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故事:談「長」的由來——就是一個掛杖而行的長髮老人

2020-12-05 拼說說

甲骨文「長」像一個掛杖而行的長髮老人。「長」從「長」簡化而來。簡化後的長,從原來的八畫減為四畫,筆畫省了一半。

簡化了的「長」,當中的一豎勾應是一筆,不少人寫成兩筆了。筆畫一錯,筆順也就錯了。這個「長」字,應是先撇後橫,再一豎勾,最後一捺。這是根據草書寫法楷化而來

簡化字中,根據草書寫法楷化的字是很多的,如婦、辦、報、斷、車、頭、歸、還、盡等等,這都可從草書描摩它筆順,不能總根據自己的想法隨意寫字喲!

漢字「長」詞義的引申規律,是比較清楚的。長,從長發之「長」,引申為表時間的長久之「長」。人有某種技能、特長,與長短相似,長又引申為擅長之「長」。如《馮婉貞》:「莫如以我所長,攻敵之短。」

太長的東西,就會感到多餘,又引申為長物之「長」(cháng)。《世說新語》:「作人無長物」,即做人沒有多餘的東西。

長( cháng)的植物都是從土裡長出來的,故長又引申為「長」( zhǎng),即「拔苗助長」的「長」,而後再引申為「撫養」。如《詩蓼莪》中的「長我育我」的「長」。

再引申為「長者」的「長」,長官的「長」,《漢書·百官公卿表》:「縣令、長,皆秦官,掌治其縣。萬戶以上為令……減萬戶為長。」這就是說,漢代管轄萬戶以上縣的官位稱「令」,管轄萬戶以下的官位稱「長」。

由於「長」有幾種讀音,所以實際生活中,常常會有難以分辨的情況出現,接下來我們就具體來分辨一下他們在不同的詞語裡的讀音吧。

如關雲長,有人讀cháng,也有人讀zhǎng的。根據古代韻書記音,《佩文韻府》排在平聲,是讀 cháng的。跟司馬子長一樣讀法。

又如舊時稱一種高官為「長」(zhǎng)吏,就有人錯讀成「 cháng」吏的。

再如皇帝的姐姐稱長公主,姑母稱大長公主,都應讀長輩的「長」,讀zhǎng。

郭沫若在《甲申三百年祭》中寫「長公主被崇禎皇帝,砍得半死。」這裡長公主是皇帝的長女也讀zhǎng。

長的讀音問題,歷代詩文中,也常引起爭論。如文學教材曾選用了陶淵明《歸田園居》詩一首,其中「道狹草木長」的「長」,有說生長之「長」,有說長短之長。《佩文韻府》讀平聲,讀cháng。

這就是關於「長」的漢字知識,你學會了嗎?

