地繁殖,而隨著機體體溫升高,其所遇到的麻煩也會越來越大。
體溫升高或能通過增加細胞的活性及識別、攻擊並移除外來入侵者的能力來幫助機體免疫系統更好地發揮作用,因此,發燒會降低機體病原體的擴散並增加對已經感染的病原體的損傷;但不幸的是,機體的器官也有著其偏好的溫度範圍來保證正常功能的發揮,在較高的體溫下,機體自身的蛋白和結構就會被破壞,同時高溫有時候甚至是致命性的。
鍛鍊也會隨著強度增加從而提高機體的核心溫度,而能量產生的增加會導致機體內熱量的增加,當機體處於運動狀態時,肌肉或許就需要額外的能量來收縮,而在一種極端情況下,比如當跑完兩個小時的馬拉松時,機體所需要的能量可能是休息狀態下的20倍。諸如溫度、溼度和風力等環境因素或許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在溫度合適的情況下機體往往能以最佳的狀態來發揮作用,然而,人們常常會通過利用衣服和庇護場所來適應極端環境下的生活,寒冷的環境會導致機體體溫不安全地下降,而炎熱潮溼的環境則會讓機體的體溫達到較高的水平,因為發燒、劇烈運動、熱量暴露或綜合因素所導致的機體體溫過高則會引發細胞損傷,進而促進細胞死亡。
因此,儘管每個人的體溫並不一定是98.6華氏度,但正常溫度似乎是非常接近這個平均值的,人類僅僅生活在一個非常狹窄的生存區,在這個嚴格控制的生理變量,顯著偏離平均水平會迅速危及機體的生命。(生物谷Bioon.com)
參考資料:
【1】Comparison of Measuring Sites for the Assessment of Body Temperature
【2】Sleep and 24 hour body temperatures: a comparison in young men, naturally cycling women
and women taking hormonal contraceptives
【3】'Normal' human body temperature is a range around 98.6 F – a physiologist explains w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