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是科學,別揪著雙盲實驗不放,時間一到就會真相大白的

2021-01-08 華箋流香

在新冠狀病毒肺炎的治療過程中,中醫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很多人不認可中醫的療效,是因為中藥沒辦法通過雙盲實驗。

首先必須承認,中藥、中成藥現在確實沒有辦法通過現在的雙盲實驗。

因為這裡面有標準的問題,也有條件的問題。

J20是科學,但是我們隨便在街上找一個人去開J20,就不科學。

汽車是科學,但是把柴油加進汽油發動機裡,或者把汽油加進柴油發動機裡,就不科學。

這兩個例子說明科學是有先決條件的。

如果把某一個單獨的因素提煉出來,而不考慮這個因素存在的環境,哪怕是科學的要素,也會變得不科學。

》科學是什麼?

科學是一整套系統。這套系統包括三大部分:理論,理論的推理,以及對推理的驗證。

整個這一套系統構成了科學體系的可證偽性。

我們所說的雙盲實驗是指對一個藥物有效作用的驗證。在整個科學體系它是屬於最後的一部分。

同時,科學的每一個分系統也是有嚴格條件的。

光的雙縫幹涉實驗是科學。但是我們在a4紙上刻兩條縫拿去做幹涉實驗,就不會有結果。難道我們能夠據此說明,光的波動性不存在嗎?

因為光的雙縫幹涉實驗,縫的尺寸以及縫的間隙都和光的波長必須接近。而可見光的波長很短,所以普通人沒有辦法完成這個實驗。

一方面,中藥有切實可靠的療效,這是有無數的患者親身證據的;一方面又無法滿足藥理學意義上的雙盲實驗。

原因是,目前按照西藥標準做的雙盲實驗,無法達到足夠的嚴格。

》上世紀有一個著名的科學公案,可以說明嚴格檢驗和不嚴格檢驗有什麼區別。

這就是量子糾纏的問題:兩個處於糾纏態的量子可以在任意距離瞬間傳遞信息。

關於量子糾纏的解釋有兩種,一種是愛因斯坦代表的一方,他們認為:量子之所以能夠產生糾纏,是因為有一種隱含的物理變量在其中起作用。

而另一方,以玻爾為代表的科學家被稱作哥本哈根學派,認為量子糾纏代表世界的本質,無需中間有任何關聯。

究竟是愛因斯坦對還是玻爾對?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沒有辦法判定。

後來有個叫貝爾的科學家,給出了一個判定,量子糾纏之間是否存在隱變量關聯的檢測。

這就是所謂的貝爾不等式檢測!

》貝爾不等式檢測要在極高的精度和極其嚴格的條件下操作,才支持玻爾的判定。

在2000年之前,實驗的精度是沒有辦法達到判斷玻爾、愛因斯坦關點真偽的程度。

即便是現在的手段來做貝爾不等式檢測,也不能保證100%判定,而是有一個概率性,只不過這個概率偏向於100%。

所以,到目前為止,我們只能說按照比較寬泛的標準來對中藥進行雙盲檢測,中藥沒辦法通過。

一方面有人認為中藥是藥,另外一方面有人認為中藥純粹就是安慰劑,在雙方意見爭執不下的時候,要儘可能的把實驗建立在極其嚴格的標準前提下。

那麼,什麼樣的標準是極其嚴格的標準呢?

應該達到數學和理論物理意義上的嚴格。

按照中醫本身的理論,人體的狀態和時間有關聯,和外界的氣候和天氣有關聯。

按照目前的實驗手段,在實驗組和對照組之間,能夠達到嚴格判定的條件,相差的實在是太遠。

所以中藥通不過雙盲實驗,這個不奇怪。

這並不是中藥本身的問題,而是目前的檢驗手段的問題。

》中藥的有效性是經過了千錘百鍊驗證的,否則,這門學問老早就滅掉了。

否定中醫不是從現在開始的,而是從西藥傳入中國境內就開始了。

1912年,發生了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系統漏列中醫案」。在北洋政府的默許下,教育部門在新頒布的學制及各類學校條例中,只提倡建立西醫醫學專門學校,而沒有涉及中醫。1913年,教育總長汪大燮公開提出廢除中醫中藥。

