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會和職業共同體形成:中世紀歐洲各國,為何會興起各種行業公會

2021-01-09 網易

  歐洲的經濟在十三世紀末開始就已經出現了嚴重的問題,人口增長的速度超過了農業的產值,通貨膨脹讓農民身上背滿了債務。

  階級矛盾不斷的激化,使得農民的地位持續低下,再加上因為天氣惡劣的原因,糧食的收成並不理想,所以「大饑荒」時期必然到來。中世紀的歐洲可以說是一片黑暗了,不僅經濟衰退、食不果腹,「黑死病」還瘋狂肆虐著人們的生命。但即便是如此,中世紀歐洲各國還是興起了各種的行業公會。

  中世紀歐洲的行業公會可謂是形式多樣,有刺繡著經紀人行會、皮革製作和加工行會、蹄鐵匠公會、秘書公會等等將近幾十個行會種類。

  那時的公會有社交和慈善的職能,從事商業的人,在經營自己企業的同時,還要參加有關於行業公會的活動。行業公會的出現說明當時西方的工業化發展比東方要先進很多,同時也社會階級和社會分工有了進一步的劃分。那麼為何被稱為是「黑暗時期」的歐洲,行業公會會興起呢?

  一、歐洲古代發達的工商業,促使商人和工匠的流動比較頻繁,為了能夠在不熟悉的地方上保護自己的權益,最早的行業公會產生了

  1.商人組織,特定行業

  中世紀時期的歐洲,手工業和商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在他們之間建立了一種新興的聯盟方式,那就是行會。起初行會的形式多為「聯盟、協會、兄弟會」等等,後來才逐漸的發展成了「行會」,並且參與行會活動的人也逐漸的開始多樣,由最初的商人和工匠擴展到了船員、教師、畫家、獵人等等幾十種職業類型。

  歐洲中世紀時期的商人大多都從事著本地貿易和長途貿易,不單單只在一個城市落腳,所以他們中間大多數人都獲得了當地領導人賦予他們的經營權。

  

  行會的規模越大,代表其在當地的實力越強,而且極具影響力的商會還會參與到當地的政治性活動中去。

  而且這些行會、協會等都是特定的組織,從名字上也可以看得出來,是非常有針對性的,比如工匠協會,那麼它針對的就是工匠行業的人,這些人在很多地方都擁有著自己的作坊,不論是家庭作坊還是小型企業,工匠協會的滲透力很強。涉及到手工業和製造業的經營模式,所以工匠協會在很多領域和活動中都有參與。

  2. 確保權利,地位重要

  歐洲中世紀時期建立行會是有目的的,主要就是確保他們所針對和代表的這一批人的權利能夠有很好的保護。行會在管理和社交方面幾乎都是對外一致的,並且他們還建立了相關的條例和制度,與會人員是必須要遵守的。小到時間的規定,大到工作的規則,行會會員都必須要遵守當時所制定的這些規則。所以說,行會的行為是個有組織、有目的的聚集性質的活動。

  行會在經濟和政治發展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能夠成為行會中的會員就必須要經過層層的審查和篩選。也就是說,成為會員並不是簡單的事情,也是需要有一定的專業度的,並且為了今後的工作質量能夠受到保障,審查過後還要問問已經是會員的人是否能夠接受新的會員。

  這同時也避免了無故爭端的產生,會員之間的權利和穩定發展得到了進一步的維護。除此之外,行會也必須負責處理會員之間的法律糾紛,畢竟不是「聖人集團」,說沒有糾紛是不可能的,但是行會規定,組織必須以正當的法律的手段來維護會員的法律糾紛。

  
二、行業公會產生以後,隨著社會分工的細化,其具體的劃分也越來越專業化,制度化。而這種制度化又形成僵化的模式和既得利益者,為公會分裂衰落埋下伏筆

  1.愈專業化,愈制度化

  由於行會的興起是商業和手工業的進一步發展,所以行會的位置大多坐落在中世紀歐洲各個國家的商業中心。主要是位於英國、德國、法國和地中海沿岸地區等。手工業的發展代表產品的需求得到增多,參與製作的手工業者也會隨之增多。

