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的經濟在十三世紀末開始就已經出現了嚴重的問題,人口增長的速度超過了農業的產值,通貨膨脹讓農民身上背滿了債務。
階級矛盾不斷的激化,使得農民的地位持續低下,再加上因為天氣惡劣的原因,糧食的收成並不理想,所以「大饑荒」時期必然到來。中世紀的歐洲可以說是一片黑暗了,不僅經濟衰退、食不果腹,「黑死病」還瘋狂肆虐著人們的生命。但即便是如此,中世紀歐洲各國還是興起了各種的行業公會。
中世紀歐洲的行業公會可謂是形式多樣,有刺繡著經紀人行會、皮革製作和加工行會、蹄鐵匠公會、秘書公會等等將近幾十個行會種類。
那時的公會有社交和慈善的職能,從事商業的人,在經營自己企業的同時,還要參加有關於行業公會的活動。行業公會的出現說明當時西方的工業化發展比東方要先進很多,同時也社會階級和社會分工有了進一步的劃分。那麼為何被稱為是「黑暗時期」的歐洲,行業公會會興起呢?
一、歐洲古代發達的工商業,促使商人和工匠的流動比較頻繁,為了能夠在不熟悉的地方上保護自己的權益,最早的行業公會產生了
1.商人組織,特定行業
中世紀時期的歐洲,手工業和商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在他們之間建立了一種新興的聯盟方式,那就是行會。起初行會的形式多為「聯盟、協會、兄弟會」等等,後來才逐漸的發展成了「行會」,並且參與行會活動的人也逐漸的開始多樣,由最初的商人和工匠擴展到了船員、教師、畫家、獵人等等幾十種職業類型。
歐洲中世紀時期的商人大多都從事著本地貿易和長途貿易,不單單只在一個城市落腳,所以他們中間大多數人都獲得了當地領導人賦予他們的經營權。
行會的規模越大,代表其在當地的實力越強,而且極具影響力的商會還會參與到當地的政治性活動中去。
而且這些行會、協會等都是特定的組織,從名字上也可以看得出來,是非常有針對性的,比如工匠協會,那麼它針對的就是工匠行業的人,這些人在很多地方都擁有著自己的作坊,不論是家庭作坊還是小型企業,工匠協會的滲透力很強。涉及到手工業和製造業的經營模式,所以工匠協會在很多領域和活動中都有參與。
2. 確保權利,地位重要
歐洲中世紀時期建立行會是有目的的,主要就是確保他們所針對和代表的這一批人的權利能夠有很好的保護。行會在管理和社交方面幾乎都是對外一致的,並且他們還建立了相關的條例和制度,與會人員是必須要遵守的。小到時間的規定,大到工作的規則,行會會員都必須要遵守當時所制定的這些規則。所以說,行會的行為是個有組織、有目的的聚集性質的活動。
行會在經濟和政治發展中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能夠成為行會中的會員就必須要經過層層的審查和篩選。也就是說,成為會員並不是簡單的事情,也是需要有一定的專業度的,並且為了今後的工作質量能夠受到保障,審查過後還要問問已經是會員的人是否能夠接受新的會員。
這同時也避免了無故爭端的產生,會員之間的權利和穩定發展得到了進一步的維護。除此之外,行會也必須負責處理會員之間的法律糾紛,畢竟不是「聖人集團」,說沒有糾紛是不可能的,但是行會規定,組織必須以正當的法律的手段來維護會員的法律糾紛。
二、行業公會產生以後,隨著社會分工的細化,其具體的劃分也越來越專業化,制度化。而這種制度化又形成僵化的模式和既得利益者,為公會分裂衰落埋下伏筆
1.愈專業化,愈制度化
由於行會的興起是商業和手工業的進一步發展,所以行會的位置大多坐落在中世紀歐洲各個國家的商業中心。主要是位於英國、德國、法國和地中海沿岸地區等。手工業的發展代表產品的需求得到增多,參與製作的手工業者也會隨之增多。
所以為了應對和緩解這一趨勢,之前的小作坊開始了專業化的發展,也就是專門針對於某一個產品或工藝,開始專業化的製造和生產。行會的數量也開始從之前的幾個發展到了幾百個,而且這些行會之間並沒有主次之分,大家都是平等地位、共同發展。
行會作為新興的特定組織,必須要有相關制度進行維護,所以當時的行會制定了非常細緻的「行會制度」。比如說,對於產品的原材料和數量方面有著詳細的規定。
行會規定,在採購原材料的時候,是不允許行會自行組織購買的,一般情況下是通過小作坊提供的,而且,對於那些原材料購買太多的行會,其他組織是有權利瓜分規定之外多餘的那些材料的。行會之所以制定如此細緻的規章制度,主要也是為了防止行會內部出現不公平現象的發生。
2.逐漸分化,開始衰落