但是中醫在各種的打擊和壓力下一直頑強的生存了下來。

當然社會上打著中醫旗號騙錢的不少,正是因為中藥在某些時候有奇效,而且它的最基本理論又高深莫測,所以才會成為某些騙子藏身的地方。

假冒偽劣產品所仿冒的都是大牌產品,這也反過來證明了大品牌的價值。

中醫理論是過去的科學,是現在的科學,本質上是未來的科學,時間一到就會真相大白的。

相關焦點

  • 沒有雙盲實驗下的中醫,如何辯別藥有沒有效
    雙盲實驗是驗證藥品有沒有效的一種科學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手段,既然沒有雙盲實驗,中藥也有方法證明其有沒有效果,在這裡借用鄭人買履這個小故事詳加說明,鄭國人買鞋,先在家中用草繩量好了尺寸,由於去集市匆忙,把草繩放在家裡,到集市上一看,沒有帶草繩,就悻悻回家了,寓言很短,諷刺意味卻很濃,現實中有沒有原形人物呢
  • 隨機雙盲實驗:中醫的終結者?
    我們觀察到公雞打鳴,天就要亮了,但公雞不打鳴天也要亮。巴甫洛夫的狗每次聽到鈴聲就會流口水,因為它知道主人要給吃的了。但鈴聲等同於食物嗎?我們聽到鈴聲只會以為是下課了。這樣看來時間和經驗都不是真理的充分必要條件,很多錯誤的觀點被沿襲了數千年,而且還將要繼續傳承下去,直到被糾正為止。放大到群體效應也是一樣的:你是不是覺得腦白金可以補腦?
  • 科學=雙盲試驗?
    「你們中醫沒有一個藥能通過雙盲試驗的,肯定不科學,都是騙人的。」這是中醫黑們一句常掛在嘴邊的話。
  • 隨機雙盲實驗:讓騙子現形
    中美學者智庫 昨天科學的實驗方法是得出準確數據和正確結論的前提。我們不斷驗證、小心翼翼,認真審視這個世界, 然後我們做出選擇、不斷進步......現代文明就是建立在這種縝密、嚴格、細緻的科學體系之上。 世界上最著名的無神論者、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牛津大學教授道金斯認為,最能提高每個人認知能力的科學概念就是「雙盲對照試驗」。
  • 中醫這麼厲害,為啥一到大樣本隨機雙盲實驗階段立馬「死翹翹」?
    中醫所謂的「一人一病一方」是個美麗的謊言,也就是說,人得了同樣病,症狀表現各不相同,有的人吃的好,有的吃不好,有人睡的好,有人睡不好,中醫圍繞病人表面症狀進行藥方配伍加減,並沒有實質上對病根源治療。現代醫學認為人的機體是一樣的,年齡不同,強壯不一,對疾病敏感和耐受力各不相同,表現症狀各不一樣,但病的根源是同一性。
  • 一招提升認知力,科學思維工具之雙盲控制實驗
    雙盲控制實驗《自私的基因》相信對很多關注科學圈的讀者來說,都不陌生。這是一本出版於1976年的科普書籍,一經出版就暢銷全球,曾被評為20世紀百大經典名著之一。它提出的基因領域和社會科學領域的顛覆性觀點,一度引發社會重大爭議。
  • 雙盲實驗的啟示
    科學評價藥物藥效的試驗方法制定最為關鍵,雙盲實驗在此期間發揮了關鍵作用。「盲」在試驗中是一種基本的思路,用以在試驗中排除參與者的有意識的或者下意識的個人偏愛。比如,在非盲試驗中檢驗受試者對不同品牌食品的偏愛,受試者往往選擇他們偏愛的食品,但是在盲試驗中,即品牌不能被辨認的情況下,受試者可以真正排除個人品牌偏好而進行試驗。
  • 臨床結果顯示的療效才是檢驗藥物有效性的金標準,而不是雙盲試驗
    雙盲試驗只不過是短時間小範圍的人體臨床試驗所謂雙盲試驗,是將病人隨機編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對照組服用安慰劑,實驗組服用研發的新藥。什麼是盲,盲就是不知道。所謂雙盲,就是病人和醫生都不知道。被測試的病人不知道自己是服用了安慰劑還是新藥,不知道自己是屬於實驗組還是對照組。另一方面,作為測試者的醫生,在分析測試結果時,也不知道自己分析的是實驗組的還是對照組的。
  • 雙盲試驗,假科學之名的一塊遮羞布
    (我為什麼要說又)這不,中醫黑祭出了「雙盲試驗」這個法寶,把一堆不太了解試驗的中醫人士憋成了啞巴,也同時讓吃瓜群眾覺得,中醫藥怎麼這麼落後。雙盲試驗真的這麼好嗎?真的是證明藥物有效性的黃金定律嗎?不!雙盲試驗只是西醫跳大神用的一塊遮羞布。本文將分技術和發展兩個部分,來說明這個結論:一、雙盲試驗,並不科學。二、西醫還只處在經驗探索階段。
  • 【深度】雙盲試驗啟示錄