  所以為了應對和緩解這一趨勢,之前的小作坊開始了專業化的發展,也就是專門針對於某一個產品或工藝,開始專業化的製造和生產。行會的數量也開始從之前的幾個發展到了幾百個,而且這些行會之間並沒有主次之分,大家都是平等地位、共同發展。

  行會作為新興的特定組織,必須要有相關制度進行維護,所以當時的行會制定了非常細緻的「行會制度」。比如說,對於產品的原材料和數量方面有著詳細的規定。

  行會規定,在採購原材料的時候,是不允許行會自行組織購買的,一般情況下是通過小作坊提供的,而且,對於那些原材料購買太多的行會,其他組織是有權利瓜分規定之外多餘的那些材料的。行會之所以制定如此細緻的規章制度,主要也是為了防止行會內部出現不公平現象的發生。

  

  2.逐漸分化,開始衰落

  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的進步,科技開始興起,所以普通的行會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當時社會的發展了,嚴格的規章制度在之前看來確實可以保障行會的進程,但現在看來,那些限制性的規則只會阻礙經濟的發展。

  行會內部出現了嚴重的階層劃分,以工匠協會為例,學徒進入行會的目的除了生計,還有想通過不斷地學習和努力,成為一名工匠師,但是制度的限定讓學徒成為了永久的幫工。

  除了階級劃分越來越明顯之外,貧富差距也逐漸拉大。由於市場需求的不一,導致行會的交易額也高低不一,市場需求量大,那麼行會中會員的收益就會增多,商人發家致富的機會就會增多。

  所以,在各個行會內部之間也形成了等級和貧富的劃分,有錢的行會自然就會發展成為規模較大的商會,甚至會建造屬於自己的企業或工廠,而規模較小的行會則會依附於大行會發展,所以在當時大行會也是有權利支配較小的行會的。實力越來越懸殊,衰落也是必然趨勢了。

  
三、歐洲早期的行業公會,對於保護本行業從業者的利益,穩定社會秩序,是起到了積極作用的,其後隨著公會的僵化,本身也成為壓迫底層人民的負擔

  1.職能明確,促進發展

  中世紀歐洲的行會對於具體的職能有一個詳細的規劃。首先是經濟方面的職能,行會的建立主要是為了維護商人的地位和權利,確保商人可以在社會經濟發展中有基本的地位,除此之外,對於價格、原料、生產等方面也做了詳細的規定,這一做法也徹底壟斷了行業的優勢。其次是政治職能,行會在中世紀的歐洲有著參政議政的權利,並且,行會內部有著極高的自治權。

  最重要的一個職能便是社會職能了。眾所周知,不論是何種組織,只有得到了社會的認可,才有繼續發展下去的可能,所以,中世紀時期的歐洲,社會職能非常明確。

  行會在社會中不僅擔任了「居委會大媽」的角色,對於會員之間的困難要相互扶持,還擔任了「調解員」的角色,對於利益糾紛要進行及時的解決。除此之外,行會還會在特定的時間舉行特定的集會和表演。由此得知,職能明確的行會對於經濟、政治和社會的發展是很有利的。

  

  2.影響雙面,一分為二

  行會的產生和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封建貴族的統治和壓迫,對於封建貴族的掠奪行為,行會給了相應的保護,並且行會還確保了會員們的政治性權利。行業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也維護了手工業製造的技術傳播和傳承,促進了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

  而且,行會在最初鼎盛發展的時期,還是非常有民主精神的。在當時歐洲還處於封建時期的時候,行會能夠有如此先進的精神已經為後世民主政治的興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平等、自由的行會環境,也有利於社會和諧穩定的發展。