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的進步,科技開始興起,所以普通的行會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當時社會的發展了,嚴格的規章制度在之前看來確實可以保障行會的進程,但現在看來,那些限制性的規則只會阻礙經濟的發展。
行會內部出現了嚴重的階層劃分,以工匠協會為例,學徒進入行會的目的除了生計,還有想通過不斷地學習和努力,成為一名工匠師,但是制度的限定讓學徒成為了永久的幫工。
除了階級劃分越來越明顯之外,貧富差距也逐漸拉大。由於市場需求的不一,導致行會的交易額也高低不一,市場需求量大,那麼行會中會員的收益就會增多,商人發家致富的機會就會增多。
所以,在各個行會內部之間也形成了等級和貧富的劃分,有錢的行會自然就會發展成為規模較大的商會,甚至會建造屬於自己的企業或工廠,而規模較小的行會則會依附於大行會發展,所以在當時大行會也是有權利支配較小的行會的。實力越來越懸殊,衰落也是必然趨勢了。
三、歐洲早期的行業公會,對於保護本行業從業者的利益,穩定社會秩序,是起到了積極作用的,其後隨著公會的僵化,本身也成為壓迫底層人民的負擔
1.職能明確,促進發展
中世紀歐洲的行會對於具體的職能有一個詳細的規劃。首先是經濟方面的職能,行會的建立主要是為了維護商人的地位和權利,確保商人可以在社會經濟發展中有基本的地位,除此之外,對於價格、原料、生產等方面也做了詳細的規定,這一做法也徹底壟斷了行業的優勢。其次是政治職能,行會在中世紀的歐洲有著參政議政的權利,並且,行會內部有著極高的自治權。
最重要的一個職能便是社會職能了。眾所周知,不論是何種組織,只有得到了社會的認可,才有繼續發展下去的可能,所以,中世紀時期的歐洲,社會職能非常明確。
行會在社會中不僅擔任了「居委會大媽」的角色,對於會員之間的困難要相互扶持,還擔任了「調解員」的角色,對於利益糾紛要進行及時的解決。除此之外,行會還會在特定的時間舉行特定的集會和表演。由此得知,職能明確的行會對於經濟、政治和社會的發展是很有利的。
2.影響雙面,一分為二
行會的產生和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封建貴族的統治和壓迫,對於封建貴族的掠奪行為,行會給了相應的保護,並且行會還確保了會員們的政治性權利。行業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也維護了手工業製造的技術傳播和傳承,促進了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
而且,行會在最初鼎盛發展的時期,還是非常有民主精神的。在當時歐洲還處於封建時期的時候,行會能夠有如此先進的精神已經為後世民主政治的興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平等、自由的行會環境,也有利於社會和諧穩定的發展。
凡是有利必有弊,行會發展到中後期,弊端已經顯現出來了。由於行會規定詳細且要求會員必須遵守,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行會的變革和發展,跟不上時代的潮流,就註定會被社會遺忘。除此之外,行會的壟斷性質也讓其內部成員非常的排外,沒有協作發展也不會走得長久。內部的等級和貧富分化也加快了矛盾的產生和激化,被分為下層階級的人,長此以往也勢必會有反抗的行為。
結語:
歐洲各個國家中世紀時期的行會之所以興起,主要還是由於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人們看到了有利益可得,也會一大批的向手工業過渡,有了特定的組織,商人的利益就會得到相應的保障。對於經濟的發展也確實是個有利影響,產品的質量和生產的方式也在不斷地提高,這對於之後社會的進步起到了積極作用。
行會的興起和發展也被稱之為是「無聲的革命」,沒有行會的興起,當時那些手工小作坊根本沒有生存下來的機會和條件,所以行會的發展對於社會結構的變化產生了最直接的影響。但是最終行會的落寞也是因為其內部強大的自治性,所以說沒有政府的管控和調節,再強大的組織最終也會衰落。為了穩定和諧的發展,政府應該通過法律和規定保障其發展,這樣行會才有持續發展的可能。
參考資料:
《經濟通史》
《世界經濟通史》
《比較經濟史研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