    不過我們今天的文章,並非談論這些問題,而是討論被西醫奉為圭臬,且一直以此來詬病中醫的「雙盲試驗」。中醫藥的無數療效,都被這根大棒無情的打壓,無論實際效果如何,救治了多少病患,只要通不過雙盲試驗,中醫藥就被無情的稱為「安慰劑」或「毒藥」而被嗤之以鼻。那麼今天,我們就來扒一扒這個「雙盲試驗」到底是什麼?
  • 雙盲:理想與現實
    科學建立在人的有限理性上,必然也逃離不了人性的弱點。長期以來由於這一層面紗,多少人將其視為女神,卻原來也是個先天長了滿臉雀斑的姑娘。以後,若有人再以科學的名義來審判中醫或者其他替代醫學,我們就可以讓他們端起鏡子照照自己了。同時,我也要聲明,建立在對自身的有限性有充分認識基礎上的科學,是上帝賜予人類的一種強大的能力,我們要善加利用——在對大自然懷著敬畏的前提下。
  • 隨機雙盲對照實驗
    隨機雙盲對照實驗被公認為是評估藥物療效的黃金標準。為了更好理解其基本原理,我們在此設想一個具體的案例。假設為評估某種藥物的療效,研究者安排一組患者(亦稱處理組)服藥,然後再考察他們在服藥後的病情變化。現在的問題是,若處理組在服藥後從整體上看病情有所好轉,則是否一定歸因於藥物的療效呢?
  • 雙盲實驗了解一下!
    為什麼要進行雙盲實驗舉個簡單的例子(非雙盲實驗),假設有一個新型抗抑鬱的藥物要進入到臨床試驗,這個時候我們隨機的把參加實驗的抑鬱症患者分成兩組,本著實驗需要有對照的原則,一組讓他們服用藥物,另外一組不採取任何措施作為對照。
  • 為何要對新冠肺炎特效藥開展隨機雙盲對照實驗
    以致一旦有關於某些藥物療效的消息就會不脛而走,而這些消息本身卻真假莫辨。其實,確認某種藥物確實有效且副作用可控,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隨機雙盲對照實驗,被公認為是評估諸如藥物療效等處理效應的黃金標準。根據相關媒體報導,目前已有幾例新冠肺炎備選藥物正在開展這一類型的實驗。最終這些藥物是否靠譜,必須要等待實驗的結果。
  • 中醫的神奇就在於「不科學」!(深度好文)
    愛迪生還說:「我們對百分之九十九事物的了解不到百分之一」。這才是真正科學家的科學態度!那部分認為西方現代數理實驗科學是萬能的、唯一的、已經把宇宙萬物都認識完了的中國人,在愛迪生這種科學態度面前不覺得自慚麼?毫不誇張地說,宇宙間的事物西方數理實驗科學不認識的還有很多!其中就包括中醫!
  • 對照實驗俺知道,雙盲實驗是個啥?(上)
    我們看了許多有關疫苗研發進展的報導,在這些報導裡,一些名詞反覆出現,比如「臨床研究」、「雙盲實驗」。接下來的兩篇文章,小墨就和大家聊聊什麼是雙盲實驗,以及為什麼要進行雙盲實驗。不過在此之前,我們應該對疫苗的研發和生產的大致階段有一個粗略的了解。
  • 雙盲對照與醫學
    顯然中醫的「一人一方」會讓他們崩潰。這些單一配方藥物也必須研究單一對象,才能做雙盲。當然這個「單一」可能有各種分法,比如「陽性菌」,急性胃腸道感染,綠膿桿菌等,不管你怎麼分必須單一,而且越細越有意義。比如某某抗生素對鏈球菌的抑制率多少,對支原體抑制率多少等等,越細越好。如果出現某某抗生素對「陽性菌」抑制率多少,那臨床醫生就有點煩了,因為陽性菌種類很多啊,讓我怎麼用?
  • 新的一年了,你竟然還在給寶寶用中醫中藥?!(1)同仁堂的故事
    過去的一年,口袋育兒公眾號一直倡導科學育兒,吸引了幾十萬媽媽關注我們;在新的一年,我們同樣如此。我們認為的科學育兒是依據「循證醫學」原則的育兒方式。科學育兒,讓寶寶更健康,媽媽更輕鬆!在過去的一年,因為中醫藥完全不符合「循證醫學」的原則,口袋育兒明確建議所有寶媽:不要使用任何中醫和中藥。有的寶媽認為這就是「反中醫」,並和我們討論質疑。
  • 寶寶為啥喜歡揪媽媽頭髮?看過這些原因後,捨不得發脾氣
    別看寶寶不懂事,但他們總有辦法讓寶媽抓狂。1)寶寶貪玩寶寶在吃母乳的時候,也會感到很無聊,他們就會找一些玩的東西,這是如果媽媽是長發,寶寶就剛好能夠抓到。寶寶只是單純的拿在手裡玩,由於他們太小,還體會不到媽媽的感受。當他看到媽媽因為自己揪頭髮,臉上的表情發生變化,他會覺得更好玩。
  • 為什麼要用「雙盲試驗」檢驗中醫藥
    正是這種嚴格的試驗,把黃體酮打回了「無效」的原形。黃體酮曾經是世界範圍內廣泛使用的保胎藥,但是後來的總結髮現,那些證明黃體酮有效的試驗均存在方法不得當的問題——也就是未能遵守「大樣本隨機雙盲對照」的規範,比如2005年的一項試驗,甚至沒有設置對照組;而那些遵守了規範的試驗結果顯示,使用和不使用黃體酮對控制流產沒有區別。就這樣美日等發達國家把「防止流產」從黃體酮藥物說明書中刪除了。