  凡是有利必有弊,行會發展到中後期,弊端已經顯現出來了。由於行會規定詳細且要求會員必須遵守,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行會的變革和發展,跟不上時代的潮流,就註定會被社會遺忘。除此之外,行會的壟斷性質也讓其內部成員非常的排外,沒有協作發展也不會走得長久。內部的等級和貧富分化也加快了矛盾的產生和激化,被分為下層階級的人,長此以往也勢必會有反抗的行為。

  
結語:

  歐洲各個國家中世紀時期的行會之所以興起,主要還是由於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人們看到了有利益可得,也會一大批的向手工業過渡,有了特定的組織,商人的利益就會得到相應的保障。對於經濟的發展也確實是個有利影響,產品的質量和生產的方式也在不斷地提高,這對於之後社會的進步起到了積極作用。

  行會的興起和發展也被稱之為是「無聲的革命」,沒有行會的興起,當時那些手工小作坊根本沒有生存下來的機會和條件,所以行會的發展對於社會結構的變化產生了最直接的影響。但是最終行會的落寞也是因為其內部強大的自治性,所以說沒有政府的管控和調節,再強大的組織最終也會衰落。為了穩定和諧的發展,政府應該通過法律和規定保障其發展,這樣行會才有持續發展的可能。

  參考資料:

  《經濟通史》

  《世界經濟通史》

  《比較經濟史研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劉景華:中世紀城市與歐洲文明成型
    他還特別喜歡用「公社」一詞來指代城市共同體。伯爾曼認為,中世紀城市是具有獨立性、自治性和整體性的共同體。史蒂芬森以是否形成共同體來判斷中世紀城市,認為市民權是一種以共同體身份為依託的生活方式。中世紀城市作為一種共同體,構成歐洲政治結構中的一種主體單位,代表本城及市民利益,並非上級政治權力的代表,對下(市民)負責而不對上(領主)負責。
  • 中世紀晚期西歐上層家庭的哺育方式為何會發生改變?
    因此對國人來講,奶媽哺育似是司空見慣的歷史現象,這種觀念自然而地在中國人的心中生根發芽,但提到歐洲社會曾經的奶媽哺育方式,必是十分陌生的。在中世紀晚期,西歐的上層家庭也曾流行過奶媽哺育的方式,而這種哺育方式的形成,是各個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 生育、風險、戰爭:人類社會的各種共同體的運作原理
    逐漸擺脫蒙昧的原始氏族根據自己所處地區的生態環境演變出各自的共同體結構。在一些爭鬥不那麼激烈,地區資源相對豐富的地方,共同體會以女性為主導,即所謂的「母系氏族」。其形成原理很接近黑猩猩與倭黑猩猩,其中以霍皮族(Hopi)印第安人最為出名。 另一種形成母系氏族的情況則是男人出於各種原因需要長時間外出,無法在共同體內部維持穩定的社會關係。
  • 黑死病,歐洲中世紀的大瘟疫背後,和苦命的小黑貓有什麼關係
    英國和德國在2010年合拍過一部電影《黑死病》,故事以1348年開始在歐洲蔓延的黑死病為背景,探討了歐洲中世紀的大瘟疫之下,關於信仰的問題。01黑死病爆發之前,歐洲都發生了什麼?首先,羅馬教皇國建立,基督文化佔據一切,燒死異教徒和女巫。
  • 「拒絕欺凌」——從5個維度解析歐洲中世紀婦女的生存狀況
    首先,要回答上述兩個問題,我們得先明確下歐洲中世紀的時間劃分,如下圖所示。第一階段是中世紀早期,歐洲文明在這一時期主要還是受到了羅馬以及希臘文化的影響,在社會結構中,女性充當了家庭主要勞動力和繁衍工具,地位低下。
  • 中世紀後期西歐大學的誕生與發展,為何是城市的興起而促進的?
    中世紀初期,羅馬時代的城市幾乎完全沒落了,有的毀滅,有的變成設防據點、封建諸侯或者主教的駐地,它們在經濟上和農村沒有什麼區別。到了十一世紀前後,由於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在交通要道、關隘、渡口、城堡、教堂等附近,逐漸出現集市,開始興起以工商業為中心的城市。
  • 黑暗的歐洲中世紀為何沒有農民起義?
    黑暗的標誌和象徵就是宗教裁判所,除了燒死了大家熟知的布魯諾,更加殘酷持久的運動是「女巫懲罰」,光德國的宗教法庭就燒死了10萬名女巫,處死「異端」就更為普遍了,僅在西班牙一地,被火刑處死的異端分子就高達10萬。(宗教裁判所審判女巫)除了恐怖的黑死病,中世紀的歐洲社會生活也也粗鄙不堪,和同時代的中國和阿拉伯完全不能相提並論。
  • 并日而食,歐洲中世紀「人口饑荒」與同期農業發展方向性的轉變
    一旦遇到緊急情況,儲備的糧食能否支撐人類生存,延續農業生產,如今似乎並不在我們普通人考慮範圍內,但如果回到中世紀時期的歐洲,一個簡單的吃飯問題,卻讓很多人都頭痛不已,因飢餓而造成的災難,在歐洲中世紀時期持續了上百年之久,而之所以造成食物短缺,和中世紀時期農業結構的調整有很大關係。
  • 直播公會的一百種死法……
    視聽觀察元旦特別篇,不送問候不送祝福,來說說直播行業公會的生死沉淪。為何都是公會,相同的時間,有的公會折戟沉沙,有的公會卻蒸蒸日上?(哪個公會可以這麼大氣,可微信後臺私信) 數字雖然有點絕對也有一些水分,但綜合來看可以很好的反映直播行業的現狀。2019年大部分的公會和達人都在抖音上面,圍繞著他們是不斷的曝光和發酵。 從2018年下半年到現在,能夠吃上抖音第一波的紅利的公會,大多數都快速崛起成為行業頭部公會。
  • 探究西歐香料文化:為什麼香料在中世紀的西歐會成為奢侈品?
    教皇作為那一時期的最高權威,每年都會定期收到各國大使和君主送來的香料作為饋贈。像胡椒、生薑還有蔗糖等。中世紀西歐的貴族,富人家庭之中,地位越高的家庭通常使用的香料。上流社會的宴會上,最先上桌的不是主菜,而是用金銀碗碟盛著的香料。
  • 蠻族滅亡西羅馬帝國後 羅馬法在中世紀歐洲是怎樣延續的