相關焦點

  • 中國語言的由來故事
    說起中國的語言,實在是數不勝數,不同地區,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語言,那麼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了解一下最應該知道的一些關於中國語言的故事。比如漢語、中文、語文、漢語拼音和普通話,它們的由來故事。先說一下「漢語」和「中文」,這兩個詞有聯繫又有區別,實際上是兩個概念。
  • 有趣的漢字故事:漢字的小故事
    有趣的漢字故事:漢字的小故事 2012-11-26 16:54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 漢字的故事:關於漢字的故事
    漢字的故事:關於漢字的故事 2012-11-26 16:52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 有關漢字的故事:漢字來歷的故事
    有關漢字的故事:漢字來歷的故事 2012-11-26 16:54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 美國老人傾情漢字二十載 創辦字源網站
    打開網頁,隨手輸入一個漢字,就可以看到該字從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字形的演變過程,聽到該字普通話、粵語等的發音。這家每月有50萬人次訪問量的漢字字源網站的創辦者,是位地地道道的美國人。  2月18日,在天津鞍山西道上一座普通的公寓,記者見到了這位被中國網友親切地稱為「漢字叔叔」的理察•希爾斯。
  • 漢字的來歷:漢字妻的歷史故事
    漢字的來歷:漢字妻的歷史故事 2012-11-26 16:53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 漢語拼音之父談漢字聽寫大會:我去一定考0分
    原標題:百歲周有光批「聽寫大會」:我去一定考零分  11月11日,漢語拼音之父、108歲的語言文字學者周有光的一番話,讓央視「漢字聽寫大會」再次陷入爭議。周有光老人說,即便以他的知識儲備,假如去考「漢字聽寫大會」,「一定考零分」。
  • 外國人眼中的漢字長什麼樣?另類視角看漢字
    我小時候就是被家長鼓勵過去練英語口語的孩子中的一個:「快!你過去跟他說幾句英語!」,把他們心中的漢字形象畫了下來:越南的潘氏玉欣心中的漢字長這樣:漢字「看」漢字「家」有人說:「一個漢字就是一個故事。千百年來的風俗禮儀,社會結構、倫理道德、哲學思考、審美意識——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幾乎都隱藏在一個個漢字對所要反映的事物的摩畫、概括和美化之中。」漢字的演化,其實就是中國民族的整個文明史。
  • 走出兩個誤區,講好漢字故事
    有人認為,漢字仍以表意為主,尚未完成這一「進化」路徑,因而漢字就是落後的文字。目前發現最早的漢字是甲骨文,距今約3600年歷史,其發展軌跡非常穩定,是幾乎沒有受到任何外來文字影響發展至今的自源性文字。雖然書寫形式上經歷了陶符甲骨、夏彝商鼎、秦篆漢隸的字形演變,但構字原理數千年來未曾變化。
  • 漢字的故事|漢字結構與演變草述(下)
    在上一個故事中,我們了解了漢字結構的六種條例(六書),分別是: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大家是否還有印象呢?沒有印象的小可愛,可以再回顧一下哦。這一期的故事,我們將繼續漢字之旅,了解漢字形體演變的三千多年歷史,了解它們成體系後,從一個個像畫一樣的甲骨文,演變到現在各類書寫的七個階段。現在一起來聽它們的故事吧。
  • 民間故事:「過年」的由來?趕走「年獸」的三件法寶又是啥?
    據民間故事中記載,過年的由來其實與一個禍害人的「年獸」有關。為了驅逐這位年獸有一位神仙教會大家三件法寶,人們通過這三件法寶將這個「年獸」驅趕走了。這三件法寶你知道是啥嗎?我們帶著這兩種疑問一起來了解一下這個民間故事吧!
  • 聽外國人講漢字的故事(組圖)
    瑞典漢學家林西莉自師從漢學大師高本漢學習漢語以來,這個問題就一直帶著她一步步探索漢字背後的故事。而對於我們這些每天都在使用漢字的中國人,對於漢字背後的故事又知道多少呢?也許是因為天天使用,我們失去了對漢字之美的感受力,也遲鈍於考究其歷史文化淵源。今日由一位外國人引領我們審視一筆一畫的故事,感知祖先的生活經驗,不能不說有一種慚愧和感動。
  • 26個英文字母解構8000漢字 「漢字出徵全球行」重慶啟動
    26個英文字母解構8000漢字 「漢字出徵全球行」重慶啟動 2018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王碩     圖為「漢字出徵全球行
  • 大開眼界,原來「蛇」的漢字故事這麼有趣
    「蛇」的古體寫作「它」,現代」「它」與「蛇」已經是完全不同的兩個字,兩種不同意思了。然而古代「它」就是「蛇」字。「蛇」是「它」的俗體。「蛇」的古體寫作「它」,現代」「它」與「蛇」已經是完全不同的兩個字,兩種不同意思了。然而古代「它」就是「蛇」字。「蛇」是「它」的俗體。
  • 漢字-中華民族的符號
    老祖宗的智慧談到中國,最容易讓人想到的是瓷器,也是「china」的由來。瓷器是中國燦爛文化和高超技藝的完美結合,也串起了各朝各代的文明演進,可以說是中國文化的活化石。但我以為,更能代表中國的是漢字。先說最原始的象形字,比如「山」、「日」、「口」,這些字直接描畫出它們所代表的物的形狀輪廓,形象生動;但是如果想表達更多的意思,象形就不夠用了,於是老祖宗又想到了一個辦法-指事:比如「刃」,在刀的鋒利處加上一點;比如「上」和「下」,在主體「一」的上方或下方畫上標示符號,位置的概念就躍然於紙上。文字依然不夠用怎麼辦?
  • 漢字的起源和演變:漢字的演變過程
    、漢字的歷史、漢字的故事、漢字的起源和演變等過程。漢字的故事中有我和漢字的故事、有趣的漢字故事、漢字歷史小故事、漢字來歷的故事等,和大家分享。   漢字,是我們中華民族特有的一種文字,也是中華文明的象徵。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時時處處都能見到它的身影,可以說,只要有中國人的地方,就一定有漢字。可是,大家知道漢字是怎樣發展來的嗎?
  • 發揮漢字聯想記憶法的作用(漢語推廣經驗談)(圖)
    圖為李祿興老師在教學中  認漢字是外國人學習漢語的一個關鍵所在。漢字教學的成功與否,直接關係著漢語教學的整體效果。  心理學和記憶學的理論告訴我們,聯想記憶法是幫助記憶的一個有效手段。記得有一個美國學生告訴我,他是怎麼記住「吃」這個字的。他說,吃東西當然用嘴了,所以左邊是「口」,右邊呢,上面像一雙筷子,下面像個飯碗。這樣一來,他就能迅速認出和寫出「吃」這個字了。當然,他的這種記憶和拆解不符合漢字的歷史,不是科學的漢字學。所以我們提倡「聯想記憶法」,而不提倡「聯想教學法」。
  • 漢字故事丨長尾鳥還是短尾鳥?雞」字是怎麼來的
  • 漢字故事:「角」的由來:牛角羊角犀角
    《考工記》說稚牛角直,老牛角能彎曲成圈而交錯,老牛角有相向長的,有向左右長的,左右長的牛稱轉角牛。犀牛的角有兩個,鼻上角比較長,額上角比較短。《詩無羊》「爾羊來思,其角濈濈(jí)」寫羊群來了,它們角挨角兒,十分有聲勢。羚羊,角尖向後彎曲。傳說中的」龍」的一種有角者稱為虯,無角者稱螭。角有防禦、攻擊的功能。
  • 每天N個冷知識|輕輕鬆鬆長知識,「傳教士體位」的由來!
    每天N個冷知識,輕輕鬆鬆漲姿勢,「傳教士體位」一詞的由來、北伐軍軍哥居然和兩隻老虎是一個調調等有趣的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