    它從最初一種狹小和簡陋的農村共同體的法律,發展成為一種帝國的法律。而這個帝國統治著幾平為當時的人們所知道的整個文明世界」。以至於在野蠻時代復歸那些日子裡,各民族都把羅馬法忘到了腦後,如果有人援用羅馬法來為自己辯護,甚至會受到嚴厲的懲罰,在西班牙甚至會被判處死刑。義大利的貴族們也多以遵行羅馬法處事為恥,只遵從倫巴德人的法律。
  • 中世紀史學家格裡:歷史才是對「歐洲認同」最具威脅的事物
    60多年來,從比利時、法國、義大利、盧森堡、荷蘭和西德於1951年籤訂《巴黎條約》,創建歐洲煤鋼共同體,到1957年籤訂《羅馬條約》,創建歐洲經濟共同體,再到1985年的《申根協定》,及至在荷蘭馬斯垂克籤訂《歐洲聯盟條約》,以及1991年在此基礎上建立歐盟和歐元區,這些在二戰中對抗得頭破血流的國家似乎在努力凝聚成一個「歐洲合眾國」。
  • 「黑暗的中世紀」這種說法為何是不對的?
    「黑暗的中世紀」似乎已經成為一種約定俗成的說法。然而,這種說法最初來自於啟蒙哲人的概括。中世紀真的有那麼「黑暗」嗎?為何啟蒙哲人會認為中世紀是「黑暗」的? 研究中世紀歷史的德國歷史學家約翰內斯·弗裡德認為,中世紀遠沒有啟蒙哲人所說的那麼愚昧無知。其實,中世紀早已蘊含著現代文明的能量。
  • 西歐中世紀的教育
    一 基督教教育1 基督教教育的形式、機構和教育內容2 形式:學校教育是歐洲中世紀教育的普遍形式3 教育內容:三 中世紀大學的形成與發展最早的中世紀大學是義大利的薩萊諾大學(醫學著稱),建立於11世紀中期 ,1231年得到政府承認 ;1158年,波諾尼亞大學(法學著稱)得到政府承認 ;法國的巴黎大學(神學著稱);1168年,牛津大學 1209年,劍橋大學 1358年海德堡大學 1388年科隆大學 。
  • 郭學明:歐洲中世紀之三——自治城市,自由的保障
    「加洛林時代的商業縮減到非常小的程度」(《中世紀的城市》23頁)從11世紀開始,商業開始復興。這次復興有南北兩個策源地,一個是歐洲南部的威尼斯和南義大利(西西里島被諾曼人從穆斯林手中奪回);一個是歐洲北部的佛蘭德爾海岸(即荷蘭、比利時和法國北部沿海地區)。商業復興是外部刺激即對外貿易發展的結果。工商業城市又開始出現。僅法國就有3600個城市。
  • 郭學明:歐洲中世紀之一——日耳曼人
    歐洲中世紀講座(1)日耳曼人作者:郭學明1.中世紀的始點與終點中世紀即「中間的世紀」,是指西羅馬帝國滅亡到文藝復興之間的世紀。中世紀之前和之後都是輝煌的世紀,羅馬帝國和文藝復興。「中世紀」的說法隱含著兩段光明之間的黑暗世紀的意思。有人乾脆把中世紀叫做「黑暗的中世紀」。其實這種說法不準確。中世紀前期,歐洲確實處於黑暗中。
  • 中世紀歐洲人如何起名字
    從古至今,一方面很多中國人都相信姓名會對個人命運產生微妙的影響,而在取名上慎之又慎。另一方面,名字也受到社會政治文化環境的影響,一個人的姓名往往體現了鮮明的時代特徵。中世紀的歐洲人也不例外,中世紀歐洲人名既隨著時代的浪潮而變化,也反映了當時歐洲人對自我的期許。
  • 中世紀歐洲的騎士教育體系
    歐洲中世紀的騎士階層的形成有著其獨特的歷史背景和特色,從古希臘時期莊嚴的武器授予儀式,具有忠誠關係的親兵制,以及具有依附關係的古羅馬庇護制中誕生的維繫領主和軍事力量之間的正式紐帶關係,形成了騎士制度和文化體系。
  • 中世紀、歐洲與封建的時間差
    按通常的理解,歐洲的中世紀是封建的時代。但是,這樣一句簡單的話之中,卻包含三個需要解釋的概念——中世紀、歐洲與封建,三者出現的時間點各不相同。公元390年的羅馬帝國,分成東、西兩部分,環繞地中海,其中包含歐洲大陸的一小部分。
  • 布拉格酷刑博物館,體驗歐洲中世紀的愚昧與恐怖
    歷史上,人類發明出各種巧妙又殘忍的折磨手段對付同類,酷刑是人類法律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最讓人恐懼的文化符號之一。在歐洲各國,有形形色色的酷刑和刑具博物館,記錄著這些國家不甚光彩的歷史。布拉格是文藝青年的網紅打卡地,雄偉壯麗的教堂、色彩斑斕的城市建築、如同迷宮一般的老城,都講述著這座千年古城和它背後的波西米亞王國曾經的權勢,但很少有人知道布拉格酷刑博物館,它會讓人體驗布拉格陰森恐怖的一面。酷刑博物館入口處。用蠟像復原中世紀行刑現場布拉格的酷刑博物館位於著名的布拉格廣場東側,一座四層樓的洛可可風格的建築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